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本文阐述观察活动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的作用 , 提出小学科学观察活动设计原则 , 并结合小学科学观察活动设计实例 , 对小学科学观察活动的评价内容 、方法 , 结果应用 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叙述 , 旨在为小学科学观察活动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 激发学生探究意 识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
关键词 : 小学科学,观察活动,观察设计,观察评价
小学科学是 一 门课堂理论加课外实 践 的 课 程 , 小学科学观察活动是一种让学生亲身参与 、实际观 察和探究自然现象的教学方法 , 旨在培养学生观察 力 、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然而实际教学中有的注 重理论 , 有的观察活动过于形式化 , 起不到培养学 生综合素养的作用 。
一 、观察活动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的作用
观察活动在小学科学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 有 激发学生学习 兴 趣 、 培 养 学 生 科 学 思 维 和 实 践 能 力 、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 责任感等多重作用 , 对学生综合素养和科学素养的 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观察活动的重要作用具体 表现如下 :
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界的直观认识—通过观 察活动 , 学生可以直观感知自然现象 , 亲身接触和 感知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 如植物的生长 、动物的 行为 、天气的变化等 。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 然界的直观认识 , 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感 知能力 。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观察活动可以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提出 问题 , 并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解答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 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积极参与课程学习的态度。
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观察活动要求学生 细 致 入 微 地 观 察 、记 录 和 分 析 , 培 养 观 察 力 、描述能力 、 比较观察和 推 理 分 析 能 力 。 同 时 , 学生还需要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 , 从而提 高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
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观察活动与其他课程 进行有机结合 , 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 。例如 , 观察 昆虫活动 , 涉及生物学 、地理学 、数学等多个课程 知识 , 从而促进学生将课程之间的知识进行融通和 综合运用 。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观察自然界的 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界的宝贵和 脆弱 , 从而培养他们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激发他们 保护环境的意愿和行动 。
二 、小学科学观察活动的原则
设计小学科学观察活动时 , 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
1. 要基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不同年龄段 学 生 在 认 知 能 力 上 存 在 差 异 , 因 此观察活 动 的 设 计 应 该 考 虑 学 生 认 知 特 点 。 例 如 , 在幼儿园和 小 学 低 年 级 阶 段 , 学 生 的 认 知 主 要是感性认知 , 他 们 对 自 然 界 的 认 知 主 要 通 过 观 察 、感 觉 和 体 验 来 获 得 。 因 此 , 教 师 可 以 设 计 一 些简 单 、 直 观 的 观 察 活 动 , 如 观 察 花 朵 的 颜 色 、形 状 、 气 味 等 , 引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和 好 奇心 。 而在小学高 年 级 阶 段 , 学 生 的 抽 象 思 维 和 逻 辑推理 能 力 逐 渐 发 展 , 教师可以设 计 一 些 复 杂 的 观察活动 , 如观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观察科学 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等 ,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设 计能力 。
2. 要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观察活动应该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 作为 教学的一部分来进行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上学 到的知识 。例如 , 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 , 教师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的观察活动 , 直观了解植物 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 。在学习动物分类时 , 教师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物观察活动 , 观察动物的外部 特征 、生活习性等 , 帮助学生理解动物分类的依据 和原则 。
3. 要渗透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进行观察活动时 ,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安 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活动场地 、工具和材料应符合 安全标 准 , 学 生 应 注 意 安 全 操 作 , 避 免 可 能 的 危 险 , 如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操作 , 避免 伤 害 眼 睛 。 同时 , 教师应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 , 遵守环保规 定 , 如不乱扔垃圾 、不随意采摘野生植物等 , 培养 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4. 要能够满足学生探究需求
观察活动的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 究欲望 , 满足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究需求 。教师可以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观察任务 , 鼓励学生提出问 题 、 思考和解决问题 , 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 能力 。 同时 , 还可以鼓励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整理 数据 、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归纳 , 提升学生的科学 写作和表达能力 。
三 、小学科学观察活动设计案例
活动名称 : 昆虫观察之旅
适用年级 : 小学三年级
活动目的 : 通过观察昆虫 ,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 的基本特征 、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 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 、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 提高他们对自 然的认知和环保意识 。
活动流程 :
1. 活动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多个昆虫样 本 或 图 片 , 如 蝴 蝶 、蜜蜂 、蚂蚁 、蝉等 , 并准备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
通过准 备 相 关 的 课 堂 教 学 内 容 , 引 入 基 本 知识 , 如昆虫的基本分类 、形 态 特 征 、生 活 习 性 等 ,并进行简单的课堂引导 , 让学生提出问题和 猜 想 ,为观察活动做好铺垫 。
教师选定合适的观察场 地 , 如 通 过 提 前 沟 通 ,在学校周边的树林 、草地或公园进行安全检查 , 确保没有危险物品或潜在的安全隐患 。活动可以设置多个观察点 , 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中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 , 让学生能够在观察中产生对比和思考 , 激发他们兴趣和好奇心 , 提高他们观察和分析能力 。
教师应向 学 生 介 绍 观 察 活 动 中 的 安 全 注 意 事项 , 如不触摸 、不捕捉有毒或未知昆虫 , 不采摘野生植物等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讨论昆虫保护的重要性 , 并倡导保护昆虫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2. 活动实施
教师带领学生前往观察场地 , 进行昆虫观察活动 。学生运用观察工具 , 仔细观察昆虫 , 记录昆虫的外形 、颜色 、数量 、生活习性等观察结果 。学生将观察到的昆虫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 , 如按照颜色 、体型 、生活习性等分类 , 并进行简单的命名和标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 , 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 以及对昆虫的猜想和问题 , 培养观察能力 、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 同时 , 学生应遵循环保原则 , 不随意破坏昆虫及其生活环境 , 保持观察场地的整洁和清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昆虫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和联系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知识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 , 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昆虫的生态特点 、与环境的关系 , 引导学生产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保护意识。
3. 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 ,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总结观察到的昆虫特点和生活习性 , 归纳昆虫的共性和特殊性 ,并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联系和比较 , 强化学生对昆虫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学生可以整理观察到的数据和观察笔记展示给其他同学或家长 。在小组或班集体中进行讨论 , 比较不同昆虫的特征和分类方式 , 交流归纳 观察结果 , 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解释 。学生和教师一起 进行活动反思 , 讨论观察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 以及 对昆虫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教师通过学生 的观察成果 、问题提出和解答情况 , 对学生观察能 力 、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
4. 活动扩展
学生可以选择 一 些昆虫进行持续观 察 和 研 究 , 深入了解其生态环境 、食物链 、生殖方式等更详细 的信息 , 从而加深对昆虫的认识 。可以通过绘制昆 虫的生态画 、写昆虫观察报告等方式 , 锻炼科学表 达和写作能力 , 促进综合素养提升 。
四 、小学科学观察活动的评价
1. 评价内容
(1) 课程知识掌握情况 : 评价学生在观察活 动 中是否掌握了相关课程知识 , 如观察对象的基本特 征 、生活习性 、生态环境等 。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 记录 、观察报告 、 口头答辩等进行评价 。
(2) 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 评价学生在 观 察活动中是否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 , 包括对观察对 象进行仔细观察 、记录观察结果的能力 , 以及实际 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记录 、观 察报告 、实际操作过程记录等进行评价 。
(3) 学习兴趣和态度 : 评价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是 否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 包括 对观察活动的积极参与 、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和探究欲 望等 。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 、反馈调查等进行评价。
2. 评价方法
在评价小学科学观察活动时 , 可以采用多种评 价方法 , 以全面了解学生观察成果和学习效果 。
实际操作评价 : 学生在观察活动中需要进行实 际操作 , 如采集样本 、进行实验等 。可以评价学生 是否能够准确进行实际操作 、是否具备安全意识和 环保意识 。
小组评价 : 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可以进行小组合 作 , 可以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能力 、创新 思维和团队精神等 。
自我评价和互评 : 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互 评 , 对自己和同学的观察成果进行评价 , 并提出合 理的改进意见 。
反馈调查评价 :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 、访谈等方 式 , 了解学生对观察活动的评价和反馈 , 对活动进 行改进和提升 。
3. 评价结果的应用
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 ,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 察成果和学习情况 , 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和改进 。
根据课程知识的评价结果 , 教师可以调整后续 教学内容和方式 , 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根 据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评价结果 , 教师可以针对 学生不足之处 , 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 帮助学 生提升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
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结果 , 教师可以帮 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优点和不足 , 激发他们自我改进 意识 , 引导他们制订改进计划 , 促进其自主学习和 自我提升 。
根据小组评价结果 ,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合 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优势 ,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 精 神 , 提升他们团队合作能力 。针对反馈调查评价 结 果 ,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对观察活动的反馈和建议 , 作为 改进活动的依据 , 进一 步提升活动教学效果和学生 学习体验 。
参考文献
[1] 王芳 . 科学课外观察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 . 小学科学(教师版) , 2020(2) : 34.
[2] 叶蕾 . 小学开展中长周期观察 活 动 的 策 略 初 探 —以 “面 包 发 霉 了 ”一 课 为 例[J] . 教 育 与 装 备 研 究 , 2021. 37(2) :56- 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