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篮球运动是一项受众群体很广的运动,具有很强的对抗性与竞争性。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目前,我国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高校篮球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希望以后的高校篮球课堂教学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篮球;课堂教学;专项选修课;问题与对策
篮球运动是广大青少年最喜欢的运动之一,具有无限的活力与魅力。为了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促进篮球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各高校均开设了篮球专项选修课。从选课人数来看,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似乎很高。但在实际教学中,由由于种种原因,高效篮球专项选修课的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怎样解决问题、改进方法、促进高效篮球教学良性发展,成了高校篮球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1]。
一 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于追求技术教学,背离了体育教学宗旨
高校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努力学习和快乐生活的基础,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校要对体育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在以往的高校篮球教学中,教师过分的强调篮球运动技巧,按照控球、传球、运球、上篮等篮球技巧按部就班的教学,最终让学生参加并赢得比赛。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弱化了学生学习兴趣[2]。
(二)教学大纲安排不合理,教学缺乏灵活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局面。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设置一般在一、二年级:一年级以锻炼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教学任务,是基础性课程,二年级以培养学生专项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专项体育素养为主要教学任务,是专项选修课程。高校篮球属于专项选修课,开设在二年级。但在高校的二年级阶段,正是专业课程集中开设的时期,学生专业学习任务繁重,而体育教学大纲安排的内容繁多,体育教学课时又少,教师很难高质量的开展篮球专项选修课[3]。同时,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按照教学大纲“走马灯”式的教学,使得篮球教学缺乏灵活性,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编班不科学,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高校学生在身体素质和体育爱好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果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机分班,那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关于篮球运动,高校学生基本可分以下四大类:第一,接受过系统的篮球训练,身体素质好,篮球运动技能高;第二,简单接触过篮球,身体素质较好,对篮球有一定的兴趣;第三,没接触过篮球,但对学习篮球运动有一定的渴望,身体素质一般;第四,身体素质较差,对篮球运动兴趣不高,为了完成课程任而选择篮球。据统计,这四类学生在高校普遍存在,其中第二类学生占高校学生的52%,是四类中人数最多的。现阶段,我国高校篮球课程编排要么是按行政班级编排,要么是教务系统随机选编,班级人数众多,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篮球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言传身教,更需要学生及时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这种班级编排的不合理,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大,人数多,教师很难做到一一指点,使得学生不能及时纠正错误,影响了学习效果[4-5]。
(四)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质量不高
大多数高校依旧延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不佳。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模仿性,篮球也不例外。在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生动形象的为学生示范篮球动作,更要注重“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篮球理论,提高自己的篮球技能。目前,在部分高校,由于教师年龄较大,身体素质不佳,导致教学理论不先进,示范动作不规范,教学效果不佳。虽然有部分年轻的体育教师,身体素质高,专业技能强,但缺乏教学经验,不懂的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同样影响了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高校对学生的篮球学习水平的考核以篮球技能为主,缺乏科学性。在高校篮球教学中,通常以移动、持球、传球、运球、投球、上篮、比赛的流程进行,以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为主。因此,在考核时依然以篮球技能考核为主,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篮球技能本身优秀的学生考核成绩很高,篮球初步学习者成绩不理想,丧失学习的信心[6]。同时,在考核时,教师过于侧重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努力过程,导致部分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学习积极性挫伤。
二 解决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促进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顺利开展的前提。“少年强则国强”,健康的体魄不仅是青少年为人民和国家服务的基础,更是促进国家发展的保障,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培养高校学生健康意识,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大任务。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单一的以篮球技能为主的教学方式,遵守“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完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掌握篮球技能的同时,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学校要明确教学目标,完善相关教学制度,为在篮球教学中体现“健康第一”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根本上解决篮球教学只注重专业技能的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因素,科学实施有目的的篮球训练活动,优化教育价值观,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自觉参加篮球训练的意识和动机。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优秀成绩来促使学生认识到参加篮球训练、提高体育素养对发展身心健康,振奋民族精神及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此外,教师在构建高校篮球教学模块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设置训练模式,在指导学生提高篮球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特长与天性发展,适当提出问题和运动要求,以此开发学生的智育,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再次,教师应协同学生设计适宜的篮球课程计划,明确投球、运球、传球等各项技能训练的作用、内容,并通过组织篮球竞技比赛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在参赛篮球训练中发扬自觉配合、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和集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积极融合自觉性教育因素。教师应注意教导学生在不同的运动环境和外在条件下控制好自身的思想意识、行为和动作战术以及应变能力,形成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努力克服在运动训练和篮球竞技比赛中所遇到的困难,促进自身在德育、智育、体育以及个性天赋方面的均衡发展,推动教学价值观的改革与创新。
(二)突破教学大纲束缚,丰富教学内容
死板的教学大纲是束缚高效篮球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突破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在篮球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篮球知识、技能、战术的教育,更要注重团队精神、顽强意志、球场素养及自信心的培养。同时,在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娱乐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娱乐教学更有利于稳定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娱乐性教学带有对抗成分和竞技色彩,需要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其中开展篮球比赛是最常见的娱乐性教学方法。篮球比赛具有很强的竞争性,不仅需要参赛队员有过硬的篮球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坚毅果断的品质,更需要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以及优良的球场作风,是集中展现学生篮球技能与篮球素养的重要途径。另外,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当代教学大纲,结合新课改的目标和教学方法,做好篮球课程的整改工作,及时删除与教育改革相悖的陈旧内容,补充新知识,以此创建完善的篮球教学体系[7]。
(三)科学编排班级,开展分层次教学
高校学生在篮球基础技能与篮球学习兴趣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校在对选课学生进行分班的过程中,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班级编排的科学性,开展分层次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基础技能、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因材施教。同时,在考核与评价时也要结合学生选课时的目的和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多样的考核标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后续学习兴趣。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多媒体已经被运用到多个领域,也是改变教学方式的主要手段。多媒体教学顺应时代潮流和新课标要求,具有资源丰富、方便快捷、直观形象等多重优势。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制作或搜集关于篮球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认识篮球技术的分解动作及各阶段对篮球技术不同要求。同时,可播放篮球经典比赛,利用多媒体慢放功能,重点展示关键动作,让学生模仿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以及训练手段时,应根据不同篮球的具体需要,有计划地开展运动训练。其次,教师应认真观察和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以此制定适合个体发展的训练计划,使学生在符合个人发展需求的训练中激发内在潜能。再次,教师应注意篮球运动训练和比赛条件的多变形。一般来讲,篮球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简而言之,不同运动期间和不同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训练过程均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些因素的变化均需要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区别地组织篮球训练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条件[8]。
(五)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科学的测评,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以往的“一刀切”考核标准,导致考核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打击了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建设教学性与娱乐性双重教学环境,结合学生在各环境中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实现全面考评。同时,要不断丰富考核内涵,不仅只停留在篮球技能考核层面,更要涉及篮球理论、篮球意识、球场作风、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三 结语
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对提高学生篮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高校篮球课堂教学质量,促进篮球教学活动健康发展,相关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正视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伟青.大学篮球专项选修课程分层递进教学设计与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15(2):111-113.
[2]王斌.论高校体育课考评制度的改革走向[J].体育科研,2013(2):40-42.
[3]王宗平,赵国梁.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J].体育与科学,2012(2):54-58.
[4]谢林海.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26):55-56+64.
[5]邱俊俊.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8,5(35):256-257.
[6]杨航.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5):137-138.
[7]邓泽祥.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4):278-279+295.
[8]覃立嵩.谈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影响因素及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8,5(44):296-297+3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