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初中物理“ 浮力 ”模块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22 13:57: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浮力”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每年中考题中占有一定的分值,许多教师在 浮力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总不理想.本文从教材、学情、中考题等 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浮力》模块的教学策略,希望能给一线物理教师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1 教材分析

  通过分析教材编排特点可看出,教材的编排循 序渐进、层层递进.第一节先是通过生活中几个与浮 力有关的现象,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浮力方向, 引入浮力的概念并讲解测量浮力的方法.接着分析 浮力的产生原因,为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铺 垫,就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给出猜想和假设,介绍控制 变量法,让学生深入分析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 有关,使学生对浮力产生一个定性的认识,为第二节 实验做好知识储备.在第二节中通过实验探究总结 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和其物理表达式,使学生对浮力 大小有了更加明确和理性的认识,掌握了比较、计算 浮力大小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第三节则是对前两 节的应用和升华,将浮力与物体运动结合起来,让学 生了解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整体上体现了 “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

  2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浮力时,已经学习了有关力 的基础知识,包括力的基本概念和三要素等,也学习 了二力平衡和受力分析的方法,对液体压强有了一 定的掌握,本章所涉及的学习、探究和实验方法在之前的学习内容中也有所涉及,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 备.但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上还存在诸多 矛盾,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对生活现象的观 察能力和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对生活中遇到的物 理现象会思考其背后的物理原理,但受年龄、智力发 展水平和生活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在学习中依然需 要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视频和与生活相关的事例 帮助理解所学知识.

  3 考题分析

  分析近五年平凉市中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浮 力依旧是中考考查的热点,所占分值较大,考查内容 与生活联系密切,形式灵活多样,对学生思维能力和 对知识融会贯通能力要求较高.

  从命题形式来看,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是结合 日常生活实例考查浮力大小的比较和物体的浮沉条 件,实验探究题主要是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和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验证,计算题则是结合密度、压 强和浮力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4 教学策略

  4. 1 通过问题引导思考,在体验中“悟”理浮力教学策略重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体验,在思考体验中慢慢感悟浮力的存在及其规律,这种 “ 悟”理的过程是学生最真实、最原生态、最有效的 学习方法,也是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科学思维与 科学态度的关键途径.

  比如在浮力概念引入时,可以死海为例,给学生 展示一段死海不死的视频,借此发问:游客为什么能 在死海里自由的看书?游客在其他大海里能不能自 由的看书?游客在其他大海里受浮力吗?借助这些 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设计几个体验活动,比如 将一个乒乓球和一个小石块用细线连在一起放入水 中,基于学生的自身体验,可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知 浮力方向,并提问学生:刚才与乒乓球绑在一起的石 块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 可边演示边发问:如果一个浸入水中的石块受到浮 力作用,它会怎么样? 启发学生学会类比与转换思 维,当学生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的石块慢慢放入 水中时,一切便豁然开朗,学生也能很快理解掌握 “ 称重法”测浮力的方法.

  4. 2 肯定学生的合理猜想,让探究真中有智

  学生的实验猜想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表现, 是基于学 生 思 考 后 而 生 成,不 能 随 意 否 定.对 于 不合理的猜想,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 和思维碰 撞 便 会 不 攻 自 破,若 不 能 攻 破,正 好 说 明这个错误是学生思维误区的共识,是容易形成 教学盲区 的 地 方,也 将 是 教 学 重 点,值 得 一 起 探 究并突破.这种教学策略可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 再生长.

  比如在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 的关系时,很多学生把浸没前和浸没后的测量结果 放在一起去总结结论,对此笔者让学生相互讨论完 善.这样的交流与讨论不仅能让学生再次反思在刚 才进行控制变量法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细节,还能让 学生深刻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本质是排开液体的体 积发生了改变,达成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 效果.

  4. 3 改进创新实验方案,让实验现象更加直观

  在本章的探究实验中,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是 “ 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该实验在 中考实验题中出现的频次较高,经常还会结合相关计算一起考查.经调查发现学生觉得困难的原因主 要有:一是该实验结论比较简单,与浮力影响因素实 验结论前后呼应,很多老师便会直接给出阿基米德 原理,致使学生缺失了科学探究和实践体验的过程; 二是该实验操作步骤比较繁琐,需要测量的量较多, 学生容易混乱,实验时间用时长,同时受测力计量程 和分度值的限制,以及学生做实验过程不够细致,导 致实验误差较大.

  为此,笔者在教材所给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适 当创新和改进( 如图 1) . 具体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把 接水的小桶换成了一个轻质盘子,并悬挂于弹簧测 力计下方,只要被测物体浸入溢水杯,水会直接流入 下方的盘子内,这样学生就会发现,不管物体浸入水 中多深,弹簧测力计示数始终不变,因为弹簧测力计 原本应该减小的值( 即物体所受浮力)等于溢出水 的重力,这大大降低了测量数值的难度,实验现象也 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为了使物体能缓 慢稳定的进入水中,减小溢出水的流失,减小实验误 差,笔者用螺杆为悬挂物体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了升 降装置,只需学生轻轻转动上方摇柄,即可使弹簧测 力计和物体缓慢稳定的从水面上下降,使实验过程 和现象更加直观.
\

  4. 4 重视题型归纳讲解,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浮力模块试题虽然涉及到了填空、选择、实验和 计算等各种题型,但对学生来说难点主要集中在三 个方面:一是浮力大小比较,二是实验探究,三是浮 力计算.其中实验探究在上述内容中已详细论述,不 再赘述,下面就浮力大小比较和浮力计算策略进行 总结分析.

  4. 4. 1 浮力大小比较.浮力大小比较主要有两种方 法:一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展开式 F浮 = ρ液 gV排 分析 比较,该方法使用的关键是通过题目要能确定待比较的几个物体的 ρ液 或 V排 两个物理量必须是其中一 个恒定相等,另一个已知具体的大小关系.如图 2 中 比较三个小球所受浮力大小关系,若题目中已知三 个小球体积相等,通过图示又可知 ρ液 均相同,V排 大 小关系 V甲 = V乙 > V丙 明确,便可用此方法分析可知 F浮甲 = F浮乙 >F浮丙 ;二是利用浮沉条件中力的关系 分析比较,待比较的几个物体的 ρ液 或 V排 两个物理 量大小都不相同或其中一个大小关系不明确,又如 图 2 中比较三个小球所受浮力大小关系,若题目中 未明确物体体积相等,只已知质量相等,则需要用重 力作为 相 互 比 较 的 桥 梁 分 析 比 较 浮 力 大 小,即 F浮甲 < G、F浮乙 = G、F浮丙 = G , 故此题中三个小球的 浮力大小关系为:F浮甲 < F浮乙 = F浮丙 .
\

  4. 4. 2 浮力大小计算.中考涉及浮力大小计算的题 目比较灵活,计算浮力的方法也较多,但不同的方法 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要想快速选择方法进 行计算,首先应明确各种方法的特征.具体为:

  (1) 原因法:F浮 = F向上 - F向下 ,要用这种方法必须知道或能求解出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大小,题中 往往出现的关键词有“液体深度”“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 或压力)”等.

  (2) 称重法:F浮 = G - F拉 ,这种方法中物体必须沉在液体中,不能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题目中一 定出现的关键词有“ 弹簧测力计示数”.

  (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 = G排液 ,运用这种方法 必须已知物体浸入液体中后溢出液体的质量或重 力,题目中一定出现的关键词有“溢出”.

  (4) 影响因素法:F浮 = ρ液gV排 ,要用此方法必须 已知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题中往往出 现的关键词有“水”“物体体积”等.

  (5) 平衡法:F浮 = G物 ,能用此方法的物体必须 处于漂浮或者悬浮状态,题目中往往出现的关键词 有“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重力”等.

  浮力大小计算题目从易到难可分为三个层次.
\

  第一层次是直接利用上述 5 种方法中的一种求解浮 力,常见于基础题中.第二层次则是通过一道题同时 考查两个或更多的浮力公式,此类题往往需要以物 体的浮力作为解题的中间桥梁,先求解出浮力,再用 浮力求解其他待求量.如某题中已知物体重力为 G , 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 , 求物体体积 和物体密度.该题考查了称重法和影响因素法两种 计算浮力的方法,同时考查密度的计算公式,学生需 要先用称重法计算出浮力大小,再利用影响因素法 结合已知的浮力大小计算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 , 因物体浸没 V排 = V物 ,最后再用物体重力和物体体 积求解物体密度.第三个层次是在第二层次的基础 上少些已知量而增加难度,此类题可分为两类,一类 是漂浮,该类题目需要抓住核心关系式 F浮 = G物 ,并 根据需求展开为 ρ液 gV排 = ρ物 gV物 进行约分化简求 解,如某题已知一木块漂浮在水中,露出水面的体积 是物体总体积的 2/5 , 求木块的密度.该题的已知量 非常少,只有一个“2/5 ”, 仔细审题可知水的密度 ρ水 也算一个已知量,再无其他已知量,很 多 学 生 无从下手,此 时 如 果 学 生 能 抓 住 解 题 的 关 键 点, 列出等式 ρ液 gV排 = ρ 物 gV物 ,约去等式两边 g , 利用 已知量“2/5 ”找到关系 V排 = 0 . 6 V物 ,代入等式约 去 V物 ,等式即变为 0 . 6ρ液 = ρ 物 ,此题也是迎刃而 解.另一类是浸没,物体在液体中若不是漂浮,则 一定 是 浸 没,该 类 题 目 需 要 抓 住 核 心 关 系 式 V排 = V物 ,并 根 据 需 求 展 开 为 F浮 /( ρ液 g ) = G物 /( ρ物 g) 进行约 分 化 简 求 解,具 体 过 程 与 上 述例题相似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 徐晨希.初中物理“ 浮力”学习困难成因探析与 教学策略研究[ D] . 重庆:西南大学,2021 .
  [2] 倪霞.多一份空间 多 一份智慧:浮力课堂教学策略的达成[ J] .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 (26) :78 - 79 .
  [3] 胡玉莲.注重深度学习 培养科学思维:以“ 浮力”复习课为例[ J] . 中学物,2021 , 39 (16) :24 - 27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6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