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单元设计例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27 10:53: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和框架结构,文章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二册中的第五单元为例,分析并探索具体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其中,教学目标兼顾了语言和育人目标两个维度;教学流程主要围绕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并把三个部分进行有机的结合,依次展开具体讨论。这为教师提供了基于此教学法进行课程设计的案例参考,可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POA),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Abstract:Based on the teaching concept and framework of Wen Qiufang's“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this paper takes the fifth unit in the second volume of New Standard College English Integrated Course(Second Edi-tion)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specific unit teaching objectives,design ideas and teaching processes.Among them,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ake into account two dimensions—language and education objectives,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mainly focuses on motivating,enabling and assessing.The three components are logically connected to provide teachers with detailed example for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this teaching method,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English.

  Key words: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college English;teaching design

  一、引言

  近年来,针对大学英语改革的讨论不绝于耳。尽管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外语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却未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中的“学用分离”和“文道分离”[1]。为了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教师们积极探索各教学方法的使用,比如任务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以及产出导向法等。其中,“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是由文秋芳教授[2]提出的针对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理论。这一理论近几年在日常教学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且有效的探索和应用,包括教材编写[3-4]、大学英语课堂实践[5-6]、促成环节设计[7-8]和师生合作评价的应用[9]等。文章基于POA的理论基础,根据学情和教情,讨论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学材料,设计单元内容,并最大限度地发挥POA的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基于本单元的主题,教学目标分为语言和育人两个层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①整理并归纳与休闲活动和兴趣爱好相关的话题词汇;②辨别篇章中的反语,并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下恰当地使用此修辞手法;③鉴赏文本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从而达到语言和思辨能力的协同发展;④辩证地分析和使用语料,帮助自己完成演讲任务。论述观点时做到具体、清晰且符合逻辑。育人目标定位为价值塑造和立德树人,包括:①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抗挫和抗压能力;②懂得在与人交流时要注意语言的分寸感,能够运用同理心实现有效的沟通。

  三、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设计主要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选取《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2》第五单元“Time off”作为教学内容。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把课程分为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部分来进行。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遵循POA中所提到的“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原则[2],以实现语言和育人的教学目标为主线,强调有效的促成产出。同时,注意充分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将育人的概念融入各教学环节中。

  驱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当下的实际社会热点情况,尽量具体化地去呈现交际场景。促成部分则按照内容、语言和结构三个维度依次展开,循序推进;三个阶段的促成环节尽量做到活动形式多样,各阶段目标清晰。内容促成环节主要通过输入精选的文本材料,帮助学生收集和归纳话题观点。语言促成环节更关注服务于产出活动的单词、短语和句子,对选出和教学目标相关的重点目标语言进行显性教学。同时,也强调了本单元课文中重点使用到的反语手法。结构促成环节侧重本单元教材中的写作专题,从节选的阅读篇章中提取单元产出任务所需要的结构,包括:代词、“肯定”和“可能性”表达以及论点的拓展方法,帮助学生在接下去的产出阶段,搭好全面的脚手架工作。此外,使用“师生合作评价(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以下简称TSCA)”进行单元任务的反馈和评估,可以及时评价和了解语言目标和交际目标的完成情况和达成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评促学。

  四、教学流程

  本单元需要8课时来完成整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具体课时分配和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单元设计例析论文

  (一)驱动环节

  交际场景设定和呈现是POA的第一步,本单元情景设计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即将到来,学校的心理协会将要举办一场题为“关爱自己、热爱生活”的演讲活动,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当今社会,面对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变得消极被动。为此,作为一分子的你,需要录制一段演讲视频,劝说同学们停止无意义的内耗和焦虑状态,找到适合自己、有意义并且能够带来成效的休闲活动或爱好,从而成为一个爱自己、爱生活的当代大学生。此外,虽然话题本身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但是由于语言、素材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可能无法完美地呈现想要的结果,这可以促使他们产生学习欲望。相关话题任务讨论的适当加入也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抗压和抗挫能力。

  (二)促成环节

  促成是POA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8],包括内容、语言和结构三个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文本输入,帮助学习者积累产出任务所需要的语言表达形式。本单元就内容、语言和结构三个维度,设计了相应的子任务(表1)。子任务1和子任务2为完成最后的产出任务,即子任务3搭建了脚手架。同时,它又与驱动环节设定的情境形成呼应。设计具体内容和教学环节时,充分考虑了促成的三个有效性标准,即精准性、渐进性和多样性[1]。在对课文文本内容挖掘的时候,参照了Bloom[10]的教育目标分类,从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面来设计和使用本环节的输入语料,帮助学生积累话题观点、理解并掌握反语的使用。首先,在表层层面,通过让学生在视频资料以及课文节选句子中寻找事实信息,引导其进行阐述、反思和探索话题;并理解反语的概念和分类,能够识别表达中的言语反讽。之后,在所设置的情境中,带着学生一起应用和练习言语反讽。同时,引导学生明确代词在课文中的重要作用,学习通过“可能”和“肯定”的表达来优化论据表述。最后,通过任务布置的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和解构文本,完成最后的单元产出任务。这符合认知加工难度递增的趋势[8]。

  同时,通过对课文文本资料的深挖,在课堂活动设计和信息传递渠道方面,尽量做到丰富多元。针对所节选的文本和视频语料,设计了多种活动,涉及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包括角色扮演、听力填空、句子辨析、句子改写、配对练习和段落翻译等,综合采用个人活动、小组讨论和全班活动等形式,有利于调动班级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例如,在设计语言促成环节的角色扮演活动时,兼顾了多个不同但学生熟悉的场景,包括上课玩手机、作业拖延、熬夜追剧等,引导其进行多样性产出,这更有利于学生的个人空间发展。

  (三)评价环节

  本单元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POA中的师生合作评价(TSCA),参考形成性评估和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相关理念和评价方式,开展并完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评价过程。同时,充分利用线上的资源和平台,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单元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其学习动机。此外,教师反馈贯穿课程的始终,主要目的是诊断学生的困难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帮助其取得学习的进步[11],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完成该任务的能力[2],以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单元设计例析论文

  TSCA评价的是学生课外完成的产出任务[12],根据它的实施原则[9]21,本单元从课前、课中和课后
三个阶段开展具体的评价活动:

  1.课前:以目标为导向,突出重点

  以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突出交际和语言目标的完成情况。根据学生在课前所提交的口语演讲视频,进行选择性的观看和批改,从内容、语言和结构三个层面发现并记录重点和普遍问题。此外,挑选出典型样本为后期的课堂批改做准备。在此期间,发现学生口语表达具有以下的普遍问题:①内容层面:劝说的效果不明显,描述比较宽泛,不够有说服力;②语言层面:词汇表达不够丰富,句型结构比较单一,存在较多语法错误;③结构层面:衔接比较机械或者不充分。

  2.课中:以问题为驱动,提供支架

  TSCA在课程中的实施是关键[1,12],教师会以同伴互评的方式帮助同学们发现问题。首先,教师展示典型演讲视频并提供互评细则,引导学生以结对子的方式寻找并发现演讲中的具体问题。之后,教师再以评讲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样本中的问题。同时,会提供针对衔接方法的课外补充材料和演讲示例来帮助学生强化弱项,让其知道如何进行细节信息的描述和行文间的衔接。也会提供并评析相关的话题词汇和表达,帮助其丰富词汇储备。整个过程是教师搭建脚手架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不足。最后,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演讲进行适当的改进,促进单元目标的实现。

  3.课后:完善过程监控,进行推优示范

  课后主要是以学生的二次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的方式展开。教师要求学生在修改完自己的演讲内容之后,交换互评对象并按照口语评分标准进行第二次互评。学生们按照教师课上所提到的要点,并结合同学的评价,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提交至超星学习通平台。教师在平台上选择性地进行观看批改并给出反馈和最终的成绩,挑选出优秀演讲视频做推优示范。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把每一次的口语作业以及每一次的反馈都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在英语学习档案袋中,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为教师提供了较丰富的形成性评估依据,有利于后续课程的调整和开展。

  五、结语

  产出导向法是针对我国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和需求提出的教学方法理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理解这套理论框架的核心和本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吃透此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并能够根据学情和教情,从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任务开展,充分发挥中介作用,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本次案例分析只是讨论了基于POA的单元设计思路,并未对其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实证的分析和反思,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论证。

  参考文献:

  [1]文秋芳.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7):547-558.

  [3]常小玲.“产出导向法”的教材编写研究[J].现代外语,2017,40(3):359-368.

  [4]毕争.“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的辩证研究[J].现代外语,2019,42(3):397-406.

  [5]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06-114.

  [6]张伶俐.POA教学材料使用研究:基于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教学实践[J].中国外语教育,2017,10(2):47-97.

  [7]邱琳.“产出导向法”语言促成环节过程化设计研究[J].现代外语,2017,40(3):386-396.

  [8]邱琳.“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设计标准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3(2):12-19.

  [9]孙曙光.“产出导向法”中师生合作评价原则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3(2):20-27.

  [10]Bloom B S.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Handbook I,the cognitive domain[M].New York:Longman,1956.

  [11]罗少茜,黄剑,马晓蕾.促进学习:二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12]文秋芳.“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新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5):37-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1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