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问题导向的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5 11:01: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依托园本培训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我园园本培训现 状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尽管当前的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但仍存在创新性不强、教师动力不足、培训方式与教师 需求不对应等问题。幼儿园需要优化管理机制以激发幼儿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依托多元化的园本培训方式,满足不同教师的 需求,从而使园本培训更好地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园所发展而服务。

  [关键词]培训机制,园本培训,培训方式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 一个园所的软实力,是幼儿园可持续 发展的动力,对推进教育改革、提高 教育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园本 培训是幼儿园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阵 地。《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 下简称《纲要》)指出 :“教师和家 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 教师的发展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支持与 保障,而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幼儿园搭 建的教师学习、发展、研究、成长的 平台与桥梁。近年来我园立足园本培 训课程的构建与实践,以促进教师的 专业发展为工作目标,注重理论、实 践相融合的融合式探索尝试,开展多 元化、多途径的教师培训活动,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但通过长期的分析总 结可以看出,当前幼儿园开展的园本 培训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鉴 于此,笔者通过分析当前我园园本培 训工作情况,总结了园本培训的现状 并深入挖掘了普遍存在的问题背后的 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幼儿 教师园本培训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索, 以期提升我园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为更多幼儿园的发展提升提供借鉴。

  一、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中存在 的问题

  (一)园本培训的目的性、系统 性和针对性不足


  目前大多数的园本培训实效性不 高,部分教师存在盲从,对自身发展 需求思考不足的问题,培训的系统性、 计划性不够,且培训目标不清晰,只 是为了培训而培训。很多培训内容深 度不够,相对重复,致使部分教师没 有深化探究所习得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仅仅停留在模仿层面,无法获得专业 成长。

  (二)园本培训与教师需求不一致

  不同教师的需求有差异。一是不 同时期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如 处于入门期和发展期的教师更期望获 得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成熟期的教 师则偏向于接受教科研和自我提升的 培训。二是同一时期的教师也有不同 的发展需求。如对于同处入门期的教 师而言,来自幼师学校的新教师,迫 切需要获得掌握驾驭课堂的能力培训和相关的教育理论培训;而来自本科 院校的新教师,则期待获得专业技能 和专业能力等培训。所以,园本培训 与教师需求不一致也是当前幼儿园教 师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和热 情不足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社会 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 越来越高。教师在承担较多日常教学 工作的同时还要继续参加进修和培训 工作。据访谈了解,幼儿园教师开展 园本教研活动的最大困难在于工作负 担重和自身学习压力大而导致无暇研 究,进而逐渐消磨了教师开展培训的 积极性以及参与学习的动力。


\

 
  二、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新模式 的探索和实践

  (一)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 , 减 少培训的盲目性


  1. 构建针对我园幼儿教师的课程 体系

  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培训计划的基 础。当前幼儿园教师培训缺乏系统的规划,仅关注临时的热点,缺乏对持 久发展的关注。教师培训与教师的专 业化成长一样,不是某一阶段的突击 性工作,而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提高 与完善的过程。在组织园本培训时要 充分考虑职后培训与职前教育的衔接 与连贯,科学设计并建立入职教育、 在职培训等相互衔接的培训,着眼于 教师终身学习的课程体系,组织专家 开发系列培训课程和教材,拓展各类 教育资源并应用于培训。这也是我园 在目前的培训管理工作中正在努力和 逐步完善的一个重要方向。

  2.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计划,确 保培训落实到位

  为确保园本培训落到实处,我园 建立健全一系列园本培训制度, 如《幼 儿园教师学习制度》《教师培训奖惩 制度》《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园本 培训教师职责》等。同时还制定了园 本培训工作的五年规划、阶段计划, 列出培训清单,教师依据园所计划, 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计划。这样既指 导了教师的学习又明确了学习的内 容,让教师知道了学什么,什么时间 学,保证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也 确保了培训的实效性。

  (二)创新园本培训模式,满足 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教师培训是“教师有培训需求、 培训主动适应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 服务、满足教师培训需求”的运行过 程。鉴于教师需求存在个性和共性, 教师的能力也有不同,我园通过实施 多元化的培训以提高培训实效性。

  1. 培训论坛,实时答疑解惑

  我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青 年教师的特点,开设培训论坛,由骨 干教师担任分论坛版主,充分发挥骨 干教师引领作用,满足教师随时随地 的学习、沟通的需要,使得园本培训灵活、及时、有效。

  例如,学期初,版主在论坛中发 布了关于科学区角创设的相关内容, 引发教师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研讨。版 主会根据教师的讨论情况,提供理论 支持,调动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研讨更加深入。这种随时随地的沟 通,让每一名教师都是培训的主体, 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共享教育智慧。

  2. 多元结对,满足不同需要

  为了更好地促进每位教师的发 展,我园对师徒结对方式进行了创 新, 形成“常规师徒”“特色师徒”。 常规师徒主要指日常工作中的师徒帮 扶。特色师徒是在某一领域,借助教 师专业特长进行师徒帮扶活动。

  同时设置了多层师徒带教层级, 即专家带教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带教 青年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带教职初期 教师。师傅是由具备高级职称以上、 骨干教师(包括园级)、教育教学成 绩突出的教师担任。在本幼儿园工作 的青年教师、新入职的教师、或自愿 拜师的教师和希望继续提升教育教学 业务水平的教师,均可自由、自愿拜 师,并确定师徒关系。

  3. 分层培训,满足个性需求

  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幼儿园教师队伍分层日趋清晰。不同层次 幼儿教师的个人素质、专业基础、文 化修养水平不同,对培训的接受能力 也不同,同时所在班级、工作职能也 使其存在需求差异(见表 1)。要使 全体教师都能在培训中受益,且较大 程度地吸收培训内容,就需要对幼儿 教师培训进行分层培训。


\

 
  教师分层后,再针对不同层级的 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园本培训,如针 对新入职教师的需要开展系列培训活 动:新教师 20 问题?怎样带好一天 班?怎样上好一节课?区域游戏时的 新教师、怎么做好家长工作?等等。

  总体而言,幼儿教师分层培训理 念在于 : 最低目标重实用,难度浅; 中间目标重细节,难度一般;最高目 标重创新,难度较大。分层培训具有 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特点,能够为 教师的不断发展提供支持。

  4. 录像反思,关注问题本质

  要让培训更具有针对性,首先要 让教师能够看到在教育工作中真实的 自我,发现真实问题,再培养教师客 观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此,我园采用录像反思的方式帮助 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即用录像记录真 实的教学现场,让教师可以更加直观 地关注活动结构、材料提供、问题设 置,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在活动情境中寻找答案,寻找共性问 题,不断提升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组 织教学时有时不能准确地寻找到问 题的根源,园本培训的管理者并没 有直接告诉教师问题所在, 而是采用 录像的方式,让教师通过观看活动 视频,自主发现问题,并调整自己 的教学行为。让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调整策略的过程更加客观,发挥教师的自主性。


\

 
  (三)建立良性循环的园本培训 机制,增强教师参与培训的内动力

  园本培训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 力为最终目的。想要让教师积极主动 地参与其中, 成为培训的主动参与者, 需要幼儿园以人为本, 深挖真实问题, 提供适宜支持,理论实践融合,让教 师看到培训的问题真实存在,培训的 方式真实有效,培训的内容可以真正 落实。如此往复,当教师尝到培训的 “甜头”,主动参与培训就会成为教 师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我园通过建立园本培 训机制,落实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的培 训认同感,让“三循环”的园本培训理 念引领培训,确保培训的时效性。

  1. 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形成问 题与学习的良性循环,形成学习习惯

  在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我园依 托园本培训,转变教师的学习理念。 教师的学习观逐渐从“要我学”转化 为“我要学”。我园设计培训内容时, 充分考虑教师工作中的需要,并在培 训后鼓励、支持教师将培训经验运用 在工作实践中, 让教师尝到培训的“甜 头”,从而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 理念,激发其参与的主动性。

  例如,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部分教 师只能进行碎片式、突击式、应付式 的学习。针对这样的问题,在园本培 训中,我们开展“读书会”活动,向 教师提供相关专业书籍,引领教师从 碎片式学习转向系统性学习;建立“周 阅读”“月分享”培训制度,帮助教 师从突击式学习走向常态式学习;将 学习前置,让学习引领工作,将教师 从应付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 过学习,帮助教师建立理论与实践的 联系,让教师体会到学习能够解决工 作中的问题, 并能更敏锐的发现问题,逐步形成问题与学习相互促进的良性 循环。

  2. 在教师本位的理念下,形成需 求与支持的良性循环,激发参与热情

  适合受培训者需要的培训才是最 好的培训。所以我们依据教师的需要 提供培训内容、选择培训形式、提供 适宜课程。

  例如,针对教师观察能力不足的 问题,我们计划组织相关培训。为了 使培训更有效,我们在培训前利用多 种方式先了解教师的问题和需要。 “教师自主发现”——教师用“便签 纸”随时记录自己在观察幼儿时遇到 的困难及问题; “同伴互动分析”—— 教师之间通过对观察记录进行互相分 析,并反思发现问题; “管理者客观 观察”——管理者通过日常观察,梳 理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汇 总,锁定培训重点、设计培训框架。 在培训后,利用《幼儿行为观察记录 框架表》,持续支持教师日常工作, 并追踪教师产生的新问题,为后期培 训提供依据,形成需求与支持的良性 循环。

  3. 在知行合一的理念下,形成理 论与实践的良性循环,内化培训内容

       在园本培训中我们一直将先进教 育理论的学习放在首要位置,用理论 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在《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引领下, 开展各项培训活动,使我园的园本培 训有理论、有高度、有依据、有实践, 为教师和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例如,开展音乐理论培训时,通 过理论讲解,向教师介绍联觉这一心 理学现象的特点,及其在音乐教学中 的应用。并通过体验式培训,为教师 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教师去体会什么 是联觉,音乐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联 觉感受。我们选择圣桑的《天鹅》以及琵琶曲《十面埋伏》,让教师感受 音乐的空间延展以及音色引发教师的 联觉现象。之后,我们鼓励教师将联 觉现象运用到音乐活动中,提升幼儿 的音乐欣赏能力。让理论知识最终转 化为教师的有效教育行为、教育能力, 促进理论、实践良性循环的形成。

  总之,幼儿教师园本培训工作坚 持立足园所、立足岗位、立足教师 需求,需要不断地“具体化”“系 统化”。幼儿教师是陪伴幼儿成长的 重要伙伴, 也是影响其成长发展的重 要 他 人 (Significant Others), 我 们 不仅仅要注重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 训, 也应当注重对其进行师德培训, 培养教师的事业心、对儿童的爱心、 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在培训中提高教师素质,做到在思 想中引领,努力提升幼儿教师积极 参与培训的热情,让学习与培训成 为教师的工作需要,使其成为一名 符合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要求的“四 有好老师”和能真正支持儿童最大 发展的“发展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 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解读 [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血玲 . 以问题为导向的幼 儿教师分层培训策略 [J]. 继续教育研 究 ,2017(3):96-98.

  [3] 万中 , 程敏 . 从能力本位教 育看幼儿教师培训 [J]. 学前教育研 究 ,2005(2):44-45.

  [4] 王妍凤 . 幼儿园教师跟岗培训 模式的重要性及具体策略 [J]. 天津教 育 ,2021(8):173-1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1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