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双减”政策要求“减负提质”,小学数学教师必 须落实好这一点,完善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构架,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当前,多数教师能很好地利用 布置的作业检测学生学习成果,根据结果开展针对性 教学,这在侧面上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学习 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部分教师认为唯有“题海战术” 才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面对长时间的学 习压力,携手学习动机减弱,缺乏兴趣,不能全身心地投 入学习。本文分析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提出“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即设计游戏化作业,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生活化作业,提升学生的实践 能力;设计故事化作业,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设计分层作 业,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一)作业内容相似,缺乏选择性
部分数学教师认为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品质, 必须建立严谨的班级制度,虽然教师认可学生之间存 在的个性化差异,但是在布置作业时,难免会存在诸如 “一元化”之类的问题。有些教师没有按照学生的真 实需求和他们的学习能力来布置作业,也没有理解到 个体差异的内涵,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在为学生进行分 类,其实是在为学生“贴上标签”。这种作业布置形式 不但会伤害到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的自尊,还会打消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致,从而不愿在数学上花费太多的精 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做作业仅仅是为了满足教师 的要求,自身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受到影响,不利于个人 的全面发展。
(二)作业形式单一化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采用课外习题本,长久以来 作业的重复性一直很高。学生所面对的问题就是计算 题、填空题、应用题等。时间一长,大量练习会让学生 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无法提升自身的思维和数学 能力。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导致了他们在解 决问题时出现很多失误。
(三)教师指导有限
随着素质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全面实行,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教师一般会将练习 材料安排到课下,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练习。该 部分作业旨在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机 会,但因为小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数学知识,对某些 逻辑思维的理解不足,难以完全独立地解决问题。加 之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对于每一位学生完成作 业的质量难以完全把握,针对性引导有限,造成作业完 成效果不佳。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
在增效减负大环境下,教师在为学生安排相应的 教学作业时,一定要相应减轻学生作业的紧张程度,如 此才能增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 快乐地学习。教师要对传统的作业布置方法和思想进 行有效改进和创新,要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主要 目的,为学生做好作业的安排,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学生 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激发起来,确保学 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一)设计游戏化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有趣的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双 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重点探讨的问题所在。小学 生的思想是活泼的,他们喜欢新鲜和刺激。在数学课 堂上,教师要把握这种特点,让学生把完成作业当作一 种经历,让学生觉得有趣。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数学教 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 容易造成学生每每完成作业都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 没有机会从作业中得到灵感。教师若能设计有趣的习 题,不但能增加作业的完成度,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好地 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
例如,在“简易方程式”教学时,教学目标是使学 生了解方程式的基本特征,了解方程式的求解、化解方 程的两种定义,运用天平平衡的原理认识方程式。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制造简易的天平,调动学生 的创作能力。学生很认真地思考和探索,不但利用自 己周围最普通的物质制作出了各种简单的天平,还可 以通过天平来调动学习兴致,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动手能力和数学研究思维。
教师也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游戏化作业。 由于游戏始终是学生喜爱的主题,所以在数学作业中 有机融入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 主观性,提高其作业完成的热情。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大 多依赖教科书来完成,并且教师也会给学生布置大量作 业,不仅使学生觉得很枯燥,也无法从中得到体验,难以 提升数学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要擅长安排 应用型作业,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活动相结合,充分 运用生活中的大量的数学教育资源,让学生慢慢地对数 学产生学习兴趣,并认真地完成课后数学作业。
例如,在“长度单位”相关内容教学时,由于学生 已初步了解长度单位,教师可以利用比较直观的事 物,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长度单位,从而 能较好地把握厘米、分米及米的长度单位。另外,教师 可以布置一定的实践作业供学生练习测量,使他们的 学习更有活力。比如,让学生在回到家后,先测家长的 身高,接着测电视的周长,再测卧室的宽度等;让学生 通过实际测量更好地理解各长度单位的应用。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中国古人的量尺方式引入课堂教 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理观念,拓宽知识视野。
(二)设计生活化作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所倡导的“生活 即教育”思想在教育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布置生活 化作业意味着要加入生活因素,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 地了解知识。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应该提高 作业的生活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意识到作业的重要 性,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条形统计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 预习时为学生准备一些题目,让学生自己做调查。比 如:“家庭每月的收支情况”“一个班里男生和女孩的 人数”“一个社区里各种颜色的楼房”“学生最爱的学 科”等。在教师的建议下,学生展开一次实际调查。在 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不学生按照他们所收集到的 资料,画出一张统计表。在课外作业中,教师应充分利 用生活材料,以统计学为依据,进行题目类型的创新, 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动脑与动手 意识。生活化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作业的另一面, 使学生不再带着害怕与抵触心理完成作业,从而可以 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作业。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 行探索和练习,让学生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课题过程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三)设计故事化作业,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设计情境作业可 以使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帮助学生转变对 事情的看法,让学生从情感层次提升到理性层次。目 前,学生对现有的作业方式已习以为常,只是将其当作 一项任务来完成。有些学生出现抄袭的现象,这种做 法不仅不会提升学习品质,反而会形成不良的习气。 创作情境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作业内容, 创设情境的实质在于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教学联系 起来。教师所选择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也必须与教育 对象有关。故事化情境作业就是不错的选择,既符合 学生的生活认知,又与学生喜欢趣味性故事这一心理 特点相契合。
例如,在“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用故事来说 明问题:“这个月,光头强的薪水是四千元,一年之后, 光头强的薪水是多少?”“大耳朵图图与爸爸一起去街 上选购文具,一根铅笔三元,一盒水彩笔十五元,一本 记录簿三元,图图买了两个笔记本,三盒水彩笔,一支 铅笔。在路上,他想起了自己家里还有一根铅笔,就把 那根铅笔退还给了商家,胡图图共消费多少元?”此种 题目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具趣味性,可以培养 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设计分层作业,注重因材施教
1. 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把自己当成了教学 的主体,自己站在讲台上不停地说,忽略了与学生的交 流。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虽好,但并没有明显 提高教学质量。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是片面地听教 师讲,会觉得枯燥乏味,进而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课 堂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达 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需合理运用分层法,对班上的学 生进行科学分组。然而,分层并非将学生分成高中生 和低中生,还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 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明确学生的兴趣所在 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综合情况为基础对学生 做出正确评价,唯有如此,方可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 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实施分层教学的 同时,教师还要对所要介绍的知识点进行铺垫,以便引 导学生从各个层次内容中了解不同的数学知识,以此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独立创新能力。
2. 分层式练习。
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高低之分,在应试教学中, 因为对学生平均分的重视程度高,忽视学生之间的个 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厌学心理,不积极表达自己 的想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要根据 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案。小学是一个人学习 的开始,对于小学数学来说,作业任务设计与教学过程 同样重要。有些学生非常喜欢数学,所以做普通难度 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很容易,而有些学生不喜欢数学, 做普通难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很困难。以此为基础, 教师应当对给每一名学生布置作业的方式进行改革, 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难度不一的数学作业,使更多 的学生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学习新知,从而激发他们对 数学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 通过网络搜索这些年来该学科的练习材料,并建立作 业题库,将习题划分为概要题、计算题、综合应用题、 思考题等,并根据题目的难度标注出评分标准,以此类 推。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登录 试题库,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不同难度的选项。学生 需要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完成作业。同时,教师可要求 学生可选择分值与难度都较高的应用题,这样不仅能 够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还能够减轻学生作业的 题量负担。当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充分的时候,可以 从概念题和计算题开始,先扎实基础知识,之后再去尝 试做思维问题与应用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解题能力 逐步得到提升。
(五)注重学生的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工具性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小学数学 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之 外,对学生学习与生活能力培养也非常重要。所以,教 师除了布置书面作业之外,还要将调查研究型、数学实 验型作业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 发出来,重视学科的工具性,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主动地 应用到生活中。
例如,在“价格”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到市场或附近的商店进行调研,了解一些日常用 品、蔬菜、学习用品等的价格。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 好地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计算 方式;在“行程”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就步行、 自行车这两个问题做实地试验,让学生在试验中整理资料,归纳结果,再由教师在课上解释,使学生更好地 了解这两个问题;在“水流”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观察水龙头、瓶子里的水滴,以此了解水滴 的流速和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因此,在布置数学作业方面,教师应不局限于布置 书写作业,还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设计各种类型的、更接 近于学生生活实际的作业,从而与书面作业构成互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的 学科,因此,教师应该竭尽全力发挥自身教育水准,为 学生布置科学的课后作业,落实“双减”政策减负增效 要求,还给学生更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对于学生难 以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教师要及时进行疏导。在布 置作业时,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内 容,不要脱离实际,注意情境创设,设计分层作业,注重 因材施教,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消除师生之间、生生 之间的沟通障碍,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指导,让每个学 生都可以顺利完成课后作业。总之,教师需发挥作业 的优势,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