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方面具备更强的优势,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是当前中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但 由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受到各方面现实因素限制,新时代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仍然有待完善。本文简要分析新 时代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解决建议, 旨在有效提升教 学质量,为中职院校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双师型”教师,提高中职院校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 “双师型” 教师培养
21 世纪以来,我国已进入了信息 化时代,社会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 要求。中职院校需要根据社会发展需 求,不断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 化。虽然现阶段我国各行业以及各领 域在其发展中都进行了相应的现代化 转型,但是对于教育领域来说,教师 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仍然是对最终 的教育水平造成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 中职院校与高中存在诸多不同,中职 院校对学生以及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 更高,因此“双师型”教师是中职院 校所需要的高质量教师,更能满足中 职院校的发展需求。“双师型”教师 这一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研究在我国起 步较晚,而且没有太多的历史经验可 以借鉴,目前,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 然存在诸多不足。目前“双师型”教 师体系不够壮大,整体水平难以满足 中职院校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结 合实际情况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策 略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双师型”教师概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发展逐渐 成了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对我国未 来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重 要人才起到直接作用,是推进中职院 校发展以及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 方式和保障,也是推进我国教育改革 与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教育体系改革的 重要力量。对教师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优化, 为中职院校打造更多“双师型” 教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 重点问题。然而,在实际落实过程中 会受到一定现实因素的制约。相比传 统的本科院校教师,中职院校对教师 的要求更加复杂,除了需要教师具备 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的教学能 力,还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实际操作 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专业 人才。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队 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无法满足教育领域 的具体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双 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双师型”教 师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双师型”教 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的实践环境不符, 以及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对“双师型” 教师的激励制度不够完善等。基于此,需要教育领域相关部门以及中职院校 领导阶层进行全面分析,从培养策略 出发,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创 新,从而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整体 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 在我国教育领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意义
(一)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水平相较 传统教师更高,因此培养更多的“双 师型”教师,就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的 整体教育水平。随着近年来我国整体 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时 代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 样的背景下,传统的院校教育模式以 及师资水平逐渐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而“双师型”教师则能够有效解决这 一问题。尽管现阶段各行业、各领域 不断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 以及信息化方向发展,但是对于教育 领域来说,教学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 合素质仍然是对最终教学水平造成直 接影响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人员需 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从当前各大教育院校的整体教育情况来 看,多数院校教育水平不达标的主要 原因就是教学人员在专业能力和综合 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培养“双 师型”教师能够有效扩大院校的教师 队伍,提高院校整体的教育水平。相 对比起传统教师来说, “双师型”教 师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更强,而 且具有更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 验,这更加能够满足当前教育领域对 教育行业的新要求,即培养高素质、 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培养“双 师型”教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师型”教师因为自身具有较 强的综合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因 此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责,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教育存在的意义是为国家发展 及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以及科学技 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时代对教育领域 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时 代需求,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 相应措施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从当 前的教育模式来看,多数院校都比较 重视学生的理论培养,这导致学生的 思维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实际应用 能力相对较差,这与教育的最终目标 背道而驰。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 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明确提高学 生综合素质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 要意义,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可以发现,培养 更多的“双师型”教师能够有效提升 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其后期的 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受到 的教育,如果学生时期的教师自身专 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不足,自然无法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相比起传统的教 师来说, “双师型”教师除了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教学能力之 外,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因此“双 师型”教师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综 合教育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时 代需求。
三、新时代背景下“双师型”教 师发展现状
(一)“双师型”教师缺乏自我认同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对“双师 型”教师培养和发展的重视程度仍然 不足,导致教师难以意识到自身在中 职院校发展中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受 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无论是教师、 学生,还是家长和社会各界,都普遍 认为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教学的 主要目标。“双师型”教师作为新时 代背景下教育领域稀缺的重要人才, 对教育领域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起 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且不可替代的, “双师型”教师应该明确其自身承担 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明确自身的 优秀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 源泉。但是,现阶段对于中职院校来 说,提升教师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 力,才是中职院校的重点发展目标, 这也是中职院校需要致力于培养“双 师型”教师的主要原因。中职院校的 应用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 时代对中职院校提出的需求。因此, 需要在保证教师专业能力和理论知识 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通 过理论指导实践, 通过实践丰富理论。 这一理念的转型面对诸多现实阻碍。 虽然中职院校重视应用型教学,但是 从宏观角度来看,仍然以理论教学为 重点,根本原因是院校管理阶层和教 师对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仍然高于应用教学。
(二)“双师型”教师缺乏发展空间
想要实现对“双师型”教师的高 效培养,就需要通过相应的职业保 障来吸引更多中职院校教师向“双 师型”教师转型。从我国对“双师型” 教师的保障力度来看,政府政策以 及院校政策对“双师型”教师的职 业保障力度仍然不足。例如,由于 政府缺乏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 经济扶持,导致多数中职院校想要 培养教师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 难以寻求高质量的企业以及相关专 家的合作;由于学校缺乏对“双师 型”教师培养的制度扶持,导致部 分教师想要外出学习和钻研也会受 到时间的限制。作为职业院校的教 师,想要发展自身需要建立在完成 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而院校没 有在时间方面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 导致“双师型”教师发展缺乏空间。
四、新时代“双师型”教师培养 策略
(一)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提 升“双师型”教师自我认同
教师自身对提升其综合素质以及 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能够直接影响 “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最终效果。因此, 想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水平, 需要促进教师对自身的重视程度。目 前,多数中职院校教师仍然存在传统 的教学理念,认为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和教学水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升 学生的理论素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事实上, 在新时代背景下, “双师型” 教师才是教师发展的主要目标,教师 应该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从教师自身 角度出发,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 策略,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双 师型”教师的自我认同,让非“双师型”教师明确“双师型”教师的优势,让“双 师型”教师认同其自身定位,并不断 学习和提升自身综合实力。通过应用 能力的提高,充分彰显出“双师型” 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将“双 师型”教师的培养真正落实在日常的 教师培养和发展中,避免“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成为形式主义。此外,中 职院校需要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 培养出发, 构建科学合理、完善全面、 有效可行的人才发展体制,从而扩大 “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促进“双师 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例如,制 定相应制度, 鼓励教师参与“双师型” 教师培训,针对培训态度端正、效果 良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为“双师型”教师赋予一定的荣誉等。
(二)从院校角度出发,丰富 “双师型”教师培养资源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仅是教 育领域的任务,而且应该由社会各 界共同配合。中职院校想要通过自 身的力量实现对“双师型”教师队 伍的扩大是非常艰难的,因此,需 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合作的方式 来丰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资源, 为中职院校提供更多应用能力强的 专业人才。“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 的核心就是人才, 只有吸引社会各界 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教授 或专家深入院校,组织相应的培训 工作,才能保证“双师型”教育工 作的质量达标。中职院校需要基于 “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具体需求, 明确当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 不足,针对这些不足积极寻求企业 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创新教学理论, 组织教师到企业内部学习。此外,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培养“双师型” 教师的讲师岗位, 并提升岗位福利, 吸引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 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弥补教师 实践能力不足的缺陷。在与优秀企 业开展合作关系后,中职院校管理 阶层也应与企业的领导阶层或相关 部门负责人员进行实时对接与资源 整合,不断完善其合作体系,同时 鼓励双向培养和流动,实现对教育 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 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三)从政府角度出发,完善 “双师型”教师职业保障
从宏观角度来看, “双师型”教 师的培养是整个社会和国家发展的 重要任务。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 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 视程度,增加“双师型”教师的职 业福利,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 职业保障,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并 引导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相关培训, 从而实现教师应用能力的提升。例 如,多数中职院校无法实现“双师型” 教师队伍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在经济 方面受到现实因素的制约。政府相关 部门应当针对这一现状出台相应政 策,针对“双师型”教师数量多的 中职院校给予适当的奖励。而针对 “双师型”教师个人,也可以出台 相应措施对其利益进行保障, 如“双 师型”教师职称越高所享受的福利 待遇越高等。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明 确其自身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 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所担负的 重要教育责任, 针对当前“双师型” 教师培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出相 应建议,加大政策上对“双师型” 教师培养工作的支持力度。
综上所述, “双师型”教师的生存 环境在现实层面还有很多阻碍。无论是 教师激励制度,还是教师保障体系,或 是教师培育方式,都存在诸多不足。这 些不足正是困扰我国中职院校和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相关部门以及 中职院校管理阶层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 的重视程度,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 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双师型”教师的 培养策略进行创新与优化。同时,加强 与社会其他领域的合作,通过深化校企 合作的方式来丰富“双师型”教师的培 育资源,从而扩大我国“双师型”教师 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整体教学 水平,推进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改革, 提升中职院校教学质量,为我国社会未 来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技能的优秀 人才。
参考文献:
[1] 曾茂林 , 涂三广 . “双师型” 教师三维一体培训原理与实践研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32):18-23.
[2] 李树峰 . 从“双师型”教师政 策的演进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定 位 [J].教师教育研究 ,2014(3):17-22.
[3] 吴遵民 , 杨婷 . 新时代职业 院校如何建构“双师型”教师队伍 [J]. 职教论坛 ,2019(8):89-96.
[4] 庄榕霞 , 俞启定 . 高职院校 双师素质教师基本特征及资格标准研 究——基于 39 所国家骨干高职立项 建设院校的分析 [J]. 教师教育研究, 2014(1):69-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