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在初升高阶 段的数学学习中存在一些知识脱节的现象,因此,初 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初高中数学教师应重视衔接的重要性,善于在教学 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精准有效的应对措施,使 得初高中数学教学能够顺利衔接.本文是笔者在教学 教研中的一些想法,旨在抛砖引玉与大家探讨交流.
1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 问题
1 . 1 初高中数学教师长期“ 割裂”,导致不了解对方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由于初高中教师在一起交流探讨的机会少,导 致对彼此之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了解.以十字相乘法为例,初中教师只教给学生二次项系数为1 的类型的十字相乘法( 如 x2 - 8x - 20 = 0) , 而高中教师认为初中教师已经教过十字相乘法,在学习高 中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的时候出现大量二次 项系数不为 1 的十字相乘法类型,甚至有些教师在 作业练习中出现含有参数的十字相乘法类型问题,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吃力.初中教师不清楚高中阶段 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讲得浅显,导致学 生到了高中出现不适应现象.
1 . 2 初高中教材有些内容不衔接
首先,教学要求和目标的差异导致教材内容的 不衔接.有些相同的概念在初中的教材上定义得浅 显,而高中的教材则定义得更广泛和严谨.同样的概 念,初高中定义有差异,导致学生对新定义难以接 受.以《 角》为例,初中教材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 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高中新教材定义:一条射线 绕其端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按 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如果一条射线 没有做任何旋转,就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
其次,新教材有些内容在初中没有出现,但是在 高中教材中大量出现,导致学生对新出现的知识和 方法感到陌生和困惑.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 一册第三章《幂函数》和第四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 数》,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的函数类型,这些函数的 图象和性质比初中学过的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更 复杂,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更多.学生在面对这些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时候会有较多困惑.
1 . 3 初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方式不衔接
首先,初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容量不一样.初中数 学教学内容少且较为简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教学任务,可以对某一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反复的讲 解与训练,对学生的练习、试卷有时间讲评,并进行 归纳总结,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而高中数学相对 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多、任务重、容量大,教学进度 自然比较快,学生的很多疑惑、问题都留到课后由学 生自己设法解决.
其次,初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差异.《 义 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要求较低,初中数学教师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练 习、记忆背诵公式和口诀来提高成绩,但这种教学方 式教出来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无法适 应高中的学习.而高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 较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 修订)》提出了数学六大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师的 教学方法往往借助于实验、推理、抽象分析等,学生 听完教师的讲解之后,还需要靠自己去领悟.比如, 抽象函数的定义域,对数概念的理解,三棱锥外接球 问题,等等,对这些抽象性的内容,悟性不高的学生 到了高中适应较慢.
最后,初高中数学教师对问题的分析程度有差 异.由于初中数学教师考虑到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弱,因此,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步骤会讲得比较 详细,比如课堂上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初中教师将每 一个步骤、每一个过程都会在黑板上一笔一划板演 得清清楚楚.但是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由于课堂容量 大,教师往往只给出解题思路,板演出关键步骤.
1 . 4 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情感不连续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形成默契,甚至产 生情感上的信任和依赖[1] . 初中和高中是两个相对 独立的过程,学生在初中三年已经适应了初中教师 的教学方式,对初中教师产生信任和依赖,学生进入 高中后对新的环境、教师、同学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 适应过程,加上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的变化,学生容 易产生焦虑情绪,自信心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和制约着初高中的有效衔接.
2 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策略
2. 1 教研活动一体化,并开发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初 高中衔接教材
由于初高中数学教师交流不足,导致不了解对 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组织初高中数学教师集 体教研活动,通过活动来增进初高中数学教师的相 互交流,使得双方形成一种育人的合力.初高中数学 教师相互深入彼此课堂听课,了解不同学段的教学 内容、方式、效果及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要求等.通 过初高中教师的集体教研活动,开发出适合当地实 际的初高中衔接教材,以此促进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有 序推进,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开展“新高考背景下 初高中衔接实践研究”活动,比如,开设“新高考背景下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设计”“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作业 设计”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不同学段的数 学教师明确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契合点,并在实际教学 中落实初高中的知识衔接和教学衔接.
2. 2 认真研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材编写体系 和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教材编写体系作了较大的 调整,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作了较大的改进.学习 研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材编写体系和初高中 数学课程标准,是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顺利衔接的 必备方法.高中数学很多知识点是在初中的基础上 进行延伸和拓展,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立足于 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原 则,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注重思想方法的渗 透和运用,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 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了解相关知识点在初中的要求 和学生的掌握程度,掌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才能 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衔接教学.比如,人教版新教材必 修第一册《 任意角和弧度制》是在初中人教版七年 级上册《 角》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高中数学教 师在此内容的教学时应了解数学课程标准对七年级 上册《 角》的要求.知道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才能 更精准有效地实施衔接教学.
同样的道理,初中数学教师也应熟悉高中的教 材,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的高中学习做好铺垫.比如,初中教师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解直角三角 形及其应用》的教学时,可以为高中数学《 解三角 形》这一章做好知识、能力、方法上的准备,在引导 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时,可以把边角关系写成“c =a/sinA=b/ sinB”的形式 为学生高中学习正弦定理“a/sinA =b/ sinB=c/sinC”做好了发现结论验证结论的准备.
2. 3 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教师对知识重复讲解得多,无形中增加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高中数学教学更加重视 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但是高中教学时间较为紧 张,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同时完成知识点讲解、思维 能力培养、习题练习等多项教学工作[2] . 初中数学 教师应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包括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学方法的应用等.一方面通过数学应用,使学生认 识数学的“ 内在价值”,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通过数学应用,渗透初高中的有效衔接, 提升学生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教 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衔 接.高一刚开始,可以通过放慢进度、抓住重点、突破 难点,加强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 教学,同时注意教学中形象性和直观性的应用.对于 难点问题可以通过从易到难,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 方法,实现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平稳过渡.比如,高 一 的学生普遍对“对数”的概念难以理解,教师在对 数概念教学的时候可以从简单的指数式( 如 20 = 1 , 2 1 = 2 , 22 = 4 , 23 = 8 ) 开始,得到相对应的对数式 ( log2 1 = 0 , log22 = 1 , log24 = 2 , log2 8 = 3 ) , 让学生理 解了对数的意义后,再过渡到复杂的对数式,这种由 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初高中的 有效衔接.
2. 4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心理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是 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学好高中数学.因初 高中数学知识容量、难度、要求不一样,所以学生已 有的学习方法不适合高中阶段的学习.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以便能较 快地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初中阶段,教师需 要指导学生注意方法和思想的总结,而不是单纯地 掌握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养成建立错题集的习惯,便 于后续复习与巩固,学会独立思考和总结,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积极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 开展深度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会”的基础上,力求 实现“会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导 学生深入教材,理清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原 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形 成知识体系,并能灵活应用;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 抓住数学精髓,注重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提炼.因为数 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数学方 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它们是数学 的精髓[3] . 另外,可以安排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与高 一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活动,促使高一新生尽 快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由于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 素,初中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大部分心理上有一定的 落差,因此,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克服不良 的学习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困生要关爱有 加,多找学困生谈心沟通,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 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也体验到成功的 喜悦,使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面临的问题 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们不断发现并寻求解决的策略.初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齐心协力,从教材、教法、学情等方 面入手,制定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 材的方案,并有效落实,使初高中数学教学顺利衔接.
参考文献:
[1] 刘辉,李德显.初高中学段衔接问题的破解路径 [ J] . 教学与管理,2020(3) : 1 .
[2] 刘桥连.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高中数学衔接 的教学策略研究 [ J ] . 西部素质教育,2017 , 3 (19) : 72 .
[3] 程相刚.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及策略 [ J] . 基础教育论坛,2021(3) : 1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