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初中阶段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作为巩 固学生课堂所学的重要手段,需要契合新的教育改革政策,融入全新的育人理念,在优化与创新学 科作业设计上发挥作用,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生的课业学习负担,落实“ 减负提 质”的政策精神,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以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为例,首先阐述 了“ 双 减 ”政策的内涵,又重点针对“ 双 减 ”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痛苦,特别是在题海战 术下,学生长期处于大量刷题的学习模式中,花费了 大量的学习时间,但是学习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影响 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巨大 的压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 . 究其原因在 于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以“量”为主,缺乏对作业内容 的筛选以及作业难度的把握,一般情况下教师从几 个材料中选择出一整套卷子,就将其发给了学生,导 致作业设计与学情脱节.“ 双减”政策的提出,致力 于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质量,让教师的 课堂教学以及作业设计更加系统、全面,因此需要教 师深入地领悟“双减”精神,认识到“ 双减”政策对于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影响,合理地设计数学作业,最 大程度地发挥出数学作业的价值,这是当前众多教 师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1“ 双减”政策的内涵
“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大调整,所体现 出 的 是 我 国 教 育 理 念 上 的 变 革.长 期 以来,学生 们 受 到 应 试 教 育 体 制 的 影 响,一 直 处 于作业量多的困扰之中,面对着堆积如山的作业 喘不过气 来,不 能 得 到 适 量 的 休 息,甚 至 无 法 保 障充足的 睡 眠,导 致 上 课 的 精 神 状 态 不 佳,学 习 效率低.当前,课外补习班正在大力地宣传“ 不能 输在起跑线上 ”“ 要超前学习 ”等思想,这些思想 正在影响着家长.
“ 双减”政策就是针对学生学习压力过重,学习 效率低,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存在负面影响等问题 所提出的又一个新的教育政策,其要求减轻学生的 作业负担,减少课外辅导负担,其中的减轻作业负担 是当前一线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双减”政策中的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方法,但是需要教师做到“ 减 负不减质”,这对于教师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标 准的要求,教师应进一步创新与优化作业设计形式, 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精选作业内容,减少不必要 的、重复性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每一个作业完成中均有所收获[2].就目前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情况来 看,效果不甚理想,其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如:教 师的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层次性、与 生活实践脱节等等,想要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真 正地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教师从这些方面入手优 化作业设计方法与策略.
2“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优化策略
2.1 丰富作业设计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大部分教师习惯于使用 题海战术,对作业形式的选择过于单一,作业表现形 式过于随意,导致学生难以对作业完成产生兴趣,甚 至出现了负面的学习心理,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的 学习与发展.想要提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效果,就 需要教师不断拓展作业设计的类型,利用丰富多 样的作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主动完 成作业的动机[ 3 ].“ 双减 ”政策的提出是建立在以 生为本 理 念 基 础 上 的,其 与 传 统 的 教 育 思 想 相 比,更加关 注 学 生 的 学 习 心 理,通 过 多 样 化 的 作 业设计方法运用,可以让学生在作业完成中获得 心理的 满 足,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减 轻 学 生 的 心 理 负 担,促使学 生 在 知 识 探 索 中 找 到 答 案,在 问 题 解 答中体会 到 成 就 感,收 获 到 学 习 的 乐 趣,而 不 是 将数学作业的完成视为一种负担.
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学习之前,教师可以 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选择一张纸, 剪出一个三角形的纸片,尝试寻找方法,探索出三角 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在完成这个预习作业的过程中 学生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他们想要在这样 预习作业中证明自己的能力,对于未知的问题有着 强烈的探索欲望.刚开始,学生剪完三角形之后,并 不知道要从哪个方向入手,才能够得出三角形的内 角和,于是,想到了从课本中得到启示,会主动地拿 出数学课本,翻到新知学习的页面,在阅读中发现三 角形的内角和可以通过角的拼接方式进行验证,由 此启发学生联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于是将三角形 的两个角分别剪下来,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将三 个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平角,通过已经学习到 的平角是 180 °,可知,三角形的三个角相加之和是 180 °,即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
又如,在“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的学习之 后,学生对于三视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 三视图的训练还是停留在书本中所给的习题上,为 了增加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提升学生 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到作业 设计中,鼓励学生分别从生活中选择出一种或两种 实物设计作业内容,在学生参与的作业设计中,学生 的热情异常地高涨,此时他们不仅是作业的完成者, 更是出题者,会在完成作业内容的同时,期待他人能 够完成自己所设计的内容,促使学生在作业设计中 加深知识理解,形成浓厚的学习热情.
2.2 精心选择作业内容,设计分层数学作业
“ 双减”政策要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 保障乃至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就要求教师精心 地选择作业内容,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知识积 累差异、学习能力差异以及个性需求等诸多因素,能 够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现阶段的学习需 求,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的作业 内容,以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促使学生在不同难 度的数学作业中获得发展与进步[4].分层数学作业 的设计,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教师结合学生实 际情况,向其布置难度适宜的作业内容,可以有效地 避免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等问题的发生.
以《全等三角形》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为例,在 本课的知识学习中不仅要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基 本性质,还要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能够在具 体的问题解答中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顺利地 解答问题,验证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或者能够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理通过推理计算得出某一个角 的度数、两条边相等,等等.在作业内容选择上,教师 可以先从基础知识入手设计基础作业,在从三角形 判定方法入手设计巩固题,最后设计拓展拔高题,促 使学生在综合分析中锻炼解题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具体的作业内容如下:
拓展题:
1 . 现有五条长度不同的线段,长度分别为 1 cm、 2cm、3 cm、4 cm、5 cm , 请同学们任选 3 条,说一说可 以组成几种三角形?
2 .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3 cm、6 cm , 求其 周长是多少?
3 . 若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 形的三条线分别为 2 、5 、X , 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 分别为 y、2 、6 , 那么 X 和 y 的和是多少?
2. 3 作业设计与生活连接,布置实践性作业
传统作业设计以书面为主,教师极少会布置实 践性作业,而“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教师注重作业 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 中发现与总结数学知识,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从中 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实现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作用之一就是促进学生更好地 运用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充分地利 用生活案例,以生活为背景设计作业任务,让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5] .
如在《数学活动 ·探寻勾股数》的一课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索神秘的数组”活动,要 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古人是如何确定直角的. 在学生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 在公 元前 2700 年,当时的生产工具以及测量工具都十分 落后,但是,古埃及人却用他们的智慧建造了闻名世 界的七十多座金字塔.这些金字塔大小不同,但是塔 基都是正方形,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塔基是边长 为 230 余米的正方形.思考,在那时并没有直角三角 板,更没有先进的角度测量仪器,他们究竟是如何确 定每一个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的呢?”在趣味的实践活 动中,学生们可以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在游戏中完成了 作业任务,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快乐而高效.
总之,“双减”政策的提出可以推进我国教育事 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在“ 双减”背景之下初中数学 教师应积极地发现与总结出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 题,做到有针对性地改善作业设计形式、内容与方 法,从根本上转变作业设计理念,从而全面贯彻“ 双 减”精神,促使学生深入参与到作业完成之中,让初 中数学作业教学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永基.双减背景下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统筹与策略研究[ J] .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 (26) :26 - 28 .
[2] 王一帆.基于双减背景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创新设计研究[J] . 学苑教育,2022(28) :47 - 48 ,51 .
[3] 王清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复习作业设计:以华师大版第 5 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作业设计为例[J] . 新课程导学,2022(28) :67 - 70.
[4] 温珂红.“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策略[ J] . 理科爱好者,2022(05) : 116 - 118 .
[5] 胡立尧,李昌俊.聚焦“ 双减 ”提质增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策略[ J] . 江西教育,2022(40) : 37 - 38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