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内容体系 及实践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5 10:47: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高劳动教育成效,文章首先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然后分析了应用型本 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体系,最后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五育”并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 要在学 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 养的教育体系”[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 要论述,是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为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了思路。劳动教育是以 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为目的的 教育活动[2]。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 将劳动精神教育和劳动能力锻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 程,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劳动技能、开展劳动实践的过 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 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实施日常生活劳动、有针对性 的生产劳动和创造性的服务性劳动等,促使学生动手 实践、实干担当,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 良好的劳动品质 , 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价 值取向及技能水平 。通过教育实践,不断创新劳动教 育内容、途径、方式,契合思政工作的基本原则,能增 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基于此,本文拟对应 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内容体系及实践 路径加以论述。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劳动教育是一个实践课题, 具有丰富的理论基 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为劳动教育提供了 基本理论遵循 。马克思指出:“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 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3] 为此,我国 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前 , 于不同时期提出了德 智体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 , 并不同程度地提 出了“ 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 结合”“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4] 。到了新时 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鲜明地提出“ 劳动教育”,并把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 列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 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 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5]劳动教育的 价值意蕴被重视,形成了德智体美劳“ 五育”并举的 新局面, 这就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指 明了新方向。

\
 
       (一)劳动教育提供树德价值

        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 是社会发展之需、 国家建设之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是教育领域改革  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对闽江学院等应用型高校  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  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6]。在道德品质的培育中,劳动教  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正确的劳动教育  价值取向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促使学生  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增强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应  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这一 时期他们  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正在塑造和构筑 , 尚未成熟,需  要教育者用劳动教育做好教育引领,并通过劳动实践  活动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实践养成。

       (二)劳动教育提供增智价值

       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  的意见》中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服务于经  济社会发展和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研究  的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7]。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  法,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相关技术,有利于学生创  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  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增长智慧,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另外,在劳动教育过  程中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传授好获得知识的技  巧方法和能力本领 , 以引导学生珍惜美好青春年华, 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三)劳动教育提供强体价值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  要秉持“五育”并举的理念,做好体育教育工作 。而体  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体育教育,故以体力劳  动为主的劳动教育,在注重手脑并用、安全适度的条  件下,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从而达到强身健体  的作用。另外,体育中渗透劳动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在  体育知识传授中 , 要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运动知识、健  康知识;在运动技能训练中,要使学生形成坚忍拼搏、 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的品质;在心理品质养成中,要使  学生增强遵规守纪、诚信自律的意识;在道德风尚培  树中,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互助、相互尊重、承担责任, 增强道德品质。

       (四)劳动教育提供育美价值

       美育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时代特征  和德育属性,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劳动本身就蕴含美学价值,因为劳动可以创造  美 。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使学生通过劳动体会劳  动创造的美好生活、体会勤俭奋斗的劳动之美 。同时, 育美需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任务 。即应用型本科高校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美育体系,同校园精神文明相结  合,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真善美本质,树立劳动为  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认知,增强从事劳动创造的自觉  性,进而追求精神之美。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体系

       劳动教育提出、发展和完善的背后,在一定程度  上存在着高校劳动教育弱化和边缘化的现象 。当前, 学生劳动观的培养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引,将影响学生  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 。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需要  全面深刻地把握劳动教育的本质及内涵,以劳动在推  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审视劳动的意  义与价值,从而将劳动教育置于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  宏大语境[8]。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应当正确引导  学生强化劳动认知、劳动技能,解决学生不想劳动、不  会劳动的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 确提出:“ 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 程。” [9]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的。” [10] 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根据应用型教育目 标,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和不同类型学生的特 点,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一)低年级:通识性劳动实践形式

       针对低年级,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着重围绕劳动周  (月)、社会实践等通识性劳动实践形式进行劳动教育。 首先,在劳动周(月)使学生树牢劳动意识 。每学年可  在学期内、寒暑假灵活安排设立劳动周(月),以集体  劳动为主, 采用分组劳动和个人劳动相结合的方式, 增强劳动周(月)的时效性 。同时,根据校园工作需要, 可设置劳动实践工作岗位。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学校里  的劳动教育实践,锻炼自身的能力,感悟劳动精神。其  次,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开展劳动  实践 。引导学生在国情考察、社会观察、基层治理参  与、特色产业调研、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感受祖国发展变化,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探究家  乡特色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网络平台的作  用,运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调研活动,产出更多的实  践成果。

       此外,还要辅以劳动课程、勤工助学等,使学生具 备满足生存发展、社会发展所需的基本劳动能力 。 同 时,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使学生形成良 好的劳动习惯 。概言之,从低年级就开始组织学生参 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使其在与普通劳动者一起劳 动的过程中开展劳动、感悟劳动,能够培育学生的服 务意识,使学生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灾害等危机时 主动作为、积极奉献。

       (二)高年级:专业性劳动实践形式

       针对高年级学生,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通过专业性  劳动实践形式践行劳动教育 , 以增强劳动教育成效。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  导意见》指出:“ 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  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 30%以上,建立  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因此,教师可以专业实验为  依托探索开展专业性的劳动实践 。即在专业实验中增  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  权,以便使学生在劳动中深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通过在专业实验 中动手尝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 神。另外,在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动手实 践中深刻感受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能够使学生感悟 所学学科的发展和前沿方向, 进而增强劳动的积极 性、创造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训实习中要结合当地自然  和社会等方面的条件,以及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 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 , 注重选择新型  服务性劳动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并积  极开展专业实训实习 , 让学生体验现代信息技术手  段下劳动实践的新形态、新方式 。 同时,在实训实习  中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相互协同。 即要在专业实践和实习中促使学生找到理论与实践  的最佳结合点,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提升创造力,并  增强责任感,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强化劳动  教育课程实效性。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劳动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  然要求 。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劳  动的本质、价值和方式,认清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使其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劳动,进而在劳动实践中  成长成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  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  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  方位育人”[12] 。因此,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  应探寻新的实践模式,强化“三全育人”工作成效,有  机融合时代背景、社会需求及自身育人实际,通过育  人模式的优化调整, 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 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实  践路径加以论述 , 以期提高劳动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全员参与劳动教育,增强教育工作实效

       1.增强教师主导作用。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结合学  校劳动教育的现实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在校内明  确劳动教育实施机构和人员 。具体可采取多种措施, 配备以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导师、学习导师、辅导员等为主的专任教师 , 并多渠道聘请以校外企业导师、行 业专家等为辅的劳动实践兼职教师,建立起必要的专 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应用型本科高校必 须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 明确劳动课教师管理要 求 。即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强化全体教 师的劳动意识,提升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

       2.增强学生主体作用。从学校到班级、从教师到学 生层层开展劳动教育,在班级中可成立由班长、团支 书 、学习委员和劳动委员等组成的劳动教育实践小 组,使其在辅导员、班主任等带领下开展劳动实践活 动 。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观点“ 劳动是实现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实践活动”, 教师要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13],全面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推动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实效,提高劳动教育全员育人水平。

       3.增强典型引领作用 。加强全员参与劳动教育的  内涵建设,设立劳模工作室,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理论  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实践经验 。同时,鼓励和  支持广大师生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  作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弘扬劳动光  荣的主旋律 。具体可开展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 举办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优秀毕业生报告会或宣讲  会,积极宣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二)全过程开展劳动教育,提升教育工作水平

       1.明确各阶段学校劳动教育任务要求 。优化学校  课程设置,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引导学生形  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对此,应用型本科高校  应将劳动教育有效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  有综合性、多层次、交互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也就  是说,要构建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  系,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开齐开足劳动教育  必修课程和相关选修课程 , 确保学生修够修足学分, 引导学生全过程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2.强化各阶段劳动教育学科协同育人。一方面,在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通识选修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相  关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诚实守  信的合法劳动意识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推动学科课  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形成育人合力。另一方面, 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学科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等紧  密协同,强化对学生的劳动锻炼 。同时,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开展劳动技能活动,展示更多劳动成果,把劳动  教育融入创新创业系列竞赛 、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 提升学生的劳动创造力。
 
       3.发挥各阶段劳动教育评价的育人导向功能。借  鉴管理学“ 全周期管理”理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对富有周期性和规律性的大学  生劳动教育进行理论分析、体系设计[14] 。教师要充分  利用现代科技条件, 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课内外劳  动过程和结果,加强过程性劳动评价,结合结果性劳  动评价,建立起有效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作为衡量  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参考;建立劳动教育评价制度, 加强学生实际劳动技能的考核, 同时加强学生价值  体认情况的考核。

       (三)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1.做好校内劳动教育的开展 。充分发挥学校自身 应用型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标准化建设学校劳 动教育设施,完善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建设,拓展校外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 教育实践基地[15]。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开展具有实践 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 。 以学生党团组织、班 级、宿舍等为单位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强化服务 性劳动教育,围绕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 等场所组织开展校园集体劳动,让劳动教育渗透大学 生日常生活。

       2.做好校外劳动教育的开展 。加强校外劳动实践  锻炼,结合“三下乡”活动,有效利用地方共青团等群  团组织及社会组织搭建的活动平台,支持学生深入城  乡和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在公共场所开展文  化宣传、科技帮扶、卫生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  实践活动及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培养学生的公  共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  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等开展毕业生就业前的劳动教  育,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 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
 
       3.做好线上劳动教育的开展 。充分发挥移动互联 网和智能网络平台的作用,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 是乡村振兴等领域入手开展社会调查 , 常态化开展 “ 云组队”“ 云调研”“ 云实践”等活动,并形成乡村调 查报告等实践成果。充分利用校内外各方面劳动教育 资源,畅通线上劳动教育新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 合,常态化开展好劳动教育,促使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推动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建立。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时代 的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环节 。因此,应用 型本科高校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 的重要论述 , 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内 涵,强化社会主义内涵教育,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在劳 动教育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全面提 升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以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 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1(1).
       [2]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 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 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
       [4] 翟博 . 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针[N].中国教育报,2019-09 - 16(1).
       [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 见[EB/OL].(2020-03-26)[2023-08-20].http://www.xinhuanet.com//pol -  itics/2020-03/26/c_1125772938.htm.
       [6] 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 大作为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N].人民 日报,2021-03-26(1).
       [7] 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EB/OL].(2017- 02-04)[2023-08-20].http://m.moe.gov.cn/srcsite/A03/s181/201702/t20170  217_296529.html.
       [8] 杨培明.劳动教育的美学视野[N].中国教育报,2022-04-21(6).
       [9]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 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0-23)[2023-08-20].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  218942.html.
       [10]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1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 日报,2016-12-09(1).
       [1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3-08-20].https://www.gov. cn/zhengce/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13] 岳海洋.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J].思想理论 教育,2023(7):107-111.
       [14] 逄元魁,刘璐.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全周期 管理”探析[J].高校辅导员,2021(4):39-43.
       [15] 夏飞.应用型本科高校科学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西部学刊,2021, 137(8):94-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0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