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在小学体育跳跃类运动项 目教学方面,教师要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引领,深刻理解核心素养下“跳”的育人价值,把握核心素养下“跳”的教学内容, 依据跳跃类训练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跳跃类学习目标与路径更加明晰,促进学生跳跃类 运动技能的提升,真正落实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体育 运动技能 跳跃 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2022 年 版)》中指出:“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 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 学习而逐步形成的运动能力、健康行 为和体育品德。”“跳”是人的基本技 能之一,是体育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 基础,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学习内 容,更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对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升学生运 动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喜欢跳跃本 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近几年来却经常 发现学生们不会跳、跳不动、跳不对 等问题,这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 强及体育品德的形成。那么,怎样才 能使小学生的跳跃技能得到提升,培 养学生勇敢果断、克服困难的精神 呢?本文从把握“跳”的价值、掌握 “跳”的内容和实施“跳”的策略展开 论述。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 学中“跳”的育人价值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跳”对于学 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等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育人价值。
(一)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 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从跳跃内容来 看,“跳”是跳高、跳远活动中的关键 动作,主要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 落地几方面。在跳跃活动中,学生们 通过不同形式的跳跃练习和比赛活动, 可以使自己身体的协调性和下肢的力 量得到有效锻炼,另外通过跳的训练 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身体的控制力以及 身体的敏捷性,提高弹跳能力。学生 掌握跳的运动技能,可以为今后的各 项体育运动打好基础。
(二)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学生适应外部环境和 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对于 “跳”这个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来说, 需要学生掌握的是跳的健康知识与技 能,并能够运用到相关的体育运动中, 培养良好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在 “跳”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跳跃让学 生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激发 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心 态,树立健康意识,使学生能够真切 感受到跳跃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指的是学生在体育活动 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 在“跳”的运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 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跳的知 识与技能,还要借助跳的运动训练给 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强化立德树 人和体育精神在课堂中的渗透。“跳” 的不同训练项目虽然运动形式不同, 练习形式上也有所区别,在基本运动 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训练过程中要 能够有所侧重,但是在体育品德形成 的目标要求上却是一致的。也就是说 教师要能够通过“跳”这个基本运动 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 协作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遵守体育 规则,公平竞争等良好的体育品格, 健全学生的人格。另外在“跳”类的 相关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通过“常 赛”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感, 树立正确的胜负观。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跳”的 教学内容
在小学跳跃类运动活动中,掌握 “跳”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对跳的 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与把握,避免教学 片面、学生眼界狭隘现象的产生,为 学生更好地掌握跳的知识与技能等奠 定基础。
(一)“跳”的动作结构
跳的运动目的是取得可测量的最 大限度的距离或者高度。在田径运动 中“跳”的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 个阶段里,每个阶段的运动目的和特征 是不同的。在“助跑”环节,助跑的目 的是为学生更好地完成起跳动作做好准 备,助跑的主要特征是快速,为学生 正确有力地起跳做好基础性工作。在 “起跳”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在最佳的 视角快速起跳,注意做好起跳时的动 作。在“腾空和落地”环节,同样有 着不同的运动目的与运动特征,把握 跳的动作结构特点,帮助学生在头脑 中形成跳的各项技术动作要领,可以 为学生更好地完成跳的训练动作提供 方法支撑,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
(二)“跳”的技术教学
跳在体育活动中运用非常广泛, 除了田径运动中的跳高和跳远以外, 跳水、拍球、篮球、羽毛球、足球等 运动项目也离不开跳这个动作。掌握 跳的技术动作对于学生进行各项体育 活动都具有重要作用。以跳远、跳高 田径运动项目为例,在跳的技术动作 要领上要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段特征、 生理特点等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讲 清楚跳的动作要领,必要时采取分解 动作的形式来引领学生进行专项练习。 在“跳”的运动训练活动中,要求学 生掌握的动作技术要点主要有在助跑 时加快速度、在起跳时全脚落地、在 起跳中腿要用力地前摆、在起跑中腿的各个关节活动要尽力伸展等等。掌 握“跳”的技术动作要领可以让学生 在规范的训练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跳跃 技能。
(三)“跳”的技能与体能练习
“跳”属于速度、力量型运动项 目,跳不仅需要加速、稳定、连贯地 完成一系列动作,还需要一定的弹跳 力、节奏感和柔韧性等。跳的技能和 体能训练可以采取一般性跑的练习和 专项练习来完成相应的动作。其中, 一般性跑的训练和专项练习可以通过 “高抬腿—脚跟上—提—跑—高抬腿— 脚跟上—快速跑”等训练来进行。另 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加速跑、原地跨 步跳、原地单腿跳、双脚跳栏杆等多 种专项训练活动来逐步提升学生的跳 跃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跳”的游戏和比赛
教师依据学生的跳跃训练内容设 置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开展 一些简单便于组织和进行的跳跃比赛 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跳” 的训练积极性,让学生体验“跳”的 训练乐趣。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及 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荷花 池”“三级跳”“丛林狼时间”等体育 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跳,在跳中玩, 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自己的 跳跃技能。以“丛林狼时间”为例, 这个游戏活动主要是从双脚起跳时的 立定跳远和跳远的主动落地等方面进 行训练的,要求学生能够跳过目标线, 需要学生掌握的动作技术要领是要求 学生起跳时能够充分地伸展双腿,利 用双腿的爆发力来向前摆臂助力起跳, 落地时向两侧倾倒避免后仰着地,通 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的爆发 力、协调性和本体感觉得到有效培养。 跳跃类游戏在体育课堂的实施对于激 发学生跳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跳跃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跳跃类的游戏形 式还有许多,这儿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作为教师要能够依据跳的训练内容, 注重对跳跃类游戏的开发与运用,以 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真正掌握 跳的运动技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跳”的安全与组织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各种跳跃 性游戏,但学生在跳跃活动中也可能伴 随着各种危险。因此,在小学体育教 学中,教师要做好对跳类场地和器材 的安全检查,尤其是跳远项目中一些 缓冲设施是否完善,场地器材是否符 合要求都要进行全面检查。另外,教 师还要注意清除沙坑中的小石头和杂 物,跳跃活动中及时提醒完成跳跃的同 学尽快离开,等等。做好跳跃类活动的 安全与组织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学生 在跳跃活动中各种意外伤害现象的发 生,确保跳跃练习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跳”的 实施策略
在小学基本运动技能“跳”的教 学过程中,依据跳的内容及学生学情, 教师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组织教学。
(一)明确目标
要想在跳跃类活动中落实核心素 养的目标,就需要明确跳跃类活动的 教学目标,所有活动都能够围绕着核 心素养进行,最终指向育人目标的落 地。依据 2022 版新课标对跳跃类项目 的表述,单脚跳、双脚跳、收腹跳、 跑跳等都是跳跃类项目中需要着重训 练的内容,教师应结合跳远、跳高等 体育训练活动来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 标,并能够对学生体育训练活动中的 各个跟跳跃类相关的目标进行分解与 细化,使之成为真正可以契合学生锻 炼需要的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才能 够真正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加强设计
在跳高、跳远类田径运动项目教 学中,教师可以把体育健康知识、基 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以及跟跳 跃类相关的一些知识通过恰当的情境 对其进行合理组织与搭配,以使学生 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各种跳的 项目都是进行体育专项技能训练的基 础,在不同的体育训练活动中都会或 多或少地涉及。基于此,教师在进行 跳跃类运动训练的时候就不能局限于 跳高或者跳远这两种形式,而是应该 将跳的运动项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 各种体育训练项目相结合,依据体育 训练项目的特点,对跳跃类活动进行 结构化的形式设计。如教师可以把跳 的训练与羽毛球中的跳杀球、网球的 跳发以及武术、体操等运动中的跳跃 类训练内容结合起来,还可以把跳跃 类训练与篮球、拍球中的摸高跳、踮 脚跳或者半蹲跳等练习结合在一起, 以增强学生的跳跃能力,发展学生的 专项运动能力。在跳跃类体育运动项 目训练过程中,教师还要能够将跳的 知识与跳跃技能和体能融合,结合跳 的知识点与训练技术来提升学生解决 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 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如在蹲踞式 跳远训练过程中,从助跑、起跳再到 腾空、落地等,教师就要先从这些动 作技术要领的讲解到示范,再到学生 动作的完成和项目文化,健康知识及 相关规则的学习的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来完成。教师加强对学生跳跃类教学 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可以为学生体育核 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丰富形式
在跳跃类体育活动中,在结构化 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 来丰富学生跳跃练习的形式,避免机械跳跃现象的产生。如,结合学生体 育训练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创设跨 越“水渠”,跳跃“栏杆”,跳下“壕 沟”等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进行多种 形式的训练。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 交换左右脚起跳、单脚跳、双脚跳、 挑战不同“彩虹桥”、立定跳远接力赛 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学生跳的过程。在 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对学 生进行一些跟跳跃类相关的体育知识 与技能的渗透。跨越式跳高对学生来 说并不陌生,但是它的起源与发展如 何呢?这些都可以随着跳让学生认识 到跳跃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与价值,这样学生参与跳跃训练的兴 趣会更加浓厚,真正把掌握跳跃技能 和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教学目标落到 实处。
(四)调控强度
在跳跃类运动训练过程中,教师 一般会采取先进行课前“热身”再让 学生练习跳跃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发 挥出最佳的跳跃作用。需要指出的是 跳跃类活动中,几乎所有的跳跃训练 都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较高的受力负 载,尤其是脚、踝和膝关节几个部位, 特别容易受伤。因此,在跳跃类运动 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的运动负荷进 行合理调控,避免学生运动受伤。小 学体育教师在设计跳跃类运动时,要 尽量减少学生重复跳跃的持续时间, 当运动强度增加时,运动量就要相对 地减少,单脚跳与双脚跳之间可以让 学生轮番休息。而且由于单脚跳比跨 步跳产生的负荷更高,教师就可以把 它改为交换左腿和右腿进行单脚替换 跳的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 学生在合理的训练强度下逐步提升自 己的运动技能。
(五)注重评价
在跳跃类运动中,教师依据学生跳的训练内容及特点,构建出“学、 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活动,是提 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 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 学生的跳跃动作是否规范,动作技能 把握是否透彻,还要能够依据学生在 跳跃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精神以 及是否遵守体育规则与同学的配合等 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对学生进行教学 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跳跃知识 技能的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 价值观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 品德,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 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跳跃教学 中,教师要认识到跳跃对于培养学生 核心素养的意义与价值,明确其育人 目标,了解跳跃的内容与形式,并能 够依据跳跃类训练内容及学生特点, 从精心确定教学目标,进行结构化内 容设计及丰富教学形式,注重对学生 的评价等方面来进行教学,可以把培 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促 进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张 炜 . 巧 用 游 戏提 升 学 生 基 本运动技能 [J]. 中国学校体育 , 2023,42(1):71-72.
[2] 成璐 , 王丹丹 , 饶子龙 . 等 . 韵 律活动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基本运动 技能的课堂实践研究 [J].体育教学 ,2023,43(6):49-51.
[3] 武海潭 , 王文娟 . 体育课学习 目标定向教学法对小学生基本动作技 能的影响—基于不同运动负荷组合 [J]. 体育学刊 ,2023,30(2):114-1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