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发展镇海地方元素的中职英语“深度学习”课堂 ——中职英语会考复习阶段教学反思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1 16:59: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一本题库,一堆试卷,这近乎是几年来宁波市中职英语会考中,考生亘古不变的应试利器。说是应试利器,一点也不为过,如果把会考比作难缠的“病毒”,英语教师早已根据市教研室下发的英语会考题库集,潜心研究出了疗效显著的抗毒“疫苗”,患有各种疑难杂症的考生都能轻松应对。今年的这场“战役”打得格外辛苦,教师们引以为傲的“疫苗”策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因为“病毒”开始变异了,市教研室英语会考改革的风声让每一位如临大敌的中职英语教师都有些措手不及。

关键词:中职英语;深度学习;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倪捷鸣.发展镇海地方元素的中职英语“深度学习”课堂——中职英语会考复习阶段教学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9,6(7):182-184

         细细想来,英语科目的会考改革已然是大势所趋,而为了应对会考而展开的大规模表演式学习,终归只是让考生简单占有了制式化与机械性的外显知识,“纸笔—记背—操练”的教学评价模式解决了一部分英语“重症”患者,却无法为中职英语课堂的长线发展带来福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以为“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愉”,“授人以愉,不如授人以欲”。教人学会捕鱼自然重要,但倘若失去了捕鱼的乐趣,继而失去了捕鱼的欲求,一切都是空谈。

         回看准备英语会考口试的那些日子,不乏听到英语教师口中不厌其烦地重复着read after me(跟我读)的教学指令,日复一日的晨间朗读,底下的学生尚不知音标为何物,只能鹦鹉学舌、邯郸学步,自然不会心领神会,记忆力与意志力薄弱的学生还会被关进“小黑屋”受到特别“照顾”。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一种应试驱动下的角力赛,角色定位出现畸形发展。学生不知从哪儿出发,教师不知引导学生如何到达目的地,最终学生是否成功抵达彼岸更无从得知。

         在“差生及格万岁,优秀多多益善”的会考指标核定下,学生只能沦为低级能动的学习者,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应试下的会考复习模式显然走上了抄近路的形式主义道路,把责任全归咎于教师未免有些过于苛刻,但题海战术包围下的表层教学形式却开始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要克服表层教学的局限,实施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是关键。

\

 
          说到“深度”,绝非是一味地提升难度,这本身也脱离了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的学情现实。深度学习追求“长、宽、高”的三维立体发展,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进行“层进式学习”和“沉浸式学习”。“层进式学习”是对知识内在结构的逐层深化学习,“沉浸式学习”是对学习过程的深入参与和学习投入。反观当下英语会考复习的教学课堂,学生尚不能达成语言运用的外在目标,机械性的重复记忆无法让疲于应付的学生真正投入到语言的学习中去,学生一方面得不到多元文化的融合、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又缺乏对会考题目背后的内隐知识的深刻剖析。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主动提问的意识和提出深度问题的能力,更无法在大堆的模拟试卷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社会问题灵活联系。

         只停留于应试层面的复习显然会在长久的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中败下阵来,明年即将大面积铺展的中职英语学业水平测试也证明了现阶段教学存在的弊端,而发展中职英语“深度学习”课堂才真正符合英语学科本身的内在特性。学生不仅需要达成外在的语言运用的目标,同时还需形成内在的思维发展的目标,外在目标和内在目标共同构成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个人行为准则。这种独特的行为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是一套由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构成的综合系统,不管是口试还是笔试,学生往往被困住的正是这一套精细而又复杂的语言系统,然而从英语课堂的3S准则来看,语言的学习不仅具有科学性,也同时兼具故事性与灵魂性(图1)。让学生学会语言系统是一个层面,而用语言口头和书面表达,进而形成言语模式是另一个层面。

\


          一堂有灵魂的课,注重语言到言语的进阶,要求学生将思想具体化,将客观存在的想法通过话语表达,形成外部言语。学生更能在思想沟通和互动的过程中,产生新旧更迭的灵感,并从另一层次论证自身观点的正误,通过深刻的反思、感悟等意义建构的过程,获得表层语言知识所隐含的思想,形成内部言语。内部言语包含了内在思维,而思维与语言如同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语言发展思维,思维促进语言。深度学习就是要在语言的逐步推进中,追求思维的激活与发展。

          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如今复习阶段“只求字面理解的信息,只管做题结果的对错”的教学理念应成为过去时。英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发展的论述已被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从原先“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过渡到了“听、说、读、写、看”五项综合技能,注重“看”(viewing)的能力,即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的“解读”能力。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关注书面英文语篇中的非文字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看图解读能力。例如在“火车站订票”这一涉及会考的模拟试题中,会呈现“英国实地火车票”图像(图2)的多模态资源,学生在结合语言文字的同时,增强了语言实际应用的敏感性,学生凭借这种图像资源,不需要太多的认知投入就能了解席别、票类、客类、票号、径路、票价等,通过练习解释非文字材料,学生需要跳脱死记答案的应试怪圈,更进一步与语言文字产生积极的互动意义,达到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目的。
\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有效阅读图表这一非文字材料背后蕴含的语意亦是一种体验“深度学习”的手段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学生练习解释非文字材料,了解图表与语言文字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SAT图表阅读题中(图3),通过认知该书面语篇中的数字化图表,学生可利用先前知识,结合图例的折线,预判横轴年份信息和纵轴利润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取例如2002-2004期间两种咖啡之间的利润差最大等有效信息。通过数字化图表对于语言文字的补充和解释作用,学生可更好地理解坦桑尼亚2000-2008期间的咖啡贸易状况。

\


         中职英语“深度学习”课堂不仅要注重基于文本内容的挖掘、拓展和回归,分析目标语料背后涉及思维发展的语言信息,更要重视语境的创设。英语会考阶段的学生每天面对着冷漠的英文符号和枯燥的真题和模拟题,势必丧失了“捕鱼”的兴趣和欲求,发展镇海地方元素的语境不失为一种贴合现有学情的出路。教师需要把停留在书本上脱离现实的英语知识转化成适应本土化环境的知识,营造真实的语言情境,赋予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和社会问题解决的契机,在重组会考涉及教材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发挥语言材料的实用性。

         以中职英语会考涉及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模块2 Unit 4 I’ve tried all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中第一课时Lead-in&Listening and Speaking为例。学生需要在读懂如何合理选择交通工具的英文对话中,掌握常见交通工具的英文表达。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平时上学、放学时的日常经验,总结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并借助网络资源搜索镇海地区出现的常见交通工具的图片,通过QQ或邮件等形式发送给教师。在Lead-in环节,教师出示学生在平时上学、放学时乘坐交通工具的实地拍摄照片,让学生结合课前准备的预习材料和相关图片,熟悉和掌握交通词汇,如bike,e-bike,bus,taxi,tricycle,private car等,选用指向性明确、包含镇海区域内标志性显著的交通工具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看图深入解读这些非文字信息,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求。

         在读图学词的基础上,教师可借势发挥,适当运用镇海地方元素,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如龙赛中学、蛟川书院的学生晚上放学时车辆接送的停靠乱象的思考,引入traffic jams(交通堵塞)的话题,并试图分析堵塞背后的潜在原因,如The parking place may not be wide enough.(停车位置可能不够宽敞),激活和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的生成。紧接着创设本土化的环境,借由缓解交通问题,以镇海近五年内拟规划启动的地铁营运承接,导入句型:Have you ever taken the subway?并用单词替换的方式复习与巩固有关交通工具的词汇。

        在实施Listening环节之前,以学校周边的镇海植物园的景点为先导,设计引导式的提问和回答:Where have you been on your holiday?I have been to______.How did you go there?I went there by______.以熟悉的地方环境作为语言输出的背景,学生容易消除对英语表达的抗拒感,并能更高效地搜寻听力信息,并自然过渡到接下来的Speaking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根据现有的镇海交通现状,设计填词成篇的简单英文对话,帮助学生自主制定合理的交通解决方案,培养其在遇到具体问题时的行动力和思辨力。学生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落实了责任担当意识,真正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思维促进语言”的“深度学习”课堂。

         有了语料的深度挖掘和拓展,有了语境的本土化创设和整合,语用的旨归顺其自然。结合目前中职英语会考的教学现状,教师疲于讲题、忙于批改,而学生苦于背题、迫于瞌睡,长此以往,中职英语学科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今后的英语学业水平测试改革的冲击。发展镇海地方元素的中职英语“深度学习”课堂是中职英语学科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以学生思维止于表层,语言输出困难为原点,激发学生透过表层信息解读深层知识结构的源动力,使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获得语言学习的参与感。同时,合理运用真实、自然的镇海地方元素,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本土化环境,促进学生自我表达的愉悦和欲求,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生活情景中提升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松丽,黄丽.职业英语技能大赛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3):124-125.
[2]刘阿丽.如何对中职生参加英语技能大赛进行辅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94.
[3]关乐.浅淡中职英语技能大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9):96-97+109.
[4]毛海燕.中职学生英语技能赛背景下情境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海峡科学,2016(03):86-88.
[5]林春晓.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7):180-181.
[6]姚海翠,孙爱民.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微探[J].教育现代化,2018,5(25):348-3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