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导游讲解词中“态度”组篇研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9-10 13:44: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文章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研究导游讲解词中态度意义的组篇功能, 通过对语篇中态度资源分布的探究, 揭示导游讲解词的态度潜势。从韩礼德划分物质和意义世界的概念出发, 研究态度意义组篇方式和机制。

关键词:
态度; 意义潜势; 组篇; 导游讲解词;

一、引言

随着“旅游热”兴起, 导游讲解词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中国知网检索结果显示, 2000年前研究导游词的论文仅有81篇, 到2017年, 发表量则高达1326篇。根据中国知网数据显示, 此前研究大都集中于导游讲解词的翻译、导游讲解技巧两个方面, 从理论语言学角度解构导游讲解词的研究较少。从理论语言学角度探究导游讲解词的结构以及其中的语言资源, 对导游讲解词创作及实践有重要意义。鉴于此, 本文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 利用语类理论、态度理论及语料库数据统计的方法解构导游讲解词, 探究其中“态度”资源的组篇功能。

\

二、态度资源

态度源自人的基本信念、需求与欲望, “态度”一词在心理学上指个体对事件、人、情感或者观念等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包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行为倾向性, 从认知上看是价值观与道德观, 从行为过程上看有群体归属心理、个体利益心理和荣誉心理。哲学角度称之为“命题态度”, 属于语言哲学的研究范畴, 指说话人对命题的认知方式, 包括“相信 (Believe) 、希望 (Hope/Wish) 、担心 (Fear) ”等。随着20世纪末期语言哲学发生的“认知转向”, 说话人意向、心理等因素备受关注, 话语中的主观因素由幕后走向前台, 受到空前重视。以上研究虽角度各异, 但他们的研究对象同为语言中表达说话者观点的语言资源。本研究倾向用“态度”一词统称语篇中说话者对人、对物的情感表达, 即态度包涵情感 (Affect) 、鉴赏 (Appreciation) 和判断 (Judgment) 三个次系统, 并具有来源 (Engagement) 和级差 (Graduation) 。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 (SFL) 的观点, 语篇是意义潜势实例化的结果, 同时又源源不断地丰富意义潜势。语篇中态度资源亦是如此, 同样与意义潜势共轭相生。作为同一个语类的个体语篇, 其产生虽有即时性, 但仍有共性, 其中的态度资源跨越地域和时空, 凝练出具有集体特征的意义资源, 构成此语类的态度意义潜势。本文将讨论作为语类的导游讲解词中的态度意义潜势及其组篇机制。

\

三、态度潜势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 是导游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 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具有语类的一般特征和属性, 其结构一般包括欢迎和结尾时使用的习惯用语、开始解说某个景区或景点时的概括介绍、为突出某个特色做的重点讲解三个部分。程微 (2010) 指出, 导游讲解词是一种机构性语言, 属语类的一种, 其语类结构如图1所示[1]。根据她的研究, 导游词中情感和鉴赏两类态度资源占据主导地位, 态度韵律按照情感———鉴赏———情感方式往返巡回。但她并未说明这两类态度资源具体构建了怎样的态度意义潜势, 这将是本节的重点所在。

图1 导游讲解词的语类结构 (程微2010)
\

先根据导游讲解语类结构选取10篇完整的导游词建立一个微型语料库 (共计约48000字) , 语料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语料实录。即把导游带团讲解全程录音并根据录音进行转写。二是网络上的导游论坛。导游将他们带团过程中的讲解词置于网络上以便交流学习的材料。三是书面导游讲解词。这类语料虽不是直接的转录, 但是大部分导游在讲解前要对这类讲解词进行学习甚至背诵, 这类语料是前两种语料的基础。接着, 根据导游讲解词的语类及态度韵律结构, 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是“欢迎词语料 (约8600字) ”“欢送词语料 (约4200字) ”和“讲解主体语料 (约35000字) ”, 前两个库中的态度以情感资源为主导, 后一个以鉴赏资源为主导, 见例 (1) (2) (3) 。

(1) 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见到各位很高兴[+Affect:process], 首先我谨代表我们公司海南**旅行社对大家来到美丽的海南旅游表示最热烈地欢迎[+Affect:process]!同时, 我很幸运[+Affect:process]能够做大家的导游并朝夕相处五天。我姓谢, 大家可以叫我谢导或小谢。在此, 小谢要提前向大家说声谢谢[+Affect:process]。

(2) 时间过得真快, 我们的行程即将结束。我衷心地感谢[+Affect:process]每一位团友对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我们共同努力团结一心形成的默契与和谐实属不易。旅游外出, 开心和快乐[+Affect:process]是大家的收获……短短几天, 我想我们都是满载而归吧。今天大家登机分手后, 我们再见面的机会也许很难, 不过我特别希望[+Affect:process]大家回去以后回忆[+Affect:process]或与人分享自己的香格里拉之行的时候, 除了描述香格里拉的美丽与迷人, 不要忘了补上一句, 在云南有一个导游小吴, 那是我的好朋友!

(3) 大家再看断桥后面那座山叫宝石山, 海拔78米。这座山主要由火成岩中的流纹和凝灰岩构成, 其中有一种名叫碧玉的“宝石[+Appreciation:valuation]”, 嵌在紫灰石中, 在阳光照射下分外耀眼[+Appreciation:reaction], 这就是宝石山得名的由来。山上那座秀丽挺拔、高高耸立的[+Appreciation:reaction]塔, 名保俶塔。保俶塔初建为九级舍利塔, 1933年重建。它是实心建筑, 塔身呈八棱型, 高45.3米, 上下匀称, 线条柔和优美[+Appreciation:composition], 在湖上诸塔中, 保俶塔的造型最为俏丽, 体态最为窈窕[+Appreciation:composition]。

最后, 通过统计三个微型语料库, 可以看到其中态度资源的分布情况 (见表1) 。

\
表1 导游讲解语篇中态度资源分布


表1显示导游讲解词中, 鉴赏资源所占比重最大, 情感资源次之, 判断资源最少。在情感资源中, “过程”情感资源所占比重最大;鉴赏资源中“反应”资源所占比重最大, “价值”次之。过程的情感资源主要是心理和行为过程, 在导游讲解语篇中, 主要运用心理过程情感资源。如, 谢谢、欢迎、高兴、感谢、原谅、希望、祝愿、愉快, 等等。根据导游心理学, 导游的“心理暗示”和“心理控他”对游客情绪有重要影响, 从心理上使得游客感同身受, 引起共鸣, 拉近导游与游客的心理距离, 是导游在讲解过程中的主要策略。[2]因此, 导游在讲解过程中往往大量使用心理过程情感资源以调动游客情绪。反应类的鉴赏资源通常被用来描述事物的吸引力或有趣程度, 在讲解词中这类资源最为丰富, 其目的是引起游客注意, 达到心理上共鸣。价值类鉴赏资源则被导游用以表达景点的价值所在, 使游客感到物有所值, 不虚此行。

通过观察语料发现, 在导游讲解语篇中, 积极的态度资源占92% (978个) , 消极态度资源只占8% (85个) , 且这些消极态度资源的对象不涉及景点或游客本身。由此可见, 在导游讲解语篇中弥散着积极态度资源, 构成了积极的态度韵律。

观察语料的另一发现是态度资源的叠加现象, 在导游词中, 多个同类态度资源叠加是强化态度的一种重要方式, 如例 (4) 。

(4) 云台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焦作市修武县境内, 北临山西, 东接辉县, 西与方山对峙, 南临焦辉公路, 占地约56平方公里。这里峰峦叠翠, 雄奇险秀;峭壁悬崖, 鬼斧神工, 奇石翠柏, 遍布山岩;潭泉密布, 溪瀑争流[+Appreciation:reaction], 有大小名峰36座, 天然溶洞20多个。这里一年四季美景如画:春日里来看冰消雪融, 听溪流淙淙, 赏万木复苏, 品万紫千红;夏日里来看漫山葱郁, 听飞瀑轰鸣, 戏浪花飞滚, 尝泉水甘纯;秋日里来看林尽染红似火, 又恰似“香山观红叶”, 饱山珍野味之口福, 觅健身益寿之怀药;冬日里来看冰剑玉挂, 赏冰花玉柱, 听踏雪叽叽, 寻腊梅绽放傲雪。云台山风景之美兼有泰岳之雄, 华岳之险, 峨嵋之秀, 黄山之奇, 青城之幽。[+Appre-ciation:reaction]

导游讲解词中的态度潜势———过程类情感资源、反应类鉴赏资源、价值类鉴赏资源以及积极态度资源和态度叠加方式共同构成了导游讲解词特有的意义生成库。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此意义潜势在组篇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四、态度组篇

在韩礼德 (2005) 看来, 人类所赖以生存的世界可以简单概括为物质世界和意义世界两个领域, 其中物质世界由我们周围的物质 (Matter) 构成, 而意义世界是包括了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宗教、认知、心理等一切非物质的存在。[3]他认为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物理系统 (Physical System) 属于第一层较为简单, 形成系统的是物质本身, 实现方式也是物质的;生物系统 (Biological System) 属于第二层, 相对较为复杂, 它在物质的基础上融入了生命的成分, 不再单是物质本身;社会系统 (Social System) 位列第三层, 在物质和生物系统之上加入了社会地位和价值, 因此更为复杂;最复杂的莫过于意义系统 (Semiotic System) , 它是位于社会、生物、物理之上的第四层。人类语言处于复杂的第四层, 通过物质传播 (空气、声波) 、产生和接受的过程属于生物系统 (大脑、发声器官、听觉器官) , 受社会结构和语境限制、由意义构成, 是一个完整的意义系统或称之为意义潜势。他指出, 意义世界使人的经验得以完整和统一, 意义和语言本是共轭相生的关系。我们认为意义即是构成语篇的关键。

韩礼德 (M.A.K.Halliday) 和哈桑 (Hasan) 认为, 组篇 (Texture) 一词被用来指构成语篇的特性, 是区别语篇及非语篇的关键, 它具有使语篇独立于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整体的功能。[4]组篇资源自下而上可以划入两个范畴。结构范畴和衔接范畴。结构范畴指语法结构, 如主述位结构、信息结构;衔接范畴指非结构资源, 如替代、省略、指代、连接和词汇衔接。自上而下的组篇资源包括语篇状态成分 (Textual Status) 和语篇过渡成分 (Textual Transition) 两类, 前者为信息本身, 后者跨越信息。然究其根本, 组篇仍是一种意义关系。张德禄认为, 不仅在词汇语法层面存在衔接手段, 跨阶和跨层次衔接也是组篇的重要手段。[5]态度意义对于组篇的作用不容忽视, 态度资源的组篇方式可以称之为态度组篇 (Attitudinal Texture) 。

在导游讲解语篇中, 态度意义的弥散对其组篇起着重要作用, 大量的态度资源弥漫于语篇中, 形成特有的人际韵律, 统一了语篇基调 (Key) 。首先, 特殊的态度资源选择是导游讲解词组篇的主要特征:心理过程情感资源、反应类和价值类鉴赏资源统领语篇中态度类型, 辐射整个语篇。其次, 压倒性数量的积极态度资源也带领语篇攀登和谐人际韵律高峰。最后, 同类态度资源叠加势必构成语篇中态度意义重复和连贯。

以上是态度意义在组篇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认为其内在机制是一种移情过程, 即态度的正转移或称阳性转移。在导游讲解语篇中, 导游首先利用态度资源渲染, 将本身主观感情转移到所讲解景点之上, 携带丰富态度意义的景点感染了游客, 从而调动其主观情绪, 实现导游态度和游客态度的一体化。这种统一的过程和传统态度形成过程类似, 历经响应、认同、自觉三个阶段。

响应阶段就是听众与讲演者的态度情感产生共鸣, 并从表面上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观点, 是态度发生改变的初始阶段。该阶段包括来自旅游环境、导游、游客等外界环境中综合因素的影响, 听众只是下意识地接受某些观念, 内心并不完全认同, 这恰是态度形成的开始。在导游讲解的过程中, 导游单方面输出使游客被动接受, 这种压力在游客内心形成一种潜在反抗。随着讲解的推进以及景点游览的深入, 游客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同化阶段又叫认同阶段, 这个阶段比响应阶段进了一步, 游客不再是被动接受, 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地接受他人影响, 游客的态度和导游讲解员的态度逐渐接近。但此时, 思想共鸣还不稳定, 态度随时可能改变, 游客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依然左右着自己的态度, 新老态度尚未完全融合。伴随着景点游览接近尾声以及讲解结束, 游客的态度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即自觉阶段———他们将导游的态度与自己原有的态度结合起来, 构成统一态度体系。到此阶段, 游客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 把导游讲解员阐述的观点、情感真正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 内化于心, 并形成自己对旅游景点自觉的认同, 感受到游览的价值所在 (如图2) 。

\
图2 导游讲解语篇中态度统一机制


五、结语

本文通过构建微型语料库的方法, 分析了导游讲解词中态度资源的分布, 从态度意义潜势出发揭示态度的组篇作用和内在机制。通过分析发现:首先, 在导游讲解词中, 态度资源分布独具特性, 心理过程类情感资源、反应类鉴赏资源和价值类鉴赏资源前景化, 其他态度资源背景化;其次, 积极态度资源突显;最后, 态度资源的叠加对加强态度意义和形成态度韵律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态度组篇功能的研究是对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研究的补充和发展, 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对于导游词撰写及导游讲解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由于篇幅和时间所限, 并未建立参照库和微型语料比照, 因此研究内容深度有限, 有待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程微.态度韵律的整体性研究[J].外语学刊, 2010 (3) :68-73.

[2]谢新暎.导游语言实践中心理学应用策略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0 (1) :139-142.

[3]M.A.K.Halliday.On Matter and Meaning:The Two Realms of Human Experience[J].Linguis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s.2005 (1) :59-82.

[4]M.A.K.Halliday,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ed, 1976:2.

[5]张德禄.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99-114.

《导游讲解词中“态度”组篇研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10/2018091001472618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8.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