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尊重差异激发自信:浅谈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8 11:04: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对待学困生,与他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本文简单分析了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在紧密结合学困生英语课程学习规律的情况下,提出了尊重学生差异,激发学生自信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学困生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上,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也不恰当,进而逐渐成为学困生。为了更好地转化学困生,基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开展状况,教师必须做好对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和规划,在紧密关注英语课程学习特点的同时,对学困生学习行为做出相应的指导,帮助学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优化教学流程的同时激发学困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为英语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一)学困生形成的内在因素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学习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一旦在英语知识的吸收、消化、应用环节出现问题,便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出现差异;并且,一部分初中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如果想要学好英语,就需要学生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是英语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学生自身缺乏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发出这样的抱怨,“我不喜欢学英语”“英语好难学啊”“我想要放弃英语”等,则很容易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了英语学习的消极态度,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便会轻易地放弃,最终导致上课时无精打采,不专心听讲,下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敷衍塞责,这是导致学困生长时间得不到转化的根本原因。

  (二)学困生形成的外在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电脑等设备在农村家庭中已不鲜见。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等复杂原因,部分农村初中学生沉浸于虚拟世界,沉迷游戏、热衷刷视频等,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不仅影响学习,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生的成长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家长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然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很多家长自身甚至没有接触过英语,无法为孩子进行有效的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在家中缺乏英语学习的氛围,遇到难题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无形间增加了学生英语学习的难度。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产生抵制情绪,最终放弃英语学习。

尊重差异激发自信:浅谈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论文

  二、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路径分析

  (一)引导学困生转变思想

  1.帮助学困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学困生英语学习自信心


  通过对教学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中往往存在一种自卑心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注重对学困生心理方面的疏导,及时调整心理状态,给予其适当的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进而消除学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畏惧心理,为英语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精神支撑。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对学困生外部学习环境的优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为其真正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合作探究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帮助学困生逐步克服自卑心理,有效调整自己学习英语的态度。

  2.帮助学困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困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学困生在学习方式上通常存在问题。因此,想要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需要帮助其改变英语学习方法。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英语阅读理解的练习,并及时总结其中出现的问题,如单词积累、词性的辨析,语境的理解和语感的培养等,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除了课堂上对基础性英语知识的讲解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引导学困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到课后作业的完成,以听说读写串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身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此,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培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帮助学困生确定英语学习目标,增强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学困生一般都缺乏学习积极性,没有学习目标。因此,想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其学习自信心。通过构建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运用激励教学法,帮助学困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并逐步达成,获得激励。如此,激发学困生的成就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从英语学习的内容来看,英语学习的目标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横向目标可以是学困生以某个学生为学习榜样,通过彼此间的相互学习来改善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纵向学习目标是学困生以自身以往的学习成绩为基础,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不断超越,激发学习动力。想要做好对学习目标的管理,还应考虑学困生的各阶段的真实学情,并根据学困生在成长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以及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出有效的激励。通过目标激励,有效激发学困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打破学习困境,并在后期的英语学习道路上稳健前行。

  (二)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

  1.维护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

  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科学、合理地加以引导。也需要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心理疏导,关注其学习、生活,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并在交往的过程中积极挖掘其进步点和闪光点,即使学困生一时间取得的进步非常小,教师也要适当给予鼓励,逐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同时,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在英语教育中融合心理健康辅导,与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困生解决英语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拉近彼此的距离,在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转化作用。

  2.注重对学困生的激励方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为学困生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激励方式。例如,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尽可能地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交由学困生来解答,让学困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学习的快乐;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作业的难度,确保作业的难易度能够与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匹配,从而有效帮助学困生提升学习能力。

  随着学困生英语学习状态的不断改进,教师也要调整激励方式,促进学困生逐步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如此,通过设置与学困生学习情况相匹配的问题,以及科学的教育和指导,让学困生能更好地调整、优化、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3.加强对学困生课内与课外的辅导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每一名学困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并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如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关注和引导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进行额外的辅导。主要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传授,避免增加过多知识性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帮扶小组,通过学生间的帮助来提高学困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要做好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统筹和协调能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对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进行跟踪排查和摸底,针对他们的学习困境,适时制定合理的学习活动,最终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辅导、转化。

  (三)灵活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1.做好课堂导学设计,驱动学困生学习


  农村初中的英语课堂上,为了使学困生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期待感,课堂初始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在第一学期的第一节英语课上,英语教师可以先不急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下“We are friends”,接着,教师以“Let’s be friends”为主题进行讲解,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后,教师也可以引入典型的案例来说明英语学科的重要性。这样,通过有效的课堂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除了通过设定问题来引起学生主动探索外,教师还应重视对课堂导入环节的优化与调整,通过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对知识的探索中。

尊重差异激发自信:浅谈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论文

  2.构建英语教学情境,驱动学困生学习

  大部分学困生一旦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非常容易“打退堂鼓”。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需要让学困生保持学习兴趣,以应对遭遇困难时的退却心理。在进行教学情境构建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英语知识“屡见不鲜”却“不知”的特征,选择故事情节较强的内容,或选择直观的图片,帮助学困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以“TV programmes”课程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困生常见、容易用英语表达的问题先通过图片方式展现出来,如“What do you watch?Morning TV、Daytime TV”等,在学困生见到这些日常的图片内容后,立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激起学生讨论和表达的欲望。通过“教学共振”的情境构建,将学困生引入新课程的学习中。而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照本宣科,在构建英语教学情境时,借助信息技术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引发学困生的思考。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重视基于游戏活动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借助游戏活动引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在促进学困生学习能力持续提升的同时,带给学困生深层次的认知与体悟。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培养学困生自信心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推进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一方面,科学的评价机制应该建立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帮助学困生调整学习状态,培养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关注教学评价活动和激励教育之间的关系,借助评价活动的平台,帮助学困生正确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根据学困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真实表现以及实际学习状况,调整对学生的指导方式,提升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积极体验和获得感,促进学生全面参与英语学习活动。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还应格外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在凸显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接纳和评价自我。通过评价机制的有效反馈,引导学困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做出新的尝试和探索,以评促学,这对推进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很有帮助。

  三、结语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探索出一条转化学困生的有效路径,已经成为当前一线农村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当深入剖析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建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刘晓琴.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转化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中的运用[J].中华辞赋,2018(12):2.

  [2]朱深深.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3]周明.巧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转化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教学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6(Z2):122-125.

  [4]陈桂如.巧记·巧用·巧学单词—浅谈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词汇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2015(18):147.

  [5]何志春.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1(27):171-172.

  [6]莫丹.浅谈如何转化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J].校园英语,2020(16):1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4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