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挑战"不可能",发展创新意识—特级教师张宏伟"路程问题猜想"教学片段赏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31 11:36: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赏析了特级教师张宏伟“路程问题猜想”一课,他通过玩转脑筋急转弯,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想问题;通过 具身体验促理解,帮助学生探究相遇问题的分类;通过数形结合促辨析,帮助学生探究相遇问题的关系,最终促进学生挑战 “不可能”,发展创新意识。

  [关键词] 创新意识,数学猜想,路程问题

  创新意识是人类发明创造新事物的源头,是挑战“不可能”的开始, 会让人跳过一个高度,看到另一座 山的精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中将“创新意识”定 义为: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 象或科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 数学问题。创新意识有助于形成独立 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 神。特级教师张宏伟“路程问题猜想” 打破了平时数学课程的常规思路:第 一是挑战学习年级的“不可能”,张 老师上课的班级是四年级的学生,而 路程问题这个知识点跨越五、六、七 年级;第二是挑战数学猜想的“不 可能”,通常学生只学习与路程问题 有关的相遇问题,张老师从生活实 际情况出发,带领学生学习了没有相 遇、相遇、相遇过头不出界、相遇过 头出了界这四种与路程相关的数学 问题。

  一、玩转脑筋急转弯,学会从不 同角度想问题

  师: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脑筋急转弯会玩吗?谁出一个?

  生: 米小圈在爷爷生日的时候, 对爷爷说:“祝您长命百岁。”爷爷却 很生气,这是为什么?

  生: 爷爷今年 99 岁。

  师: 他知道活 100 岁还有 1 年, 他很生气。所以以后送老人祝福可以 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 松”。老师也来出个脑筋急转弯:大雁 为什么往南飞?

  有的学生说:“因为北方太冷了, 所以大雁飞到南方去。”有的学生说: “有一个成语叫北雁南飞。”有的学生 说:“因为大雁不会走。”

  师: 第一个同学把思考点放在 “南”上,第二个同学归因于成语,第 三个同学把思考点放在“飞”上。参 考答案是因为大雁走着去太慢了。同 学们,脑筋急转弯是一种智慧的东 西,它在告诉我们:思考的角度不一 样,可能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答案,可 能发现一个新的世界。我们再玩个脑 筋急转弯:人为什么要到菜市场里去 买菜?你可以尝试从不同的点去随 便猜。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人很菜。” 有的学生说:“因为人自己不想种,所 以去买。”有的学生说:“因为超市太 贵了,所以去菜市场。”有的学生说: “他们小时候考试都很菜,所以才去市 场买菜。”有的学生说:“动物不会去 菜市场买菜。”

  师: 你看大家关注的点不一样, 得到的答案不一样。参考答案是因为 菜没长腿,不会自己跑到我家里来。 同学们,游戏玩完了,我们要从不同 的角度思考问题。

  【赏析】 课前互动是教师借班上课 通常的热身方式,不仅可以建立良好 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 还可以适当渗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课前,张老师和四年级的学生玩起 了脑筋急转弯,顿时学生的玩性被激 活。张老师一边带着学生玩脑筋急转 弯,一边从玩脑筋急转弯的过程中思 考人生,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问题,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同时, 这个人生哲理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有益, 也为本节课的数学探索做了铺垫。

  二、具身体验促理解,探究相遇 问题的分类

  1. 读懂题意,想方设法理解“相向”

  师: 你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但是 今天我们要挑战四、五、六、七年级 的内容,正常吗?你们一点都不会, 这是正常的;如果会了就不正常了, 那叫超长。跟张老师上这节课,我告 诉你们三个诀窍:第一个是猜,第二 个是瞎猜,第三个是继续猜。因为数 学很多东西都是猜出来的,你们知道 哥德巴赫猜想吧?一般老师上课先写 题后画图,我是先画图再写题。(出示 线段 AB,甲乙两人分别从 A 、B 两地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题目中有不懂 的词吗?

  生:“相向”。

  师: 碰到不明白的词,你们是怎 么解决的?

  生 1 :查字典,字典里“相向” 的意思是向着对方的方向而行。

  生 2 :找百度,百度里“相向” 的意思是向着对方走。

  师: 非常好,你会发现数学上有很 多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查《新华词典》、 查百度,根本不需要让老师来教的。

  【赏析】读懂题意,是解决问题的 第一步。张老师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寻 找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让他们自己 想办法解决。这时候,有同学提出不 理解“相向”的意思,张老师放手让 学生自己解决,他们通过查字典、查 百度等方法找到答案,为学生的自主 学习提供了方法支持。

  2. 场景演示,寻找相遇问题的分类

  师: 请两个同学来演示一下这道 题目!我喊“开始”后你们走。

  第一次学生走到对方位置后停下 来,张老师让他们重走;第二次学生 走到对方位置后返回,张老师让他们 重走;第三次走到对方位置后继续向前走。

  师: 同学们,他们两人的位置关 系是不是始终在发生变化?你会发现 他们的位置有无数组。数学上有一种 研究无数组的方法,就是分类思考。 你们觉得他们的位置关系,一共分为 几种情况?用手指表示。

  学生的答案有 2 、3 和 5 等多种情 况。

  师: 请能拿出一张纸,画草图, 你能想出几种情况?开始!画好之后 小组交流,在小组里看看有没有你没 有想到的。(展示学生的作品。) 我真 是太佩服你们了,张老师已经把它们 分类了,这一类是什么情况?

  生: 他们两个相遇。

  师: 这一类呢?

  生: 没有相遇。

  师: 最后一类呢?

  生: 相遇过头。

  师: 我们现在把相遇问题一共分 成三大类,分别是相遇、没相遇和相 遇过头。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往往 从最特殊的相遇开始。我们看这个在 中间相遇,这个不在中间相遇,说明 了什么?

  生: 在中间相遇说明他们的速度 一样,不在中间相遇说明他们速度不 一样。

  师: 太牛了,这个掌声不是因为 你答对问题,而是因为你用数学的专 业术语“速度”去看数学。见到速度 之后,我们马上会想到速度、路程、 时间,这是数学上的一个铁三角。

  【赏析】 具身学习是指通过身体的 感觉运动系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促 使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和情感水平发 生变化。张老师让两个学生按照题目 要求在课堂上走一走,在张老师的一 次次喊停重走中,两个学生突破了常 规思路,尤其是走到对方位置后继续向前走的情形,最终学生发现相遇问 题有三种不同的类型。这样的学习过 程,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还能让他们把实际演示中的这三个相 遇问题画下来。

  三、数形结合促辨析,探究相遇 问题的关系

  1. 打破常规思路,学生给线段命名

  师: 今天我们先研究路程。在小 郑这幅图里(见图 1),请问这三段分 别是谁的路程?


\

 
  生: (边指边说)这是甲的路程, 这是乙的路程,这是 A 和 B 的路程。

  师: 在数学上,路程用一个字母 S 相遇表示,甲的路程是 S 甲,乙的路 程是 S 乙,AB 的路程是 SAB 。那在小 高这幅图中(见图 2),中间空缺的 叫什么呢?


\

 
  有的学生说 S没有人走过的地方 ,有的学 生说 S空。

  师: 为什么叫 S空呢?

  生: 因为甲和乙还没相遇,中间 是空着的,所以叫 S空。

  师: 在小李这幅图里(见图 3), 这一段叫什么呢?


\

 
  有的学生说 S过 ,有的学生说 S相 遇 ,有的学生说 S两边都走过 ,有的学生说S 没空 ……)

  师: 你说 S重 ,为什么?

  生: 因为这一段甲和乙都走过, 所以这一段是甲和乙都重复了。

  师: 这段路被重复走过的是这样 的几段,你们可以猜?为什么是一段?

  生: 如果甲走过,乙没走,不叫 重复;如果乙走过,甲没走,也不 叫重复。只有甲和乙都走过了,才叫 重复。

  师: 解释得太精彩了,掌声。在小 庄这幅图里(见图 4),这段叫什么?


\

 
  生: 这段叫 S甲出 ,这段叫 S乙出。

  【赏析】 为了清楚地描述每一条线 段,张老师引导学生从线段表示的意义 角度分别给线段命名。最初,张老师 先做示范表示 S甲和 S乙 ,再引导学生用 简洁的方式命名比较特殊的线段,学 生脑洞大开,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命名。

  2. 辨析不同相遇,学生建立数量 关系

  师: 在同一个题中这些路程之间 有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路程之间 的关系。(出示图 1)这里有 S 甲 、S 乙 和 SAB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 能用加减乘除这样的运算关系表示出 来吗?

  生:(边指边说) S甲+ S乙 =SAB。

  师: (出示图 2)这里的 SAB 怎么 求呢?

  生: (边指边说) S 甲 + S 乙 + S空 =SAB。

  师: (出示图 3)这里的 SAB 怎么 求呢?小组交流一下。

  生: (边指边说) S 甲 + S 乙 - S 重 =SAB。

  师: 为什么要减去 S重?

  生: 因为 S 甲+ S乙就把 S重多算了 一次,所以要减去 S重。

  师: 同学们,相遇过头有两种情 况,第一种是相遇过头没出界,第二种 是相遇过头出了界。在相遇过头出了界 的情况里(出示图 4),S 甲 + S乙 - S重 还等于 SAB 吗?是大于还是小于?

  生:S 甲+ S乙- S 重大于 SAB。

  师: 同学们,你会发现同样是相 遇过头,出了界和没出界一样吗?出 了界,你是不是就发现了一个新的关 系?所以叫出了界就会发现新世界。 你发现了什么关系?

  生:S 甲 + S乙 - S 重 - S 甲出 - S 乙出 =SAB。

  师: 那刚才有同学说分成四类, 你知道是哪四类吗?

  生: 第一类是没有相遇,第二类 是相遇,第三类是相遇过头没出界, 第四类是相遇过头出了界。

  师: 相遇问题表面上是三类,实 际上有四类。同学们,今天你们做了 一件伟大的事情,填补了全国教材的 空白,发现了相遇问题的新世界。

  【赏析】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 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 离。”“数”的准确性和“形”的直观 性,可以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数学本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学生借 助直观的相遇问题线段图,用加减乘 除等数量关系表示出没有相遇、相遇、 相遇过头没出界、相遇过头出了界这 四种情况,还进一步把相遇过头细分 为没出界和出了界这两种情况。更令 学生欣喜的是他们在一节数学课中挑 战了高年级的学生内容,还扩充了数 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这或许让他们 终生难忘。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上创新意 识的培养不应该成为一句口号,而应 当在具体的每一节数学课上通过丰富 的教学内容落实起来。就像张老师的 这节数学课,在课前他创设了轻松愉 悦的学习氛围,不断鼓励学生要敢于 猜想,并且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 考;在课堂上他设计了一个大问题,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对相遇问题进行 分类、命名和建立数量关系,促使学 生不断地在问题中寻找答案,体会数 学思考的乐趣,发现相遇问题的新 大陆。

  参考文献:

  [1] 徐培钧 . 基于小学数学学科核 心素养的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J]. 名师在线 ,2023(13):59-61.

  [2] 蒋守成 . 从“边界突破”到“无 中生有”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的路径思考 [J]. 小学教学设计 , 2023(14):27-31.

  [3] 张龙昌 , 嵇宪长 . 以“经验数 学”之评促进儿童创新意识培养 [J]. 江苏教育 ,2022(81):17-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4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