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互联网 +”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透明化建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18 18:24: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之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运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以及不足,从目前来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内部控制体系相对比较单一,这一点与学生个人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多样化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冲突以及矛盾。因此,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时代之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运作的实际情况,以计算机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切入点,对透明化建设的相应应用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及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水平的有效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透明化;建设

       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的重要内容以及关键环节,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以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着关键的作用及价值,但是与其他的学生管理工作相比,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难度较大,同时涉及许多的负面影响因素,该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会直接影响贫困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状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造成许多的影响[1]。因此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并推动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我国高校必须要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计算机技术来真正地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透明化建设。

一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


        通过对教育部调查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现有的大学生之中,有15%以及25%为经济困难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业上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在与他人进行交流以及交往的过程之中难以避免还存在许多的心理压力,对此我国在落实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将立足于这一实际情况,积极地突破相应的工作难点[2]。作为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完善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仅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会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另外在推动社会公正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之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二)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立涉及诸多的环节以及影响因素,因此我国许多高校在运作的过程之中难以避免会面临着许多的不足以及缺陷,该体系主要以简单的档案建立为主,侧重于对学生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以及删除,大部分主要采取手动输入的形式,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较小,极少有学校能够积极引进计算机设备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以及及时更新。作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之中的基础环节,贫困生认定工作会直接影响最终资助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认定资料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与实现教育公平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同时这一点也会直接影响我国教育的改革以及学校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在完善相应的资助工作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对贫困生进行准确的认定,结合相应的资料搜集以及面对面的访谈可以看出,在贫困生认定环节之中存在认定目标动态性较大的不足。其次,认定的方法受到了许多主观因素的负面影响,受资助对象缺乏一定的主观意识。我国高校在积极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过程之中,[3]实际的认定工作缺乏主体意识,极少有学生能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以及意识,大部分学生安于现状,没有进行主动的探索以及开拓,许多的学生养成了一种不思进取以及不劳而获的思维习惯。再次,学校所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较少,难以真正地解决贫困生在学习以及实践过程之中的各类经济需求。在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过程之中许多学校所提供的岗位较少,实际的报酬相对比较低,这些报酬在资助体系中所占有的比重较小。依次,学校没有对助学岗位进行积极的开拓,学生参与校外助学岗位的机会不多。最后,大部分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学生难以在这些勤工助学岗位之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以及价值[4]。除此之外,社会救济在贫困生资助之中所占有的比重较少,同时极少有救助基金主要以贫困生为主,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救助的过程之中实际的资金主要以学校自筹国家拨款及社会捐助为主。

\

 
         另外许多大学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助学贷款信用体系,商业银行在落实相关政策的过程之中主要以安全性与效益性之间的统一为立足点和核心,但是在运作的过程之中还没有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这一点严重影响了银行自身的利益,导致银行在放贷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学校还没有立足于这一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毕业生个人信用体系,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贷款政策的有效运作。最后,受资助对象还没有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以及责任感,尽管许多的贫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以及学校教育的过程之中已经养成了自立自强激进向上的精神品质,但是因为自身的家庭原因以及个人原因,许多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较低,还存在内向、敏感以及自卑的心理特征,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会因为贫困而产生抑郁。在运作目前资助体系的过程之中,学校过于注重物质上的资助,忽略了精神上的引导,导致许多贫困生在完成学业之后无法真正地承担相应的责任,缺乏一定的感恩意识以及回报意识。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状,主要在于学校还缺乏以计算机以及其他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贫困生认定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学校无法结合贫困生的具体数量、专业以及基本信息来设置相匹配的勤工助学岗位以及助学贷款信用体系,导致现有的助学岗位数量少并且与学生个人的优势不相匹配。

二“互联网+”下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透明性建设策略

(一)建立贫困生有效的认定机制


        在落实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过程之中,学校必须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加强与政府之间的紧密对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5],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数据技术的挖掘来充分地发挥贫困生认定监督机制的作用以及价值规范,相应的认定基层也需要建立健全专门的机构,完成个人申请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动态跟踪等不同的环节,实现全方位的监督以及管理。一个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机制必须要以分层次、分重点的鉴定为核心,比如可以将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工作主要以学生面临的生存以及发展问题为主,第二个层面则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以及发展问题为主,第三个层面以学生面临的发展困境问题为主。

(二)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

         首先学校必须要积极地考虑各项影响因素,不断转变自身的工作观念,将贫困生的精神扶贫纳入现有的德育工作之中,通过多元化资助体系的建立以来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依据,在解决学生生活困难的同时利用校园网、学校公众号平台等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积极加强对学生教育上的引导以及帮助,保障其能够树立一定的自立意识以及感恩意识[6]。其次,学校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以及思想动态,从而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让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地做到直面现实。最后,学校需要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助。一部分家庭贫困生往往存在自卑以及过于自尊的心理,对学校以及他人的资助比较抵触。对此,学校需要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使其能对个人的经济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信而又乐观地接受学校的资助。

(三)勤工助学的作用及价值

        在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的过程之中,学校需要将相关工作与勤工助学工作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系统工程体系,首先积极地开辟相应的勤工助学基地,有效地解决目前勤工助学岗位缺失的现象。其次需要拓宽勤工助学的就业渠道以及岗位,其中学校导师必须要注重合理的引导以及帮助,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以及自身特点,尽量避免一些简单的劳务性工作,真正地实现智能型以及技能型的有效转变[7]。最后,学校需要利用大数据挖据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建立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数据库,了解贫困生的具体数量,保障勤工助学岗位数量设置的合理性,为这些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四)拓展社会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能够有效地推动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落实,首先,学校需要积极地加强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实现与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积极地争取更多的贫困助学岗位。其次,针对贫困生救助工作的实施情况,通过专项基金的设置来实现整个资助体系的良性运作以及透明化发展。再次,学校需要积极地组织大学生的就业以及创业,通过推动大学生团体社会实践以及创业活动来解决贫困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所面临的各类资金难题。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透明化运作涉及许多的问题,学校需要在拓展社会资金来源渠道的基础之上实现诚信教育与助学贷款之间的一体化运作[8],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及辅导,针对该工作在不同阶段之中的具体要求积极地突出相应的工作重点,明确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及价值,保证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诚信道德意识,通过积极的反思来学会感恩以及回报。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计算机技术掌握了心理问题的贫困生的具体数据资料之后,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目前的资助主体,积极拓展其他的资助渠道,实现多渠道共同运作,更好地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使其能安心学习和成长。

\

 
三 结语

        互联网时代之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运作越来越复杂,要想实现该体系的透明化发展,高校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类因素,立足于自身贫困生资助体系运作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该体系的作用以及价值,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及空间,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运作。

参考文献

[1]王硕.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及启示[J].赤子(上中旬).2015(12):12-13.
[2]白艳.关于高校资助体系的几点思考[J].青春岁月.2013(16):23-25.
[3]王潇.论“管理”与“德育”相结合的高校资助体系构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2):3-5.
[4]卢丽娟.关于职业院校构建合理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31-33.
[5]黄莺.试论勤工助学在高校育人环节中的重要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27-29.
[6]金添.高校帮困助学体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10(08):39-41.
[7]杨宝仁,王晶.兵团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刍议——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北方经贸.2010(03):19-21.
[8]王英文.高校帮困助学政策体系实效性的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2):1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