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文章以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8 级日语本科专业二年级一个自然班的 22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基于 BRD 教学法的基础日语课程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BRD 教学法;基础日语课程;学生学习情况
BRD(Brief Report of the Day)是由日本南山大学 宇田光[1]提出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是过程教学法 (Process-Oriented Approach)和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BRD 共分四步[2],第一步是 布置任务,确定 BRD 主题,正式授课之前,教师根据 要讲的主题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写下自己对 问题的意见和看法;第二步是教师进行正常课堂教 学;第三步是让学生针对提问和主题,当堂查阅各类 资料,撰写 BRD 报告并提交;第四步是总结,授课结 束之后,教师再次提出之前的问题,让学生回顾课堂 内容并自行写下意见和想法。
近 10 年来,不少国内学者开始倡导将 BRD 理论 运用于各种类型的本科日语教学 。丁跃斌[3] 认为将 BRD 教学法应用在高级日语课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了理论与实践、语言能力与应用能力、国际化教学方 法与民族地区建设的和谐统 一;陈亚莉[4] 则指出, BRD 教学模式在高级日语课程中的实施,改变了学生 学习态度,营造了良好学习氛围,而且使得师生关系 更加密切,故教师和学生都是此模式的受益者;石甜 甜[5]发现将 BRD 教学法应用于日本文化教学,不仅在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加深了学 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因此将 BRD 教学法应用于日 语本科专业的教学是具有可行性的;张腾飞[6]则指出, BRD 模式下的日语会话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 的日语学习动机,提出有时代气息的会话主题,激发 学生的口语练习兴趣,还能充分兼顾新疆的地域特殊 性,融入符合地域特色的会话练习。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 虽然 BRD 教学模式在一些 地方本科院校的日语课程教学中得到运用,然而在基 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多见 。与此同时,仅有少数研究者关注到 BRD 教学模式在基础日语课程中的应 用效果 。杨维波[7]认为,教师利用 BRD 模式对基础日 语课程进行单元设计时,能够通过 BRD 报告看出学 生对基础日语 课程知识的 掌握程度,并能及时发 现、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然而,上述研究都不是实 证研究,BRD 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 果如何,学生对 BRD 教学法到底持何种态度,仍不得 而知 。因此,为了客观回答以上问题,有必要进行一项 实证研究。
一 、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问题一:BRD 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基础日语习得的 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
问题二:基础日语课程学生的学习策略在 BRD 教 学模式下有没发生改变?
问题三:基础日语课程学生对 BRD 教学法具体持 何种意见和态度?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学校 2018 级日语 本科专业二年级的一个自然班,共有 22 名学生,其中 男生 3 人,女生 19 人,平均年龄为 20 岁。学生在学习 基础日语 3 时,已全部完成基础日语 1 和基础日语 2 的学习,且对 BRD 教学法并不熟悉 。基础日语 1—4 的授课共分为 4 个学期,每学期教学 16 周,每周 4 次 大课,每次大课 2 个课时(即 90 分钟)。任课教师为 笔者。
(三)研究实施
以二年级基础日语 3 的一次 90 分钟大课的教学 设计为例。第一步为布置任务:教师提前在课程 QQ 群 里布置任务,让学生预习并了解课文主题,其中细分为 4 个板块,即核心单词、重难点语法、异文化背景知 识、跨文化交际 。第二步为课堂教学:其一,教师引导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引入本次课的内容;其二,教师日 常教学+ 提问,学生口头回答(35 分钟)。第三步为撰 写实施报告: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包含语法辨析、 会话文理解、文化背景知识 3 个板块的书面学习报 告,即由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各种辅助工具(电子词典、 手机、笔记本电脑)完成 BRD 报告并提交(35 分钟)。 第四步为总结:教师要求学生在 20 分钟内对 BRD 报 告中出现的词汇语法误用、背景知识错误等现象进行 指出和纠正,并撰写 BRD 报告的自我反思总结部分。 任课教师要做补充和最后的当场点评总结,尤其是要 展示优秀的 BRD 报告部分,供全体学生一起学习,之 后学生再次撰写 BRD 报告的自我反思总结部分。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工具包括 14 周的 BRD 报告撰写任务 和回顾式质性访谈 。14 周的 BRD 报告将会在学期末 按照学生名录装订成册, 作为平时过程管理的依据, 并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总评。
(五)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 第 一 个步骤是 2019 年度下学期教学第 1 周将 BRD 教学法的概念、 意义和细则、样本全部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以供参 考, 并于该学年教学第 2 周到教学第 15 周期间,收 齐 BRD 教学模式下学生撰写的 BRD 报告,然后针对 这些 BRD 报告在腾讯问卷进行调查并回收问卷 。根 据基础日语 1—4 课程的育人目标和教学大纲,鉴于 研究对象为刚刚学完基础日语 1 和基础日语 2 的二 年级学生,要求学生在撰写 BRD 报告时以中文为主、 日文为辅。
(六)数据分析
第一,问卷调查包括三个方面:①问题 1—4 围绕 学生个人背景展开;②问题 5—7 对学生的基础日语 学习策略进行调查;③根据教育部 2020 年正式颁布 的《高等学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将问题 8— 14 定位为对基础日语 3 的 BRD 学习报告中 3 个 板块(语法辨析、会话口语理解、异文化背景知识)的 具体分类的调查 。收集完问卷后,研究组对三个方面 反馈的数据进行统计。第二,关于访谈,根据提前拟好 的问题提纲,从 22 名学生中随机抽取 4 名学生进行 一对一访谈,结束后,将访谈录音内容转录成文字,并 进行归类。
二 、 结果
(一)BRD 教学法的有效程度
首先,根据皮细庚[8] 的《新编日语语法教程》,笔者 将基础日语语法习得分成七类,如图 1 所示 。统计结 果表明,90.9%的学生认为 BRD 教学对于基础语法的 习得有帮助,其中认为“非常有帮助”的占 31.8%,认为 “ 比较有帮助”的占 59.1%,仅有 9.1%的学生觉得“ 不 太有帮助”。其中,把“非常有帮助”和“ 比较有帮助”的 回答比例进行相加, 可以看出有 75.0%以上的学生认 为 BRD 教学法对于基础日语语法的学习是有帮助 的,占比最高的是“教材固定文型”(占 95.0%),其次是 “ 授受关系、敬语系统和日语被动态”(占 85.0%),接着 是“ 日语使役态”(占 80.0%),最后是学生认为帮助程 度最低的“ 自发态和使役被动态”(占 75.0%)。因为在 基础日语阶段,动词四态活用及授受关系、敬语系统 是二年级学生普遍会遇到的难点,所以相较教材固定 文型,日语动词四态、授受关系、敬语系统的难度本身 就很高,那么学生在后面几点上反馈“有帮助”的比率 较低也就不难理解。
其次,根据关世杰[9] 从文化的要素看跨文化的理 论,笔者把此部分分为“ 日本人的文化群体心理”“ 中 日思想方式差异”“ 中日文化价值观异同”三类进行 调查 。如图 2 所示,22 名学生均认为 BRD 教学法帮 助最大的是对于中日两国文化价值观异同的习得, 其中 50.0%的学生认为 BRD 教学法对异文化背景知 识的学习“ 非常有帮助”,50.0%的学生则认为“ 比较 有帮助”。
最后,根据张韶岩[10] 的跨文化口语交际理论,笔者 将基础日语的口语习得分为“ 附和语策略”“寒喧语策 略”“礼貌语策略”三个类别,结果表明,所有学生均认 为 BRD 教学法对“ 礼貌语策略习得”是有帮助的,仅 有 5.9%的学生认为 BRD 教学法对“ 附和语策略”和 “ 寒喧语策略”不太有帮助,如图 3 所示。
(二)学生的学习策略
1.学习策略的时长变化。如图 4 所示,在没有采用 BRD 教学法之前 , 学生对于基础日语 1—2 课程的预 习时间呈现两极分化态势:31.8%的学生用 1—2 小时 预习教材内容,而与此对应的是,36.4%的学生用 5 小 时及以上时间预习教材内容 。如图 5 所示,采用 BRD 教学法之后,有超过一半(54.5%)的学生用 1—2 小时 预习基础日语 3 的内容 。从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得 知,采用 5 小时及以上时间来预习基础日语内容的学生比例从之前的 36.4%下降至 4.5% , 而与此同时,采 用 1—2 小时来预习基础日语的学生比例从之前的 31.8%上升至 54.5% , 这可能是因为之前花费大量时间课下提前预习的学生 , 在任课教师采用 BRD 教学 法之后,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了预习 基础日语的学习效率,缩短了预习花费的时间。
2. 学习策略的内容转变 。关于访谈问题 1:“在基 础日语 1 和基础日语 2 的课程学习中,你主要采用的 学习方法或策略是什么?请简要举例描述。”以下是随 机抽选出的 A、B、C、D 四位学生回答的录音文字 。A 同学:“ 首先预习单词,然后再看语法,将语法按照教 师教的思路进行拆分整合:接续— 意味— 译文— 例 文。”B 同学:“就是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并认真做笔 记→课后复习 。跟着教师的教学进程学习,并没有有 意识地进行课外知识拓展。”C 同学:“第一步预习,背 诵单词、了解语法、翻译例句,以及阅读会话和文章; 第二步听课,跟着教师学习生词语法,以及反馈课后 学习成果;第三步课后巩固,复习单词及课文。”D 同 学:“遵从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采用背 诵和根据录音自主听写的方式记忆单词,并根据教师授课内容对照笔记学习语法。”从以上访谈结果可以 看出,四位学生全部提到了“ 背诵(记忆)单词语法 ” “ 跟着教师、按照教师思路、遵从教师”等关键词。也就 是说, 接近 90.0%的学生在没有接触 BRD 教学法之 前, 采取的都是“ 单词 — 语法 — 课文 — 听教师讲 解—课后练习”的高中外语学习方式。
关于访谈问题 2:“ 在参与基于 BRD 教学法的基 础日语 3 教学的过程中,是否有让你感到记忆深刻的 方面?有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将 A、B、C、D 四位 学生的访谈录音转为文字后,可以明显看出,四位学 生在这三个方面的认识基本一致:第一,在 BRD 教学 模式下,为了提交 BRD 报告,自己会最大限度地在课 前根据教师布置的 BRD 任务查阅各类文献资料,争 取做到对每周基础日语的重难点知识了然于胸;第 二,在撰写 BRD 报告的过程中,因为必须在教师提出 的问题之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如各类语法现象的辨析 和总结,从而极大拓展了自身对于基础日语学习思考 的广度和深度;第三,基础日语学习 BRD 报告中最能 体现自身思考能力的莫过于对异文化知识的撰写部 分,在这个部分中,作为基础日语学生,往往会加入很 多中日文化对比的内容,从而提升自己的异文化交流 思考能力和开阔自己的国际视野。
(三)学生对 BRD 教学法的态度
首先,非常积极配合和比较积极配合教师在基础 日语课上布置 BRD 报告撰写任务的学生占比分别是 54.5%和 40.9% , 非常愿意参与和比较愿意参与教师 在基础日语课上布置 BRD 报告撰写任务的学生比例 则分别为 59.1%和 31.8% , 十分支持和比较支持教师 在基础日语课上布置 BRD 报告撰写任务的学生占比 分别为 59.1%和 27.3%,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基础 日语课上参与 BRD 教学法的态度是积极明确的,如 表 1 所示。
其次,为了进一步探究学生对 BRD 教学法的 真实态度,在延续表 1 问卷方向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 BRD 是属于日本教师为日本大学课堂提出的学 习法,根据你的实际体会,你对 BRD 究竟有哪些看法?请简要说明。”这个访谈问题,以下是访谈结果的 文字版转写 。 A 同学:“ 我觉得 BRD 不是一次性就 能完成的工作,要在课前的预习环节构建一个大致 框架,在教师讲解后,把新产生的疑问和思路补充进 去,这样可以通过 BRD paper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 行记录。在期末的时候通过 BRD,可以对自己的学习 进行总结,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 。 同时,每个人的 BRD paper 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在课后请同学对自 己的 BRD paper 进行拍照并上传到 QQ 课程群的群 相册,这样大家不仅可以互相分享,提供新思路,相 互改进,更加细化,还可以对 BRD 进行留存备份。”B 同学:“我的建议是对于 BRD 报告的撰写任务,教师 应宽松管理,不宜太看重,太强求反而会增加学生的 压力 。现在好像大家都在互相攀比,谁写的越多、抄 的越详细,好像就越好 。但我觉得那些只写重点或自 己很感兴趣内容的同学不一定就比那些写的特别详 细的同学差。”C 同学:“ 我对 BRD 学习法了解不多, 目前认为大体上是无须调整的,但是可以适当简洁 一 点,这样复习的时候会更加清楚直观,不容易混 淆 。另外,还是应该结合课本内容,以课堂内容教学 为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课外知识拓展环节。”D 同 学:“我觉得教师可以总结一下一些 BRD 报告写得比 较好的同学的经验,包括内容方向、文化背景、语法 单词三个方面 。先告诉学弟学妹可以写什么方向,再 慢慢地让他们自由发挥 。 同时,一下子给太大的自 由发挥空间,学生会有点难以适应。对此,教师尽量 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写,这样很耽误时间,而且每 一 个同学的进度也不 一样,课堂时间还是用来上课 更好。”
通过 A、B、C、D 四位学生访谈结果的转写可以看 出:第一,由于日语基础知识积累薄弱,基础日语学生 对于 BRD 报告的撰写往往没有思路和方向;第二,部 分基础日语 BRD 报告撰写可以放在课后进行, 否则 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第三,对于基础日语学生来 说,BRD 报告应该紧扣专业教材的内容;第四,优秀的 BRD 报告撰写者的分享会对基础日语学生参与 BRD 教学法产生积极影响;第五,任课教师应该对于基础 日语学生撰写 BRD 报告时的自由发挥给予积极反馈 和评价。
三 、 讨论
首先,虽然 BRD 教学法通过帮助基础日语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从而缩短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时间,但 基础日语教师在具体实施 BRD 教学模式过程中,务必 要考虑到基础日语学生的知识积累问题,根据任务内 容难度,将部分 BRD 报告撰写任务放在课后让学生完 成,以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压力,同时要多给予学 生积极正面的反馈和评价,以此促进 BRD 教学法在基 础日语教学过程中的顺利实施。
其次,虽然 BRD 教学法对基础日语学生的基础 语法习得、基本异文化背景知识习得、基础口语交际 策略习得三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教师对于 基础日语阶段的难点语法如“ 日语使役态被动态”“ 日 语自发态”等依然要详细拆分教学,以此帮助学生厘 清“ 日语被动态、日语使役态”和“ 日语使役被动态、自 发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分,同时加强基础日语学生在 BRD 报告中针对“ 附和语”“寒暄语”这两类的口语交 际策略的思考和总结。
最后,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对 BRD 教学法均持积 极态度,认为 BRD 教学法极大促进了自身对基本异 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成效,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兴趣, 但在具体指导学生撰写 BRD 报告异文化的过程中, 教师还是应首先加深学生对于“ 日本人民群体心理”的 理解,并注意引导学生不能通篇都在写对于中日异文 化的感性见解,而应该紧扣基础日语教材内容本身的 异文化主题来撰写 BRD 报告。
参考文献 :
[1] 宇田光.大学講義の改革 ― BRD 方式 の提案(単行本)[M].京都:北 大路書房,2005.
[2] 宇田光.BRD 教育 のモデルの下 で 学生 の革新意識[M].东京:学 习研究社,2010.
[3] 丁跃斌.BRD 教学模式下民族地区日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吉 首大学高级日语课程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5):136-137.
[4] 陈亚莉.BRD 教学模式下吉首大学《高级日语》的学习策略[J].考 试周刊,2012(4):89.
[5] 石甜甜.BRD 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日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以《日 本文化》课程的应用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342-343.
[6] 张腾飞.BRD 教学模式在日语会话课中的应用:以新疆地区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6):52-53.
[7] 杨维波 . 浅谈 BRD 教学法在“基础日语”的应用[J].黑河学刊 , 2010(6):85-86.
[8] 皮细庚.新编日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9]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0] 张韶岩. 中日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社,20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