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观影响下,语文作业的设计只注重课内语文知识的巩固,内容同质化严重,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语文学 习兴趣,还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作业观,从教学视域转向课程视域,以课程为依托优化作业 设计,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课程教学为例,提出“优化学习情境,设计任务 群作业”“促进自我建构,设计系统化作业”“注重立体感悟,优化融合性作业”注重作业调控,设计层次化作业的实践策略, 旨在促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在提升语文作业质效的同时,促进“双减”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关键词] “双减”背景,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课程视域
传统教学视域下的作业设计是为 “教课”服务的,强调通过作业设计强 化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巩固,在 此视角下作业是“教学”的主要环节。 而课程视域下,语文作业设计则聚焦 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业是“课程” 的一部分,注重“用课程”提升学生 语文核心素养,促使学生“会学”。显 然,“课程视域”作业观更加贴合核 心素养下新课标的根本要求,更加符 合“双减”政策的精神。因此,“双 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注 重“大单元”“大任务”作业对学生的 引领,使其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以 此助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 提升。
一、优化学习情境,设计任务群 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 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 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 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 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 学习情境,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基于学习任务群视角进行单 元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语 文素养的提高。
任务群作业设计主要针对单元教 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设计目的是引 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 学生语文学习的系统性,促进学生语 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从而提升语文 作业质效。进入学生五年级阶段,学 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具备一定的 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任务群的作 业设计,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 二单元任务群作业设计中,教师对本 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明确任务群 作业设计思路。此单元共收录了《草 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 楼春趣》四篇文章,分别展现了我国 四大名著中的精彩情节,教学目标包括:①学会单元中的重点生字和词语; ②能够理解和复述故事内容和故事情 节;③结合课文,感受故事中的人物 形象,体会其中的人物性格特征;④ 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我 国四大名著的文学魅力。基于教材分 析和学情分析,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 教师围绕本单元教学内容设置活动主 题,比如,“走近四大名著,开展知识 竞赛”,进而为任务群活动式作业构建 具有竞争性和整体性的学习情境。在此 基础上教师可设置“任务群”,比如:
任务一:我要“知”名著
此项任务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在 自主学习的状态下收集关于四大名著 的资料和信息,自觉地对其进行整合。 教师构建的比赛情境将会激发学生的 挑战欲望,进而会通过观看影视作品、 阅读课内外资料等多种手段增进自己 对四大名著的了解。教师可设置与四 大名著有关的问题加以引导,比如: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为《西游 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 梦》,它们的作者分别为( )、( )、( )和( );《西游记》讲述的是 ( )( )( ) 和( )西天取经的 故事;《三国演义》描述的是( )时 期的政治、军事斗争的故事;《水浒 传》讲述的是以( )为首的 108 位 好汉反对封建统治,揭竿而起的故事; 《红楼梦》讲述的是( )和( )的 爱情悲剧故事。
任务二:我会“学”名著
要求: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借 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学习课文中 的生字和生词,熟练阅读课文,了解 课文内容。
任务三:我会“讲”故事
要求: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练 习将故事清晰、完整地讲述出来。
任务四:我要“评”故事
要求:四大名著中你对哪些人物 有深刻的了解?说一说、写一写这些 人物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对名著中的人物进行个性化评价。
教师将具有连贯性的一系列任务 融入具有挑战性的竞赛情境中,符合 五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不服输心 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 完成任务、查阅资料、阅读课文的过 程也是学生孕育语文素养、积累语文 知识和学习技能的过程。通过“任务 群”作业设计,将转变传统零散化、 碎片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让作业具 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在促进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语文 学习兴趣,加快核心素养的生成。
二、促进自我建构,设计系统化 作业
语文教材是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 养、发展学生关键能力创编而成,将 诸多的文章进行系统化的归类、整组, 形成各个单元,让每个单元中的课文 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进而赋予了各单元系统性、独立性的特征。将单元作 为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单位,不但能 够促进语文作业内容的结构化,还可 以将作业目标、内容和类型等关联起 来,使其浑然一体,与语文单元整体 教学保持协调一致,更加有利于学生 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 基于单元所呈现的核心知识和注重发 展的关键能力进行“系统化”作业设 计,体现出作业内容之间的关联和递 进,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 自主理解和迁移,将语文知识转化为 学习能力,实现自我建构,促进学生 语文素养的孕育和生成。
同样以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 二单元为例,此单元共收录了《草船 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 趣》四篇文章,均出自我国四大名著, 创编教材时因此将文章整组到同一单 元中;此外,除了课文以外,单元导 语、口语交际、习作等板块内容均和 名著阅读密切相关,体现了“单篇课 文”到“整体课程”的转化。并在单 元导语中提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 著的方法”“学习写读后感”,从而帮 助教师掌握单元中的“语文要素”。明 确本单元作业设计的要点。教师可在 此基础上针对本单元设计“系统化” 作业,比如,基于需要掌握的关键能 力(①掌握古典名著阅读方法;②掌 握写作读后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设 计如下单元作业。
1. 略读本单元《草船借箭》《景阳 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文 章,初步了解故事的发展顺序,找出 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提示:略 读时遇到难以理解的生字、生词可结 合上下文内容进行猜测和跳读,确保 阅读速度,并将陌生字、词标注出来, 阅读后进行查阅。)
2. 品读本单元四篇古典名著片段,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草船借箭》描写了哪些人 物?找出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说你 对人物的认识。
(2)阅读《景阳冈》后,概括武 松具有哪些特点,你对武松具有什么 评价?(提示:可从多角度分析)
(3)你喜欢《猴王出世》文章吗, 为什么喜欢?
(4)《红楼春趣》描写了哪些人 物,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
3. 从本单元中选出一篇你感触最 深的文章,写 200~300 字的读后感。 (提示:写读后感时可尝试“引述材 料—概括内容—分析材料—亮明观 点—实际拓展—总结全文”的步骤。)
这种“系统化”作业设计紧扣语 文单元中的语文要素,着眼于学生关 键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在作业中根据 实际情况通过设置“提示”给学生必 要的启发和点拨,一方面以此调节语 文单元整组作业的难度;另一方面, 提升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系统化认知, 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实现语 文知识和技能的自主建构,以此增加 学生单元学习中的收益,提升学生语 文学习能力。
三、注重立体感悟,优化融合性 作业
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的论述 中指出,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 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 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综 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 力。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学科之间 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泾渭分明,这不 仅无法贴合学生全方位的思维发展需 求,也会因“孤岛”效应让学生获取 语文学习信息的渠道变得狭窄。超越纯粹的学科教学目标,将多学科融入 语文作业设计中将有助于学生建立各 学科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横向联系,促 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发 展学生全面素质。
例如,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 二单元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课文 的略读、品读,从中初步了解《三国 演义》故事的历史背景。教师可以借 此通过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对历史背景 进行深挖。
例如,教师可在《草船借箭》课 程教学后,设计语文与历史学科相融 合的跨学科作业,引导学生查阅历史 资料,了解三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体 会《三国演义》作者在创作时所处的 社会环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理解罗贯中的心态,这样才能让学生 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感 受《三国演义》的时代意义和文学魅 力,在深刻理解“草船借箭”故事情 节,体悟人物性格的同时,丰富学生 历史文化底蕴,增进学生对名著的 喜爱。
此外,教师还可拓宽跨学科作业 设计视野,实现“多学科”融合。比 如,《草船借箭》课程教学中,教师可 以通过作业引导学生探索借助信息技 术在网上查询和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 打通学生信息化学习通道,帮助学生 掌握利用现代科技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还可通过“跨学科”作业,引导 学生收集《三国演义》影视作品的主 题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 自主学唱。教师通过这种“语文”与 “音乐”的“跨学科”作业设计,一方 面,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想和情感的深刻体悟;另一方面,能够开发 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将 学生引入歌曲营造的意蕴之中,让学 生体会到词曲的美感,受到审美熏陶。
四、注重作业调控,设计层次化 作业
课程视域下的层次化作业设计与 传统的教学视域下的分层作业设计有 所不同,它是从“大”处着眼,围绕 “大语文”“大任务”而设置的,教师 在设计“层次化”作业时,可充分尊 重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大胆放手,为学生创造更多弹性时间 和空间,赋予学生更加广泛的选择权, 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探究兴趣、起 点知识和经验自主认领作业任务。
例如,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 二单元课程设计的“任务群”作业中, 教师根据作业设计目标需求,设置了 四项作业任务,教师可将“基础知识” 部分的“任务一”和“任务二”作为 “必选项”,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完成 任务夯实本单元的语文基础;同时, 将“任务三”和“任务四”作为“可 选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 进行自主选择,既可以对本单元的文 章进行选择,又可以在“说”和“写” 中对作业完成形式进行选择。教师在 学生认领作业任务时,需要鼓励学生 发挥出自身优势,同时,认识到自身 存在的不足,让学生能够主动挑战自 己语文学习中的短板。
“双减”政策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减负 提质”作业设计理念下,教师需要转 变传统教学视域作业设计观,拓宽作业设计视野,从“大”处着眼,注重 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和素质,增加作业 弹性,让语文作业能够真正贯穿学习 过程,发挥出自身引领功能。
基于课程视域构建的语文作业具 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结构化强的特点, 需要将作业贯穿于学生单元学习的过 程之中,将作业内容和项目分解到每 一课时之后,进而减少对学生课余时 间的占用,而且,能够让学生思维保 持持续和连贯,在实现对作业时间有 效把控的同时,促进学生自我调控能 力的形成,既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品 质,又可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地实 施,让语文作业真正发挥出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沈潇潇 . 基于大概念的语文单 元作业设计与实施 [J]. 湖州师范学院 学报 ,2022.44(12):69-74.
[2] 罗雅文 , 任强 . “双减”背景下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研究—基 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 [J]. 成都 师范学院学报 ,2022.38(4):15-21.
[3] 邱志凯 . “双减”背景下的小 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J].教学 与管理 ,2022(5):66-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