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项目式区域活动是以项目为契机,各区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支持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 本文以促进幼儿园教育创新发展为目的,采取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幼儿园开展项目式区域活动的实践策略进行研究,并从“明确项 目主题,优化活动内容”“重视材料投放,优化区域环境”“加强教育指导,提高活动效果”“搭建展示平台,做好评价反思”这几 个方面给出教学优化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项目式区域活动 教学实践 幼儿教育 教学优化
项目式区域活动是围绕项目活动 的脉络,挖掘项目活动中的教育要素, 投放相应的区域材料,将项目活动的 探究融入各个区域活动,让幼儿以个 别化、小组化的活动形式在区域内进 行各个角度的探究,教师和幼儿一起 游戏、谈论、思考、发明,帮助幼儿 更自主、更完整地建构经验、实现全 面发展的一种活动方式。当前,在教 育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 深入研究《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 南》,立足幼儿主体,组织开展项目 式区域活动,师幼一起创造有价值、 有深度的学习,提升区域活动的质量, 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从 实践层面来讲,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有效开展项目式区域活动。
一、明确项目主题,优化活动 内容
项目式区域活动是一个系统的过 程,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而 这些活动是基于一定的主题串联起来 的。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一方 面要根据教育要求设置主题,以构建特定的项目,形成幼儿探究学习的载 体;另一方面则要根据项目要求设计 多样化活动,优化活动内容,促使幼 儿循序渐进地学习,并在区域活动中 有所收获。
例如, 中班幼儿在“背后的故事” 这一模块课程下,对爸爸妈妈的职业 进行了调查,并与同伴分享,由此他 们对常见的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 认识,并对更多的职业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甚至想要拥有自主体验的机会。 对此,教师与幼儿沟通交流,利用园 内角色区、建构区、美工区等区域环境, 设计了以“超市开业”为主题的项目 式区域活动。通过系统设计,教师根 据项目要求安排了以下活动内容。
1. 做好超市观察员。教师在角色 区投放了与超市相关的各种图片,在 活动中引导幼儿扮演超市观察员,并 提问“超市长什么样? ”“超市里是 怎么布局的,分了哪些区域? ”“货 架都是怎样摆放的? ”“超市里都有 些什么工作人员? ”等问题,增加幼 儿对超市的了解。
2. 做好超市设计员。教师在美工区投放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观察结果 分组合作,制作出超市的设计图,并 对不同的商品进行分区。
3. 一起来搭建。教师在建构区为 幼儿投放了各种结构性材料,鼓励他 们根据设计图,共同合作搭建超市。 在搭建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难题, 教师适时指导,帮助他们获得新经验,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4. 设计超市的牌匾。教师与幼儿 一同探讨超市的名称,确定名称后, 指导幼儿利用美工区的材料设计醒目 的牌匾,以宣传超市。
5. 做好小小理货员。教师在建构 区投放了各种商品,并指导幼儿按照 零食类、玩具类、日用品类、文具类 进行区分。在此过程中,幼儿扮演好 理货员的角色,将不同种类的商品放 在特定的货架上。活动过程中,幼儿 相互交流,根据商品的大小、种类进 行分类,对商品进行点数,并做好记录。 他们在尝试中发现按包装颜色、篮子 大小分类摆放才会更加美观,也认识 到重的东西应该放下面、轻的东西放 在上面。这样既丰富了幼儿的常识,又锻炼了其动手能力。
6. 超市岗位竞聘。教师在角色区 投放售货员、送货员、收银员、小迎宾、 保安、管理员等名牌,并说明不同角 色的工作,组织幼儿竞聘。在活动中 幼儿表达了自己竞聘的愿望,说明了 自己的特长,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们 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对相应的 岗位形成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7. 岗前培训。在角色区,教师 扮演培训师,对每一个小员工进行 培训。如要求迎宾员在客人走进超 市时说: “欢迎光临彩虹超市! ” 客人走后说: “欢迎下次再来,请 慢走。”要求收银员知道每样商品 的价格, 并能够进行 10 以内的点数; 要求保安有精神,站得直直的,维 持超市秩序,请客人排队结账;要 求送货员在商品不足时及时补货, 协助售货员卖东西;要求售货员对 待客人热情, 面带微笑, 熟悉商品, 主动给客人介绍商品;要求管理员 管理好整个超市,保证超市及物品 的有序、整洁。
8. 超市开业大酬宾。教师在美工 区投放材料,组织幼儿制作宣传单、 画海报,进班宣传,吸引顾客走进超 市。最后,教师根据不同角色在超市 开业、运营中的贡献进行奖励,评选 优秀员工,鼓励他们保持工作热情。
在整个项目式区域活动中,教师 结合主题, 根据幼儿的兴趣, 围绕“超 市开业”这一主题开展了长时间的相 关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幼儿了 解到超市开业的流程,以及不同工作 岗位的特点,并在区域活动中真切地 感受到了劳动的喜悦, 也获得了成长。
二、重视材料投放,优化区域 环境
项目式区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 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而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材料与环境的支持。因 此,在组织开展项目式区域活动的过 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 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不 同的活动角,科学投放材料。幼儿通 过自主选择、操作与摆弄不同区域内 的活动材料,肢体和大脑得到充分锻 炼,不断提升自身的活动能力,增强 手眼协调性,从而实现认知能力的不 断提升。
例如,中班项目式区域活动“你 好, 百草园”的教学实践中, 围绕“百 草”这一项目中心,教师投放了各种 材料,对区域进行横向联结,并确定 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在“香囊工坊” 的项目活动中,教师在区域内投放了 各种中草药、刀、砧板、捣鼓、香囊 配方单、天平、香囊袋等材料,支持 幼儿按照配方完成摘、切、捣、称等 操作, 尝试制作香囊。在“茶包工坊” 的项目活动中,教师在区域内投放了 各种功效的茶包制品及配料、杯子、若干茶包袋、茶包配方,支持幼儿观 察配料,并通过点数、装袋等操作完 成茶包制作。在“百草工坊”的项目 活动中,教师在区域内投放了各种香 囊袋、超轻黏土、草药、锤子、小花、 小草、叶子若干、气球、面巾纸、乳 胶等, 支持幼儿欣赏、探索百草之美, 感受自然的魅力,大胆创作,制作出 百草工艺品。
教师根据项目式区域活动的内容 为幼儿投放针对性的材料,营造合适 的探索环境,对提高活动效果有重要 意义。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 应观摩幼儿常态化的活动方式,观察 幼儿如何使用区域材料进行探索,分 析材料以及区域环境是否契合活动主 题,并适当调整、优化,为项目式区 域活动的有序推进及幼儿的健康成长 提供支持。
三、加强教育指导,提高活动 效果
项目式区域活动侧重让幼儿在轻 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实现自主成 长。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 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幼儿教师在 组织开展项目式区域活动的过程中, 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同时做 好教学指导,促使幼儿深度学习的真 正发生,提升活动效果。
例如,在中班教育教学指导中, 为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教师以“竞 选班级代言人”为主题,组织开展项 目式区域活动。由于此次活动需要幼 儿在不同区域内进行探究学习,因此 教师基于区域活动特点制定了相应的 支持策略,以加强教学指导,促使幼 儿有序参与活动,增强活动效果。
1.在结构区指导幼儿搭建舞台。 结构区放置了丰富的材料,教师利 用图示让幼儿观察舞台的整体特点, 鼓励幼儿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垒 高、平铺、连接、架空、排列、组合 等多种方法, 搭建自己喜欢的舞台。 同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保证舞台 的稳固性。
2. 在美工区指导幼儿制作舞台背 景。教师指导幼儿结合此次竞选幼儿 园代言人的主题进行创作,用彩色画 笔展现出班级风采,呈现出幼儿园最 吸引人的一面;鼓励幼儿开动脑筋, 创意思考,同时与小朋友之间交流看 法,设计出既契合主题又美妙绝伦的 舞台背景。
3. 在手工区指导幼儿制作服装、 道具、奖杯、宣传海报等。一方面, 教师指导竞选者利用手工区的各种材 料,通过剪裁、粘贴、绘画等方式制 作出风格独特的手工艺品;另一方面, 教师提醒竞选者可以从家里获得废旧 材料,拓宽思路,设计出此次竞选的必需品。
4. 在科学区与幼儿一同研究小灯 泡。教师指导幼儿利用区域材料将串 联好的灯泡与电池连接, 使灯泡发光。 在这一环节,教师并没有进行示范, 也没有明确说明, 让幼儿自己去探索。 针对幼儿遇到的困难,教师指导他们 将电线里面的铜丝与电池进行串联, 制作出能够装饰舞台的发光小灯泡, 使幼儿初步认识灯泡发光的原理。
5. 在语言区帮助幼儿完善竞选发 言稿。教师通过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 发言稿,并提供示范,鼓励幼儿自主 设计发言稿,表达自己竞选的愿望, 最后对幼儿的发言进行适当调整,体 现幼儿的语言特点,指导幼儿进行练 习,为上台竞选做好充分的准备。
6. 在表演区组织竞选代言人活 动。教师在表演区维持秩序,组织竞 选者走上讲台进行发言,开展表演活 动。同时教师还要扮演评委,与其他 小朋友为竞选者打分,最终选出优胜 者,并颁发奖杯。
综上, 在项目式区域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贯穿全过程,这不仅突出 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更明确了活动的 方向和要求,让幼儿能够有序探索、 深度学习,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四、搭建展示平台,做好评价 反思
展示与评价是实施项目式区域活 动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在组织开展项 目式区域活动过程中,应组织教师深 入教研,探索活动成果的展示方式, 探索多元评价机制,以促进幼儿在项 目式区域活动中能够全面发展,促进 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
例如,在大班教育教学实践中, 为优化表演区创设,更好地满足幼儿 的表演需求,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 能动性,打造儿童友好环境,教师组织开展了一场师幼共同参与的, 以“打 造一个令人满意的表演区”为主题的 项目式区域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向幼 儿提出驱动性问题: “如何打造一个 让我们满意的表演区? ”师幼共同探 讨,决定将表演区划分成化妆间、幕 布、舞台道具、观众席四个功能区。 然后,教师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各 小组分别负责各自区域的改造。在改 造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向幼儿明确活 动目的,确定检验和评价的标准,为 后续的展示和评价提供依据。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各小组幼 儿基本完成了项目任务,教师则搭建 平台,让各小组幼儿代表介绍改造后 功能区域的特点,分享项目学习的乐 趣。在活动中,师幼共同践行着过程 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环节,通过 多元的评价主体、多维度、多角度带 动评价的开展,促进幼儿自我消化、 吸收再改进,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起 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幼儿作为活动的 主体,全权主导并参与整个活动。教 师询问幼儿“在整个过程中遇到了什 么问题? ”“如何解决的? ”“最喜 欢活动的地方是哪里? ”“为什么喜 欢?”“有什么感想和收获?”等问题, 让幼儿对自己的项目化学习进行自我 反思和互相学习,对学习过程进行反 馈,共同梳理项目活动的过程以及自 己的思考。
在展示与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对 此次活动进行了反思:将一个区域的 创设全权交给幼儿,是一次全新的尝 试。以往的教学活动多以成人本位的 视野进行区域创设,较少体现幼儿的 想法,教师所认为的精致、美丽的表 演环境,可能并不是幼儿心中所要的 表演区,因此难以吸引幼儿进入表演 区进行表演。通过项目化区域活动, 师幼共同完成了对表演区环境的整改,并通过环境优化促使幼儿进入表 演区,让幼儿慢慢爱上表演。在整个 项目活动过程中,教师学会倾听儿童 的心声、尊重儿童的观点、理解儿童 的想法,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进行指导 和评价,积累了项目式区域活动的实 践经验。
在项目式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 儿搭建了展示平台,让幼儿的实践成 果得到充分的认可,强化他们的成就 感,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同时,教师 根据活动形式和幼儿的发展水平,运 用多元评估方式评价幼儿的学习与发 展, 并做好教学反思, 总结教学经验, 以促进项目式区域活动的不断改进。
五、结语
综上,项目式区域活动的有效开 展对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改善幼儿 游戏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 分重要的。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继续 深入探究,对项目、儿童观、教师的 价值进行深入思考, 并积极展开实践, 在项目式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关 注幼儿的兴趣、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 特点,进一步探寻项目式区域活动与 幼儿能力发展的融合策略,以促进幼 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 董萍 . 幼儿园开展项目式区域 活动的思考[J]. 家长 ,2022(33):129-131.
[2] 郭冰清 . 基于瑞吉欧教育 理念的幼儿园项目式区域活动实践 研究 [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4):60-63.
[3] 吴双玲 . 项目式区域促进幼儿 深度学习指导策略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5):69-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