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品味中外文化的重要途径。研学案是“研学后教”理念的实践构成,是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助力。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受到“研学后教”理念的指引,应围绕具体的整本书阅读内容设计研学案,并将研学案应用于不同的教学阶段,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文章以《西游记》为例,以不同的教学阶段为落脚点,详细论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研学案的设计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研学案;应用策略
“研学后教”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研学”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学习要点,继而设计研学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后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呈现相关的研学案,促使学生继续学习,并给予点拨,助力学生强化认知的活动。研学案是“研学后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1]。所谓研学案,是指教师结合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书面的学习方案[2]。一般情况下,研学案中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指导和研学过程这四部分内容,重在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获取明确的学习方向。整本书阅读应当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研学案恰好可作为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的助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围绕整本书阅读内容设计研学案,助力学生在体验多样的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一、阅读前:设计、应用研学案,助力学生速读
学生速读整本书是建立初步认知的重要途径,可以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走向深处。阅读前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的开端[3]。语文教师应当紧抓课前时机,依据学生学情分析整本书内容,确定自读要点,由此设计研学案,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将研学案展现给学生,助力学生速读整本书。
《西游记》是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古典名著。“快乐读书吧”介绍了不同的速读方式,阅读回目是其中之一。《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小说,其回目高度概括了不同的情节。学生通过阅读回目,可以迅速了解具体情节,建立整体认知。五年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速读经验。尤其,大部分学生观看过《西游记》的动画片、电视剧、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故事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紧扣学生学情,确定自读要点——速读《西游记》,由此设计研学案(如图1)。
之后,教师将研学案发送至在线课堂。学生在系统的提示下自读研学案内容,了解阅读任务、阅读方式,继而有目的地自读整本书。在自读过程中,学生会迁移阅读经验,发挥思维作用,依据回目了解故事情节,并尝试探寻其间的联系,绘制图画,建立整体认知。同时,大部分学生会因此丰富速读经验,锻炼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便于增强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二、略读时:设计、应用研学案,助力学生猜读
猜读是学生提高整本书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学生速读整本书后,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设计和应用研学案,让学生略读整本书,推动整本书阅读活动向深处发展。
《西游记》的语言属于古白话文,晦涩难懂。学生在展现速读成果时,大都提到了一些陌生字词句,如“鼍龙怪”“昴日星官”“唵嘛呢叭咪吽”等。于是,教师据此设计研学案(如图2)。
之后,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现研学案。学生认真阅读,总结阅读方式——猜读。之后,学生主动走进《西游记》中,圈画陌生字词句,认真猜测,细心批注,为精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读时:设计、应用研学案,助力学生理读
(一)学生精读
理读,顾名思义是理解性阅读。理读是整本书阅读的重头戏,是学生走进整本书深处的重要方式[4]。在进行理读时,学生要精心剖析细节内容,建立深刻的认知。然而,大部分小学生的理读水平不高,会遇到诸多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阅读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研学案,指明阅读方向,促使学生精读文本。
例如,在学生自读《西游记》的第一回至第二十二回后,教师鼓励他们提出各自发现的问题。在个性差异的影响下,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如“唐僧师徒四人以及白龙马在取经之前都经历了什么?有没有共同点?”“前二十二回都出现了哪些神仙?他们各自使用的武器是什么?谁的武器最厉害?”等。基于此,教师发挥教学智慧,快速将全体学生分为四组(取经组、神仙组、环境组、主题组),围绕具体问题设计研学案,并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展示(如图3)。
各组学生在明确精读方向后,主动地带着问题阅读相关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认真圈画、思索重点语句,建立一定的认知。之后,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弥补各自认知的不足。
(二)教师点拨
教师点拨是学生建立阅读理解的助力[5]。在学生自读文本后,教师要搭建展示舞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就此进行点拨,促使学生建构深刻的认知。
在各组完成《西游记》精读时的研学案中的所有任务后,教师引导他们展现阅读成果,就此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如主题组在解决问题(2)时,提到孙悟空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教师对此进行赞赏,并从传统文化的观念与对平等和自由的追求之间的冲突,以及孙悟空的实力与天庭的挑战等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大部分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进一步地强化认知。如此一来,学生建立起深刻的阅读认知,便于形成良好的文化理解能力。此外,部分学生积累了批判思维经验,学会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复读时:设计、应用研学案,助力学生评读
在反复阅读好书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建立个性认知。阅读评价是学生展现个性认知的具体途径。阅读评价有诸多的作用: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他们的阅读认知情况,耐心地给予阅读指导;学生可以进一步强化阅读认知。对此,教师要在学生精读整本书后,以阅读评价为重点,设计研学案,促使学生进行评读。
例如,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为大部分学生所喜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利用多样的方式解读与孙悟空有关的故事情节,一步步地认识孙悟空。于是,教师以评价孙悟空为重点,设计研学案(如图4)。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现研学案,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先自读研学案,了解具体的任务。接着,他们翻阅《西游记》,快速阅读每一回目,并联想相关内容,了解孙悟空的所作所为,从不同角度了解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在学生做好准备后,教师鼓励他们评价孙悟空。大部分学生反对这一观点,并提出不同的理由,如“孙悟空看似无法无天,实际上他始终坚守本心,没有真正地做过伤害‘好人’的事情”“孙悟空确实胆大妄为、无法无天,但是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线的”等。教师依据学生的作答情况,概述孙悟空的特点,尤其从传统文化角度对孙悟空进行解读。学生在弥补个性认知不足的同时,感受到孙悟空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研学案是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助力。在研学案的助力下,学生会科学地使用多样的方法阅读整本书,建立良好的阅读认知,巩固阅读方法,丰富阅读经验,发展核心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握阅读前、略读、精读、复读四大环节,联系具体的整本书内容和学生学情,设计研学案,表明阅读目标、阅读方法、阅读指导和研学过程,并灵活应用,促使学生获取明确的整本书阅读方向,积极体验多样的阅读活动,获得良好发展,增强整本书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樊英.基于研学案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聪明的牧羊人——欧洲民间故事精选》为例[J].名师在线,2023(8):62-64.
[2]黎艳琴.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及策略[J].天津教育,2022(33):168-170.
[3]吴桂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7):15-17.
[4]高霑.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2.
[5]王洋.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施路径分析[J].知识文库,2021(21):49-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