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浸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 以“ 国际金融”课程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5 16:20: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文章首先分析了党史学习教育浸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机制,然后论述了党史学习教育浸润课 程思政建设的闭环体系,接着阐述了党史学习教育浸润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现理路,最后提 出了党史学习教育浸润“ 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   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 国际金融”课程

       自 2014 年上海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并进行  试点推广以来,高校深刻认识到教育事业的根本任  务在于立德树人,应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  教育资源,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2021 年,党的十  九届六中全会公报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启迪智慧、 “ 铸魂育人”的重要性;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  步强调以伟大建党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基于此,各高  校积极响应政策指引,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课程思  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与宝贵资源,促进立德树人与铸  魂育人的有机结合[1]。

       一 、  党史学习教育浸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机制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时代要求 , 二者相融合具有一定的内在机制, 如图 1 所示。

\
 
       (一)立德树人与铸魂育人有机结合

       课程思政建设以立大德、树全面的人(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为本质要求,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员  协同育人的理念,打造融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  培养的立体多元教育结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  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优化课程内容供给, 实现显性教育(思政课程)与隐性教育(课程思政)的  有机结合,从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起到潜  移默化的影响。党史学习教育强调铸魂育人须用好党  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智慧与强大精神力量,通过浸润  式、体验式、感知式教育,让学生领会百年党史蕴含的  政治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2],坚定人  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续革  命先辈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牢固树立辩证唯物史观),汲取党永葆生机的理论创新力量,传承中国共产 党人实事求是、奋斗不息的实践情怀,循序渐进地实 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育人目标 。故以党史铸魂 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本质属性,其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的本质有机结合,可实现相互促进的效果:一方面,党 史学习教育可将党的伟大历史成就和宝贵智慧力量 融入课程思政,优化其内容供给;另一方面,课程思政 可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有效载体,帮助学生在熟悉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日常生活实践中潜 移默化地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熏陶,感悟党史中凝聚 的逻辑思维、价值理念、经验智慧与精神力量。

       (二)融入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三要素”

       首先,课程思政建设以协同育人为理念,要求所  有教师、教学管理和服务人员、家庭、企业、政府等社  会主体都应承担育人职责,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  同向而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得益彰[3]。而推动党  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关键在于学校思政教育, 同时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育人主体联合构建  “ 大党史”工作格局[4] 。故二者都强调全员育人的主体  要素特征 。其次,课程思政要求打破过往知识传授、价  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相割离的教育结构,实现三者的多  元统一 。党史学习教育蕴含的政治、历史、理论、实践  四大逻辑,有助于高校更深刻地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  教育,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故二  者都要求教育结构具有立体多元的内容要素 。最后, 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运用科学创新的思维方式,深化专  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将思政教  育价值导向与专业课程知识传授有机融合 , 潜移默  化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党史学习教育也要求进行阵地与方法创新 , 积极开拓线上线下育人双 阵地,特别注重说故事方式与体验式实践教育[5] 。二者都注重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相融合 , 故应把握好 多元创新的方法要素。

       二 、  党史学习教育浸润课程思政建设的闭环体系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以中国式现代 化教育规律为根本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有 序推进,已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呼应的闭环体 系:底层逻辑—顶层设计—基层涌现 。下面将对该闭 环体系进行具体说明。

       (一)底层逻辑趋于坚固,理论研究构建融入机制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 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入 剖析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的本质与规律,陆续提出“ 坚 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 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大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 之”等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立德树人)、路径(扎 根中国)、方式(浸润式协同育人)、关键(善用“大思政 课”)、法宝(伟大建党精神)等发展问题 。 以上述重要 论述为根本遵循,使得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 设有了更充分的学理依据—扎根中国大地,充分发 挥党史铸魂育人的宝贵价值,有效实现教育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教育规律。故“ 以课程 建设为主阵地,党史浸润立德树人”的底层逻辑趋于 坚固,“ 善用‘ 大思政课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 机制愈发明晰。

       (二)顶层设计愈加完善,政策指引明确建设方向

       2020 年以来,国家陆续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 建设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 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全面推进“ 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 方案》等,指明了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 教师队伍(主 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路 径指引 , 确立了党史铸魂育人的宝贵价值及实现路 径。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晰了党史铸魂育人与高 校立德树人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党史学习教育有助 于培育时代新人,强调“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党的科 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另一方 面,教育强国建设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 目标[6],赓续党的辉煌历史。故教育部等多部门已构建 了党史育人与立德树人协同融合的顶层设计,印发的 通知文件和政策指引明确了“ 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时 代新人”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

       (三)基层涌现日益活跃,自发探索凝结智慧成果

       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教育相关部门的政策 指引,结合自身定位,集思广益地探索党史学习教育 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其中,上海大学的经 验最为丰富成熟,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的 示范课程建设工作的项目牵引,已形成行之有效并可 推广学习的一套标准范式,开启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 思政建设从“ 同向同行”到“ 融会贯通”的教学改革新 阶段[7]。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外国 语大学等通过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善用“ 大思政 课”铸魂育人[8],还有一些高校通过党建引领(如东北 大学)[9]、思创融合(如北京科技大学)[10]、知行合一(如 浙江财经大学)[11]等多元化方式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融 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 同时,教师结合专业特色,围绕师资培育、评价体系构建、组织实施等展开党 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如郝曼和刘春 龙[12]及上官泽明和王少华[13]。

       三 、党史学习教育浸润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与实现理路

       浸润式教学指教师专注课堂,将预期教学目标渗  透创设的特定情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师生互动交  流,启迪思考,产生共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获得知   识、感知、经验、能力提升的教学过程[14]。基于“大思政 ” 育人格局,以浸润式教学作为关键切入点,笔者创新  性地提出党史学习教育浸润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式,如  下所示。

       (一)党史学习教育浸润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党史学习教育浸润课程思政建设在“ 价值与知 识、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三组关系的辩证统一中 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15]。

       1.实现价值与知识辩证统一 。采用浸润式教学将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寓思政教育(价 值塑造)于专业教育(知识传授),既能发挥党史学习教 育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滋养和厚植团结奋进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情怀的价值观引导作用,也能保 障专业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稳定输出,进而在 价值与知识的辩证统一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2.促进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 。采用浸润式教学开  展党史课程思政,可以通过创设与专业课程背景相关  的党史情境,启迪学生进行专业思考与思政思考,结  合专业知识引导进行实践探索,感悟专业的真知和人  生的真理,坚定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理想  信念,不断提升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能力。 因此,党史学习教育浸润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促进高  校创新思政教育重要内容(党史学习教育)与主要形  式(课程思政建设)相辅相成。

       3.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采用浸润式教学,可  以自然地引导学生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宝贵  历史经验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当下复杂国内外形势进行联系, 帮助学生认清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历史主动, 坚定“ 四个自信”,并学以致用地将个人奋斗与实现家  国情怀统一在真理指导下的行动之中。

       (二)党史学习教育浸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理路

      1.做为人、为学、为事的“ 大先生”。专业课程教师 是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第一主体,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和 长效化中起到主导作用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思政 素养和党史素养的高低将会对高校立德树人产生重 要的影响 。高校专业课程教师除了不断钻研、深入一 线学习,提高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还应通过系统的党 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培训、师德师风培训等,掌握与 专业课程背景相关的党史脉络与党史育人素材,提升 自身的党史素养、思政素养,并做到学思悟践,将学史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深刻领悟有效转化为教书育 人的理论与实践成效,成为“ 经师”与“ 人师”统一 的 “ 大先生”[16],引导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2.构立体党史浸润式“ 大课堂”。 参考“大思政”育 人的三大主要课堂(学校主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 课堂)[17],按照知行合一、内外联动、虚实融合的辩证思 维,创造性地构建立体化党史浸润式“大课堂”。 通过 基于专业背景的党史相关案例导入、社会实践、智慧 场景等情境设置 , 启迪学生进行专业思考与思政思 考,再开展小组讨论辩论、实践任务体验、个性化合作 等探究合作,正确引导学生领悟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 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以及党史蕴含的奋斗精 神、创新力量、实践情怀与个人自我成长的相关性,最 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思政 能力、社交能力、自我实现能力的育人目标。

       四 、党史学习教育浸润“  国际金融 ”课程思政建设 的策略

       以要求体现鲜明时代性、开放性、人文性和引领 性的“ 国际金融”课程为例[18],笔者创新性地提出党史 学习教育浸润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一)“学思践悟”教学体系构建

       1.重点学习金融党史,打造金融党史教学素材库。 教师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金融发展简史》)、阅览网络专栏(如《金融党史》)、观  看纪录片(如《红色金融》)、浏览典型案例(如人民币  保卫战、百年中行的国际金融使命等)、致敬风云人物  (如陈彪如、郑铁如、周小川等)、走访金融党史专家和  参观红色金融资源等,系统梳理百年红色金融史各阶  段的主要金融事件、金融故事、金融人物等,并按照素  材类型分门别类地建设金融党史教学资源库。

       2.反复思辨金融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维 度 。金融党史浸润式课程思政主要涵盖浸润思想高 度、理论深度、道德温度和实践力度[19] 。第一,学史明 理,让学生明晰党和国家领导金融改革开放进程与立场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第二,学史增  信,引导学生坚定金融历史自信,增强金融历史主动, 汲取中国金融力量与智慧;第三,学史崇德,让学生体  悟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开放金融市场的艰苦奋斗激情、 先行先试胆魄,滋养接力奋发的精神与信仰;第四,学  史力行,让学生明白百年金融成就是在党领导下从无  到有、从弱到强的不懈探索实践中取得的,进而把爱  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统一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的有效行动中。

       3.勇于践行党史浸润式课程思政建设。以金融党  史所学及融入课程所思的理论成果指导教学各要素  的改革实践。第一,深入思考“ 国际金融”课程各章节知  识点与金融党史思政元素的融合点, 明确党史思政的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各教学目标;第二,深度融合专  业知识与党领导金融市场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与宝贵  精神财富,打造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学内容;第三, 深挖线上线下教学、理论与实践育人在党史课程思政  建设中的有效作用机制, 开发知行合一全场景融合型  的教学手段;第四,深刻领会党史浸润式课程思政教学  评价的主观性、过程性、多元性、交互性、关联性、长远  性,构建长效过程性定性教学评价机制。

       4.认真领悟党史浸润式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与精 神。在课程思政实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金融党史的育 人价值、内容、方式等,并根据情况做出调整,最终沉 淀扎实的金融党史素养与丰富的党史育人经验,真正 领会并践行教师党史学习教育的两个真谛:一是育人 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二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 出真知。

       (二)金融党史融合型教学内容设计

       1.厘清各章节内容的党史思政元素,确保做到“ 一 课 一党史思政”的连贯性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可结合 每章节的主题在课程教学导入部分安排能使学生受 到思政启迪的金融党史资料,并将课程思政贯穿整章 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第 一章国际收支的导入部分 介绍两会涉外经济的成绩单 。教师还可结合每节教 学的重点内容引入金融党史素材进行课程思政教 育 。例如,在第八章第四节货币危机内容介绍完成后 引入“人民币保卫战”的金融党史视频资料。

       2.用好金融党史内容素材,实现集价值观引导、金 融知识传授、金融能力培养于一体的育人效果 。金融 党史内容素材并非用得越多越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开 展,如果引入太多,会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被硬灌思政教育的负面情绪,所以教师必须筛选出能够串联课 程前后多个知识点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金融党史事 例、故事、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在国际金融知识传授与 能力的培养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 地受到正向引导,思想价值与精神内涵也在不断地升 华。例如,第三章第三节介绍的“人民币国际化”,就能 贯穿第五章—第十章的课程思政。

\
 
       (三)金融党史浸润式教学模式创新

       第一,学校主课堂根据金融党史素材设置教学情 境,如创设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历 史进程的情境,启迪学生从专业层面和思政层面思考 “ 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如思考人民币国际化 的学习内容、学习意义、学习方法;思考人民币国际化 凝结的思想价值与精神内涵,并通过课堂讲授、小组 讨论、课上辩论等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展开国际金融专 业知识与思政价值融合的探究合作,如以人民币国际 化的利弊分析为主题设计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感悟党 领导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思想价值与精神内涵,并帮 助学生提升国际金融专业理论素养与思政素养。

       第二,社会大课堂根据课程实践创设真实情境, 如外汇保证金交易情境,启迪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思  考,如探究外汇保证金交易的规则与技巧,以及进行  金融党史实践思考,如探究党领导下中国外汇保证金  交易的探索实践及精神内涵,同时通过发布小组任务  进行实践体验的探究合作,引导学生感悟党领导中国  金融改革开放的实践情怀,帮助学生提升国际金融专  业实践能力,并使之自觉地将个人实践统一到实现中  国式现代化金融建设的行动中。

       第三,网络云课堂根据智慧教学平台设置虚拟情 境,如在超星学习通上发布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专家 讲座视频,在学生自主进行云观看后,启迪其从专业 与思政角度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在线 匹配组队,进行云端个性化探究合作和金融党史思政 内容原创开发,如让学生以云小组为单位进行云视频 观后感的交流探究,并将交流感悟整合为新的党史课 程思政素材,引导学生结合个人自我成长经历感悟党 领导金融开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家国情怀、初 心使命与责任担当,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社交 能力和个性化成长能力。

      五 、  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中,党史学习教育是最生动鲜 活的教材,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主要抓手,二者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两者相融合具有科  学发展的内在机制,并已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相呼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有序推进的良性  闭环。本文进一步通过知识价值、内容形式、理论实践  等辩证关系的价值意蕴梳理,阐述论证浸润式教学是  二者融合的一种有效方式,并提出做为人为学为事的  “ 大先生”、构立体党史浸润式“ 大课堂”两大实现理   路,最后以“ 国际金融”课程为例,提出了“ 学思践悟 ” 教学体系构建、金融党史融合型教学内容设计、金融  党史浸润式教学模式创新三大具体策略,以期为党史  学习教育浸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条可供参考借鉴  的实现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改革提供一个新的  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1] 湖南大学坚持协同育人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紧密结 合[EB/OL].(2021-07-01)[2023-05-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 s6192/s133/s204/202107/t20210701_541483.html.
       [2] 如何理解学习党史的三种逻辑[N].学习时报,2021-05-24(4).
       [3] 张凤翠,邬志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社 会科学战线,2022(4):265-270.
       [4] 构建新时代高校“大党史”工作格局路径[EB/OL].(2023-06-02) [2023-06-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57590431186076- 0&wfr=spider&for=pc.
       [5] 张语杰,李烨红. 以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培育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4):53-56.
       [6] 杨晓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目标[J].教育 研究,2023,44(6):4-7.
       [7] 从“ 同向同行”到“融会贯通”:上海大学开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新阶段[EB/OL].(2023-02-22)[2023-05-20].https://www.shu.edu.cn/ info/1056/296894.htm.
       [8]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召开 巩固党史学习教育 成果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座谈会[EB/OL].(2022-06-30)[2023- 05 -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737028144903075766&wfr = spider&for=pc.
       [9] 发扬爱国传统 勇担时代重任:东北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续写 立德树人新篇章[N].光明日报,2021-08-25(5).
       [10]“跟党学创业”,北京科技大学将党史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实践[EB/ OL]. (2021 -07 -22) [2023 -05 -20].https://news.ustb.edu.cn/info/1903/ 43981.htm.
       [11] 学党史 办实事|奏好党史学习“主旋律”, 唱好力行实干“最强 音 ”[EB/OL]. (2021 -10 -22) [2023 -05 -20].https://jm.zufe.edu.cn/info/ 1327/20184.htm.
       [12] 郝曼,刘春龙. 以党史学习教育促立德树人及课程思政建设研 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25):37-40.
       [13] 上官泽明,王少华.《政府审计学》课程思政中融入党史学习教 育的探索与实践[J].审计观察,2022(8):45-49.
       [14] 季卫兵,刘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浸润式”教学及其呈现[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1):25-28.
       [15] 正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三个关系”[EB/OL].(2021- 06-17)[2023-05-20].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1/0617/c1489- 80-32132673.html.
       [16] 胡金木,张珺.大先生的时代画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素养 的理论阐释[J].中国教育学刊,2023(8):1-6,40.
       [17] 路成浩,龚超.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70(7):72-75.
       [18] 张申,万静,高倩然.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讨:以“ 国 际金融”“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16):81-84.
       [19]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四个关键[EB/OL].(2021- 11-23)[2023-05-20].http://xh.xhby.net/pc/con/202111/23/content_99 - 7913.html.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098.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