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研究音乐教学的有效方法,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该教学 法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效优化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体 性和创造性,提升实际教学效果。本文研究了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在“一培兴趣、二探节奏、三促创造” 路径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奥尔夫教学法 教学方法
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 创建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许多国 家和地区的音乐教学工作产生了深刻 影响。根据当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情况, 深入探究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 学中的应用会使一线教师得到许多有 益的启示。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应用奥 尔夫教学法, 让音乐教学“诉诸感性, 回归人本”,让学生真正在音乐中愉 悦身心,发展素养。奥尔夫教学法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愈发广泛, 本文结合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的相关 教学案例,结合现有研究探究更具实 效性的教学方法,希望能为教育工作 者带来一些启示。
一、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也称奥尔夫音 乐教学法,该教学法具有愉悦身心 与学习艺术的特点, 二者相得益彰, 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达到学习各种音 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奥尔夫 认为,人类具有表达思想和情绪的 本能欲望, 而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启发和提升人的这种本能 表现力。奥尔夫强调学生要在音乐 教学中动起来, 采用综合式、即 兴 式的方法学习音乐。 因此, 奥尔夫 教学法以节奏和旋律练习为主要内 容,也重视基本的动作教学。
(一)节奏和旋律练习
奥尔夫的节奏和旋律练习,通常 包括下面三个部分:
第一,朗诵和节奏。奥尔夫主张 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因为 朗诵在节奏和旋律练习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教师可以借助朗诵降低学生理 解和演唱音乐的难度,从而使学生更 进一步地把握音乐节奏和旋律。
第二,声势训练。奥尔夫“动起来” 的音乐教学理念蕴含了声势训练思想。 简单来说,声势训练就是在音乐教学 中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创造一定的节奏, 从而使学生感知节奏,锻炼听辨、反 应等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声势训练培 养学生的节奏感,为其感知音乐旋律 打下基础。
第三,打击乐器。奥尔夫为使学生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 感受和表现音乐,特别发明了 一套 奥尔夫乐器。这套乐器是很容易掌 握的打击乐器,在表现音乐节奏和 旋律方面有显著优势。教师也可以 在音乐教学中,借助打击乐器引导 学生体会节奏和旋律。
(二)基本的动作教学
奥尔夫基本的动作教学,包括反 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训练、动作 变奏、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即兴练 习等。在某种意义上,奥尔夫基本的 动作教学内容既有区别性,也有关联 性。比如,反应训练为体操练习、动 作训练等基本的动作教学奠定基础。 再如,动作训练、动作变奏、动作组 合具有递进关系。动作训练指的是最 基本的动作和技能训练;动作变奏是 在此基础上融入节奏,根据节奏的变 化变换动作;动作组合是继续将不同 动作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变化。教 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在音乐教 学中渗透基本的动作教学,使学生不 知不觉地接受一系列音乐综合能力的训练,发展音乐素养。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 学中的应用
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精选了音乐 作品, 兼具人文性、审美性与实践性, 深刻体现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对小学音乐教学感受、 欣赏、表现与创造的要求,符合奥尔 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条 件。因此,笔者将以湘教版小学音乐 教材为例,研究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 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培兴趣
奥尔夫教学法遵循“一切从儿童 出发”的基本原则,主张在音乐教学 中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奥尔夫教学 法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为首要任务, 主张寓教于乐。教师可以通过联觉与 游戏手段,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让学生先对音乐产生充足的兴趣,再 向节奏和旋律, 以及基本的动作过渡。
1. 联觉
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相互作用 的心理现象。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联觉, 以动听联觉居多,同时有色听联觉。 动听联觉是指借助动作激活学生听 觉。色听联觉是指借助色彩激活学生 听觉。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分为三 步:第一步,教师应找到对应音乐内 容的舞蹈动作;第二步,教师应借助 信息技术手段,在实际教学中融入舞 蹈元素;第三步,教师应引导学生将 舞蹈画面与音乐相对应,探寻音乐的 节奏和旋律。色彩同样可以丰富小学 音乐教学,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旋 律的感知。教师可以借助舞蹈中的色 彩元素刺激学生视觉,进而起到激活 学生听觉的作用。
例如,湘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青草小河边》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江西 童谣, 描绘了一幅“小河边”的生动 画面。教师可以运用色听联觉手段, 先将“青草,蓝天,白云,小牛从 远处走来, 开心地吃起青草唱起歌” 的画面呈现给学生, 再展示“小狗, 小猫,小鸭子和青蛙来到青草小河 边”的画面,使学生连续观察画面 的变化,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发生了哪些改变。这样,学生自然能通 过色彩感受音乐的轻快节奏和活泼 旋律,产生“学唱”兴趣。
再如,进行湘教版一年级下册《划 船》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与“划龙 舟”舞蹈动作对应起来,然后运用动 听联觉手段,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 趣。教师可以收集“划龙舟”舞蹈素材, 根据音乐内容剪辑视频,使舞蹈动作 与音乐内容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先使学生观察 和理解舞蹈动作,猜测这些动作可能 对应什么样的音乐,再使学生对具体 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展开探究。教师还 可以让学生模仿舞蹈动作,尝试用类 似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 生对音乐的兴趣,推动奥尔夫教学法 的应用。
2. 游戏
游戏是最常见的寓教于乐手段, 奥尔夫教学法也重视游戏在音乐教学 中的应用。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对 其有着极高吸引力。教师可以根据实 际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小学音 乐课堂游戏,并且在游戏中突出音乐 节奏和旋律,让学生在提高音乐兴趣 的同时,为探索音乐节奏和旋律积累 一些经验。
例如,开展湘教版二年级上册《摘 果子》教学活动时,教师可设计“摘 果子”游戏。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圣诞果树”,在“树”上悬挂 各种各样的果子。课上,教师可以将 音乐《摘果子》设置为背景音乐,以“摘 果子”游戏导入教学, 让学生跟随“摘 下那果子圆又大呀, 我把果子装满筐” 等音乐做游戏,自行创造“摘果子” 的各种动作。音乐旋律轻快,学生游 戏动作亦然。通过放松、有趣的游戏, 学生会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摘 果子”游戏包含声势训练元素,游戏 动作具有一定律动性,在不知不觉中 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节奏
奥尔夫重视音乐教学中的节奏和 旋律练习。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后, 教师应以探索节奏为重点。在此过 程中,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 特点,教师同样应注意工具与方法 的变化。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绕口 令培养学生节奏感,也可以沿用朗 诵的方法,带领学生在抑扬顿挫的 朗读声中提取节奏。
1. 绕口令教学
绕口令是一种将若干双声、叠韵 词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词有意集中在 一起的语言游戏,读起来虽然绕口, 但是能使人感受到极强的节奏,对培 养学生节奏感有着促进作用。教师可 以根据音乐内容设计绕口令,训练学 生节奏感,帮助其进行小学音乐教学 中的节奏和旋律练习。
例如,开展湘教版二年级下册《小 乌龟飞上天》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 音乐内容,设计绕口令:小乌龟,掉 眼泪, 想在天上飞;大雁妹, 找芦苇, 带着乌龟飞;小乌龟,心里美,摇头 摆尾张张嘴,扑通一声落下水。教师 可以先组织学生念出绕口令,再逐渐 加大教学难度, 使学生一边念绕口令, 一边借助铅笔等工具,有节奏地敲击出声音。这样, 学生便能通过绕口令,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节奏感,为全面探 索《小乌龟飞上天》的音乐节奏和旋 律打下基础。
2. 朗诵教学
朗诵是由语文教学延伸而来的一 种音乐教学方法。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不仅由曲决定,而且受词的影响。要 加强学生对语言节奏的感知,朗诵不 失为一个有效方法。教师可以细化小 学音乐教学步骤,先带领学生朗诵歌 词,使其找到音乐语言节奏,再展开 具体的音乐节奏和旋律练习活动。
例如,湘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多 年以前》是一首饱含情绪变化的歌曲, 其词的前半部分传递了愉快之情,后 半部分却有一丝忧伤。教师可以将歌 词提炼出来,特别设计朗诵活动,提 醒学生在朗诵时注意停顿和语气。教 师还可以发起朗诵比赛,增强学生的 朗诵积极性,使其更加认真地体会歌 词的节奏变化。通过朗诵,学生自 然能够对歌曲情绪的变化形成一定理 解,从而在演唱过程中,更加准确地 把握音乐节奏和旋律。
(三)促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 教学法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奥尔夫主 张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音乐创造 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以在落实节奏和 旋律练习后,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二 次创造,培养其表现力与创造力,并 在此期间,有策略地贯彻奥尔夫即兴 式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即兴演奏和创 编音乐。
1. 即兴演奏
即兴演奏多指基于打击乐器的即 兴演奏。为使学生全身心地感受音乐, 奥尔夫发明了一套容易掌握的打击乐 器,鼓励学生基于这些打击乐器“动起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打 击乐器,让学生结合音乐使用打击乐 器,在敲敲打打中创造性地演奏音乐, 实现音乐能力的综合训练。教师也可 以让学生即兴自制打击乐器,从而强 化对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例如,开展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打 起手鼓唱起歌》教学时,可让学生借 助打击乐器进行即兴演奏。教师可以 给学生提供手鼓等打击乐器,设计即 兴演奏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听赏音乐 基础上,自觉演奏音乐,打出欢快的 节拍。这样,学生也更能理解音乐所 表达的喜悦之情, 感受新疆民歌特色。
2. 即兴创编
即兴创编是即兴演奏的升级。教 师可根据教材音乐内容,鼓励学生结 合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即兴创编音乐, 并且使学生在关注音乐节奏和旋律的 基础上,注意融入各种动作,让音乐 “动起来”。学生可以在即兴创编音 乐时融入奥尔夫教学法中体操练习、 动作训练、动作组合等内容。此外,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丰 富即兴创编内容。
例如,开展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节 奏游戏》教学活动时,在音乐游戏 教学基础上, 学生对“X X XX X” 节奏音型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能 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相隔两拍先 后进入二部轮奏,或者相隔一拍依 次进入四部轮奏。这也反映出,学 生具有良好的即兴创编能力。教师 可以依据音乐游戏,提出即兴创编 要求, 使学生围绕“X X XX X” 节奏音型创作个性化音乐。学生可 以借助打击乐器辅助音乐创编,也 可以利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创编。学 生无论选择何种即兴创编方式,最 终都能在音乐的即兴创编中,使音乐素养达到新的水平。教师也可以 让学生合作创编音乐。比如,在提 出即兴创编音乐的建议后,教师可 以监督学生即兴分组。学生可以先对 音乐创编提出一些想法,再找到志 同道合的伙伴, 合作创编音乐内容, 确定对应的打击乐器、肢体动作等。 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 共同进步,发展音乐创造力,提升音乐水平。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的应用, 能够让学生放松地享受音乐, 并且实现音乐素养的良好发展。教师 可以通过“一培兴趣、二探节奏、三 促创造”的路径,使奥尔夫教学法本 土化,改进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让学 生主动学习音乐,提高节奏感、表现 力、创造力等。但是,奥尔夫教学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不能止 步于此, 教师要保持思考和反思习惯, 持续探索奥尔夫教学法与我国小学音 乐教学的融合路径,让更多学生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世界, 实现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玉媛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家长,2022(35):132-134.
[2] 郭莹 . 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 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J]. 教育界,2022(33):44-46.
[3] 陶俊逸 .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 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小学生( 中旬刊 ),2023(1):112-114.
[4] 杨溢 , 石兆阳 . 奥尔夫教学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J]. 戏剧之家 ,2022(5):183-1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