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深度学习理论引领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5 14:46: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是检验教学有效性以及课堂学习成果 ,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与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着密切联系 。 尤其是初中化学这门基础性学科 , 由于涉 及的概念 、定理 、公式等知识点较为繁杂 , 仅仅依靠有限的教学时间 , 学生对知识的学 习和理解程度很难实现新突破 。本文探讨了用深度学习理论引领课后作业设计的策略 , 通过布置分层作业 、拓展作业与实践作业 , 来巩固和强化课堂所学化学知识 , 进而为化 学成绩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

  所谓深度学习 , 是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前 提下 , 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 , 并利用新 的知识架构 、新 的 方 法 去 解 决 问 题 的 一 种 学 习 模 式 。深度学习理 论 的 关 键 是 知 识 的 迁 移 与 有 效 运 用 。基于这一理论 , 在设计初中化学作业时 , 教师 应当充分考虑作业的层次性 、适用性与创新性 。 只 有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 兼顾考虑学生的理解能 力 、 接受能力与个 人 学 习 能 力 , 才 能 收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果 。

  一 、考虑个体差异 , 设计个性化的分层作业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能力都存在明显差异 , 有的学生属于 “慢热型 ”, 在 教师结束授课内容后 , 往往需要经过反复练习与磨 合 , 他们才能逐渐领会知识内涵 , 掌握 解 题 原 理 。 而有的学生则属于 “快热型 ”, 可以快速吸收和消化 讲授的所有知识点 , 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不会 遇到困 难 和 阻 力 。 教 师 在 设 计 课 后 作 业 时 , 如 果 一视同仁 , 作业难度均处于同一档位 , 那么 , 将会 给 “慢热型 ”学生增加学习负担 。久而久之 , 这 一类 学生对化学知识也将逐步失去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 兼顾考虑学生个体差异 , 为学生精心设计一套切实 可行的分层作业 , 针对 “慢热型 ”学生 , 多设计 一 些与化学概 念 相 关 的 基 础 型 作 业 ; 针 对 “快 热 型 ”学生 , 多设计一些提升型作业 。

  以 “物质的溶解性 ”知识点为例 ,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影响溶解性的主要因素 , 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 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物质溶解性的概念 , 除了运用好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 还应当为学生量身设计一套课后作业 , 并根据学生个体化差异 , 对作业内 容 进 行 分 层 处 理 。 针 对 “慢 热 型 ”学生 , 可以设计一些与物质溶解性概念相关的基础型作业 。 比如 , 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 出 晶 体 前 后 ,不改变的是什么? 其选项 有 : 溶 解 度 、溶 剂 质 量 、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 。该问题主要考查点是晶体与结晶的概念 、现象 , 以及溶液 、溶质 、溶剂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由于温度发生了改变 , 溶质的溶解度也将发生改变 , 而溶质析出以后会使溶液的质量发生改变 , 因此 , 只有溶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针对“快热型 ”学生 , 可以设计一些知识提升型作业 。 比如 , 在 20℃时 , 将 15g硝酸钾放入 100g水中 , 搅拌后发现溶液中的溶质全部溶解 , 则硝酸钾属于什么物质? 其选项有 : 难溶物 、微溶物 、可溶物与易溶物 。该问题属于溶解度的延伸知识 , 在 20℃时 ,15g硝酸钾溶 解 于 100g水 中 , 由 于 未 指 明 溶 液 是否达到饱和 , 因此 , 在该温度下 , 硝酸钾的溶解度 大于等于 15g, 根据物质溶解性可以知道硝酸钾属 于易溶物 。两种不同类型的作业 , 涉及的知识点不 同 , 而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可以对号入座 , 选择 适合自己的作业类型 。
\

  由此可以看出 , 设计分层作业 , 使得各个层次 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 这也与深度学习理论相 吻合 。首先 , 基础型作业可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 点 , 使学生对基础性概念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 而 提升型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 , 在完成 提升型作业的同时 ,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将更加 灵活自如 。其次 , 分层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对某 一个 化学知识点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慢热型 ”学 生所面对的多为概念型作业 , 当学生对相关化学概 念产生深刻印象后 , 便可以轻松完成教师布置的作 业任务 。而 “快热型 ”学生对化学概念烂熟于心 , 因 此 , 面对相关化学概念所衍生出来的问题 , 能够在 深度思考的基 础 上 , 快 速 找 出 解 决 问 题 的 有 效 方 法 。最后 , 学生在完成基础型作业的同时 , 也可以 尝试着去完成提升型作业 。这时 , 学生也会随着作 业难度的增加而完成思维进阶 , 这一过程能够使学 生的知识接收能力跨越到新高度 。尤其在知识转化 过程中 , 学生对某一个化学知识点的最初认知停留 在基础概念上面 , 当基础型作业过渡到提升型作业 后 , 学生的大脑思维将随着作业类型的改变而更加 活跃 。

  二 、激活大脑思维 , 设计拓展作业

  学生经常接触新题型 , 大脑 思 维 会 越 加 活 跃 。 在设计课后作业时 , 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化学题型的 新颖性 。首先 , 对于同一类型题目 , 应当变换已知 条件来增加问题难度 , 拓宽问题广度 , 使学生面对 该类型题目时能够快速进入深度思考状态 。其 次 , 针对同一个化学概念 , 应当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 关联的题型 ,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现 实生活中 。这样既可以夯实化学理论基础 , 也能够 提高化 学 知 识 的 实 践 运 用 能 力 。 最 后 , 尽 量 设 计 一些一题多解的问题 , 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拓展与 延伸 , 不 仅 有 助 于 扩 展 思 维 , 更 容 易 引 发 深 度思考 。

  以 “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点为例 , 本单元教学重 点是要求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定性检测溶液的酸碱 性 , 并通过对指示剂的使用 , 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 研究与生产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设计课后作业 时 , 教师可以将溶液的酸碱性知识延伸到现实生活 中 , 并通过带有启发性与引导性的新颖题型来激活 学生大脑思维 。 比如 , “某地区经常降酸雨(酸雨主 要是指 pH<5.6的雨水) , 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 哪一种 农 作 物? 其 中 , 农 作 物 的 pH 值 分 别 为 大 豆 : 6.0~ 7.0; 茶 叶 : 5.0~ 5.5; 玉 米 : 7.0~ 8.1; 马铃薯 : 4.8~ 5.5”。从给出的已知条件可以 看出 , 问题考查点主要是溶液的 pH 值 , 只要学生 对 pH 值 概 念 有 所 了 解 , 问 题 就 会 迎 刃 而 解 。 但 是 , 在设计作业时 , 将原本简单易懂的概念题设计 成为实际应用问题 , 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及时转 换解题思路 , 并对已知条件重新予以解读和 剖 析 。 首先 , 需要明 确 酸 雨 是 pH<5.6的 雨 水 , 根 据 酸 碱性的判定标准 , 酸雨属于酸性物质 , 因此 , 该地 区土壤也应当呈酸性 , 故不能栽种适合碱性土壤的 作物 。得出这一结论后 , 学生发现 , 题目中给出的 四种农作物 , 只有玉米的 pH 值在 7以上 , 由此做 出判定 : 玉米作物不适合在该地区栽种 。

  设计类似课后作业 ,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 因此 , 教师在布置好基础作业的同时 , 应当利用一些新颖题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 锻炼和培养学生临场应变能力 。学生在面对新颖题型时 , 应当事先对相关化学概念 、化学反应原理等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温习与回顾 。

  三 、设计实践作业 , 提升运用能力

  化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 , 实验占据着较大比重 。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原理 , 清楚实验过程 , 科学解释实验现象 , 在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时 , 遇到的困难和阻力相对会较小 。教师可以将化学实验内 容 融 入 作 业 , 或 者 通 过 列 举 生 活 实例 , 让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这样设计作业 , 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课后实践机会 , 学生可以将课堂上遗漏的实践环节通过完成作业的方式予以弥补 , 在解决作业中的化学 问题时 , 将平时所学化学理论转化成为实践应用知 识 , 而这一知识的转化过程实际上也是实践运用能 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
\

  以 “食物中的有机物 ”知识点为例 , 本单元所讲 授内容与人们 日 常 生 活 息 息 相 关 。 设 计 课 后 作 业 时 , 应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 比如 , 某 地区的多个食品生产厂家在生产食品时 , 使用的起 云剂当中发现了塑化剂的成分 , 其中 , 涉及的食品 生产商有饮料厂 、果酱厂 、益生菌厂等 。检测出的 塑 化 剂 DEHP 主 要 是 指 邻 苯 二 甲 酸 (2-乙 基 己 基) 二酯 , 这是 一 种有毒的工业用塑料软化剂 , 属 无色 、无味液体 , 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 , 可 以增强柔韧性 , 易于加工 。专家称 , 塑化剂的毒性 远远高于三聚氰胺 , 因此 , 如果食品中含有这种物 质 , 将直接危及人的健康 。那么 , 使用下列方法处 理过的食品 , 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哪一种? 用工 业酒精 配 制 饮 用 酒 , 在 饮 料 、果 酱 当 中 添 加 塑 化剂 , 用甲醛浸泡海鲜 , 用干冰冷藏食品 。要想解决这一 问题 , 学生必须了解这些化学有机物的特 性 。比如 , 工业酒 精 中 含 有 有 毒 物 质 甲 醇 ; 甲 醛 易 破坏人体蛋白质结 构 , 使 蛋 白 质 变 性 而 危 及 人 类 健康 ; 干冰是固体二 氧 化 碳 , 这 种 物 质 无 毒 , 不 会对人体造成伤 害 。 通 过 分 析 比 对 发 现 , 用 干 冰 冷藏食品不会危及 人 类 健 康 。 布 置 这 种 生 活 实 践 类的课后作业 , 可以 进 一 步 加 深 学 生 对 相 关 理 论 知识的印象 。

  四 、结语

  在设计初中化学作业时 , 将深度学习理论融入整个设计流程 , 一方面 , 可以加快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吸收与消化速度 , 快速掌握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另一方面 , 也能够夯实学生的化学理论基础 , 巩固和强化化学知识 。基于此 , 在实践教学中 , 教师应当精心组织 、合理规划 , 为学生量身设计一套科学高效的作业指导方案 。

  参考文献

  [1] 孙捷 . 基于素养导向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2(22) : 91- 92.
  [2] 甘磊 , 李彬 .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J]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3(03) : 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4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