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发掘绘本故事中的“阅读力” ――绘本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0 13:42: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常常苦于小学生的识字量有限, 无法独立阅读长篇故事或整本书, 语 文素养的培养也格外困难。绘本作为一种趣味性的儿童读物,在展示精彩纷呈的故事之余,又能以得天独厚的教 育优势对学生进行阅读启蒙,帮助他们巩固思维、发展想象。文章从绘本故事的“阅读力”出发,从兴趣培养、 方法渗透、问题植入、经验迁移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低年级绘本教学应如何开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绘本;整本书阅读;低年级

       绘本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儿童文学形式。比起常 规读物,绘本以特殊的艺术建构手法,为读者留出更 多猜读与想象的空间, 使他们不自觉地进入故事情境。 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引入绘本,不仅能够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乐读、会读、想读的习 惯,还能借机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向整 本书阅读的方向靠拢,实现自然过渡。发掘绘本故事 中的“阅读力”,于教育者来说非常有必要。

       一、兴趣培养:通过绘本故事,引发学生联想,逐步 提升阅读兴趣

       绘本要“乐读”,兴趣培养是关键。要想真正引领 学生持之以恒地读绘本,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 师需要从他们的心理特征出发, 合理设计导读方案, 将 绘本的魅力体现出来, 把它变成学生看世界的一扇窗。 在统编教材全面推广的背景下,教师也可以围绕语文 课程中的人文主题展开阅读活动,寻找绘本与教材的 连接点,将其自然引入语文课堂 [1]。

       以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板块的“快乐读 书吧”为例,这一课的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体 会其中朗朗上口的韵律和充满童真的想象。教师可以 趁此机会,带领学生阅读由经典童谣改编的绘本《一 园青菜成了精》。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不必逐句复述 绘本语言,可以边读边演绎,根据画面信息为各个角 色添加适当的对白和背景音,使情节丰富起来,方便 学生体会故事的夸张感。以“隔壁莲藕急了眼,一封战书打进园”为例, 图画中的莲藕正在扭身投掷战书, 后面的茄子、苦瓜和白萝卜正在为它呐喊助威。那么, 教师就可以发出“咻 ~ ”的声音,然后补充说:“莲藕 把战书发出去了,大家都连声叫好。”还有“豆芽菜跪 倒来报信,红萝卜挂帅去出征”,我们可以为它添加一 段简练的对话。比如“豆芽菜慌慌张张地进来,跪倒 说:‘不好了,不好了,对面来下战书了!’红萝卜拍 着胸脯说:‘别慌,我来挂帅出征。’”在读到后面的 情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也加入进来,让学生一起设 想两军对垒、蔬菜“打架”的场面,感受各种笑点。 最后, 师生一起大声朗诵整首童谣, 将故事串联起来。

       《一园青菜成了精》以瓜果蔬菜为原型,讲述它 们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纷纷成精,然后发动战争的故 事。童谣特有的生活气息, 可以激活学生的联想思维。 教师不妨为大家留一个课后作业:到自家的厨房寻找 两种蔬菜或水果,观察它们各自的特征,假设它们成 了精会用怎样的方式打架。比如,大葱可以利用细长 的优势,通过“扫堂腿”,把人绊倒。圆滚滚的土豆则 如同炮弹,把对方砸个措手不及……学生在脑海中设 计并回味这一场景,既能提升形象思维,又能多方面 感知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上绘本故事。

\
 
       二、方法渗透:以体验为前提,延伸多种读法,推动 语文素养发展

       绘本要“会读”,掌握方法是前提。考虑到绘本独 特的图文组合形式,教师可以采用互补式、填充式以及回顾式的读法 [2]。

       互补式阅读以文字为主、图画为辅,将图画信息 看作文字部分的补充,同时让学生主动发现两者的交 融关系。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部绘本开篇说: “小栗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大栗 色兔子的长耳朵不放。”此时观察同页的画面,小兔子 正趴在大兔子的背上,扒着对方的长耳朵。图画对文 字起到了一种诠释性作用, 二者反映的是相同的内容。 学生在读完句子后,可以挖掘画面细节,在脑海中还 原故事景象。

       在第九幅开页,文字部分描述的是“小兔子笑着 跳上跳下”,画面中却有七幅小图,都是小兔子以各种 姿势跳来跳去的形象。学生就可以结合画面提示,适 当在文字的基础上延伸——小兔子居然跳了这么多 遍,动作还都不一样,它可真活泼,精力真旺盛。学 生基于对图文关系的不断协调,反复体会二者的配合 与互补,会对故事的理解逐渐深入。

       填充式阅读,是在绘本文字内容相对较少的情况 下,以揣摩、想象、推测等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对故 事框架进行填充。这一方法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 组织与表达能力, 使他们将想到的、看到的都说出来, 为口语交际作铺垫。

       以《我妈妈》这部绘本为例,有一页内容是:“我 妈妈是个手艺特好的大厨师。”师生不妨围绕这句话 尝试发散思维,然后以“我妈妈是个手艺特好的大厨 师,她能           ”的形式表述出来。假如参考画 面给出的信息,就可以说“她能做很多种蛋糕,有猴 子一样的蛋糕,有红色的爱心蛋糕,还有黄色的柠檬 蛋糕……”。学生也可以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自己的妈妈会做什么。填充式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 的想象力,让他们从绘本的寥寥数语中读出一个“大 世界”,还能对他们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起到促进作 用,提高其语文素养。

       回顾式阅读,是在读完绘本之后,学生带着对故 事的理解开启第二遍阅读,回味其中精彩的情节和优 美的语言,同时对故事中的线索加以确认。以《没有 耳朵的兔子》为例,在故事的最后,没有耳朵的兔子 顺利交到了朋友,结尾说:“只是藏猫猫的时候,耳朵 就成了大麻烦了!”搭配了兔子和朋友在木头下玩藏猫 猫的画面。这时,教师可提示学生回忆前文,让学生 思考“这根木头是否出现过?”。学生循着这条线索, 再 次回到原文开始回顾式阅读, 果然发现了木头。那时, 没有耳朵的兔子十分孤独,即便每次藏猫猫都得第一,其他兔子也不愿意跟他玩。这样通过一前一后对 比阅读,学生能感受到友谊的可贵。

       三、问题植入:擅长读中启发,带动学生生疑,提升 阅读理解能力

       绘本阅读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适时 的问题植入,启发学生思维,带动他们生疑。统编教 材将语文课程的各种知识要点有序地体现在各个单元、 各个课时中,并要求教育者主动运用和落实这些语文 要素。作为语文学习的延伸,绘本阅读教学正好可以 用来作为语文要素拓展训练的素材 [3]。以统编语文二 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一课的教学重 点在于通过“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身体变化过程,对 学生进行生态科普。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类似题材的 绘本《蚯蚓日记》,巩固学生的认知,同时借助故事情 境的创设, 为学生呈现一系列指向性问题, 具体如下:

       (1)蚯蚓妈妈说:“我们钻地道的时候,也同时 帮忙照顾了地球。”想一想蚯蚓群体是怎样“照顾”地 球的。如果地球有思想,它会欢迎蚯蚓的存在吗?

       (提示:挖穴松土, 改善土壤环境;食用腐殖质, 排泄物可以当肥料)

       (2)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说一说这个故事里蚯蚓 们都吃了些什么。

       (提示:报纸、菜叶、泥土等)

       (3)写日记的蚯蚓同学说它永远不用看牙医,原 因是什么?

       (提示:蚯蚓吃东西靠吞食还是靠牙齿咀嚼?)

       科学童话擅长在虚构的故事层面之上,传递真实 的科学概念与知识 [4]。学生在阅读《蚯蚓日记》时, 应 留意蚯蚓同学的每一句话,试着将它们和自然界的真 实现象联系起来,体会其中的科学哲理。比如 5 月 15 日的日记中,蚯蚓背靠着一株红色蘑菇,正在回忆与 蜘蛛的争吵。而现实生活中,蘑菇作为菌类,通常生 活在阴暗背光和潮湿的地方,这种环境恰好也是蚯蚓 喜爱的,因此,画面的创作便有了一定合理性。在语 文课堂之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通过动手培 养。比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有两个涉及物理知识的 情节:一个是狐狸在捉母鸡萝丝时,脚踩到了地上的 铁耙,于是被铁耙的棍子打到了头;另一个则是萝丝 路过磨坊时,牵引面粉的绳子缠到了其腿上,于是一 袋面粉从磨坊顶上掉下来,把狐狸淹没了。教师在设 计问题时, 可以从场景还原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用木棍、 纸张、细线等物品做一个小实验,看铁耙打头、面粉 掉落是如何实现的,体会狐狸“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狼狈,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加深对绘本的理解。

       四、经验迁移:做好学期过渡,积累阅读经验,尝试 挑战整本书籍

       绘本是通向整本书阅读的桥梁,它的编排形式符 合“整本”的概念定义 [5]。教师可以将学生读绘本的 过程看作提前蓄力, 待到学生积累足够的阅读经验, 掌 握了成熟的阅读技巧,便向整部长篇的文学作品发起 挑战。在这之前, 教师要先做好语文素养的培养工作, 使学生在“短篇—中篇—长篇”的阶梯式训练中,逐 渐采用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以《蝌蚪宝宝上学了》《青 蛙和蟾蜍:快乐年年》《柳林风声》三部作品为例,《蝌 蚪宝宝上学了》是具有启蒙性质的低年级绘本读物, 《青蛙和蟾蜍:快乐年年》系列在短篇基础上适当扩 充了文字比例,由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构成。《柳林风 声》则是完全意义上的童话书。三者都以青蛙为主角, 但语言风格、人物塑造以及故事走向截然不同,可以 说,各有千秋。教师可以将它们作为学习材料,设计 学期阅读“三步走”计划,同时将每阶段的阅读目标 写明,便于学生参考(见表 1)。

\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的绘本阅读教学应当集中体现育人价值。教师可以从兴趣培养、方法渗透、问 题启蒙等方面入手,与语文课程对接,助力小学生语 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让他们在绘本阅读中找 到乐趣、品味书香。

       参考文献

       [1] 鲁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段绘本阅读指导 策略研究:以绘本《纸马》为例进行探究[J].读与写,2020(21):98.
       [2] 黄慧珍.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路径[J].新作文·教 研版,2021(4):11.
       [3] 江海.小学语文低段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 索[J].新课程研究,2021(13):19-22.
       [4] 刘梦婷.小学语文经典阅读与绘本的结合教学研究[J]. 科学咨询,2021(20):289-290.
       [5] 郭蓓.关于小学语文经典阅读与绘本的结合教学分 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2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7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