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路径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07 11:16: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 一 门必修课程 , 既可以丰富审美体验 , 陶冶审美情操 , 也能 够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如果将审美教育同高中美术教学融合在 一起 , 学生发现美 、鉴 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也将跃升到 一 个新的高度 。在教学中 , 美术教师应以丰富的辅助教 学资源为载体 , 通过情感传达与深层融入的方式 , 让学生走进集形象美 、 架构美 、 色彩 美及意境美于 一 身的美术世界 , 使视觉感知力与审美创造力得到充分锻炼 , 进而为审美 素养的快速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

  审美教育是陶冶情感的教育 , 与其他教育形式 的最大区别在于 , 审美教育注重以美育人 、 以情动 人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对美术知 识 的 学 习 、 对美术发展史的了解 , 能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 望 , 使学生对美的认知力与感悟力得到充分锻炼 。在高 中美术教学中 , 教师可以将审美教育和整个教学流 程融为一体 , 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来激 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 , 以促进审美素养的 快速形成 。

  一 、优选美术作品 , 打造鉴赏平台

  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课堂的重要环节之 一 , 通 过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品评 , 既可以增强学生 的审美意识 , 还 能 给 学 生 带 来 源 源 不 断 的 创 作 灵 感 。 中外名家创作的美术作品较多 , 在有限的时间 内无法完成全部作品的鉴赏任务 。这就需要教师遵 循 “优中选优 ”的原则 ,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 作品 , 并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这些代表作展现在学生 面前 , 让学生在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能够深切体会 到作品当中所蕴含的意境之美 。首先 , 多媒体设备 为美术作品的鉴赏提供了一个能够产生强烈视觉冲 击力的载体 , 当美术作品以电子图片或者视频影像的方式出现以后 , 学生的注意力将快速转移到美术作品上 。这时 , 美术作品的 布 局 架 构 、线 条 色 彩 、构图造型等艺术要素都会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当中 。其次 , 中外名人名家创作的美术作品不仅艺术功底深厚 , 而且表现美的形式多种多样 。通过这种鉴赏美的方式 , 学生可以在单一 的美术作品中提炼出多种美学要素 , 无形之中便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 。以人美版 高 中 美 术 鉴 赏 教 材 中 的 “形 神 兼 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 英 ”为 例 。 本 节 课 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鉴赏 , 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 为帮助学生领略更加生动传神的古代绘画艺术 ,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古代名家的代表性作品 ,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在学生面前 , 使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 , 宋代画家王希孟绘制的鸿篇巨著《千里江山图》以 “咫尺有千里之趣 ”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 , 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 当这幅作品以视频影像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后 , 画作当中的千山万壑 、壮丽山河瞬间变得灵动而鲜活 , 浩渺的烟波 、奔腾的江河 、苍劲的松柏 、修长的绿柳瞬间映入眼帘 , 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鉴赏过程中 , 学 生 可 以 根 据 自 己 所 掌 握 的 绘 画 知 识 , 对王 希 孟 的 创 作 手 法 进 行 初 步 鉴 赏 。 在 用 色 上 , 画家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 , 有的浑厚 , 有 的轻盈 , 并间以赭色为衬托 , 使得整幅画面凸显层 次感 , 远观熠熠生辉 , 近观灿烂夺目 。在布局架构 方面 , 画家交替采用深远 、高远 、平远的构图技法 , 并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展现千里江山之雄壮伟岸 。
\

  可见 , 这种直观的鉴赏方法使学生的各个感官 同时同步受到冲击 , 在这种冲击力的作用下 , 学生 能够快速挖掘出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色彩美 、布局 美 、形式美与意境美 。基于此 , 在实践教学中 , 教 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优势 , 将本节课 所要鉴赏的美术作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 这样 既可以激发学 生 的 审 美 情 趣 , 增 强 学 生 的 审 美 意 识 ,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美术作品鉴赏中获取更多 的创作灵感 。另外 , 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 , 教师 应当扮演辅助指导的角色 , 并针对学生存在的质疑 进行现场解答 。尤其在涉及 一 些美术专业知识 时 , 教师应当从专业的角度予以详细讲解 。 当学生冲破 迷雾后 , 便可以运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和撷取美术 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要素 。

  二 、开展相关活动 , 激活审美思维

  高中是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关键期 。这 一 时期 , 学生的审美思维日渐成熟 , 鉴赏美 、挖掘 美 、创造美的能力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基于对 这一方面的考虑 ,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 , 教师应当给 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 让学生根据平时所 掌握的美术专业知识 , 对比一些名人名家创作的美 术作品 , 来 创 作 一 些 个 性 化 十 足 的 美 术 作 品 。 首 先 , 在活动中 , 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 。学生 可以运用自己独到的审美眼光对美术作品进行精雕 细琢 , 使得美术作品的个性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 次 , 一旦获得了自主创作的机会 , 学生的个人创作 潜能便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最后 , 通过各种丰富多 彩的竞赛活动 , 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 使学 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度大幅提升 。尤其在自主创作 过程中 , 每一名学生都 会 使 出 自 己 的 “看 家 本 领 ”。 在这种比拼与竞争氛围的烘托下 , 作品蕴含的审美要素也会越来越多 。

  以人美版 高 中 美 术 鉴 赏 教 材 中 的 “百 花 齐 放 , 推陈出新 —中国现代美术 ”为 例 。 本 节 课 的 学 习 重点是通过现代中国画 、油画 、版画等美术作品的 赏析 , 来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 , 培养学生 “审 美 的 眼睛 ”, 使学生能深刻 地 感 受 人 类 生 活 中 美 术 的 作 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 。 为了完成这 一 教学 目 标 , 教师在结束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之后 , 可以为学生专 门预留 15~ 20分钟 , 让学生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 来创作一 幅符合现代美术基本特征的绘画作品 , 由 教师负责对作品质量进行点评与鉴定 , 并评选出最 后的优胜者 。例如 , 在讲到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齐 白石的画作时 , 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展示齐白石创 作的一 些 知 名 画 作 , 像《蛙 声 十 里 出 山 泉》《墨 虾》 《山水十二条屏》等 , 利用课堂上剩余的时间开展齐 白石画作的临摹大赛 。 临摹大赛以画虾为主题 , 让 学生运用水墨画法来临摹齐白石的墨虾图 。 为激发 学生的审美情趣 , 在临摹过程中 , 教师应当引导学 生将墨虾图中 “虾 ”的线条美 、姿态美 、简约美 、灵 动美提炼出来 , 再重点关注虚实结 合 、 简 略 得 宜 、 似柔实刚 、似断实连 、直中有曲的画法特点 。通过 教师的点拨 , 参加临摹大赛的学生能快速掌握画虾 的技巧 , 并可以根据个人丰富的想象力 , 临摹出独 具特色的 “墨虾图 ”。

  通过这种小组竞赛的方法 , 能激发学生的创作 热情 。首先 , 在比赛中 , 学生会将自己最为擅长的 技艺展现出来 , 并通过对作品的后续处理和 加 工 , 来增强美术作品的艺术气息与美感 。 因此 , 在这种 氛围之下创作出的美术作品蕴含的美学要素更加丰 富 。其次 , 当学生进入比赛状态之后 , 脑海中浮现 出来的除了一些基本的美术技艺之外 , 还会同时出 现一 些 与 美 学 相 关 的 场 景 、形 态 、架 构 等 创 作 要 素 , 学生只有将这些要素整合到一起 , 才能创作出 “形美与神美 ”兼备的美术作品 。

  三 、借助室外写生 , 夯实美学根基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 而美术作为 一 种 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 其创作素材 、创作灵感均来 自现实生活中的 一 情 一 景 、一 花 一 草 、一 人 一 物 。

  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 ,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 , 教师应 当多开展一 些 室 外 写 生 活 动 , 让 学 生 走 进 现 实 生 活 、走进大自然 、走进寻常百姓家 , 并通过对生活 场景 、人物 、动物 、景观的观察来创作出一些生活 气息浓厚 、美学特征显著的美术作品 , 这对审美素 养的形成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以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 “漂亮是美术 鉴 赏的标准吗 —艺术美和形式美 ”为 例 。 本 节 课 的 学习重点是通过艺术作品的赏析 , 来引导学生能够 正确地认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 让学生深刻体 验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艺术美与形式美 。为了完成这 一 目标 , 教师可以遵循 “走出去 ”的原则 , 带领学生 来到风景宜人的公园 、热闹繁华的广场 、人文气息 浓厚的社区 , 让学生通过写生的方式来表达现实生 活当中存在的形式美与艺术美 。例如 , 在公园的荷 花池里 , 几条红色锦鲤正在嬉戏打闹 , 学生可以将 鱼儿嬉戏的场景作为写生创作素材 , 将鱼儿的俏皮 可爱 、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以及荷花池 的美景转化成为一 幅精美画卷 , 让这种纯天然 、无 瑕疵的自然美从画卷中流露出来 。另外 , 为增强画 作的美 感 , 在 写 生 过 程 中 , 学 生 可 以 融 入 一 些 新 颖 、独特的创意与想法 , 使写生作品更加传神 , 更 具吸引力与感染力 。例如 , 有的学生将中国传统水 墨画以大观小 、小中见大的特点与西方油画鲜亮明 快 、色彩丰富的特点融合在一起 , 使得池中鱼与池 水 、荷花与碧波交融在一起 , 整幅画面内容栩栩如 生 , 荷花的清雅之美 、锦鲤的活泼之美 、池水的娴 静之美一览无余 、尽收眼底 。

  可以看出 , 这种室外写生的方法是提高审美能 力的一条有效路径 。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第 一 , 学生在课堂上所接触和学习的美术知识仅仅局 限于书本 , 虽然教师也会开展 一 些实践创作活 动 ,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借助于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任务 , 这种创作模式使学生的审美视野受到约束与限制 , 无法冲破书本的束缚 , 其美学要素也很难在作品当中体现出来 。 而在学生走出教室后 , 面对的场景 、人物 、景观均具有动态化与写实性特征 , 这一特征恰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 使 学 生 创 造 美 的 能 力 得 到 充 分 展现 。第二 , 通过室外写生能够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在写生过程中 , 学生的大脑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 如果持续保持这种状态 , 学生脑海当中所累积的美学要素越来越多 , 一旦这些要素释放出来 , 并与写生作品融合在一起 , 那么作品本身对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的诠释也会更加深刻 。第 三 ,不同的写生场所带给学生的审美体验也有所不同 ,学生所获取的创作灵感也随着场所的变动而发生微妙变化 , 如果写生场所多以静物为主 , 学生创作出的美术作品往往蕴含着静谧之美 ; 如果写生场所多以动态要素为主 , 学生创作出的美术作品往往蕴含着流动之美 。 因此 , 利用这种室外写生的方法 , 能够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 , 使学生对美学的认知与理解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
\

  四 、结语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 , 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 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 培养和锻炼发现美 、鉴赏美 、挖 掘 美 、创 造 美 的 能 力 。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 , 使学生对美术创作产生 更 加 浓 厚 的 学 习 兴 趣 。 在 实 践 教 学中 , 教师应当积极践行审美教育理念 , 并运用 一 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让学生在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 , 能在美术世界当中捕捉到更多美的瞬间 。

  参考文献

  [1] 李娟 .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与美术鉴赏结合[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3(4) : 106- 108.
  [2]谢赠生 .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0(S1) : 130- 131.
  [3] 黄耿东 . 高中美术教学实现审美教育校本化的对策[J] . 教学与管理 , 2018(7) : 71- 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6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