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实践应用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 仅能提高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 实践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积极探寻培养路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众所周知,物理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 一.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成绩,教师既 要做好物理基础知识的系统、深入讲解,又要给学生 传授实践理论知识,通过精讲典型实践例题,加强课 堂实践训练,提供动手实践机会,引导实践活动总 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 传授实践理论知识
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建立在对理论知识深 入理解并牢固掌握的基础上,因此,教学实践中为获 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实践理论知识.初 中物理中的实践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物理实验,因 此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促使学 生掌握实验理论知识并提高实验探究能力.一方面, 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认真讲解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 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另一方面,为 保证实验活动的顺利、圆满完成,需学生明确课本中各 物理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思路、实验细节,为保证实 验结论的正确性与科学性,教师应为学生认真讲解常 用的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 法等,使学生理解各种实验方法的内涵,准确把握各种 实验方法的特点,为其灵活应用做好铺垫.
例如,在“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中,为使学生 能够灵活应用该实验内容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在完 成相关理论知识讲解后,要求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其 兴趣,深化其理解,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讲解若直接 测量物体质量、体积不方便时,可采用等效替代法间 接进行测量.如以水的质量为媒介,通过等效替代法 计算出待测液体的体积.
2 精讲典型实践例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使学生少走弯路,找到正确 的实践思路,尝到实践的成就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 与实践活动的热情,教师可为学生精讲典型实践例 题,通过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启发学生在实践 过程中联系所掌握的实验知识,顺利找到切入点. “ 平均速度”是初中物理非常重要的概念,为加深学 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课本中专门讲解了“ 测量 平均速度”的实验.为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 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如下例题.
为测量小车从斜面下滑时在 AB、BC、AC 段的 平均速度,设计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使小车从斜 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应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经过 A 、B、 C 三点的时间,回答相关问题.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实施测量的;
(2) 图 1 甲、乙两图中斜面下的木块放置的位 置不同,则 图的放置方式更合理,原因是 ;
(3) 正确放置木块后,小车经过 A 、B、C 三点的 时间,如图 2 所示,则 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若小车经过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量的 AC 段的 平均速度会 .( 选填“偏大”或“偏小”)根据计 算可知小车从顶端运动到底端做 ( 选填“匀速 ” 或“变速”)直线运动.
该实践习题来源于教材,但难度有所提升,能很 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实践 应用能力上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3 加强课堂实践训练
初中物理教学中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 能力,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训练活动. 在实践训练活动中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 的物理实践情境,让学生通过犯错、纠错、总结,不断 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一方面,教师可精选相关的实践 训练习题,确保实践训练习题难度适中,代表性较强, 使学生能够会一题而会一类题;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在 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点拨与 指引,帮助学生及时跳出理解的误区从而找到正确的 解题思路.例如,讲解“浮力”相关知识后,课堂上教师 组织学生开展“制作简易密度计”的实践活动.
(1) 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将适量金属 丝塞入下端,并用石蜡密封,则塞入金属丝的目的为
;
(2) 根据图 3 中 A 、B 两图及图中的参数,可以该实践训练习题具备趣味性,能很好地检验学 生对密度计原理的深刻理解,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 导学生从密度计在液体中的漂浮状态入手,构建物 理方程并分析作答.
4 提供动手实践机会
实践表明,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能很好地 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方面,为更好地激发学 生参与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应注重联系学生生 活,从物理角度进行分析,抽象出相关问题,在课堂 上预留专门时间,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相关的实 践操作,分析与总结相关的实践结论;另一方面,教 师应认真观察学生的实践过程,当学生顺利完成实 践任务时应给予表扬,肯定其在实施实践任务中的 表现,并鼓励其不满足于现状,继续保持积极动脑、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不断突破自己,进一步提高实 践应用能力.例如,在完成“力”知识讲解后,教师可 创设以下情境,要求学生动手实践.
体育课上学生做引体向上时,双手握杠的方法 有三种,如图 5 所示.要求学生探究“做引体向上时 哪种握杠更省力”的实践活动.
探究活动如图 6 所示装置.装置中两根橡皮条下端连接同一重物,按照表 1 改变橡皮条上端的位 置进行探究.
(1) 实验中使用 表示拉力的大小;
(2) 上述实验中实验 橡皮条伸长的长度最 短.若此时更换稍长一点的橡皮条,则橡皮条受到的 拉力 ;
(3) 通过该实践活动得出的结论为:当手臂长 和人体的体重一定时,随着双手握杠间距的增大,拉 力 ,因此,做引体向上时,图 5 中 a , b , c 三种握 杠方式最省力的是方式 .
该实践情境来源生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实 践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 引导实践活动总结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一个缓 慢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进行实践总结 的良好习惯,及时发现实践活动中的不足,推广实践 活动中的成功经验.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 学生学会学习,要求学生认真回顾参与的实践活动, 反思实践活动中暴露出的不足,分析原因,及时做好 查漏补缺工作;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实践活 动心得体会,吸取他人总结的成功经验,不断地提升 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完成“蒸发”知识讲解 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为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在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探究.
(1) 对比图 7 中 A 、B 两图可得出的结论为:水 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 对比图 7 中 两图,可得出水蒸发快慢 与水的温度有关;
(3) 小明为探究水蒸发快慢是否与水的质量有 关,在同一环境下使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分别滴上 一滴和两滴水,如图 8 所示,结果甲图中的水先蒸发 完,其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 质量越 ,水蒸发越快;但其实验操作存在问题, 因为没有控制 相同,因此,依据谁先蒸发完判断 谁蒸发快是 ,原因为 ;
(4) 小刚发现下雨天衣服干的比较慢,于是提 出一个新的猜想,水蒸发的快慢可能跟 有关.
该题难度并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的严谨性.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可得出上述实践活动 考查的知识点有蒸发、控制变量法等知识.暴露出的 问题有:对控制变量法理解不深入,回答问题不注重 实验结论的总结描述,等等.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图 示,注重采用纵向与横向对比确定探究过程中控制 的变量,尤其要注意具备整体意识,注重联系上下 文,严谨推理,科学分析,找出题目的突破口.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为更好地培养学生 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学 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阶段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目 标,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将实 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每一堂课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常全红.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实践探究[ J] . 试题与研究,2022(25) : 65 - 67 .
[2] 李银存.初中物理单元设计与项目学习的融合实践[ J] . 甘肃教育研究,2022(08) : 46 - 48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