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不论是教师指导幼儿还是管理者指导教师,都是基于对幼儿或教师本身发展和兴趣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幼儿园活动参与者的意愿,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本文通过深入音乐教研组,发现教研组在管理中的问题。依据音乐教研组管理中的问题——教师经验少,音乐教育的专业性还有待提高的问题认识不足,组织形式过于单调等,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键词]指导管理;幼儿园教育;音乐教研组
幼儿园管理对于幼儿园的整体教学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是重中之重。而对于幼儿园艺术领域音乐方面的教研组管理,能够窥见幼儿园整体管理的成效。在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研组管理中,笔者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管理层的专业理论水平有所局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教师的指导。他们的指导往往不够具体,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笔者建议幼儿园管理层应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加强教研组教师的音乐理论水平的学习和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具体指导,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高质量的音乐教育。
一、音乐教研组的指导管理意义
音乐教研组的管理意义在于提升教师的音乐教学理论基础,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使教师了解音乐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成立音乐教研组,教师们可以共同探讨音乐教学方法和技巧,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音乐教研组还可以组织各种音乐活动,如音乐会、合唱比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另外,成立音乐教研组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还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音乐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
二、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
(一)活动前用问题引领,让教师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
教研组首先向教师提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打击乐演奏活动》《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学》等与幼儿音乐教育相关的书籍,并下载了多篇幼儿打击乐方面的论文,支持教师进行深入研读。接着教研组向教师发放教研预习表(见表1),表中涉及教师反映的自己在打击乐教学中的困惑。在问题设计时要使用第一人称,充分尊重教师在研修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鼓励教师自己寻求答案。
(二)活动中小组讨论共同分享,提升教研观念
邀请同一年龄段的老师进行交流与分享,最后和全体教研小组老师进行分享。
以第3个问题为例:通过开展自学和交流分享活动,教师了解了传统打击乐教学与现代打击乐教学的目标和模式的区别;知晓打击乐活动的基本活动常规;知道除了使用打击乐器的活动是打击乐活动外,还可以通过肢体、利用其他可以放声的物体进行的节奏活动都可以称作是打击乐活动。
(三)教研活动中渗透打击乐相关的节奏游戏
组织教师进行一些节奏游戏,不仅活跃了研究的氛围,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教师的思路,并不断获得新鲜游戏方式,激发教师进行实践的愿望。如:在教研活动中开展了运用纸杯为音乐伴奏的节奏游戏。教师兴趣浓厚,在班级中进行练习时,教师发现平时寡言少语的孩子正盯着她的一举一动,教师没有打扰孩子的行为,继续自己的练习,孩子依旧紧盯着老师的举动。教师把纸杯放在桌上佯装有事离开。该名幼儿拿起老师留下的纸杯,学着老师的样子双手打着节拍,操作纸杯。老师回到孩子面前没有打断孩子,而是加入孩子的练习,与孩子一起打着节拍操作纸杯。这个小例子说明,教师通过教研对打击乐有了新的认识和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达到了我们教研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方法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也促进了幼儿在艺术领域的发展。
(四)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践活动
在丰富了教师打击乐活动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在班级进行了连续的实践,不仅调动了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保持幼儿探索音乐的持续性,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表达出自己对音色、拍子、段落、力度的理解。
例如,在三次“好玩的胖厨师”的配乐游戏中逐层发挥幼儿自主探索配乐的积极性。
第一次,教师请所有幼儿都闭上眼睛聆听故事,并使用幼儿常见的乐器来模拟故事中的声音。故事表演结束后,请幼儿说出都听到了哪些声音,故事中的胖厨师在做什么,请幼儿从面前摆放的材料中(碰铃、沙锤、蛙鸣筒、纸杯)找出发出(刷锅、走路)声音的物品。另外提问,哪个是你最喜欢的声音?怎么发声最好听?还能怎么样发声?引发幼儿对故事内容和所发出的声音进行联想,继而请幼儿按照故事内容进行配乐游戏。
第二次,以打击乐器今天没来幼儿园为由,让幼儿想办法来完成“好玩的胖厨师”打击乐游戏。教师提问:那些乐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你觉得用什么来代替它们呢?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寻找适合表现声音的物品,并根据教师讲述进行配乐。
第三次,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在桌上摆放出幼儿选择的可以代替发生的物品,由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并根据故事内容进行配乐活动。
三、归纳梳理适宜的指导方法,提高教师指导策略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发现打击乐器的选择和使用上,幼儿三个年龄段似乎没有太大差别,那么到底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是怎样使用乐器,使用乐器的方式是否与年龄有关呢?因此设计了关于幼儿操作乐器的观察记录表(见表2):
在第一次回收和统计老师进行观察记录的情况发现,由于有的教师工作年限较短,缺乏观察的经验和书写观察记录的经验,因此,记录得不是太准确和客观,不是掺杂了很多个人情感,就是内容空洞,在“教师指导与反思”环节也不能根据音乐领域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因此需要老师通过集体研究的形式,学习怎样观察和书写观察记录。
(一)情景再现,提升教师书写观察记录的能力
教师模仿幼儿操作乐器的片段,指导老师和大家一起根据模仿者再现的情景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现场描述。通过几次的练习,教师把自己看到的“操作乐器情况”内容进行客观记录,有了感性的认识,运用音乐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
(二)实践对比,夯实集体研讨的成果
教师可以根据集体研讨的结果,对幼儿操作乐器表格进行重新实践。然后分年龄段对幼儿使用铃鼓情况观察与分析。教师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相同乐器的操作与比较,可以发现了幼儿操作乐器与幼儿身体发展的相关性,为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开展适宜幼儿发展水平的打击乐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依据规律,设计出符合本年龄段幼儿的打击乐活动
1.通过说课,提升教师设计打击乐活动的能力
随着教研组对打击乐活动的不断深入研究,我们的活动也逐渐步入了实操阶段。三个年龄段都分别选派了一名教师进行现场说课。通过研讨说课,制定出一次比较完善的活动计划,并在班级中进行实践验证。
在说课环节中发现教师的优势部分为:教师能够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选择幼儿较为喜爱的乐曲;音乐活动中运用幼儿喜爱的方式参与活动;音乐活动的开展具有延续性。
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如教师在选择乐曲时只考虑了曲目是否动听,但对是否适合进行打击乐活动没有考虑。因此教师分析和判断乐曲的能力还需要提高。教师在乐器选择和活动组织形式上需要加强思考。针对教师设计活动中的不足,组内通过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2.通过观摩现场和研讨,提升教师组织打击乐活动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现场观摩和研讨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组织打击乐活动的能力。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们有机会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去,观察和学习其他教师是如何组织和指导活动的。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可以了解到哪些活动是有效的,哪些活动可能需要改进。
此外,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验证之前设计的活动是否合理。如果发现有些活动在实际执行中效果不佳,那么就需要对活动进行修改和优化。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教师进行组织和指导活动的行为和能力进行评估。这样就可以了解教师们在组织和指导活动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音乐教学能力。
四、教研活动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笔者观摩了两位老师开展的打击乐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和录像观摩的形式进行了观察。在活动中,发现了一些共同的优点:
首先,这两位教师具备筛选适合本年龄段音乐对乐曲进行分析的能力,他们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准确地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并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
其次,教师们能够根据备课目标和内容有步骤地完成目标。他们在活动前会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步骤。这样的组织方式使得活动更加有条不紊,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打击乐的技巧。
再次,教师们在活动中能够积极采纳幼儿的建议,利用幼儿给出的节奏型或方式进行伴奏。这种互动的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们比较注重幼儿音乐常规的培养,他们会在放乐器时使用提示的语言活动。这种培养方式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然而,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活动重难点的把握与分析还有些不足,导致目标过多。这导致了在打击乐过程中,幼儿的伴奏比较吵闹不悦耳。教师们需要更加注重活动的重难点,合理设置目标,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
其次,教师们的指导语还有不规范的方面。在进行音乐活动中,应该多使用音乐术语,而不是其他领域术语。例如,将“拍、拍、拍”这个连续的动作更换成“哒、哒、哒”这个表示声音的词。这样有利于幼儿掌握音乐的节拍,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们对活动预估稍显不足。教师需要学会对自己的活动进行预估,提前对可能会发生的状况有所备案,以解决突发状况,顺利实现目标。这种预估和备案的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经过一个学期的教研组管理与指导,教师们在音乐理论基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他们不仅拓宽了对打击乐活动教育的视野,还对打击乐活动与幼儿身心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使得他们能够从音乐发展水平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判断幼儿的行为,并组织开展有效的指导。也能够更好地运用音乐理论来指导幼儿的音乐学习,促进幼儿在音乐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管理者的指导与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使得教研组的工作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张晓茜.幼儿园奥尔夫音乐特色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21.
[2]邹文佳.长沙童谣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3]王彦茹.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9.
[4]张珊珊.音乐活动在幼儿园中有效实施的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8,(2):165-166.
[5]王泽怡.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6]吴雪.昆明市K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