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突出了对寓言故事教学的重视,并将寓言故事以单元集中和分散的形式编排在教材中。在小学语文 寓言故事的教学中,了解寓言的表达特点对于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及深度学习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寓言教学中存在 的游离于表面的现象,基于语言表达视角,论述在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抓住寓言表达特点进行深度学 习,让学生真正“依其意,通其言”,把握寓言的本质特点,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寓言虽然篇幅短小,但蕴含着深 刻的道理,还具有精辟化,哲理化的表 达特征。具体而言,寓言主要是通过虚 构的故事来寄托一个深刻的道理,有着 讽刺、劝诫和启迪思想的作用。寓言 通常借助“特定的人物”,间接传递道 理,效果长于直接的说教。部编版小学 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寓言故事,对于 启迪思想,通晓做人做事的道理起着重 要的作用。目前,在寓言教学中,多数 教师主要从寓言故事的内容解读或者 蕴含的道理展开教学,很少从表达角 度去进行教学,这种表层化的教学方 式不利于学生深度把握寓言的文体特 点,也往往不能感悟寓言的微言大义, 也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本 文基于表达视角谈谈寓言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比较阅读,把握寓言表 达特点
寓言故事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指的 是对寓言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比较, 或者对相同主题的寓言故事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品读语言细节,把 握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本质,等等。帮助学生 更好地感受寓言故事的表达特点,掌 握寓言故事的表达方式。
如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 铁罐”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将 这篇寓言故事与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北 风和太阳”这篇文章联系起来比较阅 读。通过阅读,学生们可以发现这两篇 寓言故事都是关于两个人物在争辩谁的 作用更大方面的。除此之外,教师引 导学生从文本表达方面感受这些寓言 故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比较阅读 中,学生们发现“北风和太阳”一文中 的“北风”与“陶罐和铁罐”一文中 的“铁罐”都有着骄傲自大、自以为 是的特点,而“太阳”和“陶罐”都 有着谦虚内敛的特点,这是两篇寓言 故事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即表达 的特点。除此之外,对于本单元“快 乐读书吧”中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让 学生采取比较阅读的形式去发现同类题 材或者主题的寓言在表达上的特点,教 师还可以从寓言的语言方面引领学生 进行阅读比较,使学生对寓言在塑造 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感受得更加深刻。
二、联结生活经验,体悟寓言表 达特点
生活经验源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 的观察与积累,链接生活经验是阅读 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寓言故事 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寓言故事的特 点,采取多种方式引领学生联结阅读, 帮助学生深层体悟寓言的表达特点。 一般情况下,教师通常会采用联结生 活经验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对文本的 深刻感悟与理解,获得对文本表达的 独特感受。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拔苗助长》 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结自己 的生活经验,说说在田里拔草的体 会,自己把草向上拔出一节之后,草 真的长高了吗?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 理解之后,认为庄稼的生长与草的 生长规律过程是一样的,一旦把草 向上拔起,它的根部脱离泥土之后 便会很快枯萎,更不会长高,田里 的庄稼也是如此。这种违反生物生 长规律的做法,不仅不能促进生物的 生长,反而会适得其反,加速生物的 灭亡。又如,教学“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 活经验谈一谈,如果一个人走的方向 与目的地的方向相反,他能够到达 目的地吗?这样启发学生思考,可 以帮助他们理解方向的重要性,进 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寓言故事的内涵。 《拔苗助长》《南辕北辙》这两篇寓言 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处理事情上都有本 质上的错误。这也是寓言表达的一个 特点,即不直接告诉人们对错及原因, 而是让人们自己去探究去找答案。教 师在引领学生阅读寓言故事时,通过 联结学生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体悟寓言故事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思考延伸内涵,理解寓言表 达特点
寓言故事的语言精辟,富含哲理, 文本中还蕴含着许多让读者感到意味深 长,值得推敲想象的空白点。在寓言故 事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文本的空白处 启发学生想象,并对文本内容进行补 白,以丰富故事内容,让学生能够透过 人物外表看到其内在本质,这样可以 促进学生对文本表达特点的深刻理解。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守株待兔》 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因 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为宋国 笑”等内容启发学生想象:这位宋人 为什么会放下农具等待撞死在树桩上 的兔子?学生们经过思考后说道:“种 田人觉得种地太辛苦了,如果不用付 出劳动,就有收获,是多么美好的一 件事呀。主要还是因为他想不劳而 获!”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深 入思考,学生们结合课文中对宋人的 描述说道:“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 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在学习上 也是如此,只有经过努力才能取得优 异的成绩。”有学生想象出这位宋人经 过大街时人们嘲弄的眼神与语气等, 就这样,借助想象,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创作缘由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构建认知图式,梳理寓言表 达特点
寓言故事基本上都有构思模式, 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寓 言大都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对故事的理 解和解释的认知图式。要想让学生真 正读懂寓言,感受寓言的表达特点, 教师可以采用构建故事图式的方式, 对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认知图式的 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发现其 在创作表达上的脉络和特点,帮助学 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寓意。
以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 一 课为例,这篇寓言故事的创作遵循着 “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结构特点。教 学时,教师可以从寓言结构特点展开 教学,引导学生梳理出:故事的起因 是“鹿欣赏着美丽的角,抱怨着其难 看的腿”,经过是“遇到凶猛的狮子, 鹿一路逃生”,结果是“美丽的鹿角险 些让他丧命,那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 生”。构建认知图式可以帮助学生由一 篇推而广之,学会一类,初步习得寓言 在结构上的表达规律,理解寓言故事 情节背后蕴含的“套路”,这样学生对 寓言的表达特点及认知就会更加深刻。
五、分析矛盾冲突,穿透寓言表 达特点
寓意一般通过精辟化的语言来说 明一定的道理,为了更加深刻反映社 会的现实问题,这些道理中常常会隐 含着一定的矛盾冲突。在寓言故事教 学中,教师以寓言中的矛盾冲突为抓 手,引导学生分析矛盾冲突产生的根 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寓言 故事中蕴含的讽刺意味,加深学生对 寓言故事的理解,准确把握寓言故事 的本质特点,理解寓言寓意。
如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这则寓言故事中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池 子与河流的观点不同,教学时,教师 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梳理出代表池子与 河流各自不同观点的内容,并进行分 析,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 己赞成谁的观点。当学生能够依据自 己的认知对文本中人物的观点做出判 断的时候,就真正经历了思辨的历程 与价值建构的过程。又如,教学五年 级下册《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的 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矛盾分析法引领 学生感受寓言故事是如何通过矛盾冲 突来帮助人们感受生活中的道理的, 这样引领学生学习寓言故事可以真正 帮助学生穿透寓言故事的表面,直达 表达的内在特点。
综上所述,在小学寓言故事教学 中,除了常规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读寓言 故事、讲述寓言故事,感受寓言寓意之 外,教师还应从表达视角展开教学,引 领学生发现寓言故事在表达上与其他文 体的区别,深化学生对寓言的认知,领 会不同寓言故事的表达技巧,掌握语 言故事的表达特点,感悟语言表达的 魅力,深入体悟寓言故事的微言大义, 进而融会贯通,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姜群 . 品读寓言故事,培植思 维智慧 —例谈统编版语文教材二、 三年级寓言教学 [J].语文世界 ( 教师之 窗 ),2022.863(12):36-37.
[2] 于丽宏 . 浅谈寓言教学“故事 + ”策略运用 [J].语文世界 ( 小学生之 窗 ),2022.864(12):34-35.
[3] 张 志 萍 . 基 于核 心 素 养 的 寓 言教学探析 [J]. 小学语文教学 , 2023. 819(11):56-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