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3 10:49: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研究“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通过查阅文献,首先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设计的价值,接着从互助性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提问性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实验性作业设计,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社会性作业设计,提升学生运用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了有效对策,旨在引领学生在实践性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实现知识巩固、能力强化和素养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作业设计

  就初中物理而言,丰富作业内涵、开展实践活动、培育核心素养、推进实践性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策略.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实践性作业可给学生更多思考及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改变作业单一现状的同时,巩固学生的认知,提升创新能力和迁移能力.基于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不断加大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力度,让学生在感知物理学科美妙之处的同时,不断挖掘潜力,促进思维多元生长.

  1“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的价值

  1.1减轻学生负担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需要减轻学生非必要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而通过设计实践性的作业,可增添初中物理课后作业的趣味性,降低非必要书面作业占比,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效果.因此,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既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举措,也是优化教学成效、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保障.

  1.2丰富作业形式

  就以往初中物理作业而言,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往往会给学生布置同步练习习题,要求自主完成,这种巩固形式和知识应用方法极易引起学生对作业的抵触心理.而实践性的作业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趣味性,更易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有效丰富作业形式,高效完成物理知识学习,达到巩固及应用的目的.

\

  1.3提高教学质量

  在物理学科中,初中物理为启蒙阶段,其作业应充分展现出物理学科特色,通过奇趣体验、科学方法、亲身实践和灵活思维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物理世界奇妙之处,而非应用繁复计算、题海战术及枯燥讲解等磨灭探索兴趣.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能在遵循学科规律及特质的基础上,深挖内涵,发挥出这一学科独特育人价值及育人优势,在“见物且见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1].

  1.4培养学科素养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设计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之后,会结合学生实践作业成果及反馈开展思考及总结工作,以此准确掌握学生学习中主要问题和基本情况,为后续课堂教学的方向把控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合理布置实践性作业,能对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起到有效锻炼作用,帮助其在实践中科学应用所学知识,有效培养及提升核心素养.

  2“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2.1互助性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在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围绕教学问题开展讨论,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而在课后多以独立形式完成作业,不利于知识巩固和交流.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适当设计互助性的作业,在课后构建出新型学习体,在加强学生交流的同时,让其通过合作,有效发挥自身思维优势,完整展示作业完成过程,进而增强其合作能力和团结意识.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浮力”这一内容后,教师可设计互助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同时,增强其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具体如下:第一,在测力计下面悬挂3 N重的A物体,将其一半浸没且静止于水中,测力计示数为多少?每组两个学生,要求其依据题目共同完成任务,在弹簧秤的数目出现之后,就共同读出并记录所出现数值,其认为测力计1 N间共有5格,每格表示0.2 N,这时指针指着1.2,因此测力计示数应是1.2 N.第二,A物体所受浮力为多少呢?教师仍安排两个学生合作,一个拿弹簧秤,另一个观察受力,通过观察、计算可得出浮力为3 N与1.2 N之差,即1.8 N.第三,从测力计上将A物体取下并完全浸没到水中,松手之后A物体是悬浮、上浮还是下沉呢?学生首先猜测答案,之后依据教师描述通过实验操作检验猜测.在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发现A物体为上浮,并根据上浮结果进行理性化、互助性思考,即A物体浸没一半时浮力为1.8 N,完全浸没时浮力为3.6 N,已比其本身3 N重力要大,因此将其取下、完全浸没并松手之后,自然呈现出上浮状态.在合作完成上述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更多的实践空间、思考机会和操作机会,而且不再依赖教师,通过合作互助共同完成任务,进而实现作业形式丰富化、教学效果优质化的目标.

  2.2提问性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在设计初中物理作业时,教师所设置问题多为单向型,有时已超越了学生认知范围,最终出现教师设置题目学生无法回答、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并未涉及等现象.鉴于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创设相应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设置出多样化问题,在有效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充分锻炼物理思维.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速度”这一内容后,教师首先可创设出对应情境,之后让学生思考这一情境可提出的问题,具体为:小明记录了从家走到学校的步数,为1 921步,同时记录了从学校走到家的步数,为1 995步,回到家发现爸爸给他买了一块手表和一把卷尺.教师可以此情境为依据,让学生提出可以想到的问题,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可有效训练学生困惑表达能力和提问能力,并对其思维起到有效锻炼.学生可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小明从家走到学校平均速度是多少?”通过提出这个问题,首先,学生会思考问题解决所需工具,即情境中所提到的手表及卷尺;其次,学生意识到,要想测出平均距离,应先测量总路程,但应用卷尺测量路程极为不便,在思考中可想到另一方法,即先用卷尺将小明一步长度l测量出来,为保证准确性,需接连走几步得到平均值,接着再次从家走到学校、从学校走到家,记录此次步数并与情境中对应步数相加,得到平均值n;再次,学生用手表将小明从家走到学校、从学校走到家所需时间记录下来,同样进行两次并得到平均值t;最后,通过v=nl/t这一公式算出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的平均速度.通过设计提问性的作业,学生既能得到更多与生活接触的体验,将物理知识有效应用到生活中,而且能为教师进行精准教学提供科学依据[2].

\

  2.3实验性作业设计,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等问题,有教师、学生两方面原因.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其在操作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动手能力,感受物理魅力.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实践性的作业时,可融入实验操作内容,让学生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直观认知相关知识,增强其动手、观察、探究及推理等综合能力,为其核心素养提升提供有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性的作业应尽量简单,所用器材容易获取,以确保实验能有序进行.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压强”这一内容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创设出家庭实验的情境,引导学生依据作业要求在家中开展实验操作.首先,教师可让学生在家用的脸盆中装满水,并将木块放在其中,对每次变化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得到溢出水体积V1;其次,学生应用细针把木块完全压入水内,得到此时溢出水总体积V2;再次,学生依据实验操作展开相应思考,并提出对应问题尝试自主解决,提出问题包括“木块质量是多少?”“在对木块进行缓慢下压过程中,实验脸盆底部所受水压强会改变吗?”“在木块完全压入水中且静止时,细针在木块身上施加压力为多少?”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因木块漂浮于水面时的浮力F浮与G相等,因此学生可推算出mg与ρ水gV1乘积相等.同样,在学生实践、推理中,可计算出第二问和第三问,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增强学生物理学习内驱力,有效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物理素养,而且能让其在实验中丰富学习体验,感悟物理真知,训练学生多角度、新维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社会性作业设计,提升学生运用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应能够引导学生运用课本认知解决生活问题,不断增强其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宽物理视野.因此,教师可设计适当社会性的作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类活动,有效激发其对物理作业参与的兴趣,增强思维转换能力.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密度”这一内容后,教师可将作业设计为测量身边物体密度,如学校人工湖边上有很多的鹅卵石,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开展鹅卵石密度测量活动.首先,学生运用天平,将提前准备好的鹅卵石质量称出来,待天平平衡之后,其认为鹅卵石质量为砝码质量与游码对应刻度值之和;其次,通过运用量筒、水,学生可将鹅卵石体积测量出来.在往量筒内加入一定量水的时候,学生会极为关注水的量,不能太少以防无法将鹅卵石浸没,也不能太多以防浸没后的水面在量程之上;再次,学生在量筒内放入鹅卵石,之后再取出,以取出前后量筒刻度变化情况推出鹅卵石体积,最终得到鹅卵石密度.在进行社会实践时,学生难免会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如一个学生提到,倘若先将鹅卵石体积测出来,之后将其取出量筒,再用天平称出质量,会发现所求密度偏大.这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展示出计算公式,鼓励其他学生共同探讨偏大的原因,是因为体积偏小了,还是质量偏大了呢?通过讨论,教师可发现,这位学生先测量体积后测量质量,会由于鹅卵石表面粘水而致使测量质量与实际相比偏大,最终出现所测密度偏大的情况,也从侧面体现出作业设计的价值所在.可见,通过设计社会性作业,学生能在更深入接触社会的同时,深层次探索物理魅力,同时通过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可有效培养学生多维度思考能力,增强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为了充分发挥出社会性初中物理作业的价值,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并及时对学生反馈进行总结及优化,以有效激发其内在潜能,切实提升其学科素养[3].

  总而言之,实践性作业不仅是“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需求,而且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学科素养有效的途径.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物理作业时,应从物理教学现状及学生对作业需求出发,设计互助性、提问性、实验性、社会性等实践类作业,激发学生对作业探究的兴趣,在高效优质学习的同时,促进初中物理学科作业设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苗.“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体验性作业的设置[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24):55-57.

  [2]陈琳.“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8):96-97.

  [3]盛建国.“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的优化[J].新校园,2022(09):13-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50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