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组合练习是指学生在 一 个固定的环境下 , 完成多个不同形式的技能训练的综合练 习方法 , 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 、提高应变能力 、培养运动员的技战术意识等为 目的 。在水平二的 “小篮球”教学中 , 运用组合练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本文 对 “小篮球”教学运用组合练习的基本原则 、主要类型以及实施步骤进行了研究 。教学实 验结果表示 , 运用组合练习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篮球运球 、投球及进攻水平 。
关键词 : 小学体育 水平二 小篮球教学 组合练习
人教 版 体 育 与 健 康 教 材 中 , 三 、 四 年 级 中 的 “小篮球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水平一 阶段的基础上进 行编排的 , 主要特点是突出了篮球运动的游戏 性 、 竞争性和集体性 。水平二 “小篮球 ”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于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 让他们掌 握篮球运动相关知识和技能 , 并且要为水平三的篮 球教学奠 定 基 础 。《义 务 教 育 体 育 与 健 康 课 程 标 准(2022年版) 》(以下简称 “体育新课标 ”) 特别强调 以组合练习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 从而帮助学 生提高身体素质 , 巩固体育技能 , 激发他们进行体 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 因此 , 把组合练习运用到水 平二的 “小篮球 ”教学中 ,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一 、“小篮球”教学运用“组合练习”的基本类型
1. 技术练习与技术练习组合
在 “小篮球 ”教学中运用组合练习的主要方式之 一是技术练习与技术练习的组合 。例如 , 可以把田 径运动中的折返跑与篮球训练进行组合 , 体操运动 中的后滚翻与投篮训练中的起跳进行组合 , 这样进 行组合的原因是这 一 类运动技术之间存在关联性 , 教师需要对这些关联性进行分析 , 并安排科学的组 合练习方式 。 例如 , 在篮球运动水平二 的 教 学中 , 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够掌握多种类型的运球技术 , 基础能力较强 , 在引导学生学习传球接球技术之前可以将其与运球运动练习相结合 , 形成组合练习模式 , 既能够帮助学生对前一 阶段的技巧内容进行巩固复习 , 同时还实现了层次化教学的目的 , 充分提高篮球教学质量 。
2. 技术练习与体能练习组合
技术练习与体能练习组合也是设计组合练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例如 , 教师可以将行进间绕杆运球和投篮技巧进行组合 ,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八次全场运球 、绕 杆 和 投 篮 这 三 种 动 作 的 组 合 练习 。设计这样的组合练习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原本学生不感兴趣的耐力跑与篮球运动相结合 , 将他们关注的重点放在投篮上 , 提升他们对运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技巧与体能的结合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 , 教师的作用就是充分挖掘这些结合点 , 促进学生的全面 、健康发展 。
3. 技术练习与战术练习组合
篮球运动具有很强的竞技性 , 教师可以把技术练习与战术练习进行组合 。例如 , 体前变向运球与快攻技术的组合 , 其重点在于 : 运动技术是战术教学的基础 , 而要想实现对运动战术的有效运用 , 就需要对基础技术进行反复的练习 , 确保团队成员能实现灵活默契的配合 。这种组合练习的方式与体育学科所推崇的技术战术融合模式有相似之处 ,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
二 、“小篮球”教学运用“组合练习”的实施步骤
1. 第 一 阶段 : 篮球运球组合练习
这一 阶段的篮球运动教学主要分为四个课时的 内容 , 其重点在于巩固提升学生运球技术 。
一是运用组合练习 , 训练篮球手感 。通常情况 下 , 在篮球运动领域中提到的手部功力指的都是对 球的感觉 , 重点在于学生对篮球的感知体会 , 这也 是进行篮球运动教学的关键 。进行篮球运动时 , 很 多动作都需要在手部功力的基础上进行 。在实际运 动的过程中 , 无论是接球还是运球 , 很多运动技巧 都离不开手部功力的支持 。篮球手感是进行运动教 学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如果教师针对篮球的手部 功力开展单一性的教学活动 ,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 学逆反情绪 。 因此 , 教师可以将其与其他类型的运 动活动相结合 , 使其形成组合练习的模式 , 充分提 高学生对篮球基本功练习的兴趣和热情 , 进一 步提 高运动教学的效率 。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 , 学生在 运球时需要手脚协调 , 这是篮球基本功练习中必不 可少的 内 容 。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 教 师 可 以 将 胯 下 运 球 、单手运球等技能结合起来 , 形成组合练习的模 式 , 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提升优化 。 在 此 过 程 中 , 学生的运球基本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比赛的成绩 以及篮球运动的综合水平 。
二是运用组合练习 , 掌握运球技能 。灵活多变 的运球技巧和能力对学生来说是 一 个不小的挑战 , 需要进行长期训练 。在高阶段的篮球运动教学 中 , 教师可以利用组合练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篮球运球 技能 。在篮球运动过程中 , 实际的运球需要学生进 行手脚协调配合 。 因此 , 教师 可 以 将 带 球 、运 球 、 单人运球等多种篮球技巧融合在一起 , 使其形成科 学有效的组合练习模式 , 在游戏教学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 。在学习篮球运动技巧的过程 中 , 学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 并提升实 战技巧 , 将这些技巧进行融合 , 进而不断提高自己 的篮球运动能力 。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这 些技巧之间的关联点 , 使其形成有效的组合练习模 式 , 进一 步提高他们的篮球运动能力 。在实际教学 过程中 , 教师可以将本阶段第三课时的内容作为答 疑总结课程 , 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 ,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和 矛 盾 , 充 分 提 高 学 生 的 篮 球 运 动能力 。
2. 第 二 阶段 : 篮球投球组合练习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三个 课 时 的 内 容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投篮练习 , 以定点投篮为主要训练模式 , 同时提高学生在不同位置进行行进间 投 篮 的 能 力 , 将 其 与 运 球 技 术 相 结合 , 开展组合练习教学模式 , 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 。
一是定点投篮组合练习 。 在 篮 球 比 赛 过 程 中 ,学生比赛成绩的关键在于能否投篮成功 。在最开始的篮球学习过程中 , 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不能保证投篮的准确度和命中率 , 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投篮过程 的 动 作 要 点 , 引 导 他 们 进 行 反 复 练习 。 当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投篮技巧之后 ,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定点投篮的训练活动 。例如 , 当右手投篮时需要右脚在前 , 两膝微微弯曲 , 将重心放在脚掌上 , 手掌高举篮球在额头以上 , 这个位置能够直接观察到篮球是否准确入篮 。与此同时 , 要保持身体微微前倾 , 只有动作标准才能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 当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基本的动作技巧 之 后 ,教师可以通过 开 展 组 合 练 习 , 提 高 他 们 的 学 习 兴趣 , 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技能的同时提高篮球运动的能力 。
二是行进间投篮组合练 习 。 首 先 , “动 作 +体能 ”的组合练习 。 “动作 +体能 ”的组合练习模式实际上就是在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体能训练效率 。这种组合练习的方式需要引导学生明确 : 利用什么技术来培养什么样的体能 , 不仅能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提高篮球技术 , 还能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进步 。例如 ,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 计 “向 前 抛 —追 — 拿球 — 运球上篮 ”的 组 合 练 习 模 式 , 其 根 本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基础能力 , 确保学生在快步跑的过程中能够准确接球并投篮成功 。其次 , “动作 +运用 ”的组合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练习篮球运动基本技巧的目的在于将其灵活运用在篮球 比 赛 中 。 基 于 此 , 教 师 需 要 为 他 们 开 展 “动作 +运用 ”的组合练习模式 。在此过程中 , 教 师 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对篮球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 , 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 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 率 。为将篮球运动技术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 教师需 要为 学 生 提 出 明 确 的 练 习 任 务 。 例 如 , 在 “运 球 三米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的组合练习过程中 , 有 的学生在投篮之前还不能做到抓稳篮球 。 因此 , 教 师需要引导 学 生 注 意 在 带 球 投 篮 之 前 需 要 稳 定 持 球 , 让他们体会这两个动作之间的关联点 , 并在不 断地组合练习过程中提高基础能力 。
3. 第 三 阶段 : 篮球进攻组合练习
这一 阶段的教学内容分三个课时呈现 。在此之 前 ,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篮球知识和技能 , 教师 应当将重点放在篮球运动的战术运用和拓展上 , 如 快攻战术和盯人战术 。 因此 , 在实际的教学训练过 程中 , 教师可以 引 导 学 生 采 取 小 组 对 抗 练 习 的 方 式 , 将前一 阶段掌握的运球 、投篮等技巧和篮球战 术相结合 , 通过 对 抗 结 果 来 综 合 分 析 学 生 的 篮 球 成绩 。
一是有球进攻战术组合练习 。在有球进攻战术 的组合练习模式中 ,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 “持球 底线 交 叉 步 突 破 — 后 转 身 摆 脱 — 行 进 间 上 篮 ”这 一 系列动作的组合练习 。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 , 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接到传球之后用一个简单的假动 作迷惑对方 , 同时快速回步保持前进的速度 。 突破 后跨出的第一 步需要稍微大一些 , 落脚点应该在对 手的侧面 , 脚尖正对准备突破的方向上 , 与此同时 可以利用蹬跨 、侧身探肩等动作阻止对方的攻 击 ,利用 简 单 的 转 身 来 突 破 对 方 的 阻 拦 , 进 行 上 篮投篮 。
二是无球进攻战术组合练习 。无球进攻战术指的是 “篮架下横切 — 为无球队 员 掩 护 — 后 转 身 抢 占身位 ”这三个连贯动作的组合练习 。 这 一 套动作的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与队友合作协调的能力 , 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意识 。其动作完成的关键点是学生能够利用队友的掩护 , 瞬间保持身体静止 , 同时远离对方球员 , 在此过程中保持两脚 平 行 开 立 , 膝 盖 微 微 弯 曲 , 身 体 小 幅 度 前倾 , 手臂屈肘位于身侧 。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自我防守 , 可实现有效的对抗练习 。利用上述的组合练习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意识到在篮球运动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 充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以及战术思维 。
三 、结语
组合练习在 “小篮球 ”教学中的应用非常 重 要 ,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 、提高应变能力 、培养运动员的技战术意识等 。在组合练习的实 践 中 ,教师应注重创造不同的练习环境 , 通过综合 练 习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但需要注意科学化 , 否则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教师在开展组合练习的过程中 , 要明确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 , 不能盲目进行组合 , 并且 要 考 虑 到 学 生 能 力 之 间 的 差 异 , 因 材 施教 , 进而逐步提升组合练习模式的教学效率 。
参考文献
[1] 莫豪庆 . 以组合练习与比赛为载体 促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 地 — 以《篮 球 原 地 单 手 肩 上 投 篮》课 为 例[J] . 中 国 学 校 体 育 , 2017(1) : 46- 47.
[2] 张大伟 , 吕春辉 . 普通高校篮球课 “组合练习 ”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 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J] .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 , 2016(6) : 129- 130.
[3] 陈敏 . 基于 “学 、练 、赛 ”一体化的小学体育篮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 教师 , 2023(3) : 66- 68.
[4] 黄伟 , 陈教俊 .“学 、练 、赛 、评 ”视角下课堂教学策略 — 以《篮球 : 运球 +传球练习方法 1》为例[J] . 中国学校体育 ,2022, 41(8) : 32- 33.
[5] 张丽莉 , 张庆新 , 崔宝春 . 基于实战情境的小学四年级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J] . 体育教学 , 2022, 42(7) : 11- 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