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3 10:36: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探究式教学法即为其中之一,该教学法适用于各个学段的学科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需积极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带领学生深入探究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等,不断提高物理探究能力与应用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出一些问题与相关案例,让学生自主通过观察、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展开主动探究,让他们自行发现、掌握相应的知识与结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能转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掌握技能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驱使他们在探索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形成结构化的认知体系并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1营造良好课堂环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1.1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初中物理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性科目,知识相对抽象难懂,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一些实验操作或者信息技术手段,营造合理的教学情境,降低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以此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例如,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凿壁偷光》的历史故事,由此营造情境,引出问题:匡衡为什么能够偷到光?你们受到哪些启发?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与讨论,指出光能够让他看清楚竹简上面的字,借机设计导语:有光才能够让人们看到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那么光是从哪里来的?是如何传播的?又有哪些性质?点燃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其迫不及待地探究光的奥秘.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天然光源与人造光源部分资料,交流哪些物体会发光?如太阳、月亮、星星、灯泡、蜡烛、电灯与手机屏幕等,让他们通过自主思考与探究理解光源的定义,使其学会区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不同.之后,教师拿出一个手电筒打开后让光束射向天花板并追问,光从手电筒中发出来后是如何传到天花板上去的?路径又是怎样的呢?提示学生结合个人经验或者感性认识说出各自的猜测,他们可能想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随后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

  1.2适当加强引导教学,指明学生探究方向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需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引导教学,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式学习中,使其极力展现个人能力与优势,推动探究式教学的高效实施.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围绕实际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任务或者话题等,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探究方向,并加以引导与点拨,帮助他们扫除探究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与疑难点,使其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例如,在开展“熔化和凝固”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大家在小学时期已经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与气态,不过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步展示动画,铁矿石在髙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髙炉中倒出后铁水凝固成铁块,不同季节、气候下水的状态变化,引导学生总结: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与气三种状态之间进行变化,告知他们物质状态变化属于热现象.接着,教师设置问题:你们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体的现象?或者由液态变成固态?学生思索与讨论后,可能说出冰化成水、铁块变成铁水、水变成冰、铁水变成铸件等,引导他们一起归纳: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之后,教师给出问题: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怎样变的?吸热还是放热?指导学生操作加热海波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温度上升,需要吸热,然后让他们探究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与吸放热情况.

  2借助实验教学契机,提升综合探究能力

  2.1教师做好演示实验,辅助学生顺畅探究

  实验教学属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原理与规律.通过演示直观、生动、形象的实验现象,促进学生认真观察与积极探究,让他们围绕实验现象分析、讨论与交流,增强互动效果,使其在实验辅助下顺利完成探究任务.

  以“光的折射”教学为例,教师先演示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在碗中盛满水,将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同时引导:大家看到水中“弯折”的筷子,原因是光在水与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光的折射.由此引出新课,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他们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接着,教师演示光的折射实验:将2 cm厚的木板刷上白漆当作光屏E,边缘上标出均匀的刻度从0°至360°,中间开一个长方形口,刚好能把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入适量的水,且在水中插入可以转动的白色屏F,塑料板或者树脂板均可,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个能移动的激光光源S.提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学生可能说出改变或不改变两种答案,演示后证明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接着通过实验探究方向是向界面还是法线方向偏折.

  2.2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主要分为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两大类,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力倡导开展学生实验,使学生拥有更多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更为真切的学习体验,强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善于发现与创设更多实验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实验或者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使其在实验活动中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真切感受物理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弹力”教学中,教师先播放一段撑杆跳高的视频,询问:为什么运动员撑杆后能够跳的这么高?学生交流、讨论后指出撑杆变弯产生弹力,所以运动员可以跳得很高,顺势引出新课,让他们对弹力产生感性认识.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橡皮泥、钢尺、橡皮筋、弹簧等器材,通过施加力的作用,观察物体有何变化,使其动手操作实验,用力按压钢尺松手后恢复原状,拉伸橡皮筋与弹簧松手后也会恢复原状,拉橡皮泥,松手后不会恢复原状,让他们结合实验现象展开探究与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继续动手操作实验,将弹簧挂起来,这时弹簧不受外力作用,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原长,然后将一个钩码挂在弹簧上,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总长,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且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之间的关系,使其按照课本中安排的步骤操作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借此提升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

\

  3善于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3.1巧妙引入生活素材,丰富学生探究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知识主要涉及到声、光、力、热、简单机械与电等内容,与实际生活可谓是有着密切联系.这些物理现象在生活中几乎是随处可见,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带领学生在丰富的生活资源下,深入探究物理科学的奥秘,使其获得良好学习体验与探究经验.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所授内容巧妙引入一系列与之有关的生活素材,丰富学生的探究内容,提升探究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运动的快慢”过程中,教师先要求学生回顾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概念,增进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指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运动的快慢问题,并播放百米赛跑、猎豹追捕小鹿、汽车在高速路上飞驰等视频,引出问题:怎么比较运动的快慢?利用他们熟悉的身边实例导入新课.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前面给出的三个实例,根据实际生活分析与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使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然后展示各个小组的讨论成果,如:在路程相同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运动的就越快;在时间相同情况下,运动的路程越大就越快,让他们通过探究实际生活实例得出规律.随后教师给出新问题:如果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该怎么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如: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 s,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提示学生深入探究比较运动的快慢方法.

  3.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学生探究空间

  从广义视角来看,课堂并非纯粹指课内时间与教室内上课的空间,还包括课下时间与空间.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为进一步提升探究式教学法的效果,教师除做好课内教学工作以外,还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善于联系实际生活,将探究式教学由课上延伸至课下,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使其学习范围从教材走向社会、从教室走向生活,基于物理视角观察、分析与探究一些生活现象,处理与解决部分现实性问题,有效增强他们的探究认知.

  例如,在实施“摩擦力”教学时,课内环节,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带领学生认识摩擦力的概念与种类,利用控制变量法操作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使其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出水平运动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让他们发现摩擦力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有利也有弊,增强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之后,在课外环节,教师可布置一项课下调查任务,要求学生观察并找出一些生活中运用摩擦力的实例,是加大有益摩擦,还是减小有害摩擦,如:轮胎花纹、瓶盖竖纹、鞋底花纹、搓手取暖;下雪天气轮胎加装防滑链;汽车陷入泥巴后垫上草等是加大有益摩擦;在地面上推箱子时,先将箱子里面的东西移出,再推动;汽车发动机内部添加机油;儿童滑滑梯表面尽量光滑;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是减小有害摩擦,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探究,使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物理认知.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探究式教学法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有着特殊又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新课改的持续深入与不断推进,教师应结合物理学科知识的特征及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走出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式教学法,使其在探究中切实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与魅力,不断提高物理探究能力与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亮亮.例谈科学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1(03):64-65.

  [2]王飞.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J].新智慧,2021(04):71-72.

  [3]夏永贵.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初中物理课堂的方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1(77):124-126.

  [4]吴旭强.刍议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1(50):126.

  [5]梁东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0):14-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5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