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三螺旋”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2 14:46: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国内最大的民生问题,创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初创企业的数量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还要少。这表明,创业并不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重要选择之一。所以,需要鼓励高校大学生大胆地创业。创业的关键是创新,创新创业需要在高校进行培养。所以,本文提出了“三螺旋”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培养,这个模式的重要创新是在大学生培养中组合了多个新要素,即党团组织、专业教师、企业。这个模式重点在学生党组织、学生团组织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其示范作用,促进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新创业协同培养实践模式可以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提供实践路径。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层党团组织;协同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易海博,等.基于“三螺旋”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5):41-44.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raining of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Triple Helix"Innovation Mode

YI Hai-bo,NIE Zhe

(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Shenzhen Polytechnic,Shenzhen,518055)

Abstract: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encouraging entrepreneurship to boost employment is the largest livelihood issues in our contry.Entrepreneurship is playing the key role i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However,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the number of the businesses is smaller than the average developing country.It is required to encourage the entrepreneurship to boost employment.The most importance of entrepreneurship is innovation in colleges.Thus,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Triple Helix”innovation mode to encourage entrepreneurship to boost employment.The model include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teachers and enterprises.The mode trains the students in grass-roots student organization and encourages entrepreneurship to boost employment.The model can be employed to the training of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Triple Helix;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Grass-roots Organization;Co-cultivation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把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国内最大的民生问题,创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

         当前社会和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增长由于结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有所减弱。所以,仅仅依靠经济的增长来扩大就业,不能够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更需要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创新带动创业,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然后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最终形成扩大创业浪潮、提升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更快发展的良性互动。

        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初创企业的数量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还要少。这表明,创业并不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重要选择之一。所以,需要鼓励高校大学生大胆地创业。创业的关键是创新,创新创业需要在高校进行培养。所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种以大学生为创业主体的创新创业过程。但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欠缺社会实践经验与能力,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大的困难,持续性较短,在初期就夭折。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在于,大学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具备创业者应有素质。大学生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风险投资往往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新创业进行资助。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劣势在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大学生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很少涉及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

         为了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部和其他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教育部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的重要孵化器。它提供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机会,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基础上的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最终在高校大学生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和创业人才。另一项赛事“挑战杯”是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全国竞赛活动,是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挑战杯”竞赛产生了多位获奖者,这些高校大学生经过“挑战杯”的锻炼,脱颖而出。最终两位获奖者成为了长江学者,六位获奖者成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还有二十多位获奖者成为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获奖者中百分之七十继续深造获得更高的学历,百分之三十的获奖者继续出国深造获得海外学历。这些举措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国内高校大学生。近年来,“互联网+”大赛成为国内青年的重要赛事之一。“互联网+”大赛采用三级赛制,包括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赛事之一。“互联网+”主要选拔与互联网相关的项目,激发大学生的在互联网方面的创造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生力军,从而推动高校的大学生进入互联网行业,以更高的质量进行创业和就业。

\

 
        这些创新创业培养措施在大学生中选拔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螺旋”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培养,模式的重点在于,加强培养学生党组织、学生团组织中的创新创业人才,通过示范作用,促进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新创业协同培养实践模式

(一)“三螺旋”理论的内涵延伸


          随着三螺旋理论在知识创新领域大放异彩,它也逐渐被国内的学者重视和研究[1-7]。利·埃茨科威兹与国内学者王平聚和李平提出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业型大学管理机制[8];孙耀吾等人提出基于三螺旋理论实现技术标准化[9];吴敏提出基于三螺旋理论进行区域创新[10];庄涛等人基于专利数据对我国官产学研三螺旋测度进行了研究[11];匡维提出“三螺旋”理论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方法[12];柳岸提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三螺旋模式[13]。

          本文提出了“三螺旋”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培养,这个模式的重要创新是在大学生培养中组合了多个新要素,即党团组织、专业教师、企业。这个模式重点在学生党组织、学生团组织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其示范作用,促进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三螺旋”模式的构成

        “三螺旋”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培养,由基层党组织、基层团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组成。

1.基层党组织

        共产党员是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入党条件和程序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在青年党员、学生党员中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非要有必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中,没有基层党组织的主导,容易出现凝聚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基层党组织重点在学生党组织、学生团组织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发挥示范作用,是这个模式的关键。

2.基层团组织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基层团组织历来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就由共青团组织。基层团组织在“三螺旋”模式是组织学生的主要力量,通过把握本身的重要职能,联系党团员和大学生,可以确实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培养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基层团组织可以从中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和突出的学生项目参加“挑杯”、“互联网+大赛”等国内重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从而带动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

3.专业教师

          创新创业协同培养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性强,培养的难度较大。培养中涉及的一些通用技术,如创新思维、工商管理、企业经营等课程可以由专业教师开发,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中的通识课程。学校可以根据教师开发的课程的质量,给与一定的课时工作量或课时津贴的补贴,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例如,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校通过鼓励教师依托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开设的“创新型项目课程”、依托教师指导学生的创客项目开设的“创客型项目课程”、依托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开设的“社团选修课”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教师也通过课程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创新创业学生,可以补充到教师科研项目,为教师科研增加新鲜血液。

4.企业

          创新创业协同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创业,通过企业,围绕创新创业项目发展与团队建设所需知识和技能,引入企业的团队、项目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本模式从市场需求出发,从双创个体素质提升和双创项目竞争力提升两方面入手,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协同培养,解决企业在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上的不足,补充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挖掘高质量的项目,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基层党组织、基层团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组成的创新创业协同培养离不开投入。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新创业协同培养实践模式的投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目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有教育部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它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的重要孵化器。它提供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机会,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基础上的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最终在高校大学生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和创业人才。

         以广东为例,主要有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又称攀登计划专项资金。攀登计划是广东省政府每年从财政经费预算中划拨专门用于培育提升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专项资金,资金额度2000万元/年,每年在全省遴选、培育和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具有前沿性、开创性的科技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类型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攀登计划项目通过培育、孵化、竞赛、提升等形式,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并为广东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青年大学生。

         以深圳为例,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有深圳市个人创客项目。深圳市个人创客项目是深圳市根据《深圳市关于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深圳市创客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置,并大力鼓励在校生积极申报的个人创客项目。申请人须是有依托单位的创客个人,依托单位须是在深圳市依法登记注册、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创客空间、孵化载体、高等院校或技工学校。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有校级创客项目。校级创客项目是学校根据《深圳市关于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设置,在校内发布的学生创客项目。申报者要有兴趣与爱好,具备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基本能力,鼓励跨学院跨专业联合申报。

         除此之外,企业可以设置企业奖学金、企业项目酬金,教师可以为参与项目的大学生发放补贴,从而提升创新创业协同培养的投入。

(三)“三螺旋”模式的创新之处

        本文提出的“三螺旋”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协同培养,这个模式的重要创新是重点在学生党组织、学生团组织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发挥示范作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中,基层党组织主导,基层团组织联系党团员和大学生,教师开发通识培训课程,引入企业的团队、项目管理方法,围绕创新创业项目发展与团队建设所需知识和技能,从市场需求出发,从双创个体素质提升和双创项目竞争力提升两方面入手,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

 
三 结论

        本文提出的“三螺旋”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协同培养,培养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党组织、学生团组织的学生干部和其他优秀学生。“三螺旋”模式明确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三个主体,基层党团组织、专业教师以及企业发挥的作用。基层党组织主导,基层团组织联系党团员和大学生,教师开发通识培训课程,引入企业的团队、项目管理方法,联合企业开发特色项目型课程和培训项目。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新创业协同培养实践模式可以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提供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Leydesdorff L,Etzkowitz H.The Triple Helix as a model for innovation studies[J].Science&Public Policy,1998,25(3).
[2]Leydesdorff L A,H.Etzkowitz D.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Collaboration.Bogazici University,2000:200-205.
[3]Terry Shinn.The‘Triple Helix’and‘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as Socio-Cognitive Fields[J].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2002,32(4):599-614.
[4]Leydesdorff L,Meyer M.Triple Helix indicators of knowledge-based innovation systems: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Research Policy,2006,35(10):1441-1449.
[5]Broström A.The Triple Helix: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innovation in action–By Henry Etzkowitz[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11,90(2):441-442.
[6]Leydesdorff L,Fritsch M.Measuring the knowledge bas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Germany in terms of a Triple Helix dynamics[J].Research Policy,2006,35(10):1538-1553.
[7]Ivanova I A,Leydesdorff L.A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redundancy[J].Scientometrics,2014,99(3):927-948.
[8]亨利.埃茨科威兹,王平聚,李平.创业型大学与创新的三螺旋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9,27(4):146-149.
[9]孙耀吾,赵雅,曾科.技术标准化三螺旋结构模型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5):733-742.
[10]吴敏.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1):36-40.
[11]庄涛,吴洪.基于专利数据的我国官产学研三螺旋测度研究——兼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13(8):175-176.
[12]匡维.“三螺旋”理论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J].高教探索,2010(1):115-119.
[13]柳岸.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三螺旋模式研究——以中国科学院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1,29(8):1129-11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16.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