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分析 — 以“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12:00: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高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以“钢结构设计原 理”课程为例,分析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关键词: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以下简称“ 我校”)的道路桥 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于 2021 年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 证。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专业认证自评自建中的重 要环节,但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22)版》[1]和《工程 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2 版)》[2]均未 明确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实施细则 。 申请专业认证 前,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课程目标达成情 况评价方式是试卷分析报告,无法全面和正确评价课 程目标达成度 。因此,研究适合本校本专业的课程目 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教师对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课程目标 达成情况评价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马振乾等[3]采 用层次分析法,针对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制 定课程目标,针对课程目标确定各考核环节及其与所 支撑的各个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课程目标 达成度评价标准 。姜大伟、胡华等[4-5]研究了基于 ZE2 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杨兆等[6]建立了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机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定量和定性转  定量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的形成性有效数据进行合  理评价 。本文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道路桥梁与  渡河工程专业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以期改进课程教学质量,为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  价提供基础资料。

       一、针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确定课程目标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我校道路桥梁与渡 河工程专业共制定了 12 项毕业要求, 每项毕业要求 对应几门必修课程,每门必修课程对应几个不同的毕 业要求,对应关系分为 H(高)、M(中)、L(低)三类。

       “ 钢结构设计原理 ”课程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专业的专业必修考试课程,主要介绍钢结构的基本理  论知识,培养学生钢结构构件及连接的分析设计能力, 以及正确处理工程施工及管理中常见钢结构构件问  题的能力。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  撑关系及根据毕业要求确定的课程目标如表 1 所示。

\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分为课程考核成绩分 析法、评分表分析法[7]和调查问卷法[8],而“钢结构设计 原理”课程为考试课程,适合按照课程考核成绩分析 法进行达成度评价 。 同时,层次分析法可以基于现有 课程考核的成绩, 对课程达成度制定不同的权重向量,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本文拟采 用层次分析法评价 3 个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一)章节达成度权重

       考虑到 3 个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以 及章节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钢结构设计原理”课 程达成度权重如图 1 所示。

\
 
       各章节达成度权重向量 =各目标权重向量×各 目标对课程达成度权重向量 。例如,第 1 章达成度权 重向量 =0.20×0.60 =0.12。

       (二)章节考核成绩评价值

       基于全体学生各章节的考试成绩(60%)及平时成  绩(40%)统计结果的平均值,章节考核成绩的评价值  计算方法如下:章节考核成绩评价值=章节考试得分/  章节试卷分数×60%+章节平时考核得分/章节平时考  核分数×40% 。[若某章节平时(试卷)考核分数为 0, 章节考核成绩评价值 =章节考试(平时)成绩/章节试  卷(平时考核)分数 。]

       (三)课程达成度

       章节的课程达成度计算方法为“ 章节课程达成 度 =评价值×权重”。例如,第 1 章考核成绩评价值为 0.83,则课程达成度 =0.83×0.12 =0.10,依次算出各 章节的课程达成度,相加后的结果就是课程达成度。

       三、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

       以 近 三 年 本 专 业 修 读 该 课 程 的 所 有 学 生,即 2017—2019 级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全体学生为 评价对象,在每年课程教学结束后按照上述计算方法 进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2017 级学生上课时 , 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即板 书+ PPT 教学,课后布置作业,计算课程达成度时,考核方式只有作业和考试两种方式 , 评价方式单 一 。 2018 级学生上课时,课堂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  合式教学[9-10]方式,运用学习通软件进行线上视频学习  和课堂练习,课程考核时,平时考核增加了课堂练习, 并将相应成绩计入了线上学习成绩。2019 级引入了慕  课堂,学生进行线上章节学习和线上练习,并应用雨  课堂进行课堂线上教学和互动,平时考核增加了课堂  练习、期中考试,考核方式逐渐多样化。

       (一)课程目标达成度纵向对比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可得出本专业 2017 级学生 “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达成度,如表 2 所示。

\
 
       2017 级学生的课程达成度为 0.77 。课程目标 1  的达成度 =0.83×0.60+0.83×0.20+0.83×0.20 =0.83, 课程目标 2 的达成度 =0.74×0.65+0.87×0.25+0.69×  0.10 =0.77,课程目标 3 的达成度 =0.66×0.50+0.88×  0.15+0.75×0.35 =0.72。

       计算 2017 级学生课程达成度时 , 考核方式只有  作业和考试两种方式,评价方式单一。对 2018 级学生  进行课程考核时, 平时考核的方式增加了课堂练习。 而 2019 级又增加了课堂练习、期中考试,可见考核方  式逐渐多样化,达成度计算结果分别如表 3、表 4 所示。

\

\
 
       由表 2—表 4 可见,课程总达成度最高的是 2018  级学生 , 其 次是 2017 级学生,2019 级学 生 最 低 。2017—2019 级学生“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三个课 程目标达成度如图 2 所示。

\
 
       由图 2 可知,就与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关系为 H  的课程目标 2 来说,2018 级达成度最高为 0.83,2017  级和 2019 级基本持平; 就与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关  系为 M 的课程目标 1 来说,2018 级达成度最高为  0.85,2017 级达成度为 0.83,2019 级达成度为 0.79;就  与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关系为 M 的课程目标 3 来说, 3 个年级的达成度相当。3 个课程目标中,达成度最高  的是课程目标 1,最低的是课程目标 3。这是因为课程  目标 1 是工程认知能力,是知识的记忆,最容易实现, 而课程目标 3 是工程结构设计能力,更多的是考查学  生运用知识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因此  也更难实现。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横向对比

       2019 级各班课程目标的平均达成情况如图 3 所  示。2019073、2019074 班的 3 个课程目标达成度最高, 其次是 2019072 班、2019071 班和 2019075 班 。可见, 在相同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下,班级的学风对课程  目标达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
 
       四、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需要对每个课程目标达成 情况进行逐一评判 , 确定目标达成与否和达成的等 级,这就需要建立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标准 。通过 对上述三年积累的课程考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课 程目标达成度做纵向对比,建立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标准,设定课程目标达成度优秀、良好、中等及合格的 阈值,然后再客观评判某一年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情况。

       从 2017—2019 级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结  果可知, 课程目标 1 考查学生对钢结构的认知能力, 多为概念性问题,相对比较简单,达成度最低为 0.79; 课程目标 2 考查学生的工程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  运用基本概念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要求较高,达成  度最低为 0.75; 课程目标 3 部分题目难度比较大,三  年达成度均较低,最低为 0.71 。 以此建立课程目标达  成度评价标准,如表 5 所示。

\
 
       前文所述课程目标的整体达成度评价主要基于 学生的平均成绩,不能真实体现每个学生毕业要求的 达成情况 。为实现学生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全员参 与,以 2019 级学生为例,应以如表 5 所示的课程目标 达成度评价标准为依据,完善单个学生课程目标的达 成度评价计算过程,如表 6 所示。

\
 
       按照上述方法计算 2019 级每个学生每个课程目 标的达成度 , 并绘制 2019 级学生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结果统计图,如图 4 所示。

\
 
       由图 4 可见,2019 级学生的 3 个课程目标达成度 均呈现出两端未达成学生数量较多这一规律, 与图 3 相呼应,证明 2019071 班和 2019075 班未达成课程目 标的学生数量较多。课程目标 1 未达成的学生比较分 散,各个班都有,这是因为课程目标 1 的大部分内容 是纯线上讲解, 学生对于这种方式教学的适应性较 差,因而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 中必须加以改进。

       五、课程持续改进建议

       根据对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分析,对“ 钢结构设 计原理”课程提出以下持续改进建议:教学方面,录制易错点讲解视频,放入慕课相应章节,作为复习 时的参考,同时持续丰富慕课网资源,并按照学习 进程定期发布,增加学生练习的环节;学生管理方 面,在寝室间建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让学习成绩 较好的学生多帮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既对 学习不积极的学生起到督促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 沟通能力,同时关注了作业质量不过关的学生 。此 外,教师在上课时,要多提问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而 且对于线上资源利用率低的学生, 要及时给予提 醒,对于线上表现好的学生,则要及时给予鼓励,以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六、结语

       本文以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钢结构 设计原理”课程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设置课程达成 权重,按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进行达成度评价,探索 了工程教育认证中如何进行专业课程的达成度评价 和课程持续改进方法,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理论教学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为兄弟院校相关课程教 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22)版[EB/OL].(2022-11-16)[2023-03-20]. https://www.ceeaa.org.cn/eportal/ui?pageId=598613&currentPage= 1&  moduleId=d148e9f5713943149f2f6a8933303131.

       [2] 关于印发《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2 版)》 的通告[EB/OL].(2022-11-08)[2023-03-20].https://www.ceeaa.org.cn/    gcjyzyrzxh/xwdt/tzgg56/631560/index.html.

       [3] 马振乾,吴桂义,康向涛,等.工程教育认证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标准研究:以贵州大学非煤矿床开采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2,8 (5):71-74.

       [4] 姜大伟,刘立敏,孙才英.基于 OBE 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 法[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0):61-63.

       [5] 胡华, 陈颖,雪方勇.基于 OBE 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多元化评 价方法[J].新课程研究,2020(3):47-48.

       [6] 杨兆,李涵武,纪峻岭,等.专业认证体系下课程评价机制建立研 究[J].大学教育,2020(12):189-193.

       [7] 郭宏超,刘云贺,潘秀珍,等.基于 OBE 理念的《钢结构课程设计》 达成度评价[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Institute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Fatigue,China Steel Construction Society). 中国   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 17 届(ISSF-2021)学术交流会  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工业建筑杂志社,2021:4.

       [8] 蒋成香.专业认证视域下高师院校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 构建与实践[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2,11(1):30-35.

       [9] 曾聪,刘卫星, 陈榕,等.工程认证理念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混合 式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1(11):123-126.

       [10] 刘慧,王成武,蔡江东.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探索:以应用 型高校钢结构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0(7):73-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8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