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校 230 名低年级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网络环境下低年级护生职业精神 态度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包括优化教育过程,落实课程思政;强化师德建设,发挥身教作 用;重视环境熏陶,营造校园氛围;等等。
职业护理教育着重培养技能型人才。《国家教育 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职业院校要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要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因此,职 业护理教育中,不仅要重视护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还 应加强职业精神的培育。护士职业精神是指护士在护 理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业理念 、职业风尚和职业人格 等,不仅能体现护士的思想修养、精神文明水平,也能 展现护士的三观[1]。低年级护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2]。而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 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 快,网络环境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认识及行为 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中职护生对于信息真假的辨 别和分析能力不足,在各种良莠不齐信息的爆炸性冲 击下,很容易被一些不良观念误导,放大非理性因素, 从而对自己所做的选择及未来的职业失去信心[3-4]。 2019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第七条明确指出,要着重 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精神,这就对中职护理教 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网络环境下低年级护生的 职业精神态度,可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护理学生开展 职业精神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校 230 名低年级 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一、二年级在校护生; ②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 调查者;②因身体或精神因素无法配合完成调查者。
研究对象中女生有 191 人(占 88.4%),男生有 25 人(占 11.6%);年龄最小为 14 岁,最大为 17 岁,平均年龄为 16.17±0.63 岁;一 、二年级人数相当,分别为 112 人(占 51.9%)和 104 人(占 48.1%);非班干部学 生有 161 人(占 74.5%),班干部有 55 人(占 25.5%); 非独生子女有 189 人(占 87.5%),独生子女有 27 人 (占 12.5%); 家庭居住地为城镇的学生有 119 人(占 55.1%),农村的有 97 人(占 44.9%)。
(二)方法
1.调查工具 。
本研究采用吴琳凤[5]修订的汉化版 霍尔职业精神态度量表,包括加入专业组织、公众服 务、自律性、自主性、使命感和护士工作满意度 6 个 维度,有 20 个条目,各条目采用李克特 5 级评分法, 分别赋值 1—5 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护生的职业精神 态度越好 。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 0.742.可以用于研究。
2.资料收集方法 。
由课题组成员统一进行问卷发 放和资料收集 。与研究对象进行沟通,征得同意后,解 释研究目的并告知注意事项 , 之后现场发放问卷,要 求护生独立完成填写并当场回收 。共发放问卷 23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16 份,有效回收率为 93.91%。
3.统计学分析 。
使用 Excel 进行数据录入并由双 人进行核对,采用 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 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 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描 述,检验方法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或方差分析 。 以 P< 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护生对护理专业的态度
216 名研究对象中,有 4 人(1.9%)认为护士地位 次于一般职业,48 人(22.2%)认为一般,27 人(12.5%) 认为好于一般职业,137 人(63.4%)认为神圣而光荣; 有 6 人(2.8%)认为学校多数护理教师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比较积极,68 人(31.5%)不确定,99 人(45.8%)认 为比较消极,43 人(19.9%)认为非常消极;有 16 人 (7.4%) 认为本专业多数同学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比较 积极,88 人(40.7%)不确定,87 人(40.3%)认为比较消 极,25 人(11.6%)认为非常消极,如表 1 所示。
(二)护生职业精神态度得分情况
护生的职业精神态度总均分为 2.37±0.52 分,其 中自主性维度均分最高,为 2.77±0.75 分;使命感维度 的均分最低,为 2.01±0.66 分,各维度得分情况如表 2 所示。
(三)不同特征护生的职业精神态度总分比较
不同年龄、年级、家庭居住地,以及是否为班干部、独生子女的护生职业精神状态总分比较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 3 所示。
(四)护生对护理专业不同态度的职业精神态度得分情况
护生对护士社会地位的看法不同,且认为学校多数护理专业教师和本专业学生对护理专业的态度不 同,职业精神态度得分也存在差异(P<0.05)。进一步 通过两两对比可知 , 在对护士社会地位的看法调查 中,认为“ 一般”组的得分高于认为“ 神圣而光荣”组, 认为“好于一般职业”组的得分高于“神圣而光荣”组; 在“ 您认为学校多数护理专业教师对护理专业的态 度”的调查中,“ 不确定”组的得分高于“ 比较消极”组 和“ 非常消极”组,“ 比较消极”组的得分高于“ 非常消 极”组;在“ 您认为本专业多数同学对护理专业的态 度”的调查中,“非常消极”组的得分明显低于“ 比较积 极”“ 不确定”和“ 比较消极”组,“ 不确定”组的得分高 于“ 比较消极”组,具体如表 4 所示。
三、讨论
(一)护生职业精神态度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 护生职业精神态度总得分为 47.40± 10.30 分,处于较低水平,明显低于相关研究的 数据。不同维度中,自主性和自律性维度得分较高。自 主性是指从业者不受外部压力影响,能自行做出决定 及进行判断;自律性是一种自我约束的信念 。这两个 维度得分较高,可能是因为中职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 同感较高,从而对从事护理职业有较充足的信心 。结 果显示,与相关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中公众服务维 度得分较高,使命感维度得分最低,原因可能是中职 护生年龄较小,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体会职业的使命 感 。同时,加入专业组织维度得分也较低,原因可能是 中职护生对护理的专业组织了解不多。
不同特征护生的职业精神态度得分并无差异 (P> 0.05),对护理专业不同态度的护生职业精神态度 得分存在差异(P< 0.05)。在对护理专业的态度调查 中 , 尽管多数护生认为护士的社会地位“ 神圣而光 荣”,但这部分护生的职业精神态度得分不如持“ 一 般”及“ 好于一般职业”态度的护生 。究其原因,可能 在于一般资料调查中关于对护士社会地位的认识是 护生通过主观判断进行选择得出的结果 , 而职业精 神态度得分是通过具体的分值量化所得 , 更具客观 性,这也反映了低年级护生因年龄和社会阅历所限, 对护理职业的理解不够全面的情况[6]。受到网络正面 宣传的影响 , 护生主观上对护士的社会地位是持较 积极的态度,但尚未内化为自身职业素养,仍需要在 教育中不断提升 。在关于学校多数护理教师和本专 业多数同学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方面, 认为护理教师 和同学持积极态度的中职护生不多 , 更多护生认为他们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是不确定或消极的 , 而态度 越消极,护生的职业精神态度得分就越低 。同学和教 师均属于护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 而社会支持对护生 职业态度的形成会产生一定影响 。如同学之间良好 的专业交流,有助于护生沟通技巧的精进、人文素养 的提高,进而能提升专业精神;护理教师的职业榜样作用,对发展护生的正向职业态度有积极影响[7-10]。由 此可见,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校园氛围,会对护生 的职业精神态度产生影响。
(二)护生职业精神态度的提升对策
1.优化教育过程,落实课程思政 。
传统的职业护理教育重技能、轻人文,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 护理操作训练中,教师教学方法较单一,难以激发护 生的专业兴趣, 对护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比较欠缺[11]。 对此,学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增设与专业相关的医 学人文课程,如医学与社会、医学哲学等相关课程, 已开设的护理心理学、护患沟通等课程的课时也可 适当增加,同时加强相关人文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 的联系与融合 ,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 高课程教学质量 。另外,还需要优化教育模式,构建 “ 三全育人”教学体系,挖掘各专业课程中的品德修 养、专业素质、职业认同等思政元素,在理论和实践 教学中通过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职业 精神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以提高中职护生的职业 素养[12-15]。
2.强化师德建设,发挥身教作用 。
除了在教学过 程中加强职业精神教育 , 也应重视护理教师的专业 态度对护生的积极影响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 “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 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16] 。 中职护 生多数尚未成年,正处于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形 成的关键阶段,具有超强模仿能力及可塑性 。他们在 生活和学习过程中 , 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身边 人的行为 , 而专业教师更是护生职业行为和职业态 度的重要模仿对象 。因此,护理教师应牢记教书育人 的神圣使命,时刻检视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做到遵 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人伦规范 。 同时,护理教师 应不断强化自身“ 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 服务的职业态度,以及精益求精、刻苦奋斗的工作精 神 。此外 , 护理教师还要自觉把良好的师德内化于 心、外化于行[17],通过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过 程中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 用崇高的职业道德潜移 默化地对护生施以影响 , 从而不断提升护生的职业 精神和态度[18]。
3.重视环境熏陶,营造校园氛围 。
职业精神教育 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不仅要在课 堂教学中进行知识教育 , 还需要时间培养和环境熏 陶 。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校园文化熏陶。 良好的校园氛围能提升护生的人文素质及综合素 养,对护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具有潜移 默化的作用 。具体而言,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 手,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最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方面,打 造良好的学校视觉形象,如在校内教室墙、校道宣传 栏等位置印上校训、印刷或张贴名言警句等,营造独 特的校园氛围;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做好学生日常行 为活动的约束和引导,加强对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等 良好精神文明行为的指引,多元化推动德育建设,以 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与品行[19] 。另一方面,学校 要通过开展一些素质活动 、社团活动及实践活动,帮 助护生整体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道德[20] 。校园文化环 境是开展人文教育的“ 隐性课堂”,能将人文素质教育 贯穿护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对此,学校可以开展校园 文化艺术节活动、护士节活动、文艺表演晚会等,丰富 校园生活;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解剖绘画比赛、护理技 能大赛、医学英语比赛等,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通过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促进学生护理人文素质的整 体提升。
4.定位网络时代,用好信息平台。
有研究显示,网 络和媒体上的医疗行业相关负面信息, 对护生对护 理职业的认识造成了不良影响,但与此同时,媒体正 面宣传的一些榜样人物 , 又能强化护生对护理工作 的理解[21]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教师可以将职业 教育与信息化平台联系起来 , 推动职业素养教育与 网络信息化相融合 , 从多渠道入手进行职业道德教 育,提高护生的综合素养[22]。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任 务和课程特点,将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影音材料,上 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共享,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并 建立反馈机制,以便及时了解护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学习需求及意见反馈 , 这样既能让护生随时随地地 进行学习和巩固,又有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 利用个人公众号、微博、微信群等有针对性地向护生 推送职业精神态度教育内容 , 并与护生开展互动交 流,把职业精神教育延续到课外 。另一方面,在校园 网、校园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开辟相关德育专栏,定期 推送与人文素养相关且能体现高尚医德、救死扶伤、 乐于奉献等内容的先进事迹; 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 性和时效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特点,组织护生观看 网络在线课程及讲座等,从思想上对其进行熏陶。
综上所述,低年级护生的职业精神态度得分偏 低,对此,护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当前 的网络环境 ,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新颖性和丰富性 、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和便捷性特点,改变现有教 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等,进行各种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时重视专业 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将护理职业精神融入整个培 养过程,从而帮助护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 吴琳凤,刘永兵,史宏灿,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本科护生职 业精神态度与人文关怀能力及社会支持的关系[J].上海护理,2021,21 (4):62-65.
[2] 马俊玲,黄蕊,林三秀,等.“三全育人”模式下中职护生工匠精神 培育的探索:校本教材《天使修炼手册》的开发及应用[J].卫生职业 教育,2021,39(9):43-45.
[3] 张红萍 .“ 互联网 + ”时代医学生传统医学文化教育的路径探 究[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7,34(2):67-69.
[4] 魏巍,袁丽,王强.基于“互联网+”的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精神改 进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1):112-114.
[5] 吴琳凤.护理本科生职业精神态度、人文关怀能力与社会支持的 状况及其关系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
[6] 徐畅,王欢,丁媛媛,等.护生职业态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 学教育,2015(3):45-46.
[7] 庞丽娟.本科护理实习生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与职业态度的相关 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142-144.
[8] 陆祥,伍冬梅,李季蓉,等.互助小组学习对医学新生德育智育双 促进[J].解剖学杂志,2011,34(1):146-147.
[9] 吴琳凤,刘永兵,孙凯旋,等.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及影响因素研 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7):500-504.
[10] 刘丹.专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与心理资本及社会支持关系模型 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13):2058-2061.
[11] 黄蕊.浅谈课程思政视野下中职护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卫生 职业教育,2020,38(19):44-46.
[12] 曾麒丹,丁雪梅,刘娜,等.智慧教学背景下基于 OBE 理念儿童护 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循证护理,2022,8(5):668-671.
[13] 何桂平,王丽,李艳春,等.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设计路径与教 学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5):30-32.
[14] 李明芳.立德树人视域下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卫 生职业教育,2022,40(7):13-15.
[15] 江华,冯佳,许扬,等.探索思政社会实践课程对护理学专业低年 级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10):1509- 1513.
[16] 赵晓玲.中医药类中职教育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17,35(7):33-34.
[17] 韦倩,倪胜,倪玉柳,等.浅谈新时期医学院校师德师风的加强和 改进[J].现代职业教育,2021(31):218-219.
[18] 余惠琴,华筱娟.毕业前护生职业认同与学业成绩及教师专业 态度相关性分析[J].循证护理,2020,6(4):345-349.
[19] 李国宏.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 2022(20):107-109.
[20] 康美兰.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中职护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探 索[J].魅力中国,2019(47):86.
[21] 邵鸯凤,陈雪萍,洪佳静,等.榜样教育在本科护生职业素养培育 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7):72-74,83.
[22] 赵双久.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 2019(30):260-2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