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设计型学习视阈下化学教学中 学生工程思维培养路径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2 14:54: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 工程思维是工程的“思维习惯”,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设计型学习视阈 下,教师根据工程思维内涵,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可以发展学生综合思维,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公民科学素养,具体策略包括 :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分解任务,搭建通道; 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根据表现,科学评价; 做好总结,布置任务.教师通过落实这些培养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工程思维.

  1 设计型学习与工程思维的内涵

  设计型学习(DBL) 又称为“基于设计的学习” , 是由美国教育学者 Nelson 在设计思想的基础上,经 过不断实践和完善提出的.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已经 对设计型学习进行广泛、长期和深入研究,明确它是 一种基于设计的学习,是一种融合探究活动和设计 实践的学习方法,教师提出设计型学习挑战,学习者 经过反复探究、设计,完成面向真实情境的项目,形 成学习成果[1].

  工程思维是工程的“思维习惯” ,根据课程标准 可以明确概念 : 以系统分析和比较权衡为核心的一 种筹划性思维.工程思维通常包括系统思维、创造 力、乐观、合作、沟通交流、伦理考虑等.工程思维要素主要有创造性、系统性、权衡性、价值性、双赢这五大要素.创造性思维,是指开拓认识新的领域与得 到新的成果的思维 ; 系统性思维,是指基于与任务相 关的多个方面,整体出发以及统筹考虑,正确处理整 体与局部关系的思维 ; 权衡性思维,是指根据经济、 科学、技术、生态等价值目标,权衡各类利益关系生 成的思维 ; 价值性思维,是指要满足实际需要、创造 价值性内容,进而实施各项活动的思维 ; 双赢思维, 是基于互利与互惠理念,满足各方需要,更好进行创造的思维.
\

  2 设计型学习视阈下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意义

  2.1 发展学生综合思维


  现实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分析与 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统筹各方面的关系,既要关注整体,也要关乎局部细节,形成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工业生 产为例,一个企业要生产某项工业产品,往往需要综 合考虑位置、交通、经济等宏观要素与诸多细节,在 具体生产时还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技术情况、工艺 条件、废气废水废料处理、是否安全等因素.这就为解 决实际化学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要求不能孤立地、单一 看问题,而是需要建立全局意识,统筹考虑多种因素分 析和解决问题,因此设计型学习视阈下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可以发展学生综合思维.

  2.2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根据新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核心 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 学态度与责任,这些核心素养都需要学生经历知识 探究过程,才能逐步生成.工程思维对于解决问题具 有关键作用,包括多方面的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培养 学生工程思维,需要组织与开展综合性活动,学生在 探究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工程思维解决问题,能够有 效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2].

  2.3 提升公民科学素养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渗透非常多样的科学 素养,教师需要加强理论教学、组织实践活动、布置 探究任务,逐步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与工 程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学生 需要运用工程思维做出决策、构建方案、实施方案, 也需要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因此,教师根据化学 教学内容设计探究任务,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够提升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

  3 设计型学习视阈下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策略

  3.1 创设工程情境,明确主题任务


  基于设计型学习视阈下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需 要明确设计型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思维.根据 王颖、王奇伟借助 LBD 理论建构工程思维培养的教 学模型,明确发展工程思维要经历的环节有 : 创设情 境,明确任务→搭建桥梁,建立联系→ 设计实施,修 改完善→ 交流评价,总结归纳.因此,创设工程情境,明确具有设计价值的主题任务,这是培养学生工程 思维的第一步.教师需要根据初中化学的课程主题 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背景,根据初中学生的知识基 础、操作能力等,引入现实生活背景问题,结合原料 获取、生产原理、回收利用等创设工程任务,这样可 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当前需要解决的工程主题任务.

  例如,沪教版九上《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单元,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金属的性质与利用、 铁矿石等金属矿物冶炼的方法、金属防护与废金属 回收的方式等.基于绿色中国、碳中和建设的背景, 结合垃圾分类的现实情况,结合当前我国废金属回 收和利用的情况,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工程情境 : 废 金属作为一种资源,我国每年可回收的废旧金属达 到 1 000 亿吨,当前回收率是 85% ,在废旧金属回收 利用中普遍采用火法富集、湿法溶解、微生物吸附等 工艺,能减少环境破坏,降低金属冶炼成本.但是调 查发现社区废旧金属回收利用不佳,请你调查社区 废旧金属主要品种、回收情况、回收价值等,为更好 回收利用提出建议.基于这个主题任务,教师要求学生复习本单元的化学知识.

  3.2 适当分解任务,搭建探究通道

  工程往往需要解决一些“结构不 良”“流程不 佳”等问题,一项工程任务对学生而言是复杂的,因 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适当分解工程任务,将其细化 为多个问题,搭建探究问题与解决任务的通道,融入 工程思维.通过搭建通道,能畅通工程任务与思维要 素的联系,促进学生利用工程思维解决问题 ; 还能够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任务.教师 要求学生分组参与工程任务的探究,并根据情况分解任务,在任务驱动下探究问题.

  例如,基于“社区废旧金属科学回收”的工程任 务,通过以上分析,明确社区回收现状、行业发展情 况、金属防护与废品回收等相关.教师要求学生分组 参与这些工程任务的探究,对工程任务进行分解,根据学生分解情况总结指导.本项工程任务分为社区废旧金属回收调查,探究行业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方 法,以所学知识为基础提出科学回收废旧金属的建 议.各组学生在探究这些分任务过程中会遇到各类 问题,如 : 社区民众对回收废旧金属的态度如何? 为 何社区废金属回收率低? 行业中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的火法富集、湿法溶解、微生物吸附的原理是什么? 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社区废旧金属回收的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融入创造性、系统性、权衡性、价值性和双赢思维,思考、探究、解决问题.

  3.3 探究实施方案,指导修改完善

  工程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各类问题, 学生可以基于已学的化学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参与 社会调查活动,运用搜索引擎获得资料,共同探究解 决问题.各个小组需要反复权衡解决问题的方案,持 续优化方案,检验设计是否合理等,在这样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工程思维.教师要发挥启发与引导作用,层 层递进引导学生借助工程思维探究任务,逐步进行优化完善.

  例如,根据学生在探究工程任务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教师要进行启发式引导 : 要明确社区中废旧金 属回收率低的原因需要做什么? 行业中废旧金属回 收率达 85% 是通过什么技术方法做到的? 根据所 学知识,如何解决社区回收废旧金属中遇到的占用 地面、锈蚀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 经过这些方面的 指导,学生需要设计调查问卷认识社区居民回收废 旧金属的态度、主要方式等 ; 在网上搜索资料,认识 火法富集、湿法溶解、微生物吸附的实现原理与方 法 ; 探究无害化压缩或者破碎金属的方法、金属防锈的方式等.

  3.4 根据学生表现,科学实施评价

  新课标中的课程理念提出“倡导实施促进发展 的评价” ,要求教师改进终结性评价的方式,科学设 计评价工具,依据核心素养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 根据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表现,构建教、学、评一体 化评价方式.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基于工程思维,探 究增值评价的方式,引领学生自评与互评,反思自 — 136 —身,最后根据评价结果优化教学,运用评价推动立德树人.

  例如,根据“社区废旧金属科学回收”的工程任 务,教师根据学生探究过程与展现的结果,通过实施 多方面的测试,对学生探究工程任务过程进行定量 评价,对展现的图文、表格、实物等进行定性评价.教 师还要融入权衡性思维等评价,如 : 能对比权衡单因 素利益关系计 10 分 ; 能根据具体情境权衡利益关系 计 20 分 ; 能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搜集资料,综合多种 因素权衡利益关系计 30 分.教师还可以先让学生自 评与互评,最后融合多元要素进行总结评价,优化后续教学.
\

  3.5 总结知识技能,布置课后任务

  一项工程任务实施之后,为促进学生巩固化学 知识,更好提升学生工程思维,教师还要总结其中涉 及到的知识与技能,布置课后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利 用课余时间自主构建工程任务,运用工程思维和所学知识,分组进行探究.

  例如,根据上述的工程任务,教师要总结相关知 识技能 : 通过加强废旧金属回收能保护环境的宣传, 提高民众回收意识,并通过完善激励与惩罚机制,加 强流动回收个体人员管理,提高社区废旧金属的回 收率 ; 微生物吸附能够防止废旧金属受到腐蚀 ; 通过 密封压缩或破碎金属减小体积,防止污染环境,通过 减少与空气和水的接触防止金属锈蚀.教师可以布置 课后类似探究任务: 调查本地供暖机构或火力发电厂等企业,探究它们如何降低烟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

  参考文献 :

  [1]李月.设计型学习视角下以化学教学培养工程 思维的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 7 (13) :91-93 .
  [2]王豪钟.启发性挫败视阈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 设计研究: 以“化学实验测定与探究”教学为例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9) :64-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4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