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慕课在中国的发展可谓迅猛,在引入后的三四年时间里,通过慕课平台进行的就超过了数千万,但是,在缺乏质量保证体系的情况下,慕课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容易引起外部的质疑。评价体系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活动和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尺,可以引导慕课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本研究基于此目的,提出了慕课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慕课;含义;特征;评价体系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逐步加深,行业信息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微课、翻转课堂的相继出现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2012年,慕课这种新兴网络课程席卷全球,目前,对幕课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概念介绍、教学模式分析,而关于幕课评价体系方面的文献却并不多见,一门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引该课程建设发展指南,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展开对幕课教学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慕课的含义、特点,提出评价体系,希望可以对国内慕课的评价提供一些借鉴。
一慕课的含义
“慕课”一词最早出现在2008年,是由美国教授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er共同提出的。一般说来,慕课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从MOOC的全称MassiveOpenOnlineCourse进行界定,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另一种是对MOOC的特征描述来进行定义:
尽管当下学术界还未对慕课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我们仍可以根据当下学者们对慕课的描述,理解慕课的内涵。通过综合各方论述,本研究将慕课定义如下:慕课是以互联网络为传播介质,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保障,能够为不同地域的学习者提供各种优质学习资源,并且可以进行实时互动的一种新兴网络课程。慕课具有较多的优越性,比起传统的教学而言,它不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且面向的人群也比较多,最多可以达致全球。人们参与慕课的方式也较为简单,只要在相应的网络平台上注册账号,并且点击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就可以直接展开学习。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让传统的教学思念发生转变。当前,慕课已经被引入了我国高校教育中,并在其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促进了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改革。
二 慕课的特征
本研究从慕课定义与内涵出发,并且综合各个学者和文献观点,提出以下几点慕课的特征:
1.开放性。这是慕课最为明显的特征,王海英(2011)在《基于ART1型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个性化推荐研究》中对慕课的开放性进行了描述。慕课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时空自由、免费开放和开放信息交流三方面1。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慕课的开放不受具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约束,可以提供众多优质免费课程供学习者学习,能够达到教学信息高度互通的开放。
2.交互性。慕课交互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对学习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合作学习过程遇到问题及时处理;授课教师还提供每周两小时的论坛时间与学生交流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授课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查看学习者的课堂笔记、问题情况;第二种就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慕课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把众多学习者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问题。通过此合作式学习,学习者之间可以在交流过程中加强沟通。
3.反馈性。反馈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教师获得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反馈:这种反馈既体现在授课教师对于学习者课堂学习表现的评估,也来自于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以及课程结束后的考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慕课反馈也来自学习者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学习者通过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反馈教师,鼓励和督促教师不断改进自己教学方法和手段。
4.灵活性。慕课教学的灵活性表现为教师教学手段的灵活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灵活。在慕课,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配合教学,增加知识点的可理解性;另一方面,慕课教学过程在网络上完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地点,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三 高校慕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由于慕课具有较多的优越性,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它已经被引入到了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中。为了促进慕课教学模式与高校教学体系的融合,部分高校将慕课教学模式与翻转教学模式融合在了一起,将传统的教学课堂变为了以互联网为主的课堂,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之下的空间限制与时间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实现对知识点的巩固与复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获得提高。同时,学生针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向教师提出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高校还应当开设互联网信息平台,并且互联网平台中开设教师与学生的板块,让他们能够在板块内自行展开交流与探讨,从而帮助教学工作更好的展开与实现。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思想火花的碰撞,并且全面提升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他们成为较优秀的人才。慕课模式与翻转课堂模式的融合,使得线下教育变为了线上教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他们能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慕课模式的引入为现有的教学体系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教师通过这种手段,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方式的改进,对学生实行更加高效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 慕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健全慕课教学相关的制度
高校若是想要构建教学评价体系,那就应当先健全慕课教学相关的制度,只有制度得到了保障,才能够让教学评价工作更好的展开。针对这项工作,高校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教学制度的构建,确保教学制度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进而为评价工作打下良好的前提。无论是教师还是高层管理者,都应当积极加入到慕课教学制度的构建中,并帮助慕课教学更顺利的展开。慕课教学作为一种近些年才被引入高校教育的教学方式,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所以在对其展开制度设计时,高校还应当不断学习慕课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慕课制度的设计更为合理与科学。除去教学制度外,高校还应当重视评价制度的构建,针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以及评价过程作出明确的规定,避免教师在评价中出现舞弊行为,从而为评价的公正与公平提供保障。高校可以收集来自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正确的评价,从而让教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致力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评价制度的构建提供了便利,高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网络评价平台,让学生与教师能够在网络上打出评价,从而确保评价工作的落实。高校在打造网络评价平台之后,还应当完善关于平台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与教师的行为,确保平台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打造较为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高校应当重新定位自己的工作,并且建立较为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保障。高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这就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高校应当明确引入慕课教学模式的意义。引入慕课教学模式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展开学习,所以高校应当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剧体系。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学课堂的关注,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且考察他们的课堂投入度,从而判断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同时,高校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收集来自于学生的课堂反馈,根据收到的反馈,对教师工作展开评价。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比起传统评价体系更加全面,能够充分考察到教学的有效性与否,并且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从以上可得知,高校若是想要打造较为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那就应当积极考察课堂本身以及课堂结果,只有将这两者相结合,并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体系,才是真正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慕课教学评价体系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教师模块、学生模块以及督导模块。教师模块指的是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彼此展开评价能够形成以“同事”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评价制度,从而让教师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改进自己薄弱的地方;学生模块指的是要求学生对教师展开评价,学生身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应当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且还是最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所以高校应当给予学生模块高度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慕课教学评价体系的真正价值,从而让教师明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作出改进;督导模块也是较为重要的模块,它是站在高校角度上,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展开评价的模块。随着我国教育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评价内容 权重评分重点突出 突出并解决课程重难点不断深入,越来越多高校已经根据国家要求了,建立了相应的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制度主要是针对教师展开的工作,它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审查,从而判断教学有效性,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制度。督导人员在对教师展开评价时。应当始终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评价的公正与客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从而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落实。
(三)建立教学评价指标
当高校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构建目标以及相关制度后,就应当建立评价体系的指标,从而细化教师的评价工作,推进慕课教学评价体系的落实。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将抽象的研究对象,按照其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某一方面的标识分解为具有行为化、可操作化的结构,并对指标体系中的每一构成要素(指标)赋予相应权重的过程。本研究从慕课含义、特征出发,以《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意见》为指导,遵循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原则,设计了教师表现、学生表现、教学视频三个维度的慕课教学评价体系:
(四) 加强校企合作
由于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我国社会输送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的人才,所以高校在建立慕课评价体系时,还应当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将学生往社会的方向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高校在探索慕课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当指定专门人员深入到社会企业中,去探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方向,然后再将其结合到评价体系中,从而确保教学工作能够贴近企业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高校应当想方设法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并且努力与企业达成合作,从而让企业配合自身的调查工作,为教育业的发展作出贡献。高校与企业展开协作,不仅能够了解到企业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学评价体系,而且还能够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慕课。总得来说,慕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高校在这期间应当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并且以多种角度对教师展开评价,建立以学生评价为主体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教师的教学工作,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改正其中的不足之处。
五 结语与展望
本研究目的在于建立慕课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文献分析法、德菲尔法等方法,形成慕课评价体系。慕课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从教师、学生、教学视频、三个方面来反映出慕课的教学质量高低,这对于改进慕课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形成了慕课教学评价体系,但仍需要进一步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检验,不断完改进,不断完善,相信该评价体系的推广会对慕课发展产生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晓明.MOOC: 是橱窗, 还是店堂?[J].中国大学教学,2014,(05):15-18+11.
[2] 李征宇 , 化美艳.Mooc 的特点及其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饥软件导刊 ( 教育技术 ),2014.01.
[3] 白宇飞 .MOOC: 宏观研究与微观探索 [M]. 北京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5:1-2.
[4] 徐春宝 .MOOC 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发展策略研究 [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5] 张振虹 . 从 OCW 课堂到“慕课”学堂 : 学习本源的回归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3):20-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