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冶金导论”课程 教学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5 16:51: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基于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冶金导论”课程学情,然后论述了高校 矿物加 工工 程专业“ 冶金导论 ”课程教 学重点与难点,最后阐述了高校矿物加 工工 程专业“ 冶金导 论”课程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 。

       关键词:“ 冶金导论”课程教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高校

       “ 冶金导论”是一 门针对非冶金专业学生开设的专  业必修课,主要介绍钢铁、有色、稀土和贵金属等资源  冶金、铸造、成型和材料制备过程原理、工艺及技术[1]。 此门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学生熟悉选矿下游冶金工业的基本情况,掌握现代冶  金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设备和技术参数,为未  来从事矿冶相关科研及工作储备相关冶金学科知识, 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研究背景

       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新机遇涌现,为 了解决这些“卡脖子”难题,各类新技术和新手段层出 不穷,使得各领域学科发展进入“快车道”。 在科技发 展过程中,学科边界和壁垒不断模糊,持续深化交叉 融合,是新形势下学科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2]。尤其在 全球兴起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呈现出各学科 知识交叉融合、取长补短的新特点[3] 。众所周知,目前 全球已进入资源短缺时代,在面对资源利用、气候变 化,尤其是碳排放控制等一系列关系到人类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时,人们无法单纯依靠单一学科力 量来解决[4]。概言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不仅要使 学生掌握单一学科门类知识,而且要极大地拓宽知识 边界,将不同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让学生了解掌握与 所学学科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基本情况,从而培养多层 次复合型人才[5]。

      矿物加工工程是一 门物质分离学科,设置该学科  的目的在于利用矿物物理化学性质,通过重选、磁选、 浮选、化学选、生物选等手段,将有用矿物与脉石(无“ 矿物加工工厂设计”“矿物加工研究方法”等[7] 。现阶  段,随着全球高品位优质矿产资源的枯竭,传统选矿  工艺越来越难以满足低品位复杂难处理资源的分选  要求[8] 。另外,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产生了越来  越多的工业固废,这些固废中仍含有少部分有价组分  未得到利用 。这些有价组分含量稀少,分布分散且性  质稳定,难以通过传统选矿方法加以提取回收[9]。针对  资源行业目前的产业和科研背景 , 亟须建立矿物加  工—冶金(矿冶)结合、矿物加工—化工(矿化)结合、 矿物加工—材料(矿材)结合的新时代矿物加工人才  培养模式[10-12]。因此,武汉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 针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了“冶金导论”课程, 并结合学校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特色进行课程教学改  革,以融合矿业类学生的知识体系,做到有的放矢、把  握重点。

       二 、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冶金导论 ”课程学情 分析

       我校“冶金导论”课程开设于大三秋季学期,学生 此时已基本完成专业基础课如“ 基础化学”“ 物理化 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冶金 学科的理论性基础知识 。在此阶段,学生开始接触专 业课程的学习,如“重选”“浮选”“磁电选”等。如此多 的专业课程学习对学生的精力和专注力提出了很高 的要求,事实上,学生对于不同课程分配的精力不一 致,很难将全部精力集中到本课程的学习上 。往年本 专业学生多就业于各大钢铁 、有色企业的资源分公 司,负责冶金工序的原料保障,部分学生也会考到相用)矿物分离,得到高品位的精矿产品,用于后续冶炼      关院校的冶金专业继续深造学习 。 因此,学生在本门步骤[6] 。传统的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学生学习的主要专      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其学习兴趣业课程为“ 粉体工程 ”“ 磁电选矿”“ 浮选 ”“ 重选 ”    和主观能动性较高 。但是由于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不属于矿业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部分学生不够重  视本课程,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课堂讨论也不感兴趣。 同时,在长时间讲授冶金理论原理时,部分学生会出  现注意力不集中、感觉枯燥乏味等问题。

       三 、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冶金导论 ”课程教学 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为 32 个学时 , 主要内容分为冶金原料准  备、钢铁冶金、铝冶炼、铜冶炼、稀土冶炼、湿法冶金、 贵金属(金、银)冶炼等,具体教学内容如表 1 所示。这  些内容中既有理论性知识,也有实践工艺,教学的重  点就在于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不同种类金属冶炼过程  的整体工艺及工艺背后的基本原理 。从教学内容来  看,其中重点内容无疑是钢铁冶金部分,作为产量和  用量最大宗的金属材料,钢铁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 也是支撑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  业。钢铁冶金教学内容按照生产工序的先后顺序可分  为原料准备、高炉炼铁、非高炉炼铁、炼钢、钢材成型  等[13]。钢铁冶金原料部分,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已开  设专门性的选矿和烧结球团类专业课,因此在本课程  中不做重点讲述,只简单介绍炼焦过程 。教学重点内  容包括高炉炼铁和炼钢部分,目的在于使学生清楚地  了解现代主流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同时对钢铁  冶炼原理也有所了解。此外,在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教  师要着重讲述两种主要有色金属—铝和铜的冶炼  过程,重点让学生了解利用拜耳法和烧结法生产氧化  铝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原理 , 掌握两种工艺的异同点。 同时,重点介绍目前最先进的闪速熔炼和闪速吹炼炼  铜工艺,以及后续的电解精炼过程。

\
 
       该门课程教学难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冶金原理部分内容晦涩难懂,冶金原理涉及大量的  “ 物理化学”和“基础化学”知识,在日常学习过程中, 需要学生融会贯通,将冶金原理与冶金工艺联系到一  起。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  所以然,只是机械地背诵冶金工艺流程,不能将冶金  原理与工艺操作相结合。虽然学生在前两年已经学习  了化学类的相关课程 , 但是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将  冶金原理与冶金工艺结合起来 , 还需要深入思考,而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二是冶金 反应多为高温反应,主要发生在熔体当中,该过程反 应类型与学生常见的化学反应有所不同,突破了学生 脑海中常规化学反应的知识结构,其难以理解,如炼 铁和炼钢,一个是还原过程,一个是氧化过程,两者目 的不同、反应类型不同 。三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 的实习都是在矿山中进行, 对于冶金设备看不到、摸 不着,尤其是高温设备,其构造又区别于常规设备,因 此设备陌生对于学生理解冶金过程造成一定障碍。

       四 、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冶金导论 ”课程教学 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 冶金导论”课程主要是针对我校矿物加工工程 专业学生开设的,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 了解整个冶金行业整体情况,以及主要工艺和基本 原理,对深层次的冶金物化知识要求不高。因此,笔者 在教授这门课的时候,删去了很多冶金前序和后序工 段的内容,如冶金原料准备,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非 常熟悉,还删减了金属成型、轧钢方面的内容,因为这 部分内容对于矿业类专业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且与自 身专业联系不紧密 。 同时,笔者将“矿—冶”结合这一 中心思想作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矿物加工工 程和冶金工程同属物质分离学科,主要目的都是将有 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从这个根本目的出发,笔者 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矿物加工与冶金在工 艺、流程、设备和原理上的异同点,以及矿石如何向金 属转化上,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边界,丰富学生的知 识体系。

       针对前文所述学生在学习冶金原理时,对冶金工  艺背后的化学原理掌握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  过程中加入一些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教学资源,如纪  录片、冶金传说故事和历史典故等 。我国是一个具有  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可以说冶金技术的发展贯穿了  我国的整个文明史,我国历史上很多的典故都与冶金  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 每一次冶金工艺的进步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发展和  历史变革 。在讲述铜冶金时,其中一个知识点是铜合  金,在这里,教师可以引用越王勾践剑千年不腐的秘  密、青铜编钟奏响千年乐章等趣味故事,讲述不同微  量元素对铜合金性能的影响 。在讲述铁冶金时,教师  可以插入秦国铁器冶炼的发展故事,让学生直观了解  铁合金与铜合金的性能差异,掌握铁冶金的相关知识  点 。在讲述铸造工艺时 , 教师可以引入 《消失的秘  术—“ 失蜡法”》纪录片,让学生全方位了解铸造工  艺的过程、原料和特点 。教师将我国冶金历史讲述给  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学习冶金的兴趣,也可以开  展课程思政 ,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  怀。此外,教师还可穿插一些我国冶金行业的现状,让  学生了解冶金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如我国最著名的  稀土产业。“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邓小平于  1992 年南巡时说的一句名言。然而在发达国家先后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并有所行动的时候,稀土在中国  更多只被看作是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 。中国稀土占据  着几个世界第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第一,尤其是  在军事领域拥有重要意义且相对短缺的中重稀土;生  产规模第一,2005 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 96%; 出口量世界第一, 中国稀土产量的 60%用于出口,出  口量占国际贸易的 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  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可以  说,中国是在敞开了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 。据国  家发改委的报告,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年生产能力 20  万吨,超过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 。通过让学生了解稀  土产业与我国综合国力发展之间的种种关系,可让他  们知晓,矿产资源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物质保证,更是  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二)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

       1.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展,教学也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因此在矿物加工工程  专业“ 冶金导论”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或  进行网络教学也成为趋势。在“冶金导论”课程教学中  应用多媒体,具体可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利用多媒  体创设真实的情境。“冶金导论”课程教学涉及冶金制  备、冶金传输原理等,教师可结合冶金行业的真实情  况,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冶金传  输原理、整个冶金流程等知识。第二,利用多媒体呈现  动态的知识 。冶金工序涉及较多高温大型设备,学生  无法近距离接触,对此,教师可通过动画、视频或冶金  工程模拟仿真软件,介绍冶金行业各工艺的运行原理  和设备结构 , 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产工艺与设备,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体验式和研讨式教学 。 由于本门课程没有开设  实验课,因此学生接收的知识基本都是“ 纸上谈兵”, 很少有实操的机会。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冶  金工业的整个过程和产品,在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  师要善于利用教具,展示一些冶金产品,让学生更直  观地感受冶金过程的原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在外  观、形状、质地和性能上的差别 。如此,通过让学生增  强体验感,可激发他们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例如,在  讲述高炉炼铁时 , 高炉炉料主要为烧结矿和球团矿, 那么,教师可从实验室提取一些烧结矿和球团矿的样  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烧结矿和球团矿在作为高炉炉  料时的优缺点和异同点。教材上只会写烧结矿为液相  固结,质地疏松,内部孔隙多;球团矿为固相固结,质地紧密,内部孔隙较少 。而学生无法通过这一段文字 了解什么是烧结矿和球团矿,对此,授课教师可以带 来一些样品,给学生观察。通过观察样品,学生可以清 楚了解烧结矿和球团矿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知识点 的记忆和掌握。此外,除了教学大纲规定内容,教师可 以收集一些院士、专家的科研讲座,让学生在了解冶 金领域基础知识的同时,接触到本行业最权威、最前 沿的科研资讯,以此开阔他们的知识眼界。

       此外,教师可在“冶金导论”课程教学中引入研讨  式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成效。具体实施时,教师可在  “ 冶金导论”课程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式的讨论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按照“ 查阅资料,自主思  考—合作分析,分享交流—讲解提示,检查指导”这一  流程推进落实。期间,由学生自由组队进行讨论,同时  教师也要适时参与学生的讨论,针对他们在讨论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解答 , 在交流和讨论过程  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教师可结合“冶  金导论”课程内容,设计“ 非高炉炼铁在我国的发展前  景”“‘ 双碳 ’背景下钢铁行业发展趋势”“氢冶金技术  简介”等研讨主题,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各  小组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讨。各组学生在课  前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写好讲稿,在课堂上以 PPT 的  形式进行汇报,之后教师再随机抽取两个小组的研讨  成果进行点评和分析,以便让学生吸收内化“ 冶金导  论”相关内容。这样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仅仅扮演出  题者、点评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将课堂主角让给学生,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
 
       (三)考核方式改革

       在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上,传统考核方式以开卷笔 试为主,学生复习时,多以应试为重点,死记硬背,将 重心放在掌握考点上,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点 。针对学 生的应试复习情况,笔者将每章重点内容总结为 5— 10 道问答题,以课后习题和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 他们在学习完每章内容后完成作业,从而加深对这一 章知识点的理解。期末考试的试题也是从每章的课后 习题中随机挑选,以此增强学生课后复习的主观能动 性 。同时,教师可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平 时成绩由作业、课堂表现、随堂讨论与发言等方面组 成 。这样的成绩组成,既体现了学生在平时课堂上掌 握知识点的情况和课后的学习态度,又考查了学生对 “ 冶金导论 ”这门课程整体知识架构的把握和了解程 度,还可以避免在期末考试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抄袭,进而保证该门课程成绩的公平公正。

       五 、  结语

       在矿物加工工程人才培养转型的大背景下,我校  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了“冶金导论”课程,并   针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架构、实践技能需  要和学生学习情况,对该门课程进行了相关改革与实  践 。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所述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  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并活跃课堂气氛 。在针对某个选题进行课堂讨论  时,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资料查阅收集、论点归纳 、 PPT 制作、主题报告演讲等环节,由此充分调动了学  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教师可在寓教于乐中将知  识点传授给他们。通过“冶金导论”这门课程的改革与   实践,丰富了我校矿业类人才培养方式 。在“矿—冶 ” 结合这一课程改革原则的指导下,本门课程扩展了我  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边界,丰富了他们的  知识架构,促使他们形成从“矿—冶”全流程角度思考   专业问题的思维方式,是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模式的  一次有效创新和尝试。

       参考文献 :

       [1] 成日金,张华,周建安,等.非冶金类专业《钢铁冶金概论》选修课 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3):122-125.
       [2] 王海舰,梁智深,李明枫,等.广西高校科研层次架构优化及学科 交叉优势互补体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9):88-89.
       [3] 张琬笛.高校学科结构的多样性及其演变研究:以国内外顶尖高 校为例[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2.
       [4] 楚旋.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科动态调整的特征分析与实践反思[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12):95-101.
       [5] 李庚,张延良,苏玉娜.“新工科”视阈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思政 ” 实践路径探索:以《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2   (25):19-21,93.
       [6] 杨福,钱功明,祝淑芳.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矿物加工工程专 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J].大学教育,2022(7):13-16.
       [7] 卢冀伟,李丽匣,孙永升,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国际化人 才培养:以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2(2):69-73.
       [8] 沈蔡龙,贾炎, 陈彦臻,等.化工技术在生物冶金过程强化中的研 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22,22(10):1349-1359.
       [9] 唐巾尧,王云燕,徐慧,等.铜冶炼多源固废资源环境属性的解吸[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10):3811-3826.
       [10] 饶明军,张鑫,罗骏,等.“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矿冶类国际化人 才培养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22(2):27-30.
       [11] 董宪姝,樊玉萍,马晓敏,等.矿业类创新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 式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22,40(3):117-121.
       [12] 张帆.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为例[J].大学教育,2022(8):191-193.
       [13] 寇明银,周恒,冯凯,等.基于信息化技术背景的钢铁冶金学 I 课 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22(5):28-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1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