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绘本教学游戏化是在绘本教学中融入 自由 、 自主 、愉悦 、创造的游戏精神 , 从而 让幼儿以游戏时的情绪体验感受绘本中的内在价值 。本土绘本承载着中国文化 , 研读本 土绘本画面的视觉性 、动作性 , 把握关键文字信息 , 是 开 展 本 土 绘 本 教 学 的 主 要 切 入 点 。教学中以线索的方式串联绘本内涵 、 以游戏的形式展现绘本的内蕴是进行本土绘本 教学游戏化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 : 绘本教学,游戏化教学,活动路径
绘本是图与文的碰撞 , 是故 事 与 情 节 的 交 融 。 图画是绘本教学的生命 , 文字是绘本教学的细 线 , 故事是绘本教 学 的 灵 魂 , 游 戏 化 是 绘 本 教 学 的 归 属 。 中国本土绘本承载着中国文化 , 用生动有趣的 画面向幼儿展现着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 。 近几 年 , 中国本土绘本呈 “井喷式 ”发展 , 涌现出了一批优秀 的本土绘本作品 。教育部的《幼儿图画书推荐书目》 包含了大量的 本 土 绘 本 。 本 园 以 本 土 绘 本 为 切 入 点 , 研究支架式教学理念下实施绘本教学游戏化的 具体策略 , 通过同课异构 、一课多研的形式 , 尝试 凸显本土绘本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内涵 , 通过 选读 、精研绘本内容 , 与幼儿共同探究本土绘本中 蕴含的内在价值 。
一 、本土绘本教学游戏化的内蕴精神
明晰理念才能牢牢把握研究方向 , 什么是绘本 教学游戏化? 如何体现绘本教学游戏化? 在案例式 解读 、系统性学 习《3~ 6岁 儿 童 学 习 与 发 展 指 南》 的基础上 , 教师对课程游戏化内涵逐渐形成共 识 : 绘本教学游戏化不是将绘本教学变成纯粹的游戏活 动 , 而是重在活动中体现自由 、 自主 、愉悦 、创造 的游戏精神 , 让幼儿能以游戏时的情绪体验来感受 绘本中的内在价值 。也就是说 , 集体教学活动要有 支持幼儿自我探索 、 自我建构和自我反馈的机 会 ,让幼儿能够体会到阅读绘本的乐趣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本土绘本以物喻人 、 以事明理 、 以图化情 , 其中蕴藏的中国文化重在引导幼儿细致感受与体验 , 难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 。 因此 , 游戏化解读绘本成为幼儿感悟内蕴文化的有效途径 。
二 、本土绘本教学游戏化的本质探寻
绘本是用图画来讲故事的 一 种儿 童 文 学 形 式 ,每一 幅图画作者都暗藏玄机 , 让图与文巧妙 结 合 ,共谱故事旋律 。在教学之前 , 解读玄机 , 揭开画面背后的寓意 , 教学活动才能水到渠成 。
1. 相关图画信息的解读
一本好绘本 , 从封面到封底的一 图一文都在传递着信息 , 本土绘本也不例外 。读图不是一 件简单的事 , 需要有 一 定的观察力 、判断力 和 推 理 能 力 ,仔细研读绘本 、把握画面细节是教师对相关图画信息解读的重中之重 。
(1) 解读图画的视觉性
绘本是视觉与文学交织 的 艺 术 , 色 彩 的 运 用 、画面的动作隐喻都蕴含着独特的视觉效果 。 比 如 ,研读《阿诗的神奇树叶》时 , 封面上大面积使用的绿色叶子 、黑白风格的动物与阿诗的红背心之间形成强烈的颜色 、位置对比 , 幼儿能迅速感受到阿诗的与众不同 , 判 断 出 故 事 的 主 人 公 。 在《三 只 蝴 蝶》 中 , 大面积的灰色运用将下雨前的天气变化勾勒出 来 , 与前一 页的白色天空形成反差 , 幼儿就能快速 捕捉到其中的细节变化 , 这种颜色之间的对比与过 渡 , 给了幼儿理解画面的支架 。
画面的颜色不仅传递人物的内在情绪 , 也预示 着后面的故事走向 。 除了颜色 , 画面的构图也是研 读的重点 , 《我要飞》中的公鸡为了飞而不断地进行 尝试被安排在 同 一 个 页 面 中 , 暗 含 事 件 发 生 的 顺 序 。构图的趣味需要教师有效引导 , 教学中的游戏 化精神在观察 、对比 、想象中不断升华 。
(2) 解读图画的动作性
图画的动作最能明显地传达信息 , 幼儿的目光 也容易被吸引 。 以《三只蝴蝶》为例 , 封面上三只蝴 蝶耷拉着翅膀趴在一根芦苇上 , 从神态到动作都在 传递着淋雨后的不舒服 。幼儿通过对主人公动作的 观察 , 迁移自身经验 。封面上一 幅画面中蕴含的丰 富信息有效激发了幼儿往下阅读的愿望 。绘本《小 马过河》中 , 环衬那页就将小马 、老牛 、小 松 鼠 之 间同一水平线上的身高差别展示出来 , 暗示接下来 小马的行动会带来的结果 。仔细观察环衬页后再进 入故事阅读 , 幼 儿 对 于 老 牛 和 松 鼠 的 话 有 了 更 多 思考 。
故事中主人公的动作是内心活动的写照 , 教师 应引导幼儿仔 细 观 察 画 面 中 的 动 作 变 化 , 结 合 做 一做 、演一演 、想一想等方法 , 将故事中的内在情 感与文化内涵慢慢呈现在幼儿面前 。 当生活中遇到 类似情境时 , 文化感人 、育人 、树人的作用在幼儿 身上逐渐展现 。
(3) 解读图画的叙事性
绘本中的图画本身就是故事 。不同的幼儿结合 自身的生活经验能从图中读出不同内容 , 教师了解 幼儿 、充分预设 、有 效 预 判 , 将 活 动 聚 力 、 聚 思 , 才能使绘 本 教 学 活 力 四 射 。《 一 园 青 菜 成 了 精》是 一本传统童谣绘本 , 画面中蔬菜之间的对战既有趣 又刺激 , 其中有一 页画面中呈现了小葱三个时期的 不同状态 ,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这幅图 。小葱精 神抖擞 地 入 场 、 勇 往 无 畏 地 战 斗 、仓 皇 无 力 地 撤 退 , 同一 页画面描绘出了很多细节 。幼儿在从上往下的阅读中瞬间领会情节的变化 , 对小葱的遭遇充 满同情 。对这页画面的充分理解让幼儿对后续更宏 大的场面有了更多好奇 。
故事情节是绘本的生命线 , 图画的叙事性增加 了故事抑扬顿挫 、此起彼伏之感 , 幼儿在领会其中 内容后对后续情节更加期待 。活动中的趣味性在欣 赏情节的过程中达到高潮 。
2. 关键文字信息的研读
文字与图画交相辉映 , 形成了绘本的独特文学 效果 。芭芭拉 · 库尼曾说 : “绘本像一 串珍珠项链 , 图画是 珍 珠 , 文 字 是 细 线 , 细 线 没 有 珍 珠 就 不 美 丽 , 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
(1) 表现特定的内容
图画无 法 表 现 人 物 之 间 的 具 体 对 话 内 容 , 如 《三只蝴蝶》中的经典台词 “我们三个好朋友 , 要来 一块来 , 要走一块走 ”凸 显 了 好 朋 友 之 间 不 离 不 弃 的精神 。这些朗朗上口 、韵律感强的文字不仅让幼 儿有身临其境之感 , 也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
画面很难体现表示声音的内容 。《小马过河》中 “哒哒哒 ”的马蹄声 , “哗啦哗啦 ”的流水声等 , 都是 以文字的形式出现 , 给读者描述出浓浓的动态画面 感 。这些 文 字 穿 插 在 图 画 中 , 让 画 面 变 得 更 加 鲜 活 、立体 。
(2) 联结画面的桥梁
文字是绘本中画面与画面之间的 最 强 黏 合 剂 , 起到联结画面的桥梁作用 。 比如 , 《阿诗的神 奇 树 叶》表现 制 茶 环 节 结 束 后 一 句 “嘘 , 让 它 们 睡 一 会 儿 , 让我们等待奇迹 ”, 暗示着接下来的品茶环节 , 也让读者对后面的内容自然地进行合理猜测 。绘本 教学中 , 教师应引导幼儿感受关键语言 , 将图画信 息更好地展现在幼儿面前 , 进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 绘本内容 。
三 、本土绘本教学游戏化的线索挖掘
在绘本的世界里 , 幼儿享受到的不仅是生动的 故事 、快 乐 的 想 象 , 更 是 思 想 的 碰 撞 和 心 灵 的 净 化 。教师 在 组 织 绘 本 教 学 时 , 首 先 从 阅 读 绘 本 开 始 , 使幼儿与绘本中的内容产生共情 。其次 , 便是 研读绘本 , 挖掘其中隐含的脉络线索 , 从而串起整个教学活动 。
1. 精读绘本 , 挖掘故事线索
每一本优 秀 的 绘 本 都 蕴 含 着 大 量 的 信 息 与 元 素 , 从不同的角度看绘本会有不同的收获 。从众多 信息中提取最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感受的内容 , 用它 串联起整个教学活动 , 将使幼儿更有兴趣 。
绘本《小马过河》第一 次活动中 , 教师发现故事 中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 、副词和动词 , 如 “小马连蹦 带跳地说”“小马连忙收住脚步 , 叹了口气说”“小马 吃惊地问”等 , 不仅带给幼儿优质的阅读体验 , 而且 有助于幼儿在阅读中展开想象 , 更好地理解故事内 容 。于是 , 活动以 “情绪变换 ”为线索展开 , 随着故 事的展开 , 小马的情绪从兴奋到难过 、从吃惊到为 难 、从不知所措到坚定不移 , 这一系列的情绪变换让 幼儿被小马的形象吸引 。这一 暗含的情绪线索指引幼 儿理解故事内容 , 使幼儿体会故事中蕴含的相对性。
线索的挖掘是教师研读绘本后提取出的利于幼 儿理解绘本的支架 。绘本的内涵广而深 , 不同的线 索能从不同的侧面走向故事的主旨 。《小马过河》第 二次活动中 , 教师从小马的动作入手 , 让幼儿进行 角色扮演 , 在游戏化的情境中 , 幼儿也能对小马的 心理变化产生共情 。
2. 自主阅读 , 品味故事妙趣
绘本是极适合幼儿自主阅读 , 进而引起幼儿阅 读兴趣的读物 。儿童视角下的本土绘本阅读活动应 该是独立的 、 自主的 、愉悦的 , 幼儿有自己独特的 解读方式和理解方式 ,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润泽 下 , 绘本内涵在其中熠熠生辉 。在教学活动中 , 教师应 该充分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 给幼儿自主阅读 的机会 。教师以陪伴者 、支持者 、观察者的身份引 导幼儿 , 认可他们对绘本的独特理解 , 让阅读成为 幼儿自主学习的天然增色剂 。
幼儿在自主阅读中与绘本对话 , 获得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 这种理解与感悟就是绘本的内涵体 现 。《老鼠嫁女》是一本诙谐有趣的绘本 , 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强 , 画面对 老 鼠 爸 爸 想 法 变 化 的 刻 画 非 常 细致 。教师在引出故事主题后 , 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故事后半部分 , 然后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故事内容 、理一理故事脉络 , 用自己的经历品一 品故事情感 , 教师以支持者的身份辅以情境小道具 , 让幼儿在不断分享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故事脚本 。
自主阅读给予幼儿充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 品读画面 、主动思考 、提升理解的螺旋式理解之路激活了幼儿思维 , 让幼儿在自由 、愉悦的氛围中与他人分享观察和发现 , 不仅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 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感受故事主旨的能力 。
3. 游戏串联 , 体会故事情感
有趣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 , 吸引幼儿不断探寻其中的秘密 。将绘本故事的部分内容进行游戏化改造 , 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 , 在体验中学习 , 在学习中感悟 。
本土绘本以小见大 , 以点破面 , 将浓浓的思想感情融进淡淡的画面中 。绘本《阿诗的神奇树叶》绘制了中国传统炒制茶叶的过程 , 晾 一 晾 、揉 一 揉 、炒一炒 、泡一泡 , 冲出清香扑鼻的茶 , 其中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 。制茶这项传统工艺离幼儿的生活较远 , 幼儿没 有 经 历 便 难 以 共 情 , 因 此 , 在 活 动 中 ,教师应带领幼儿体会耐心制茶的过程 , 这能让故事生动起来 。我园地处白茶之乡 , 有丰富的茶树资源 ,教师选取其中 “揉一揉 ”的部分 , 让幼儿现场体验揉制茶叶的过程 。看着小小的茶叶在自己手中慢慢变软 、慢慢变香 , 他们付出了最大的耐心 , 感受到绘本中蕴含的道理—做事情有耐心才能有所得 。
游戏化的阅读不但对幼儿具有感官 、行为 、心理上的综合影响 , 更让幼儿主动参与 、主动感受和体会故事中的深层内涵 , 让幼儿在做中学 、在做中体会。
参考文献
[1] 杜文秀 .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实施策略探讨[J]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0(S2) : 54- 56.
[2] 吴驰 , 李佳霖 . 教师读图能力 : 来自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基本要求[J] . 学前教育研究 , 2019(12) : 81- 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