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 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较大 的影响 。 写作和生活脱节 , 让学生在写作中无语 , 也让教师苦不堪言 。 针对这种现象 , 教师要静下心 来探究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 ,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 并在这 个过程中积累生活化的写作材料 , 以作文的形式表达所见 、所闻 、所感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 版)》(以 下 简 称 “新课标”) 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要求是 : “写作 要有真情实感 , 表达自己对自然 、社会 、人生的感 受 、体验和思考 , 力求有创意 。”但在语文的写作教 学中 , 却存在着这样 一 种现象 : 学生在作文中说着 言不由衷的话 , 表达着虚构的内容与情感 。在现实 生活中 , 学生朝气蓬勃 、敏捷机智 、 眼界开阔 , 但 生活中的高谈阔论一旦到写作中往往变成干巴巴的 几句 , 如果能让学生把真实的生活情感流淌于笔尖 , 于生活中着墨 ,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
一 、让写作有素材的积累 , 激发写作的热情
阅读 和 写 作 关 系 密 切 、相 辅 相 成 , 阅 读 是 吸 收 , 是输入 ; 写作是表达 , 是输出 。 阅读是学生获 取文字信息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阅读文本利用语言 文字呈现出了不同的 、多姿多彩的世界 。这些世界 如此生动 , 且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所经历的生活 , 它 展现了每个人所经历的不同的生活 。学生在参与阅 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学习他人对生活的描述 , 感 受他人生活的世界 , 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 让 学生积累大量鲜活的写作素材 , 更可以丰富他们的 认识 , 在阅读中领悟写作技巧与方法 。
教材中有很多名家的文章是生活味十足的 , 像 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莫怀戚的《散步》、朱自清的 《背影》、 沈 从 文 的《腊 八 粥》、 宗 璞 的《紫 藤 萝 瀑布》、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等等 , 这些美文 都 展现了作者生活中的一幕 , 但学生在赏析这些文章的时候总是一 副敬仰的样子 , 觉得这与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 , 这样便 无 法 体 会 名 家 笔 下 原 汁 原 味 的 生活 。在赏析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后 , 推荐学生自读作家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这篇文章 , 因为作家峻青所描绘的正是威海海边的景色 , 夕阳西下 , 海滨之美在作家笔下异常绚丽 , 孩子们不相信这是威海的美景 , 在 写 作 小 练 笔 中 , 教 师 设 置 了 这 样 一 个 环节 : 以小组为单位 , 进行分工合作 , 自选角度 , 寻觅威海 之 美 , 把 拍 摄 到 的 美 景 配 以 文 字 , 可 以 是一 幅或多幅照片 , 然后小组内进行汇编 、撰写 , 在班内展示 , 一节课的展示让学生意犹未尽 , 有的小组以散文诗会的形式朗读 , 有的以美篇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 , 有的以 “对话 —与峻青话威海 ”为主题表现威海美 , 等等 。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小组的作品 、文章都让学生大开眼界 , 当学生的思路与名家笔下的生活 相 交 汇 时 , 便 会 创 造 出 与 众 不 同 的文章 。
二 、让写作回归生活 , 展现平淡中的美
很多学生在构思写作的时候 , 总想着写出 一 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 以此来表现自己文章的份量与高度 , 但无奈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总是那般的平平淡淡 , 而且中学生的作文课毕竟不是艺术创作 , 即使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 也不能无中生有 。 叶圣陶先生 说过 : “生活如泉源 , 文章如溪水 , 泉源 丰 富 而 不 枯竭 ,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应该说 , 挖掘生 活中的素材是写好习作的关键 。
在与学生商讨之后 , 学生更喜欢以一种随笔的 形式在练笔本中展现生活 , 这样也许比在作文本中 写作少了些拘束 , 多了些自由 。 除了必 写 的 作 文 , 其他的便让学生以随笔的形式来写 。教师在给学生 提了 简 单 的 要 求 后 , 便 让 学 生 进 行 自 己 的 写 作 。 一段时间后 , 很多学生的文章便崭露头角 , 写出了 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 如学生写家庭生活的《枣树上 挂着的幸福》《东北的乱炖》《我的故乡 —荣成之忆 系列》《书房素质报告单》等 ; 写学校生活的《和烦恼 掰手腕》《踢毽 之 乐》《我 们 曾 一 同 走 过》《暗 号》等 ; 写社会生活的《公车上的 “委屈 ”交响曲》《威海之美》 《春风韵》等 ; 其他随笔有《我的青春我做主》《15年 的给力岁 月》《忠 义 · 孔 明》《唐 僧 专 访》等 。 从 这 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中能感受到学生那颗热爱生活的 心 , 他们已经爱上了写作 , 生活中的点滴都不会逃 过他们的眼睛 。 当学生习惯于如实地写 、 自然地写 的时候 , 他们的思路就已打开了 , 写作能力也会更 好更快的提高 。生活化随笔作文是学生从心底流淌 出来的文字 , 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 , 是对人生点点 滴滴的感受 , 是对生命的热爱追求 , 随笔化作文敞 开了学 生 的 心 扉 , 是 学 生 真 情 实 感 、 真 实 想 法 的 流露 。
叶圣陶说 : “作文不是生活 的 点 缀 , 而 是 生 活 的必需 , 跟说话完全是一个样 。”实际上 , 语言的外 延与生活的外延具有共通性 , 作文更直接来源于生 活 。 因此 , 在开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时 , 教师必须 从生活着手 , 要让每 一 个学生都感受到 “生活处处 是作文 ”, 这样才能够回归本真 、 回归 生 活 、灵 动作文 , 实现生活化教学 。
三 、让写作在赏识中提升 , 体验写作的成功与快乐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 “教育的本质 不 在 于 传 授知识的过程 , 而在于唤醒 、激励和鼓舞 。”人类本 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 。一个好的教师 在指导学生的作文时 , 应选用启迪赏识的方式去点 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 使 之 绽 放 , 从 而 成 为 文 章 的 亮点 。对于学生 的 作 文 , 教 师 不 能 单 以 其 结 构 是 否完整 , 文理是 否 通 达 , 文 章 体 裁 是 否 与 所 谓 的 标准接近作为判 定 准 则 , 而 是 要 以 保 护 学 生 写 作 的积极 性 为 出 发 点 , 以 尊 重 学 生 的 人 格 为 前 提 , 对存在的问题宜 个 别 交 流 , 增 强 他 们 对 作 文 创 新 的信心 。 也 许 有 人 认 为 这 样 是 乱 了 章 法 , 但 当 看 到学生激情飞扬的展示着自己的文章时 , 我们会觉 得值了 , 这与学生绞尽脑汁空泛地写着空洞的文章 已形成了天壤之别 。有了厚重的生活积淀 , 文章会 越显其美丽 。
每隔两周上一节的作文展评课已经成为学生最 喜欢的课 , 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内展示自己认为写的 最成功的文章 , 组内其他组员进行点评修改 , 再由 小组内推荐一 到两篇最具风格抑或是变化较大的文 章在班内交流 , 当组员自己的文章获得了小组同学 或是全班同学热烈掌声的时候 , 那发自内心醉人的 笑 , 让人由衷地感受到写作给学生带来的快乐 。在 不断的交流与点评 、激励与建议中 , 很多学生的文 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有幽默风趣的 、有愤世 嫉俗的 、有婉约抒情的 、有睿智哲思的 , 等等 。看 着学生在课余饭后也捧着他人的佳作欣赏点评时 , 这难道不是写作素材中的一 大亮点吗? 在养成良好 写作习惯的基 础 之 上 , 再 对 学 生 进 行 方 法 上 的 指 导 , 一切便会水到渠成 。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 6.
[2] 陶行知 . 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M] . 杭州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1991: 8.
[3] 周哲凡 . 初中作文的有效性教学模式初探[D] . 武汉 : 华中师范大学 , 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