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在小学体育课堂实现学科融合 , 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 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 时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文章认为实现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学科融合需要充分发挥不同学 科的特点 , 将其融入体育教学中 , 以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巧妙结 合不同学科 , 体育课堂将更加精彩 、丰富 , 也将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体验 。
关键词 : 小学体育 学科融合 教学策略
知识本身并非孤立的 、零碎的 , 而是相互依存 又相互联系的 , 各学科知识点间都有着些许交 叉 , 如各类运动技巧中蕴含着很多物理学原理 。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强 身健体 , 更在于引领学 生 在 体 育 运 动 中 感 受 “美 ”、 养成 “德 ”、提升 “智 ”, 从而使学生成长与素质教育 理念培养目标相契合 , 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 础 。 因此 , 应重视语文 、数学 、音乐等学科在小学 体育课堂的有机融入 , 充分促进不同学科间的相互 融合 , 构建更加高效 、有趣的体育课堂 。
一 、学科融合的概念与含义
体育学科兼具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等多重属性 , 仅从体育本身对复杂体育现象进行解 释 , 难以取得较好效果 。学科融合是指在遵循教育 教学规律的原则之下 , 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 系 , 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中的知识体系 , 相互融 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 如体育与语文 、数 学 、音乐 、美术等学科的融合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 叠加几 门 学 科 的 内 容 , 而 应 从 整 体 出 发 , 分 清 主 次 , 保持主导学科的特点 , 有序地将不同学科的知 识引入课程教学中 , 从而实现多学科的有机整 合 。 学科融合需要学科元素共同参与 , 但其核心在于充 分利 用 不 同 学 科 资 源 , 形 成 合 力 , 推 动 学 科 的发展 。
首先 , 学科融合应当是不同学科知识内容间的优化组合 , 唯有不同学科资源在整合中合理发挥效用 , 才能形成一股合力 , 带动学科发展与进步 。其次 , 学科融合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学效果的有 效 性 ,因此 , 学科融合切忌喧宾夺主 , 唯有从课堂教学出发 , 以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为目标 , 根据体育学科本质 , 合理搭建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 让其它学科成为体育教学的工具与手段 , 成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 一 部分 , 才能充分发挥学科融合 效 用 。再次 , 学科融合立足点应着眼于学生 , 唯有以培养学生技能 、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 寻找不同学科素养间的 “交互点 ”与 “共同点 ”, 才能做到学科内容的深度融合 , 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
二 、小学体育课堂进行学科融合的重要性
1. 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体育教学提倡教学内容丰富化 、教学形式多样化 , 以 避 免 学 生 因 对 体 育 课 程 感 到 枯 燥 、 乏味 , 而产生厌倦心理 。 因此 , 以学科融合的方法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十分重要 。
将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 , 有助于借鉴其他学科优势 , 使体育课堂开展更加丰富化与精彩 化 , 从 而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体 育 学 科 学 习 兴 趣 。一旦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 , 他们便会以更加 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参与体育运动 , 从而在体育运动 中形成各项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在 于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运动常识 , 更在于让运动观 念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 , 便要 力求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通过生动 、有趣的教学形 式 , 让体育课堂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 能确保学 生回忆起所学知识 , 在课下进行反复练习 , “温 故 而知新 ”, 在不断练习中精进自身水平 。
另外 , 以学科融合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 能在有 助于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 , 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 从 而使体 育 教 学 内 容 不 仅 仅 局 限 于 狭 义 的 “体 育 运动 ”, 更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
例如 , 将体育学科与历史学科相结合 , 有助于 帮助学生了解各类体育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 使学生 更加熟悉体育运动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 “角色 ”, 进而在给学生科普文化知识的同时 , 令其对历史学科也产生浓厚兴趣 。
2. 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将小学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充分融合 , 为学生 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一方面 , 每位学生受 身高 、性格 、思维等各方面因素影响 , 他们所擅长 的项目与喜爱的科目都有所不同 , 将体育学科与其 他学科相互融合 , 能极大拓展体育运动所涵盖的项 目内容 , 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 , 充 分发挥 个 人 特 长 ; 另 一 方 面 , 与 传 统 体 育 教 学 相 比 , 经过学科融合的体育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更 加广泛 , 每位同学都能够在学习体育知识中 , 找到 自己较为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 经过长时间学习 , 掌握一定知识技能 。
例如 ,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体育学科中的美学因 素 , 将其与音乐 、美术 、舞蹈 、武术等艺术类学科 相互 结 合 , 开 展 教 学 活 动 , 充 分 激 活 学 生 艺 术细胞 。
同时 , 给予学生自主展示机会 , 让他们尝试汇 编舞蹈 、组织会演等形式 , 从自己所擅长的方向开 展体育活动 ,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 , 通过多学科融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
3. 有益于学生创造力培养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 , 以学科融合方式丰富教学 内容 , 有益于学生创造力培养 。一方面 , 将体育学 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 , 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 它能 以别开生面的教学形式 ,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热 情 , 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拓展 ; 另一方面 , 通过体育教 学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问题 , 给出具体情境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能力 , 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以提 高 。例如 , 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学科与美术学科相 融合 , 引导学生利用 一 些生活中常见的废弃 物 品 , 制作简易的体育器材 。利用废弃的硬纸板制作乒乓 球拍 , 或者利用废弃塑料瓶制作保龄球 。 当学生完 成体育器材制作后 , 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想法 , 在 不同运动器材上绘制不同图案 , 充分激发创造力 。
三 、实现小学体育课堂学科融合的方法
1. 融入生物知识 ,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将生物知 识与体育学科融合 ,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运动原理和 急救措施 , 从而 提 高 他 们 在 体 育 运 动 中 的 安 全 意 识 。这不仅能让学生在运动中减少受伤的风险 , 还 能使他们更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 。
人的运动离不开各种机体参与 , 学生懂得身体 内各种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 才能更好理 解各种运动技巧 , 而在体育课堂融入生物知识 , 则 能填补学生这方面知识空白 。体育教师应结合体育 课程所教授内容 , 分阶段 、分层次引入一些生物学 相关知识 , 以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
以长跑教学为例 。在教学中 , 教师除了教授运 动系统方面知识外 , 还应提醒学生在运动半小时前 切勿饮食 , 要充分热身 , 并注意呼吸 节 奏 和 深 度 , 并告诉之所以 这 样 做 的 原 因 。 如 跑 前 进 食 容 易 岔 气 , 甚至可能诱发急性阑尾炎 ; 做热身运动是为了 唤醒身体内的神经和肌肉 , 以提高肌肉和肌腱的伸 展性 , 防止运动时造成肌肉拉伤 ; 均匀呼吸则是为 了节省能量 , 而深度呼吸则是为了充分进行气体交 换 , 以保证机体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运动 , 延缓 “极点 ”的到来 。
2. 融入数学知识 ,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将数学知识与体育学科融合 , 有助于锻炼学生 的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有趣的体育游戏 , 激发学生 的数学思维 , 培 养 他 们 的 逻 辑 推 理 和 问 题 解 决 能 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计算的游戏规则 , 鼓励 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 , 培养他们的数学直觉 和计算能力 。
例如 , 设计 “喊数抱团 ”游戏 , 规则为 : 让学生 在操场上围成 一 圈 缓 慢 行 走 , 而 后 教 师 随 意 给 出 一个数学公式 , 如“2+5-4”“6×2- 1”等 , 当学生 听到教师给出的公式后 , 立即根据计算结果 , 寻找 队友进行 抱 团 , 如 计 算 结 果 为 “3”, 则 应 该 3人 一组抱团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 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 还能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得到 思维的训练 。
3. 融入音乐元素 , 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将音乐元素融入体育教学中 , 可以活跃教学氛 围 , 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背景音乐的运用可以在 热身 、练习和游戏环节中带来愉悦的体验 , 缓解学 生的疲劳感 , 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 。选择 适合的音乐 , 能够与运动节奏相匹配 , 进一 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投入感 。
教师应基于不同乐曲特性 , 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不同教学环节辅助工具 , 充分促进音乐元素在体育学科中的渗透 。例如 , 选择一些节奏感较强的歌曲 , 作为体育教学口令 , 对学生动作行为做出指导与改进 。 在 指 导 学 生 耐 久 跑 练 习 中 , 则 可 以 播 放一些动感较强的音乐 , 对学生大脑皮层做出刺 激 ,让其保持兴奋状态完成耐久练习 。
4. 融入劳动教育 , 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培养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 体育与劳育密不可分 。将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通过在体育课堂中引入劳动环节 , 如器材搜集 、整理和维护 , 可以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劳动 习 惯 。 这 有 助 于 学 生 理 解 劳 动 的 价值 , 并促使他们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养 成 积极的劳动态度 , 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
实现小学体育课堂学科融合 , 需要立足于体育学科的本质属性 , 以体育课堂为载体 , 以有效方法促进数学 、生物 、音乐等学科内容在体育课堂的有机渗透 。
参考文献
[1] 白梅萍 . 小学体育与多学科融合的再思考[J] . 灌篮 , 2021(25) : 78- 79.
[2] 常鸣 .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策略[J] . 新课程 , 2020(43) : 36.
[3] 王文习 . 劳动教育与生物学科融合的途径和方法[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2, 7(9) : 90- 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