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注重实验教学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效率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6 10:16: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面对全新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对既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互,提升学生的各项素养.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单纯针对理论知识发力,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有限,学生并不能及时参与到课堂当中.构建基于实验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展示、互动,加强师生交流,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效率.

  关键词:实验教学;课堂教学;高中生物

  1实验教学的优势分析

  1.1趣味化优势

  基于实验教学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可以将枯燥的生物问题转化为趣味化教学元素,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结合直观的实验现象、客观存在的生物原理与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热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兴趣的教育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其只会扼杀孩子们的天性.”基于实验教学优化高中生物教学流程,可以在实验活动中加入趣味性元素,加强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交互,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1.2直观化优势

  高中生物教学涵盖了概念理解、生物知识应用、生物探究与实践等多个板块,以抽象化为特点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自然难以发挥作用.借助实验教学重新设计高中生物教学方案,可以打造更为直观的教学模式,将生物知识、生物概念从高中生物课程中提取出来,结合实验活动的直观化特点实施授课.抽象的理论被融入到实验现象当中,高中生物教学演化为一个“看”的过程.学生借助感官获取信息,在思考中完成学习任务.在直观的教学体系的支撑下,进一步的保障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

\

  2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配合实验导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下设计高中生物教学方案,有关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围绕着“讲课”这一要求开展,更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调动自身的生物思维,独立挖掘多元化生物知识.作为教师,要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在观摩生物实验的同时探究、思考,重新理解生物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有关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对于“性状分离”这一概念有了一个深刻地认识:豌豆在生长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如抗倒伏与不抗倒伏、长豆荚与圆豆荚等,在豌豆生长的过程中,豌豆的性状可以自由组合,从而生长出不同的豌豆苗.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准备具有不同性状的豌豆种子,在班级内展开生物实验活动:种植豌豆种子,记录豌豆种子的生长过程,思考一下:这些种子的性状会如何组合?当种子萌发之后,拥有不同形状的种子的比又是多少?在提出思考问题之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生物实验,在完成实验之后,将实验结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工作:豌豆的性状可以自由组合,其性状是否存在特定的“分离比”?母代植株的性状是否会影响到分离比的具体表现?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与实验要素进行实验分析,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整合生物知识,加强课堂上的教学交流.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借助实验展现生物现象,以此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2.2配合实验展示现象,调动学生兴趣

  实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讲解过程转化为一个整合了直观化资源与教育素材的育人过程.在配合实验教学的有关要求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要重视实验现象的总结、归纳,在提出生物学习问题的同时,设计实验与现象协同发力的全新教学模式:利用生物实验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结合生物现象调动学生的实践探究热情.教师可尝试通过实验现象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结合实验教学的独特定位,在设计实验活动的同时提出具体化的学习要求.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有关教学为例,教师活动围绕着基本的生物知识不断发力,要求学生说明“DNA双螺旋结构”的生物学特点,创造相应的生物模型.在课堂交流环节,向学生展示教学中常见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求学生分析模型中的有关结构:为何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当中会存在一根一根的“棍棒”,这些“棍棒”有怎样的作用?两条链内侧的含氮碱基是否相同?有怎样的联系?在提出问题之后,为学生提供彩泥、塑料、橡胶等材料,要求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利用所掌握的生物知识制作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针对DNA在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特征,适当提高实验难度:DNA在间期复制时两条链可以解开,两条母链均作为子链合成的模板,那么你所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在提出实验要求的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并掌握生物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

  2.3配合实验开展交流,改变教学氛围

  积极有效的交流活动可以提升课堂上的信息交换速度,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构建更为和谐、包容的教学氛围.在结合实验教学优化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基于实验活动、实验任务设计对应的交流模块,将传统的单元灌输式课堂转化为师生平等交流的互动课堂,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分享学习经验,逐步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实验任务、实验现象设计对应的交流模块,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在落实教学交流的同时鼓励师生双方共同分享成果,实现教学质量、学生素质的同步提升.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为例,可结合实验内容、实验任务展开交流活动,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完成实验任务之后落实师生交流,加深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认识.在课前讨论环节,教师负责提出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确定实验目标,如下列问题所示: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会导致植物出现不同的性状,但如何确定这些性状一定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有关?在提出思考问题之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围绕着“如何证明染色体数目影响植物性状”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学生在思考之后将实验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选择植物进行实验,以豌豆为例,选择正常发育的豌豆种子进行种植,将豌豆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种植实验.实验组豌豆在正常温度下成长,对照组豌豆在低温环境下生长,对两组豌豆的性状进行比对;其次,通过制作细胞装片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变化,将数据结果在课堂上分享出来.在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的过程中,要强调实验的偶然性特点:某些豌豆可能是因为出现了变异才会引发某种性状,只有当出现一般规律时,才能证明低温对于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影响.结合实验素材培养学生的生物理解与生物辨析能力,实现平等的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2.4配合实验引导实践,学生自由发挥

  实验教学的主导权不应该被教师掌握在手中,针对实验活动的开放性、互动性特点,教师要积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在实践、验证的过程中得出科学的生物实验结论,回应高中生物教学的有关要求.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教学为例,可为学生设计实践任务:抗生素是在现代医疗活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药物,其能够快速杀死某些细菌,保持人体内的菌群平衡,那么,抗生素是如何保留有益菌、杀死有害菌的?在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自由实践.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结合实验任务提出假设目标:

  (1)有害菌多为杆菌、链球菌,其细菌结构与无害细菌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以抗生素可以通过破坏有害菌的蛋白质外壳、蛋白质链来杀死有害菌.

  (2)有害菌通过改变人体内的菌群环境来维持自身的正常活动,抗生素可能具有维持人体内稳态的作用,当有害菌无法改变人体内环境,其能量逐渐消失,便会死亡.

  学生从环境、药理作用两个角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在学习者做出假设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选择大肠杆菌、金黄葡萄链球菌等有害菌进行实验,在培养皿上培养有害菌.选择市场上常见的抗生素进行实验,在第一次实验当中,利用显微镜观察使用抗生素之后有害菌的生命活动;在第二次实验当中,直接在培养皿中加入抗生素,观察培养皿中环境的变化,思考抗生素对于细菌生存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在自由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5配合实验大胆探索,实现课外拓展

  在围绕实验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可尝试开发从课堂指向课外的全新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生物学习的热情与创造力,鼓励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实现课内到课外的有效延伸,可以逐步提升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价值.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延伸生物课堂,拓展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免疫系统的新发现”的教学为例,可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为对象,在教学环节开展实践交流活动.教师对学生发起提问: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分别由皮肤、体液、内部的组织等构成,在人体免疫活动中,不同的免疫单位承担着不同的免疫任务,如何用生物实验表现免疫系统的特点?鼓励学生结合人体内免疫系统的不同功能展开新一轮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生物知识: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分为三大结构:皮肤、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皮肤如同薄膜,可以阻挡病毒,免疫细胞如同“保卫者”,可以吞噬病毒,免疫器官是免疫系统的核心,可以识别并对抗病毒.当学生提出假设之后,教师要基于三重免疫系统帮助学生选择材料,制作人体免疫系统模型,帮助学生掌握多元化生物知识.交流、学习、实践,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晓.注重高中生物素质教学,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效率[J].学周刊,2020(32):79-80.

  [2]王巧红.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Z1):37-38+46.

  [3]施赛男.以实验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探究教学[J].教书育人,2019(22):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2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