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广泛推广和关注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它立足于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旨在通过学生之 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而,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被动 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课堂合作学习氛围不浓厚、小组合作过程无序等。此外,评价方法的落后也制约了小组合作教 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从这些问题入手,关注相应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存 在的问题较多,如被动式教学遏制学 生学习兴趣、课堂合作学习氛围不浓、 小组合作无序化、评价方法落后阻碍 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发展。因此,教师 在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应注意不受系统 制约、以实践活动为主。同时,全面 了解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有利于 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凸 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转变了教师的 教学观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从科学分组,奠定合 作基础;开展竞赛游戏,培养学生竞 争能力;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合作能 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 情感;评价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等方面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
小组合作立足课程改革,是人们 广泛推广且密切关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为学生营造了优良的课堂学习氛围, 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 作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小 组合作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师 要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教 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当前阶段小学体育教 学中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几个 方面:
(一)被动式教学遏制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中受到缺乏体育教 材、缺乏师资的影响,很多都是由非专 业体育教师开展被动式的教学。为了让 学生更好地掌握某一技术,教师大都是 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以统一 的课程标准评价学生,对其活动时空 进行严格地控制,导致学生成为被灌 输的容器,学习方法单一,师生缺乏 有效的沟通,师生之间不平等的交流 最终只会导致教师对体育课产生厌倦, 并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课堂合作学习氛围不浓
大部分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更 多地是以传统体育测试为主要目标, 更注重传授技术动作,不注重培养学 生学习兴趣与个体差异。加之隔代教 育不断增多,在强制灌输与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下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 失去兴趣,甚至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给教师 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带来较大的挑战。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用小组合作教 学无计划、无目的地组织,这种缺乏 生机活力的学习不仅增加自身教学难 度,而且学生学得枯燥,并不利于调 动学生沟通交流欲望。
(三)小组合作无序化
小组合作无序化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方面,学生合作但不合。学 生在课堂上几个小组成员围成一圈坐 在一起,合作任务挑战性不强且缺乏 明确的任务,仍然单独学习。另一方 面,合作但无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课 堂上滥用合作学习方法,教师无法有 效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出现无序化 与自由化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合 作探究欲望不强,因而也就出现学生 主体意识被弱化的问题。
(四)评价方法落后阻碍小组合作 学习能力发展
教师应用的课堂评价是以自我评 价为主,评价的方法更多地是从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评价方式单一。此外, 不够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更注 重评价小组的结果,没有从学生在活 动中的情感态度与个性反映出发,导 致学生在学习中更注重掌握自我知识, 不重视小组合作,很少帮助他人,学 习效果不理想。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的 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逐步变得广 泛,小学体育教学中同样广泛应用该 方法。具体来说,小学体育教学中小 组合作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一)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 兴趣
结合小学体育的教学实践可知, 仍有不少学生不懂如何自主学习与训 练。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小 组合作则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给学生 提供展示自身体育天赋与聪明才智的 机会,挖掘其体育特长,主动体会成 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学科的 兴趣。
(二)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指的是将小组为单位,引 导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探究。通过对学生 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给学生创 设和谐、自由与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 全体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合理利用 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立足相应的教学 理论,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构成良好 的运动素养,主动践行课程改革中的以 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凸 显体育教学的特色。
(三)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学科对学习 除了需要重视掌握学习结果之外还要 重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情感 态度价值观与能力。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亲身经 历知识的形成与参与过程,让学生在 合作中互相观察、讨论、分析与比较, 在多个环节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强化 自身理解,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其创 新精神。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教 学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教学 需要教师立足存在的问题,注意相应 的问题,从多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科学分组,奠定合作基础
小组合作指的是以小组为单位开 展体育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小 组合作时首先要将学生科学地划分小 组,这是重要的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将学生科学分组后才能让小组成员互 相帮助,在学习中共同取得进步,凸 显小组合作的价值。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立足学生 对体育学科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 心理特点,将学生分成 6 人一个小组, 确保组内成员呈阶梯化状态,也就是 包含各个层次的学习,合理地搭配后 进生、中等生与优秀生,优化资源配 置,发挥优秀生对后进生的带动作用, 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此外,教师 要立足学习内容科学分组。比如以长 跑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课程要求为 依据将学生分成男生组与女生组,并 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原 则不断细化。课堂的最后,在各个小 组选择体育基础扎实、具有良好沟通 能力的作为本组的小组长,对学生小 组合作进行指挥与引导,保证可以有 序地开展体育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 中可以先给学生传授长跑的基本动作与要求,比如保证肩膀与头部的稳定、 摆臂时应以肩与轴前后动作、左右动 作幅度应在身体正中线。这一环节的 要求为:女生在 2min 内 200m 合格; 男生在 3min 内 400m 合格。紧接着, 教师可以统一指导小组长,保证各个 小组长都可以对相应的长跑技能进行 掌握。课堂的最后,小组长可以在内 部开展合作学习,以小组成员为基础 开展相应的强化联系,帮助个别学生 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本身各个小组的 主张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且认真负 责,可以耐心且细心地指导学生,让 组内成员在监督下提高自身运动技能, 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开展竞赛游戏,培养学生竞 争能力
当前阶段社会竞争相当激烈,要 想立足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人都需 要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这是适应社 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由此可见, 教师应以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比赛 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体育课上 教师要把握竞赛活动的开展时机,开 展多样化的竞赛活动,有意识地培养 学生竞争能力与竞争意识,让学生独 立自主地生活。
比如学习仰卧起坐时,为了确保 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屈腿仰卧起坐相 关技术动作,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协 调性,不断提高其身体韧性,教师可 以开展“看谁反应快”相关的竞赛活 动。学生两两合用一个垫子,面对面 地听口令,并以口令要求为基础做出 相应的标准动作。如此,通过竞赛吸 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利 于学生吸收与消化运动技能,为课堂 教学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又比如为了 培养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提 高学生创新技能,增强其集体荣誉感,有效地发展学生平衡力,教师可以开 展 100m 接力赛活动,将学生平均分成 几个小组,各组学生拿到接力棒跑到 终点触碰终点线后返回交给其他小组 成员,其他成员按照同样的方式往返 跑,比一比哪个小组用时最短。如此, 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掌握了正确交接棒 相关的动作技能,可以灵活应用在比 赛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三)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任务驱动是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一 种,其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更为广阔 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 中掌握相应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体 育技能,让其深刻体会合作的乐趣, 培养学生合作的热情。因此,教师可 以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将教学内容 分成多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合 作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贯彻落实相 应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比如教学“抛实心球”时,本节 课主要教学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抛掷 实心球相关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 身体协调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应用 任务驱动,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个任务为双手从头部往前投掷实 心球,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第二个任 务为怎样提高投掷球手臂的理论?第 三个任务为如何把控球的出手角度。 如此,学生接到任务后小组合作探讨, 共同解决上述任务,紧接着各个小组 展示本小组的合作学习结果,教师则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最后总 结归纳。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有利于学 生不断提高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增 强自身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 生互助、自信与果断等优良品质。
(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丰富 学生情感
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要的 学习动力。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兴趣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让其始 终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提高学生 的体育技能。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全面 挖掘相应的素材,不断丰富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 驱动下感知与体验,获得更为丰富的 学习体验,丰富其情感,强化其意识,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游 戏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创设游戏情境。 以传球游戏为例,教师可以提前给学 生准备若干个排球或篮球,并在操场 上并列画出直径大小为 50cm 的圆圈, 每个小组一个圆圈,成员之间大约间 隔 2m,并在距离圆圈的 4—6m 处画 一条横线,小组组长在圆心的位置, 其他组员则面向组长但是站在横线外, 之后构成纵列队形。各个小组成员排 在第一位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传球, 将球传给队长之后快速地站到队伍的 最末尾,排在第二位的成员快速接上 组长的回传球,以此循序渐进地进行, 此时应保证不可将球传过线。若这个 过程中存在球掉落,该组员应再次拾 起重新传球,直至传球结束,用时最 短的小组获胜。上述环节中教师创设 了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学生基本技 能(如传球、运球) 明显提高,潜移 默化地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 高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能 力,最大程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 值,这对学生学习体育学科的兴趣同 样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评价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后教 师应细致地观察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 并分层次科学地评价,及时发现合作 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日后小组 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评价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 比如可以利用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评 价学生。其次,教师可以让组内成员 互相评价,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 现出发;或者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学 生自我评价。如此,通过多样化的评 价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推 动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 体育教学同样迎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且教学焦点应以学生为主。在此背景 下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 织者,教师应与时俱进,全面了解小 组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教学 方法,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小组合作 机会,调动学生合作积极性,为有效 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奠定基础,让体 育教学朝着新的台阶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家祥 .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1.37(6):61-65.
[2] 梁 所 . 小 学 体 育 教 学 中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模 式 的 开 展 [J]. 灌 篮 ,2021(15):125-126.
[3] 申瑾 .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 组织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J]. 学周 刊 ,2021.32(32):165-166.
[4] 周峥 , 陈萍 . 基于小组合作的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J]. 考试 周刊 ,2021(27):103-104.
[5] 褚丽 .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 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J]. 新 课程导学 ,2020(13):61-61.
[6] 贾雄英 . 让小组合作在小学 体育教学中绽放别样的精彩 [J]. 新课 程 ,2020(5):164-1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