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通识类非限制性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9 15:23: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基于相关概念,以“转基因检测及安全评价”课程为例,首先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通 识类非限制性选修课教学中应用的优势,然后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通识类非限制性选修课教 学中的应用策略,最后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通识类非限制性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之 重。要做好教学改革,不能一 味地追求“ 改”,而是学 校内每一位教师都要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找到与该课 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通识类非限制性选修课作为 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面向全校学生开 设的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选修课程, 与专业 课程相比,其在教学过程中,因内容与专业课程关联 度较低、考核要求相对简单等,多存在教师教学效果 差及学生态度不端正、水学分等问题 。 因此,探索线 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通识类非限制性选修课中 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一、相关概念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 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 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十四五 ”规划 也首次提出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 , 完善终身学习体 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 因此,新时期高校对线上线下 有机结合的“ 互联网+ ”新型教学模式及其他教育新 模式的探索,符合国家教育事业“ 十四五”规划的指 导思想,对培养具有“ 双创”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 素质人才,推动我国新技术更新、新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 合起来的一种“线上+ 线下”的教学 。通过两种教学组 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习者由浅层学习向深度 学习转变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数字信息技 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能充分利用信息化 技术进行数字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有效 提高教学质量 。线上教学主要是依托网络搭建各种教 学平台,如雨课堂、SPOC 平台、MOOC 平台、超星平台 等,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登录平 台进行自主学习; 线下教学则发生在真实课堂中,教 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教学、沟通和交流,即传统的面 授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最典型的特征是充分利用 大数据资源 , 运用网络云平台 , 让教学资源共享化, 把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而 且还可以引导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不断提升 教学质量[1]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实 现教学的创新,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满 足学生发展需求,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线上线 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 教师课前在线上布置学习任 务,鼓励学生在线上自行预习和学习,建立知识初步 概念 , 再带着教师布置的问题 , 进行线下课堂学习; 课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探究环节 , 采用任务 式、案例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课后,教师 可采用线上等形式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将作业做完 后上传至在线教学系统 , 并进行线上阅卷和批改作 业,最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转基因检测及安全评价”课程

  转基因技术不仅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也是当 今最受关注 、最容易引起公众争论的社会议题之一。 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及农产品消费大国,我国当前仍然 面临着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等实 际问题,承担着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等多重压力。在依 靠传统技术难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总量与质量的背 景下,发展转基因技术以保障粮食安全成为我国政府 的重大议案。然而一项高校研究表明[2],超过 70%的高 校学生表示从未学习过或仅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接 触过转基因方面的专业知识 。 因此,总体上我国高校 学生具备的与转基因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非常有限。高 校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希望,对转基因相关知识的学 习是其基本要求,因此在高校开设与转基因相关的通 识类课程尤为重要。

  “ 转基因检测及安全评价”作为通识类非限制性 选修课在重庆大学已开设了 10 余年, 主要面向全校 除生物学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学生 , 深受学生喜爱。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最直接和最重 要的应用技术。“转基因检测与安全评价”是生物工程 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是分子生物学、基 因工程技术等的延伸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 够系统掌握转基因生物检测和安全评价的相关知识, 包括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转基因生物的检测技 术及其原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环境安全性 和食用安全性)、转基因生物食用和环境安全性评价 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国内外对转基因的安全管理办法 等,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提高学生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 够更加公正、客观、科学地看待转基因生物,还可以培 养学生辩证看待新兴事物及技术的能力,充分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通识类非限制性 选修课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 一种将传统课堂中面对面授课模式和学生基于网络 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望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3],其弱化了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 灌输 ” 模式,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线上学习课程资源丰富、学 习时间和地点灵活、交流互动便捷,因此在手机不离 身的时代,线上学习是学生更倾向的教学方式,但纯 粹的线上学习难以规避学生的惰性,不能完全替代课 堂教学。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综合了线上教学的便 捷和线下教学方便交流的优势,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能帮助学生有效把握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与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优势日益突显,是实 现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途径。

  “ 转基因检测及安全评价”面向非相关专业学生 授课, 而学情调研发现,70%以上的学生对高中学习 的生物学知识已经相对模糊,且没有系统性,5%左右 的学生未学习过生物学相关知识,90%以上的学生对 转基因的具体操作和原理不是特别了解,基于此,为 了加强学生对课堂重点知识的理解,专业基本概念和 科普学习资料等均需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补充学习,因 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完全适用于“转基因检测 及安全评价”课程教学。此外,由于非限制性课程的性 质,加上教学中秉持“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策 略,过程考核成为本课程考核方式的关键 。而线上线 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和全面地记录 学生的各项互动和交流数据,便于对学生学习过程进 行更加客观的考核,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因此, 在非限制性选修课“ 转基因检测及安全评价”课程教 学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显著优势。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通识类非限制性 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课前、课中、课后和考核 4 个阶段进行线上线 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具体教学设计如图 1 所示。 线上教学工具选用雨课堂[5]、问卷星[6]、腾讯会议[7] 和 QQ 群[8]。
\

  (一)课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线上学习

  如图 1 所示,课前主要是“ 以学生为中心 ”的线 上学习。课前,教师建立 QQ 群并通知学生加入;在雨 课堂中导入“ 转基因检测及安全评价”不同章节基础 知识和原理等相关的线上学习资源并发布学习任务 和要求; 设置自测题目 , 让学生了解每章的知识框 架;在 QQ 群中通知并提醒学生学习 。此外,在课前, 教师还要设计调研问卷进行学情调研, 以及时了解 学生的知识基础及预习情况。学生在 QQ 群和雨课堂中接到学习任务后,应认真学习线上教学资料,完成 自测题,并记录不懂的地方和问题,同时填写调研问 卷并提出建议 。例如,第一节课前,教师可将“转基因 技术的发展史”、国际转基因重要网站和“ 中心法则 ” 等在线学习链接 、资料和自测题目发送到雨课堂对 应的班级中,并发布学习公告提醒学生,自己将在课 堂中针对“ 中心法则”和转基因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事 件进行提问 。又如,在“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章节教 学中,课前教师可将毒理学实验视频上传到雨课堂,并设置关键信息自测题 , 让学生线上学习毒理学相 关基础知识 。此外,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学 习监测尤为重要 。正式上课前一天,教师要查看学生 线上学习时长和完成度 , 如 90%以上学生预习情况 良好,课中则着重讲解重难点;否则再次在 QQ 群提 醒,并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复习课前预习内容 。在课前 环节中, 学情调研主要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和学习动机,如是否学习过高中生物、能记住哪些内 容等

  (二)课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线上线下教学全 过程

  课中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主要以雨课堂 和教室为载体,采用参与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贯彻“ 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 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围绕重难点知识设计问题, 并在线上发布,由学生在线下进行小组合作研讨或讨 论解决。期间,教师可借助雨课堂的各项功能,辅以抢 答、排序、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使学生参与学习过 程,并带着结论上台展示。教师要总结答题情况,并据 此设计应用型题目作为测试题,要求学生完成,以确 保学生掌握本节重难点知识 。之后,教师再基于面对 面的观察及雨课堂的数据,记录学生课堂表现。例如, “ 转基因动物”章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主观题“ 为什 么要进行转基因动物实验,你知道的转基因动物有哪 些?”进行问题导入;讲解转基因植物再生和转基因过 程时,对重要步骤进行排序,让学生分组抢答,答对后 则给予奖励;讲解转基因检测策略时,提出“如果你拿到一些水稻种子,想知道是不是转基因的,如何做? ” 的实际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让学生主动 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并将解决方案进行分享,最后让 学生对比总结各方案的优缺点 。通过参与式学习,学 生将转基因植物创制过程、转基因检测技术原理和方 法融为一体进行学习,课堂氛围活跃,在知识、情感和 综合应用能力方面都收效显著。学生自主讨论学习转 基因技术、转基因产品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对社会产 生的贡献等,会更加容易认同转基因技术本身的进步 性。此外,讲解“转基因食品”章节时,教师可通过设计 辩题“转基因食品能吃或不能吃”,引导学生开展课堂 辩论赛。学生可在课后查阅资料,多角度、多层次地分 析转基因生物的风险问题 。这样的设计,一是能打开 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通道,培养学生分析社会复 杂问题时,以辩证思维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 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二是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 习惯,使其能够科学有依据、理性有逻辑、公平有正义 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辩论赛,双方看似是在辩论

  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实则是将转基因生物的优势 和劣势进行分点归纳、系统呈现。讲解“转基因食品安 全评价”和“转基因环境安全评价”时,教师可设计“如 何对转基因水稻和棉花进行安全评价?”的讨论题,让 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资料搜集,参与小组讨论,从而 更灵活 、深入地了解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原则和内 容 。课堂辩论和讨论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角,不仅考查 了学生对转基因生物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锻炼 了学生资料检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同时学生学习热情也显 著提升。

  如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利用 线上工具辅助线下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师生合作完成 课中教学,既能优化课中教学过程,又能有效提高教 学成效[9-10]。

  (三)课后:教师和学生线上线下相结合共同完 成知识巩固

  课后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和学生合 作完成知识巩固 。教师在雨课堂发布知识点,让学生 总结和完成课后习题,并在网页端对学生作业进行批 注、修改、评阅、打分和评价,同时通过整理线上线下 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和表现 , 做好平时分记录。 另外,在相关章节知识点教学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参 观实验室,如在讲授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相关内容 后,带学生参观转基因植物相关实验室,让学生通过 观察愈伤组织、幼胚和植株再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转基因 。学生通过梳理重要知识点,完成课后作业的 同时可巩固课堂知识,作业采用线上方式提交,不懂 的问题要通过作业或 QQ 群反馈给教师,教师则进行 线上答疑(腾讯会议),及时掌握学情动态。此外,教师 还要及时推送课后学习资料,如在雨课堂发布“基因编辑技术原理等学科前沿知识”“ 安全性评价原则的 由来”等学习资料,供学生课后学习。

  (四)考核采用“线上+ 线下”和“过程+期末”的方式

  “ 转基因检测及安全评价”课程考核采取线上线 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 。该课程考核注 重综合评价,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均占比 50%,其中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10%)、课堂表现(80%)及课后作 业(10%)。雨课堂在过程考核数据收集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每节课的签到、作业、回答问题和弹幕互动数据 等都可借此导出 。期末考核采用课程汇报形式,学生 针对转基因相关话题进行课程汇报 , 在汇报过程中, 采用“ 学生自评—学生和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一体 化模式,从选题、汇报内容、幻灯片制作、上台展示等 多角度、多维度进行评价,并借助问卷星匿名打分。最 终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加权计算,获得最终成绩。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通识类非限制性 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前、课中、课 后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设计 , 在教学中应用, 并测评教学效果[11] 。结果发现,100.0%的学生认为本 课程提高了自己对转基因的认知水平,增强了自己的 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自己严谨求实的科学态 度;96.0%的学生认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且 认为其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94.8%的 学生认为本课程开阔了自己的全球化视野。

  此外,如表 1 所示,与 2021 年春季学期的线下教 学相比,2022 年春季和秋季学期的混合式教学中学生 的作业完成度、课堂参与度和课程满意度都有很大提 升,该模式获得了学生和同行教学专家综合评分上 99.51%的教学满意度,这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 式在转基因检测及安全评价课程中的应用成效显著。
\

  五、结语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专 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识课 程和非限制性选修课可以补充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 储备,打破专业局限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 题的能力 , 增强人才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不 但能为其全面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而且可为其未来的 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模式的优势在于:时间和地点安排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合 作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多样性。通过线上教学,学 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这有助于加深其对 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同时,线下教学可以提供更多实 践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 际情境 。因此,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 供更灵活、个性化、互动性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
\

  在“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通过 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容和设计策 略 , 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融入课程学习,提 高学习效果和满意度,是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 式的初衷 。在大学通识类非限制性选修课“转基因检 测及安全评价”的教学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和应用,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为提高通识类 课程的教学效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刘紫玉.混合式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 论坛,2018(2):145-146.
  [2] 程伟,刘昆霖,何水林,等.基于高校学生认知度的转基因科普及 产业化的思考和建议[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21.29(1):137-145.
  [3] 郭淼,严明,徐莹,等.混合式教学在通识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2(20):170-171.
  [4] 马秋菊.基于雨课堂教学工具的教学模式探讨[J].大学教育,2021. 127(1):30-32.
  [5] 尹宁,黄尧.高校课堂教学中智慧教学工具的应用效果研究:以雨 课堂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3.9(3):55-58.
  [6] 于妍,贾兴彬.“ 问卷星”在信息技术随堂测验中的应用[J].产业与 科技论坛,2015.14(8):66-67.
  [7] 吴汉东,张振,王会,等.雨课堂+ 腾讯会议在线上教学的应用[J].食 品工业,2022.43(11):216-218.
  [8] 刘柱鸿,唐桂英.在线教学背景下师生 QQ 群交流研究[J].创新创 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8):178-183.
  [9] 熊霞.“雨课堂”的优势特征及其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 珠江论丛,2021(增刊 1):241-249.
  [10] 邱定荣, 陈燕华,杨雯荔,等.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教学在 精神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1.36(8):56-58.
  [11] 张丹,刘位杰,吴双艳,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理学中的应用 及教学效果评价[J].科技风,2023.514(2):2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0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