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2 09:02: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 ,  整本书阅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  还能激发 他们的文学兴趣 ,  培育审美情趣 。通过完整阅读 一 本书 ,  学生能够学习如何从宏观角度 去欣赏和评价 一部作品 ,  培养他们的文本分析和批判思考能力 。 文章以小学语文高年级 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主题展开探究 ,  在全面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  结合典型案例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  以期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 ,  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  增强原创思 维意识 。

       关键词 :  小学语文    高年级    整本书阅读    教学策略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  可或缺的位置 。它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深远影  响 ,  它强调的不是对单篇文本的片断阅读 ,  而是要  求学生完整 、系统地读完一本书 ,  体验文本中的情  感波澜和故事张力 ,  以及书中所蕴含的深层价 值 。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 ,  碎片化阅读逐渐成  为一种主流 ,  尤 其 是 在 移 动 互 联 网 高 度 普 及 背 景  下 ,  学生更易被零散 、快餐式的信息所吸引 ,  他们  更难投入长时间 、深度阅读中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  生来说 ,  这一 时期正是他们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培  养深度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如何才能克服整本书  阅读教学面临的种种挑战 ,  不断提高学生整本书阅  读能力 ,  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  探索的核心课题 。

       一 、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深度阅读习惯


       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 ,  学生接触了大量碎片 化和瞬时性信息 ,  这无疑冲击了他们的阅读深度和 广度 。短视频 、扫读和即时消息等为学生提供了便 捷的信息获取方式 ,  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他们注意 力的持续性和深入思考能力 。 因此 ,  整本书阅读就 显得尤为重要 ,  它不仅是对碎片化阅读的补充和完善 ,  更是对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系统培训 。通过完整读一本书 ,  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结构和主题 ,  如何跟随作者笔触和思路 ,  逐步进入文本深层次 。这种阅读方式鼓励学生不被表面信息所迷惑 ,  而是深入探索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 ,  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 。通过整本书阅读 ,  学生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面 ,  更能深化对文本的认识 ,  培养持久而深沉的阅读习惯 。

       2.   提升学生文学欣赏能力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精湛的技巧和深邃的思考 。 当前 ,  尽管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幅增加 ,  但他们与深度的 、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的接触却逐渐减少 。另外 ,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 ,  很难引导学生真正沉浸在文学的美学世界中 。而整 本 书 阅 读 正 是 弥 补 这 一 缺 陷 的 方法 ,  它要求学生深入作品每一个片段 ,  体验人物喜怒哀乐 ,  理解作品背后所蕴藏的深层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体验作者的语言魅力和叙事巧妙 ,  还能够深刻鉴赏作品的情感深度和结构层次 。这种深度的文学体验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文学的真正热爱 ,  从而使他们更加主动探索文学的广阔领域 ,  进一 步 提 高 他 们 文 学 鉴 赏 水 平 和 审 美情趣 。

\
 
       3.   增强学生原创思维意识

       阅读不仅是接受 ,  更是一种创造 。整本书阅读  不只是对知识的吸纳和积累 ,  更是创新和表达的过  程 。在完整阅读一部作品的过程中 ,  学生会与文本  产生深度对话 ,  对书中某些情节 、人物或情感产生  独特的理解和看法 。此时 ,  教师需要适时提供启示  和指导 ,  鼓励学生基于读后感受进行创作 ,  如改编  故事 、写书评 、创设续集等 。这既可以让学生将所  读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相结合 ,  进行创新性思 考 ,  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创作过  程不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  使其与个人经验和  情感相关联 ,  更重要的是 ,  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能力 、创新意识和有效的表达技巧 。在这一 过程  中 ,  学生原创思维意识得到进一 步强化和深化 。原  创思维并不意味着要从零开始 ,  而是在已有基础上  加以思考 、延伸和创新 。 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  本产生个人化的理解和见解时 ,  他们实际上已经开  启了原创的思考之门 。教师应该进 一 步引导他 们 ,  鼓励他们不拘泥于文本 ,  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  挑  战已有观点 ,  甚至尝试为故事提供新的发展方 向 。 通过这样的探索和实践 ,  学生将更加深刻意识到原  创的价值和重要性 ,  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加  注重和珍视自己的原创思维 。

       二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1.   巧用趣味性片段导入 ,  激 发 学 生 阅 读 内 在 动力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 ,  教师可将书中趣味性片  段作为教学切入点 ,  选择一些内容鲜明 、富有戏剧  性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片段 ,  以引起学生阅读  兴趣 。在课前 ,  教师可以选择整本书中精彩的片段  进行 简 短 介 绍 或 展 示 ,  可 以 是 一 个 悬 疑 的 情 节 、 一个有趣的角色或某个特定的情感冲突 。教师不要  直接解开谜团或进一 步展开故事 ,  而是提出一 系列  开放性问题 ,  如 “这个情节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秘  密?”“你认为这个角色接下来会怎么 做?”等 。 这 些  问题的设定需要确保学生不能简单从已知片段中得  到答案 ,  从而鼓励他们主动去探索和阅读 。这种方  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建立起与文本的连接 ,  还能促使他们产生继续阅读的强烈欲望 ,  从而引导他们将阅读从单纯的学习任务转变为内在的 、 自我驱动的探索过程 。

       例如 ,  在五年级上册 “快乐读书吧 ”《中国 民 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 ,  故事《田螺姑娘》深受学生喜爱 ,  教师可选择一段内容鲜明 、充满悬疑的片段作为切入点 。如播放或朗读青年农民连续数日回家发现饭菜已煮好的 情 节 ,  并 停 在 “他 大 老 远 就 看到自家屋顶的烟囱已炊烟袅袅 ,  他加快脚步 ,  要亲眼看一下究竟是谁在烧火煮饭 ”。接着 ,  教师 可 以提出开放性问题 :  “青年农民会看到什么情 景?  为什么家里会突然有这样神秘的变化?”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充满探索欲望 ,  他们翻开书本 ,  带着问题与好奇心继续深入 阅 读 。 当 他 们 读 到 田 螺 姑 娘 被 发 现时 ,  那种 “原来如此 ”的惊喜与满足感无疑会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喜爱 。这种方法不只吸引了学生注意力 ,  更能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与乐趣 ,  将阅读变为自主 、主动的探索旅程 。

       2.   师生共同阅读 一 本书 ,  引 导 学 生 养 成 良 好阅读习惯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 ,  共情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 ,  可以选择师生共读教学策略 ,  在阅读中共同体验 、感受和思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心得和情感 。这样的开放式沟通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 当学生看到教师也如此珍视和享受阅读时 ,  他们会更有动力 投 入 阅 读 ,  逐 渐 养 成 深 入 、 细 致 的 阅 读 习惯 。这种师生共读方式让师生获得共同阅读 体 验 ,不仅增强师生间的共情和信任 ,  更有力引导学生走进书的世界 ,  真正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在五年级下册 “快乐读书吧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 ,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可采取师生共读策略 。首先 ,  教师与学生一 同 选 定 一 个 章 节 或 情 节 作 为 当 周 阅 读 重点 ,  确保所有学生在同一起点开始探索 。例如 ,  选定 “三打白骨精 ”这 一 经典情节作为当周阅读重点 ,这个章节充分展示了孙悟空的智慧与勇气 ,  也揭示了唐僧与徒弟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剖析每次与白骨精对峙的环境变化 、策略调整及 其背后深意 。如 “为何白骨精能连续三次欺骗唐僧 而使孙 悟 空 陷 入 困 境?  孙 悟 空 的 三 次 战 斗 中 ,  哪 一次最考验他的智慧?  唐僧对孙悟空的误解又反映 了什么?”通过对这一经典情节的深入探讨 ,  学生不 仅对《西游记》有了更深认识 ,  也学会了如何从不同 角度去解读和欣赏文学作品 。在共同阅读中 ,  教师 不仅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  还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 情节变化和人物性格特点 。这种师生共同阅读并共 同探讨的方式 ,  能够大大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参与 度 ,  有效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

       3.   组织读后感交流活动 ,  强 化 学 生 深 度 阅 读 情感体验

       在整本书阅 读 教 学 中 ,  读 后 感 交 流 是 不 可 或 缺的环节 。 为强 化 学 生 深 度 阅 读 情 感 体 验 ,  可 以 设计多种形式的 交 流 方 式 。 教 师 可 以 安 排 每 位 学 生在读完书后写 读 后 感 ,  并 在 课 堂 上 选 择 几 位 学 生朗读或分享 ;  还 可 以 设 置 主 题 分 组 讨 论 ,  让 学 生围绕书中的核心 情 节 或 角 色 进 行 深 入 探 讨 与 分 享 ,  鼓励学生从 多 角 度 、 多 层 面 来 表 达 自 己 的 感 受 。 在此基础上 ,  教 师 还 可 以 根 据 作 品 的 特 点 组 织角色扮演或模 拟 访 谈 等 活 动 ,  使 学 生 能 更 加 深 入地体验文中人 物 的 情 感 变 化 。 多 元 化 的 交 流 形 式 ,  不仅能激发 学 生 的 阅 读 兴 趣 ,  还 能 让 他 们 深入理解作品情感 和 思 想 ,  培 养 他 们 的 同 理 心 和 批判性思维 。

\
 
       以五年级下册 “快乐读书吧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为例 。教师可以组织读后感交流活动 。《水浒传》塑造了 108位梁山好汉形象 ,  其中的故事既有英勇激昂 ,  又有深沉内省 。教师可以挑选《水浒传》中典型章节如 “林冲上梁山 ”等 ,  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课堂交流时 ,  教师可以设立 “梁山英雄会 ”,  让学生扮演各个英雄 ,  分享阅读感受 。如扮演林冲的学生可以讲述他在读到林冲被权势所欺 、逼上梁山的过程中 ,  深感公正和信仰对一个英雄的重要性 。这样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水浒传》的理解 ,  也让他们从中体验到人物的情感与心路历程 ,  从而强化阅读情感体验 。

       三 、结语

       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完整 、深入的文学体验 ,  而且在培养学生深度阅读习惯 、文学欣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者应继续倡导和支持整本书阅读 ,  不断探索更有创意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  真正体验和感受文学魅力 ,  进而让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为未来自主阅读和终身阅读奠定良好基础 。

      参考文献

       [1] 潘琴 .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 .   文科爱好者 ,  2023(3) :  93- 95.

       [2] 刘婷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3(13) :  52- 54.

       [3] 王春玉 .   关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 .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  2023(7) :  22- 24.

       [4] 王苹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探索[J] .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  2023(8) :  88- 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0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