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价值,然后分析了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现状,最后提出了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路径,包括拓展宣传深度和广度、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加强项目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药学类专业,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实施的国家级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深化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尤其是不同层次类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比赛迅速发展,已成为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2]。2021年,《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引导高校瞄准关键领域和学科前沿,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专业化创新创业指导,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毕业生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创新创业。”[3]据此,广西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归纳总结了一些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价值,并通过分析现实困境,提出了相应的突破路径。
一、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价值
(一)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设计
药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要结合药学学术热点问题和指导教师研究方向制定项目研究主题,再通过撰写项目计划书、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拟企业运行、实践总结等环节推演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4-6]。我校药学类专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项目研究过程与日常学习过程结合,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或企业生产线开展兴趣研究。同时,在指导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相关设备、技术和方法,并对其形成较为统一的理性及感性的认知。另外,根据李吉平等[7]的研究可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药学类专业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专业课程设计,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为项目申报等相关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王占友等[8]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经历高中阶段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时代发展需求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完善和强化,尤其在经历传统教育模式的培养后,当今大学生的整体学习策略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课题为载体,朱晨晨等[9]研究认为,让学生亲身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自发的学习兴趣,能够打破传统“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我校药学类专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中,引导学生通过项目的核心技术点,梳理知识体系结构,探寻项目知识散发的独特魅力,并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完成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坚持学习、习惯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
(三)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科研的兴趣
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而科研兴趣是大学生参与科研的重要基础。同时,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稳定的专注力、敏捷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科研过程才能实现。我校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指导教师研究方向开展项目设计。在学生参与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围绕项目目的,激发学生对该研究领域中尚未解决问题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明确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另外,基于创新创业项目,学生不仅可以增进对指导教师研究方向的了解,还可以结合项目中的技术点培养科研思维。此外,根据王建平等[10]的研究,通过项目实施使学生对科研过程形成体系化认知,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
(四)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使学生掌握一般科研设计程序
创新思维是以创新的意识、开放的心态突破各种思维定式的束缚进行思考,并产生创新成果的思维,是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卢佳等[11]在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双创工程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中指出,当今社会对具有开放创新思维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多数大学生受教育模式影响,对教师所授内容基本是全盘接纳,对知识的扩展应用能力不足,创新思维能力也较为薄弱。我校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指导学生参与项目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方法选择、低成本创新实践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是一个锻炼和培养学生批判性、研究性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开放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
(五)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全国医疗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对医药学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12]。但因药学是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学科,社会对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恰好能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科研能力、知识拓展运用能力、创新能力、总结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锻炼,对于提升药学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促进药学类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1.学生能力有限,团队成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了解不足。笔者通过对我校药学类专业4个年级86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了解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学生,且高年级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了解度也未超过50.00%,如表1所示。同时,通过与调查学生交流发现,由于药学类专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宣传力度不足,加之学生相对缺乏实践经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认知过于简单,导致学生不敢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另外,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部分药学类毕业生选择了考研升学,这一部分学生不清楚创新创业项目的本质是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且对攻读研究生也是极有帮助的,导致他们更多地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应试知识的学习,而不愿意尝试参与创新创业方面的活动,从而致使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缺乏新颖的想法,创新能力有限,应用性不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校药学类专业三年级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积极性高于其他三个年级,但参与意愿也未超过50.00%,如表2所示。同时,通过与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缺乏对科研技术与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受限,以致很多学生没有新颖的想法去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加之目前学生缺乏体系化科研思想,实验动手能力水平也较低,这同样限制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意愿。
3.学生时间有限,申报项目后,无法协调实验与课程之间的时间分配。笔者通过对1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团队进行调研发现,80%的学生认为项目试验周期太长,70%的学生觉得项目活动与其他课业任务冲突,以上两个原因是那些中途放弃项目的学生的主要理由,另有50%—60%的学生认为项目的实验难度和数据处理难度过大,此原因也是制约学生实施项目的重要原因,如表3所示。而药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般具有较长的实验周期且实验需要大量的时间作为支撑。同时,实验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导致学生想要完成项目实验就会与学习时间发生冲突。目前,药学类专业学生课业种类繁多,学习压力很大。即学生在完成学校正常学习活动的同时,还要完成项目的实验、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撰写相关报告,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协调好时间分配,从而逐渐失去研究兴趣,甚至放弃项目研究。
4.科研经费不足,药学实验过程中耗费的实验材料繁多。我校药学类专业研究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专业性,其在部分基础实验中涉及的高精密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较多。虽然学校对立项的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但对于部分没有其他科研经费的导师来说,在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时候单纯依靠创新创业项目经费仍难以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二)成因分析
1.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学生科研态度的思考。当前,医药行业水平日渐提高,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学生的积极科研态度及严谨的科研观念是支撑医药专业人才发展的关键。我校药学类专业大多数学生从入学开始接触各类专业知识和基础实验,到三、四年级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验能力,但并没有系统化深入了解科研工作的程序。有的学生刚开始参与研究项目的时候还因为新鲜感抱有一定的积极性,能够自主接触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但随着重复实验、数据整理等枯燥工作增多,加之有的实验数据做不出来,学生对科研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笔者认同王建平等在研究中提出的观点,为了培养学生严谨、正确的科研态度,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应该多给予其关注和鼓励,通过问题导向不断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并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
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在短期内研究出某项科研成果,而是想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实施,锻炼科研能力,挖掘潜在的创新意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我校药学类专业本科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学科教育体系下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够得到的创新锻炼极少,能够体验的实践过程更是少之又少。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不仅弥补了课堂上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其能够跳出学科思维体系,用更高的眼界去分析判断某个问题。如果加上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运行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便能够得到充分挖掘,并能够有效地展示或表现出来。概言之,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能够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
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学生科学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思考。当代大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研判、解决某一独立问题,这是具备有较高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药学类专业学生具备较为完善的科学素养及综合能力,是其在今后从事临床或科研工作的核心竞争力。我校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从组队、选题、申报,到中期检查、验收、结题,整个过程都是对学生科学素养及综合能力的锻炼。其中,在选题环节,学生就通过文献研究提高了自主学习和信息分析能力;在实验汇报、中期检查和验收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在结题材料准备环节,锻炼了学生协作能力等。概言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对学生科学素养及综合能力的系统培养过程。
三、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路径
(一)拓展宣传深度和广度
当前,高校教师少有真实的创业经验,学生在校期间也很少能接触到正规的创新创业培训。加之社会不鼓励、政策环境不适宜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对此,我校药学类专业要改变创新创业宣传氛围,首先应通过学校、学院分级、多点、多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专题宣讲会,广泛宣传项目的意义和价值,营造项目申报氛围。同时,学校及各系部应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避免出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获得加分等原因被动参与项目研究的状况。另外,还要预先开展相关实验的安全培训,杜绝毒物泄漏、火灾等隐患事故发生。
(二)强化导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教师队伍也是一项重大考验。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虽然只是一个学生组织,但是仍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当前,我国高校导师团队的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导师在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虽然热情高涨,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性训练,专业辅导能力有限,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无法提供系统的帮助,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科研水平一般。而如果缺乏专业的导师团队,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将很难走远。因此,我校可以通过聘请企业教师参与指导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实战实力,同时可以依托导师制等“以老带新”的模式,要求高职称和有经验的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同时,提升青年教师的能力。
(三)加强项目指导
我校作为药学类高校,必须重视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体系化的规章制度激发师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热情,在发挥大学生创业潜力的同时,分担学生创业的风险,提升学生创业的信心。在项目立项后,学校和各级学院应组织专业教师团队保障项目的实施与完成。一方面,要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好经费、设施设备和政策的保障,使项目团队师生无后顾之忧地投入项目研究。另一方面,加强项目管理,细化项目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标准,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及时进行纠正、督促,保障项目能够按计划推进落实,避免项目逾期、烂尾等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当今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对医药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为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对指导医药类高校教育理念有积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作为医药类高校,更应该大力宣传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增加人财物投入,保障项目实施及项目质量,不断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l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2023-03-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李莉,杜永华,吴芳,等.“五联动式”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路径探讨与实践:以生物科学专业《香料产品开发与应用》课程为例[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46(20):300-304.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OL].(2021-10-28)[2023-03-28].http://www.gxzf.gov.cn/html/zwgk/fzgh/zxgh/t11034365.shtml.
[4]吴丽,张倩,周玲玲,等.基于科创竞赛探索中药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思路与方法[J].高教学刊,2020(27):28-31,35.
[5]杨珊珊,李镕登,李海斌,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药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6):7-8.
[6]荆晓鹏.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0):65-67.
[7]李吉平,张微,刘韩,等.大学生创业项目对医学生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2):1528-1530.
[8]王占友,亓红强,曹成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生命科学学科前沿知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2):47-49.
[9]朱晨晨,江皓男,李凯全,等.关于低年级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感悟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218-219.
[10]王建平,赵学荣,高亚贤,等.培养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实践与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1,38(6):529-531.
[11]卢佳,崔志伟,成功.医学院校大学生双创工程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1(42):41-44.
[12]祝慧慧,付万兴,李姝,等.基于麻醉机能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9,36(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