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AI背景下纸浆艺术课程价值探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6 13:53: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领域及教育者必须积极拥抱变革,革新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展能够适应未来时 代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纸浆艺术课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时代价值,融艺术与文化、教育、实践、创造等于一 体。在实践中,本文通过用“课程村落”来整合、用跨学科学习来融合、用纸浆艺术节来激活、用“交互评价卡”来驱动等 策略,能有效实现课程价值,助力培养“生活艺术家”。

  [关键词] AI 背景,纸浆艺术课程,价值探究

  新一轮产业变革席卷全球,人工 智能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方 向,全面赋能各行各业。教育领域及 教育者更应以时不我待的态度,重新 审视 AI 时代下教育的未来朝向和价 值趋向,积极拥抱变革,与 AI 共舞, 主动升级,革新课程体系,重构教学 方式,引导学生发展未来能够引领时 代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纸浆艺术是以纸浆为主要材料, 通过多种工具和媒介的运用,进行的 艺术创作和审美表达。纸浆艺术课程 作为学校校本化、个性化拓展课程, 以培养“生活艺术家”为目标,将纸 浆艺术与多种学科、实践活动有机结 合,融艺术与文化、教育、实践、创 造等于一体,能够有效实现“五育融 合”的教育意义和全人格的培养目标。

  一、纸浆艺术课程的价值内涵

  (一)文化价值:民族的,才是世 界的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是中华民族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在漫长时间里,纸逐渐衍生出 各种艺术形态,纸浆艺术就是其中的 一种。带领学生走进古纸文化,了解 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就是启蒙中华历 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纸浆艺术是 在古法造纸基础上的二次艺术创作, 是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同时,纸 浆艺术课程是对传统民俗、非遗文化 的传承,是民族精神的植入,能够增 强文化认同。

  (二)时代价值:未来的,才是根 本的

  1.沉淀心性:以“不变”应“万变”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在瞬息万 变的 AI 时代,沉淀心性尤为重要。 完成一幅纸浆艺术作品,仅前期的纸 浆制作环节,就需要经历撕纸和水、 搅拌、调色、分装等工序,到后期一 笔笔勾线、一小块一小块纸浆粘压、 一次次点点戳戳切切的肌理处理,每 个环节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可为的, 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积少成多、连点 成面,其中包含很多简单枯燥的重复 动作,非常考验学生的定力和耐心。当量的叠加、累积带来质变时,学生 们也会对“动若脱兔”与“静若处子” 有了真切的体悟,对“变”与“不变” 多了朦胧的哲思。

  2. 提升创意力:以“创造者视角” 去创造

 
 在 AI 和机器学习的时代,重要的 是创新。纸浆艺术课程向学生传递的 是“艺术无好坏,创意无边界”的理 念。提倡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者、制 作者的身份切换成主动探究者、创造 者的身份,注重引领学生认真经历从 原料选择、纸浆制作、构思绘图、纸 浆粘贴、整理装饰到布置展馆、组织 义卖的全过程,具身感受从凌乱到整 齐、粗糙到精致、构思到成品的苦乐 酸甜,悉心体会从小心翼翼、亦步亦 趋到自由创造、快乐分享的心理微妙 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创意构 图、大手笔配色,肯定每一个细节的 小创新、每一个环节的微改进。

  3. 培育审美力:让美的种子扎根 心灵

  
中国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艺术家蒋勋曾说过:“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 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给孩子 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纸浆艺术是文化与生活的融合,是艺 术与环保的碰撞, 自带审美属性和情 感温度,内含朴素与绚丽的意蕴、秩 序与自由的哲思。

  水与纸搅拌成浆,具有一种简单 质朴的节奏感:各种材料、各个工序, 需要忙而不乱的秩序感;神游故事王 国,置身纸浆世界,是在用想象构思 画面,用色彩抒发情绪,用指尖表达 自由,有着奇妙的愉悦感。孩子们用 脑、用手、用心、用情,在情境沉浸 中尽情想象、大胆塑造、不断调整、 优化完善,成为自己的“艺术珍品”。 就这样,美被发现、被体验、被创造、 被欣赏。在美的沁润下潜滋暗长的审 美力,会让孩子们在长大后可以随处 挖掘直抵内心的喜悦,让平凡的生活 也能拥有独特的审美格调,从而优雅 地穿梭于理性冰冷的大数据时代。

  4. 发展故事力:用故事打开思维 天窗

 
 “数字统治”时代下,谁拥有故事 力思维,谁就有了核心竞争力。故事 力凝聚着人类独特的情商,体现了人 类高度的智慧,相对避开了人工智能 擅长的领域,弥补了科学技术的短板, 因此成为普通人可以赢在 AI 时代拥 有的一种“超能力”。

  对儿童而言,故事的魔力在于能 创造出有画面感的想象。而纸浆艺术 课程的魅力不仅在于引导儿童通过故 事创造出漂亮作品,更能从纸浆艺术 作品中生长出神奇故事。故事生画, 画生故事,课程成为“故事梦工场”, 孩子们尽情把想象装进故事里,人与 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连接”在 故事里无限生成。孩子们的思维触点 增加,思维天窗被打开。


\

 
  二、纸浆艺术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用“课程村落”来整合

  1.“课程图谱”体现规划性


  秉持“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站 在课程中央”的课程理念,聚焦核心 素养,体现艺术特质,融入制作技法, 通过课程元素的纵向连贯与横向联结, 构建系统完整、螺旋上升的课程图谱。

  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整合艺术要素,围绕平面纸浆、创意 浮雕、立体雕塑三种艺术表现形态,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依次确定“走进古 纸文化、走进绘本故事、走进经典名 著、走进艺术大师、走进艺术场馆、 走进美好生活”等六大主题,对应融 入“水粉特点与色彩知识、色彩搭配 与平面纸浆技法、平面构图与平面纸 浆技法、平面构图与浮雕制作技法、 空间构图与浮雕创作技法、三维创作 与包装技法”等技法要求,分别设计 “纸浆制作与色彩调配、平面纸浆与绘 本画模仿、平面纸浆与故事想象、纸 浆浮雕与造型模仿、纸浆浮雕与造型 创意、纸浆雕塑与自由 DIY”等六个 渐进式的大任务,打造大任务驱动下 的“认知 + 实践 + 体验”式具身实践 课程体系,激活学生艺术潜能,打开 全面发展的通道。

  2.“补丁微课”体现生成性

 
 纸浆制造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实 操性很强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难 免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状况,产 生意想不到的问题。“补丁微课”就是 让随机生成的突出状况与共性问题成 为课程的再生资源,以微课的形式有 机嵌入原课程。

  比如,针对如何解决废旧材料上 的污渍问题,开设“经验大家谈”交 流微课;针对纸浆画创作过程中桌面 杂乱不堪的现象,开设“我是收纳小 达人”指导微课;针对如何将纸浆雕塑进行美化包装,开设“装饰与策划” 辅导微课,等等。这些以“一事一议” 形式开展的微课,以真实问题为导向, 具有生成性与针对性,有效弥补了计 划课程中的“漏点”“盲点”,成为 “课程图谱”中的有益补充,让课程更 灵动、适切。

  3.“微项目研究”体现合作性

  “学习即研究,实践即创造”是本 课程重要的价值输出。提倡教师在课 程实施中去敏锐捕捉学生学习中的困 惑、实践中的难点,由此智慧生成有 价值的“微项目”,鼓励学生以“自组 织”的形式主动认领,以“研究员” 的身份合作探究、攻坚克难。

  比如,针对不同纸质如何配水加 胶才能制作出最佳品质的纸浆问题, 成立“纸· 水· 胶”项目组,进行 “攻关式”研究,可培养学生“与不确 定共存”的心境,提升“将不确定转 化为确定”的实践力。

  (二)用跨学科学习来融合

  纸浆艺术课程的跨学科学习是基 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聚焦六大主题, 打破学科壁垒,强化融合,突出联 结,注重体验,围绕纸浆艺术课程内 容,结合三种表现形态和多样表现技 法,融入传统文化、低碳生活、经典 阅读、乡土资源等相关元素,运用并 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 展综合学习。在跨学科学习中,注重 引导学生通过亲历实践、深度学习与 有效反思,实现知识、技能的“高通 道迁移”,促进“一个完整经验”的自 我建构。

  (三)用纸浆艺术节来激活

 
 秉着“打开教室之门,让创造在 多彩活动中被看见”的理念,学校设 置“纸浆艺术节”,并纳入校园艺术 周活动。一年级以“美丽彩虹桥”为 主题,由学生在操场合作完成大型纸浆彩虹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展 示对色彩的敏锐度和纸浆粘贴的熟练 度;二、三年级以“纸浆画里长故 事”为主题,开展纸浆画故事创编大 赛;四、五年级以“纸浆艺术作品发 布”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以操场 为“舞台”,自主策划与布置,举行发 布会;六年级以“纸浆文创作品义卖” 为主题,引导学生从创意点、文化味、 设计感这三方面开发纸浆文创工艺品, 通过校园义卖筹集活动资金,去敬老 院、特殊教育学校慰问,提升学生作 品的意义值。

  (四)用交互评价卡来驱动

  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至关重要。对 于纸浆艺术课程,学校基于“重在交 互指向激励、意在赋能指向素养、重 在过程兼顾结果”的原则,开发“交 互评价卡”。六年级三阶段的评价卡 皆从自评、互评、师评三个维度进行 评价,以增强评价的交互性;评价指 标与评价标准根据年级特点与课程内 容有所区别,评价卡的名称与激励方 式也各不相同,以充分体现评价的适 切性。

  比如,为低年级学生设计了“纸浆 艺术课程‘小能豆’评价卡”,以“能 量豆”作为评价的量化意象,以“能量 豆总数”作为评价参照,直接明了,且 富有动态参与感;同时,评价标准的 表达也力求儿童化,“制作纸浆是辛苦 的,但我不怕累,咬咬牙坚持住”“遇 到了困难,我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遇 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我会找小伙伴合 作,或找老师帮忙”,这样的评价语活 泼易懂,具积极暗示性和正向引导性。


\

 
  三、纸浆艺术课程的实施成效

  (一)实现“五育融合”,提升综 合素养

  
造就“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需要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需要从“物 的”逻辑走向“人的”逻辑、从“工 具人”育人方式转向“全人”育人方 式。“五育融合”是“五育并举”内涵 的深化、意义的升华,是从教育者、 管理者角度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外 在结构式并举走向受教育主体的“五 育”内在深层次交融,是以培养学生 道德情操、激发创新能力、增强身心 健康、提升人文素养、弘扬劳动精神 为整体目标,指向全面育人的核心 价值,蕴含对个体的整体观照与全 面关怀。

  在实践中,学校一方面注重文化 的熏陶渲染与传承发扬,将传统文化、 低碳文化、艺术文化等文化因子融入 纸浆艺术课程,让课程具有厚重的底 色和强劲的张力;一方面,努力拓宽 “五育融合”新视野,探索构建纸浆 艺术课程“全息育人”新模式,尝试 以“纸浆艺术创意与表达”之“点” 带动学生“五育融通、整合发展”之 “面”,在更加开放的课程体系中找准 “五育融合”的契机,让艺术始于兴 趣,融于生活,精于技法,乐于体验, 更指向创意创造,充分彰显“全人” 的育人方向,为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人 才奠基。

  (二)增强“自我效能”,获得不 竭动力

  人具有两种高级生命体验,一种 是内在超越,一种是外在超越。内在 超越生成意义,外在超越生成价值。 对生命主体而言,这两种生命体验往 往是双向综合、相伴而生的。纸浆艺 术课程为学生的自我实现与自我确证 提供实践场,让他们获得意义感,赢 得价值感。

  比如,在制作纸浆课程中,赋予 学生“小小研究员”的意义感后,制 作的过程成了有意义的探究之旅,反复的搅拌变成了富有节奏的旋转,他 们从中寻找省时省力的窍门,甚至还 摸索到了不同纸质与水的最佳配比。 这样的成功体验具有强大的累积效应 和迁移功能,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 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不竭动力, 并助力他们在人工智能深度交融的未 来世界一往无前。

  (三)产生“雁群效应”,朝向 “课程美育”

  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学校纸浆 艺术课程硕果累累。在 2022 年全国 中小学校本课程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中,学校孙莲老师的《纸上得来新天 地—趣味纸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 究实践》成功入选。如今,榜样课 程产生“孵化效应”,种子教师激发 “群鹰活力”,校园涌现出“线绳小浮 雕”“创意纸版画”“巧手布贴画”等 艺术特色课程,学校获评“江苏省艺 术特色学校”。在“尚美立人”的办学 理念下,以纸浆艺术为代表的艺术课 程正朝向数据时代“课程美育”的更 新、更美、更深处漫溯!

  参考文献:

  [1] 孙莲 . 变废为宝 : 纸浆艺术课 程的美育价值 [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2):26-28.

  [2] 高焕堂 .AI 时代的新知识结 构 : 知识 3.0[J]. 电子产品世界 , 2018.25(3):76-78.

  [3] 鞠玉翠 . “全息式五育融合”: 建构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一种思路 [J]. 人民教育 ,2023(2):6-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7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