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5 14:46: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学数学的育人内涵实现了全方位升级,教学不再以理解概念和 应用公式等基础层面为核心展开,而是以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本质为前提,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处理一 些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在全新的发展目标下,中学数学教师应及时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深 度学习为立足点,引领学生全面感知数学知识的深刻内涵,让他们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使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 得以提升。

  深度学习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教育心理学中对学 习六大层次的描述,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 评价与创造”。其中,前两个层次属于浅层学习,通过 简单的机械化训练就能够掌握;后四个层次则属于深 度学习的范畴,需要更高等级的心理机能。在中学数 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带领学生深度 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具关联性 和延展性,真正突破教材内容的束缚,让他们根据个 人实际发展需求全面探索数学,获得源源不断的内驱 力支持,最终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1]。

  一、积极打造互动课堂,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在中学课程体系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 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应经历一个由简单 至复杂、由具体至抽象的特殊过程。学生仅靠个人很 难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合作与 探究,使其通过互动实现深度学习。中学数学教师需 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明确深度学习方向,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精心设计多个层次的互动,打造互动式课 堂,使学生在多元互动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锻炼数 学学习能力,让他们逐渐形成深度学习的习惯 [2]。
\

  例如,在教学“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时,课前 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尝试把核 心知识提取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可先让他们分析各 自提取的知识要点,加以整理与归纳,然后运用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表述各自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 以 及对教学目标的了解,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重要知 识点,为接下来的深度学习作铺垫。然后,教师根据 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和具体教学目标设计下列问题: “怎样理解函数和映射的概念?为什么自变量 x 一定 存在取值范围? x 和y 的取值范围都可以构成集合吗? 两者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有哪些异同之处?有何关 系?“问题驱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和讨论,鼓励 学生描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使学生在小组内和班级 内展开多维度的交流和多层次的互动。在该环节,教 师应提倡全体学生都围绕问题踊跃地思索和探讨,尤 其要注意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使这部分学生认 真聆听他人的观点,结合已学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形 成,让他们达到深度学习状态。

  二、借助任务驱动教学,驱使学生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他们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强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 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强化。针对深度学习下的中学数学 教学而言, 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任务驱动教学的特性, 结 合实际教学内容,巧妙安排相应的任务,突出任务的 驱动价值,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已学知识进 行思考与探讨,深度学习数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 变为具象化认知,增强学习的效果 [3]。

  例如,在开展“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教学时,教师先设置情境问题:在某次跳台滑雪 运动中, 某位运动员要从 90 m 高的跳台上进行滑雪, 要 想让个人飞行距离超过 68 m ,假如以个人体重从起滑 台出发开始起滑,经过助滑道从跳台端飞起时,初速 度最大能够达到 110 km/h,请问这名运动员可以达到 设想的效果吗?教师要让学生认真思考后再讨论,使 学生发现仅仅依靠原有知识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让他 们产生认知冲突,顺势引入新课内容。接着,教师安 排学习任务,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从中寻找一 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尝试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具 体形式,要求他们认真思考以后完成任务,从而写出 标准式子, 即:ax2+bx+c>0.ax2+bx+c<0.ax2+bx+c ≥0. ax2+bx+c ≤ 0(a ≠ 0)。之后,教师陆续安排新的任 务: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与一元二次函数及一元 二次方程相联系,尝试找到新的求解方法。教师组织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 课内新内容展开综合分析与探究,能够锻炼他们的归 纳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三、精心设计数学试验,使学生经历深度学习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深度学习的目 的,教师既要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又要注重 对部分数学试验的规划和实行。教师基于深度学习视 角切入,对操作方面的教学形式加以创新,引导学生 在实践操作中深度探索数学的奥秘,使学生亲身经历 深度学习,能让他们深度掌握所学知识。中学数学教 师可精心设计试验教学,把理论知识通过数学试验的 方式呈现出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和用眼观察,活化 学生的思维,助推他们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4]。

  例如,在讲授“随机事件与概率”时,教师先借 助生活例子指导学生学习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与不可 能事件这三种事件的概念,让他们列举部分个人所了 解的事例。接着,教师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研究 随机事件这一方面。教师可以谈话导入:如果天气预 报中说今天不会下雨,那么人们出门基本上就不会携 带雨具,如果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雨,则大多数人都会 携带雨具,这表明知道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大小相当 关键,是人们做出某些行为的重要依据,为更好地了 解一个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最直接、最有效 的办法是做数学试验。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操作如下 试验:把一元硬币往空中抛掷 10 次,根据硬币落下后 的结果记录硬币的情况,把正面向上的次数比例计算 出来。引出问题:在该试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并让 学生自由讨论。随后,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操作试验,每两个人一组,分别负责抛硬币和记录数据,由 大组长统计出每个小组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让他们 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

  四、适当提供动手机会,让学生深度认知数学

  针对中学数学教学,虽然教材中出现的内容大部 分是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几乎均为前人在反 复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这不仅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 程,还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因此,中学数学教师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适当提 供动手操作机会,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亲 身经历部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获得切身体验,从 而实现深度学习目标 [5]。

  以“双曲线”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提出复习性 问题:椭圆是怎么定义的?椭圆该怎么画出来?要求 学生根据已学内容描述椭圆概念与具体画法,然后提 出疑问:假如 F1 和 F2 是平面内出现的两个固定点,而 P 是一个动点, 且满足 |PF1| - |PF2|=2a (2a0. 右支是 |PF2| - |PF1|<0.随后教师提示学生类比椭圆 的性质来研究双曲线,使学生从顶点、对称性和范围 等方面切入,借助旧知探索新知,继而深度认知所学 知识。

  五、结合其他学科内容,促进学生深度理解

  深度学习既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的新式教育理 念,又属于一个广阔的教学结构框架,最终目的是帮 助学生结合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学习平台进行深 度学习,推动学生综合性和多样化成长,使学生的核 心素养得到大幅提升。要想达到这一教学效果,中学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摆脱本学科教学内容的局 限性, 科学结合其他学科内容, 采用跨学科的方式, 指 引学生学习数学,让他们积极探索数学规律,深度理 解数学知识 [6]。

  例如,在讲授“平面向量的概念”的过程中,教 师设计导入语:大家在学习物理和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量”,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身高、年 龄、体积、质量、面积等,这些“量”有何不同?指 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发现力、 位移、加速度等是物理学的标量,这些“量”同时具 备方向和大小,剩余其他量没有方向,只有大小,与 数学中的数量一样,告诉他们前一类在数学中称为向 量, 使学生结合物理知识初步认识平面向量。接着, 教 师设计问题“在物理学中如何表示力?”,让学生回顾 力的三要素相关知识,即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并借 机提问:“在数学中平面向量该如何用有向线段表示?” 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新知识。学生能够发现有向 线段包括方向、长度和起点。之后,教师继续借助物 理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平面向量的其他知识,以引 入跨学科教学模式,使学生思考物理和数学之间的关 系,进一步强化数学思维能力,深度学习和理解平面向 量知识。

  六、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知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运用,数学知 识更是如此,中学数学教材中有不少生活元素。数学 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能够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和技能解决生活问题。对于中学数学教学而言,为进 一步达到深度学习目的, 教师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增 进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关系,指导学生在生活环境 中深度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学 知识处理真实问题的契机,帮助他们形成真实的知识 体系,实现学以致用 [7]。

  例如,在“等比数列”教学中,教师先利用生活 案例创设情境:老师有一位朋友小刘最近刚从 4S 店提 出一款新车,售价是 20 万,这辆汽车每年的折旧率为 10%,通俗来讲即今年价值 20 万,明年价值下降至 18 万,到后年价值就下降至 16.2 万。小刘询问:“10 年 以后这辆汽车还价值多少钱?”大家可以帮助他处理该 问题吗?教师借此引出新知识,带领学生学习等比数 列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基本 形式。教师利用生活实例展开教学,能够吸引学生主 动学习和积极思考,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为 实现深度学习做好充足准备。之后,在学生学习等比 数列通项公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继续采用生活实 例,借助银行存款、车贷、房贷等问题, 设计练习题, 说 明本金为等比数列的首项,利率就是公比,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例深度学习和研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 性质,使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处理问题,让他们逐渐参 与到深度学习活动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

  七、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深度学习下的中学数学活动中,教 师应及时更新以往的教育理念,摆脱浅层学习的束 缚,以深度学习为导向, 制订教学规划与方案。同时, 教 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对数学教学内容 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遵循知识发展的螺旋上升原 则, 从多个方面与不同视角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数学, 有 序探索数学的奥秘, 使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达到“应用、 分析、评价与创造”的程度,全面提升自身的数学学 习能力与知识水平,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董凌云.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 计研究[J].高考,2023(17):150-152.
  [2] ]陈雪峰.深度学习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研 究[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5):67-69.
  [3] 蒋利敏.深度学习下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施策 略[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5):64-66.
  [4] 张雪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深度学习途径研 究[J].学周刊,2023(23):48-50.
  [5] 洪长发.指向深度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 教学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3(3):100-102.
  [6] 魏富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 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3(18):49-51.
  [7] 宫海静,邵志豪.深度学习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设计及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39(6):46-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4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