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水平,直接关乎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抽样调查表明,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素养水平总体偏低,生态伦理素养比较高,“环保产品消费型”和“环境保护促进型”生态行为发生频率比较高。性别、年级、家庭户籍所在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满意度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生态素养水平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发挥高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丰富学生生态知识素养;营造生态文明育人氛围,提升学生生态伦理素养;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生态行为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生态文明素养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水平,直接关乎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强高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升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和范围
2018年5月,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既有文史哲法社专业的文科学生,又有来自理工农医的理科学生,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问卷参考了2005年中国环保局设计的全国城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的试卷样本,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23个题目,内容涉及个人基本特征、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生态文明教育五个方面,大部分问题答案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形式。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38份,回收率79.3%。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形成含有238样本104个变量的数据库。采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二)样本的基本概况
参与调查的238名学生中,其中男生99人,占41.8%,女生138人,占58.2%;大一学生140人,占59.1%,大二92人,占38.8%,大三学生5人,占2.1%;文科类学生147人,占62.6%,理工科类学生62人,占26.4%,艺术类学生25人,占10.6%。大城市户籍学生有116人,占49.6%,中小城市户籍学生有48人,占20.5%,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的学生分别占13.2%和16.7%。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党员比例分别为10%和90%,学生干部和非学干部比例分别为46.4%和53.6%。
二结果与分析
(一)生态文明知识素养
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有较高的知晓度。我们选取了“白色污染”、“绿色消费”、“酸雨”及“臭氧层空洞”四个有关生态环保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来考察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素养(见表1)。调查显示,听说过这四个生态文明术语的均在95%以上,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对常见的生态文明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认知度是比较高的。
为了更好地考察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素养水平,我们设计了12个生态文明知识题目,内容涉及环保节日、雾霾、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建设、环保法律、有害垃圾等,若在选项中选择了正确的答案,赋值1分,总计12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素养水平总体偏低,答对8题以上的比例为63.4%,平均得分8.03,处于及格水平。
调查还发现(见表2),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认知水平不太均衡,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知识(如雾霾、有害垃圾、绿色食品等)正确认知度较高,均高于80%,而对于“植物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概念由于人们常常忽略其确切日期而导致其被正确认知的程度较低。
(二)生态文明意识素养
1.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对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感具有较高的认同,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感。调查显示,在生态环保的重要性问题上,有77.6%的学生赞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发展”。在生态环保的必要性问题上,63.2%的人不赞成对于生态环境破坏“大自然完全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说法。在生态环保的紧迫感问题上,有63.6%的学生不赞同“我国环境尚未到非要刻意保护的地步”的观点。在生态环保的责任感问题上,有75.0%的学生不赞成“环境保护与我们个人无关”的观点,有57.5%的学生比较关心或很关心环境信息,超过一半(50.6%)比较关注或很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造成影响,有45.3%的学生赞成“为了环保,我愿意降低生活享受的标准”的观点。
2.对具体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知
高职院校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有着比较合理而清醒的认识,普遍认为我国当前整个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很严重或比较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我国当前整个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很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分别占16.6%和37.4%。对于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很密切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植被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温室效应等,认为很严重和比较严重的比例均达到了60%以上。
(三)生态文明行为素养
1.大学生的日常环保行为习惯
“环保产品消费型”和“环境保护促进型”生态行为发生频率比较高。调查结果显示,从“有时”至“总是”的行为频度综合占比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采用的生态文明行为,是“资源节约型”行为之一的“最后离开教室或寝室时随手关掉电源开关”(93.6%);其次是环保产品消费型行为,如“使用节能产品”(91.6%)、“在购物时偏好绿色产品”(89.0%)、“使用环保洗涤用品”(91.1%)等;排在第三的是环境保护促进型行为,如“不食用野生动物或不使用野生动物制品”(87.7%)、“出去野营或旅游时会将废弃生活垃圾带离”(85.1%)等。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的生态行为则是资源回收型(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81.0%〕、将废电池投入专门的回收桶或回收站〔81.4%〕等)和环保辅助消费型(如购物时不使用塑料袋〔83.9%〕、在外就餐时特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78.4%〕等)。
2.学生参与环保社会活动的情况
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社会活动积极性比较高。调查结果显示,从“经常”至“总是”的行为频度综合占比看,大学生经常性参与有关环保社会活动的情况依次是:“阻止别人的环境破坏行为”(29.3%)、“关注国内外环境保护事件”(25.9%)、“做环保志愿者”(25.9%)、“参加环保公益活动”(23.8%)、“参与环保宣传(如撰文、绘画、表演等)”(23.7%)和“为解决日常环境污染问题投诉、上访”(17.4%)。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如做环保志愿、参与环保宣传等)积极性越来越高,参与一些特殊的维权性的环保活动经历相对不足。
3.生态文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以上生态文明行为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做多元回归分析。把个人社会特征变量、生态文明知识水平、生态文明意识水平(主要包括生态问题感知度和生态工作满意度)作为自变量,生态文明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性别、年级、家庭户籍所在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满意度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女学生比男学生更倾向于实施生态文明行为,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有更多的生态文明行为,来自于小城市(镇)比大城市学生更倾向于实施生态文明行为,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满意度越高,越有可能实施生态文明行为。
(四)生态文明素养总体水平
学生生态素养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为了测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总体水平,我们从主观(整体主观自我评价)和客观(对自我生态文明素养打分)两个维度考察学生生态素养总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生态素养总体自我评价得分平均值为80.48,处于良好的水平。超过半数(55.3%)学生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总体状况很好和比较好。
三 对策建议
(一)发挥高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丰富学生生态知识素养
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把生态教育引人课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生态知识。要充分激励“两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生态文化教育因素,积极拓展“两课”教学中生态文化教育的内容,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自觉构建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生态素养的教学体系。条件成熟的高职院校,应把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之中,把生态道德考核作为衡量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手段之一。
(二)营造生态文明育人氛围,提升学生生态伦理素养
一方面,大力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建设“美丽校园”,努力营造生态文明整体氛围,培育良好社会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校园生态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学生会、社团等各类组织,举办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演讲比赛、公益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影视、新媒体等现代传播方式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提升宣传效果,促进学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生态文明研究,确保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三)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生态行为素养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着力强化实践育人功能,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实践弘扬生态道德、倡导生态行为,形成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合理消费、低碳生活的社会新风尚。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生态考察、环保实践和野外生存等形式多样的生态体验活动,[1]增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形成生态道德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投身于以植树护绿、生态体验、节能环保、文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学生践行生态消费,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同时,还要加强绿色环保社团创建和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公益活动,强化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知行统一,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行为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蒋国保.我国大学生生态素养现状调查研究—以广东省部分高校为例[J].广州: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报,2015(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