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高英语语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然后阐述了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最后论述了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英语语法课程;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课程思政是各高校开展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新的着力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在英语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指出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育的根本,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英语教育体系,探索英语类课程思政新模式和协同育人新举措”[1]。
专业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2]。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每一个教学工作管理者或教学工作践行者的重要使命[3]。新时代“大思政”背景下,国内学者对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开展了广泛研究。目前,以英语专业和课程思政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查找,可搜索到29 157篇相关研究成果。可见,以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文章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文章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探索。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英语、英语写作、语言学、高级英语等具有主题依托的课程上。例如,李银美、文旭[4]提出了语言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和具体实践路径。刘桂玲[5]提出以课程为依托、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内容为主线的多维度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立体架构和开展路径。傅婵妮、段传铬[6]提出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可从课文用词、课文背景、课文主题、课文内容四个主要方面导入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英语专业课程中,由于英语语法课程的特殊性,其课程思政的研究一直未得到足够的关注。目前,在中国知网上以英语专业英语语法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搜索,相关文章只有3篇。其中,黄丹怡、张英[7]提出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制定明确的英语语法课程的育人目标、补充和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坚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和完善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机制等英语专业英语语法课程思政优化策略。孟丽娟[8]提出可从挖掘教材亮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时事热点,坚定“四个自信”;比较中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三个视角挖掘英语语法课程思政资源。张永怀[9]以叙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提出设计开发高校英语语法导学微课,服务思政教学。由此可见,目前英语专业英语语法课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实施策略、挖掘和开发课程思政资源等微观层面。英语专业英语语法课程思政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如何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有效推进英语语法课程思政建设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英语语法是英语专业学生基础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思政理念为英语语法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在分析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语法课程教学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右江民族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学院“三有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探讨我校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设计及具体实施策略,以期提高专业课程的育人成效。
一、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英语语法课程德育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契合度较高。《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10]。该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英语语法课程的德育目标。而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其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方向。这两者存在共通之处,即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立场,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可见,英语语法课程潜在的德育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
其次,英语类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得其教学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工具性而言,思想的载体是语言,思想的内容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出来[11]。在英语语法课程中,教师在语言素材上的选择空间大。教师可以从多渠道收集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多模态语言素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同时,英语类课程的人文性使得英语语法课程同样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英语语法学习以例句和篇章等文本为载体,这些文本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主题,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最后,英语语法课程的教学方法灵活,便于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讨论、成果展示、角色扮演、任务实施等参与性强的课堂活动,这些活动正是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换言之,英语语法课程教学活动为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平台,且课程思政也为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二者相互依托。从根本上来讲,开展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可行性。
二、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
对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总体设计是有效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提。为解决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课题组尝试以我校英语专业英语语法课程为例,对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
(一)结合专业特色,设置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总目标
我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医学院校,其中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学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时遵循“三有人才”方针,即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以及有语言技能和有文化素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我校英语语法课程主要围绕家国情怀、价值观、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及道德品质等主题展开思政教育,在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学生既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也能客观看待外部世界。具体来说,英语语法课程思政目标可细化为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明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阔国际视野,辩证看待西方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升道德情操,提高职业素养。
(二)确定英语语法课程思政元素,系统规划课程思政重心
为避免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教育出现随机性和重复性的问题,须结合英语语法课程的思政目标和各语法专题模块内容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元素,合理安排和规划该门课程的思政重心。该课程分两学期进行讲授,2022—2023学年英语语法I课程思政元素总体设计和安排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各语法专题的思政教育内容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其课程思政元素涵盖政治认同、文化素养、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等,可为实现英语语法课程思政目标服务。从宏观层面对英语专业英语语法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总体设计,有利于把握整门课程课程思政的建设脉络,更好地支撑课程德育目标的达成。
(三)加强英语语法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课程思政开展成效与任课教师思政能力息息相关。加强英语语法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拥有一支能够理解课程思政意义及其重要性并有能力在实践中加以实施的外语教师队伍[12]。任课教师要正确认识英语语法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更新课程理念,树立实施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同时,高校要通过组织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学习教学名师的思政案例、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反思教学实践、申报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
三、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在英语语法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统筹安排,并根据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设计,将思政元素纳入教学实施和课程考核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将语法学习和主题化课程思政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展课程思政的广度和深度。
(一)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施
教学素材的选择对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现有的英语语法教材多以语法点划分章节,内容以解释语法规则为主,通过例句和篇章的形式呈现语法现象。章节内容的无主题化导致从教材中挖掘的思政点较为孤立,思政元素有限。在句子结构、主谓一致、动词的时与体、虚拟式、非谓语动词、从属结构等语法章节中,都需要大量的语言资料进行知识讲解、小组讨论及练习巩固。因此,教师可以语法点为依托,以思政主题进行切入,建设蕴含语法知识点的课程思政语料库,供教学使用。在语言素材的选择上,教师须遵循以下策略:教学素材选自国内主流媒体,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内容的积极性和思想的正确性;教学素材符合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难易度适中,以保证学生的语言关注点聚焦在语法层面;教学素材蕴含丰富的语法结构,能为有效开展语法教学提供支撑;教学素材内容契合语法点专题的思政元素,这样有助于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精心筛选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语言素材,教师能突破现有教材的局限性,为语法知识学习提供语境,使英语语法课程思政具有主题依托,从而增加英语语法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句子结构章节,教师可选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的视频和新闻报道作为教学素材,分析和讲解英文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扩大句型的语法手段。在讲解过程中,学生能深刻领会到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练习部分,教师可以选用《中国日报》关于双目失明的广西籍运动员刘翠青打破T11级别女子400米残奥会纪录夺冠的新闻报道,让学生在该语料的学习中感受运动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想将知识点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13]。在实施课程思政时,教师需要根据英语学科特点、英语语法课程特点和本校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心理认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融入思政内容。具体来说,英语语法课程教学可选用情景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方法开展思政教育,其中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并引导学生在此虚构的情景中理解和运用语法规则,其对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语法运用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在情景中开展英语语法教学,有利于将单调抽象的语法规则具体化和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语法知识,提高语法学习的效果。同时,情景教学法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情景创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让学生沉浸在情景的熏陶中,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例如,在讲授虚拟式章节时,教师可创设出以下问题情景:“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China has created unbeliev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iracles in a few decades.Our people’s lives have greatly improved.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Why has China suc-ceeded?What would happen to China without CPC?”(“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创造令人难以置信的社会经济发展奇迹。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农村的发展。为什么中国能取得成功?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是否会有今天的成就?”)教师首先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展示中国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结合语言描述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行,以及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是否会有今天的成就。教师通过创设合适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情景,可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寻找答案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语言输出中有意识地使用虚拟语气,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任务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和分配任务,学生执行任务并汇报任务完成情况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教师在英语语法课程课堂上可设计含有思政教育内容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掌握的语法知识完成特定的任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法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语法知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例如,在讲授不定式章节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关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阅读最美翻译官张京的报道文章、分析和理解不定式语法知识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大学生活中的收获和体会,思考大学的规划和目标。接着小组内的成员对计划和目标进行完善,使目标合理、计划具有可行性。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提出建议。如此,学生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内化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并以榜样为力量,立志在专业领域中有所成就。
除此之外,英语语法课程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线上学习平台,发挥利用第二课堂和线上学习平台进行思政教育的优势,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例如,教师可结合所讲语法点和思政点,选定英语角主题,指导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创设专题学习板块,将英文版的党的报告、热点时事、励志人物事迹分享到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参与讨论、分享感受。
(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考核
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语法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该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期考成绩(60%)构成。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体现思政教育内容。
教师可在小组讨论、小组展示、思维导图制作、作业音视频录制、随堂语法小测试等过程性评价环节融入与语法点契合的思政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语法知识、总结语法规律、运用语法规则等一系列课堂活动和课后巩固中接受思政教育,并将学生个人在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中的思想表现纳入过程性评价体系。在终结性评价中,考题的拟定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可考虑加入思政元素。考卷可在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题、翻译及简答题等题型中适当融入思政内容,将语法知识的考核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例如,在翻译部分可从《政府工作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文版等语料中选取包含语法考查、符合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句子让学生进行汉英翻译,从而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觉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师可以将下列句子作为翻译部分的考题。①五年来,我们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参考答案:Over the past five years,we have conducted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 all fronts.)在该题评分细则中,既考查现在完成体的正确使用,也考查政治术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准确英文表达。②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参考答案:Only by taking root in the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oil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can the truth of Marxism flourish here[14].)在该题评分细则中,既考查倒装结构的正确使用,也考查专业术语“历史文化沃土”和“马克思主义”的准确英文表达。通过精心挑选例句用作试卷翻译考题,将思政教育内容纳入考题拟定和试题评分标准,可丰富考试内容和评分维度,让考试结果能体现出学生的语言水平、语法应用能力和政治素养。
四、结语
为提高英语语法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成效,在宏观层面,教师需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微观层面,教师需要在教学实施和课程考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须从多途径提高自身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和第二课堂拓展语法学习和课程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体现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考量。
对英语语法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有效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师全程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将语言规律的学习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相结合,促进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在英语语法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有利于帮助英语专业学生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认同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3-01-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张一宁,张漾.英语类专业语言学课程思政的建设原则与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10):62-65.
[4]李银美,文旭.课程思政走进语言学课堂:文旭教授访谈[J].语言教育,2022,10(1):3-10.
[5]刘桂玲.思辨能力视域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外语学刊,2021(6):83-88.
[6]傅婶妮,段传络.“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与学生爱国情怀培养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1):17-21.
[7]黄丹恰,张英.英语专业语法课程思政的优化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3):127-131.
[8]孟丽娟.英语语法“课程思政”的理据、资源与路径[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4):84-87.
[9]张永怀.新时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英语语法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英语教师,2021,21(17):8-11.
[10]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11]宫建伟.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9.
[12]黄国文,肖琼.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J].中国外语,2021,18(2):1,10-16.
[13]徐家玉,何微微.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39):185-188.
[14]Full text of 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EB/OL].(2022-10-25)[2023-01-20].http://eng-lish.www.gov.cn/news/topnews/202210/25/content_WS6357df20c6d0a-757729e1bfc.html.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