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强调引导学生对真实社会现象与情境进行思考与探究,进而打破不同学科之间 的隔阂,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为目的,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下如何重构 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探究,致力构建主题情境,实现学科融合;设计多元任务,驱动学生探索;拓宽课堂空间,组织学生实践;引 导课堂展示,做好教学评价的小学语文课堂,旨在让学生实现能力与思维齐飞。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教学实践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 标”)中明确提出“构建语文学习任 务群”的课程理念, 而“跨学科学习” 就是重要的学习任务群之一。这一学 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 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 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发展学生的 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 新课标的学习与研究,对跨学科学习 任务群的相关理念进行理解与内化, 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有效融合 其他学科的知识,打破学科之间的界 限,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学生构 建更加有序、有趣、有效的课堂。从 实践层面来讲,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 群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 构小学语文课堂。
一、构建主题情境,实现学科融合
“跨学科任务群”是拓展型任务群。因此,相较其他任务群教学难度较大,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指导中,教师就需要构建 具有统领作用的主题情境,以此融合 多学科的内容,同时利用情境激发学 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丰富的环 节中联系生活、迁移运用,体会语文 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感受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道理。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 容,引导学生展开跨学科学习。在课 前准备阶段,教师研究了本单元的人 文主题是“祖国河山”,其目的是要 让学生通过阅读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 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 爱之情, 也分析了单元的语文要素“借 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习 作时,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其目 的是促使学生能够理解文字的含义, 实现读写结合。
基于此,教师需遵循学生身心发 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 以生活为基础,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 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 为载体,整合语文、美术、地理等多 学科内容,设计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引导,让学 生了解此次跨学科学习的任务,然后 展示主题“祖国河山”,通过展示祖 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 感。然后,教师构建大情境“壮美山 河中国行”,并介绍背景和任务:5 月 19 日为中国旅游日,为提升中国旅 游形象,中央电视台开展征集“中国 旅游小小代言人”的活动。现在,同 学们需要选择一个自己最钟情的城市 或地区,为当地旅游做推广,介绍这 一城市或地区的美景,并以此完成竞 选“中国旅游最美代言人”的任务。 在主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热情被 调动起来,并展开了互动和讨论,同 时对情境中涉及的各学科任务产生了 好奇心,为任务探究做好了充分的思 想准备。
综上,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 学指导中,主题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 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 学习和运用领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 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能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当然,主题的选择、情境的构建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日常实践中,教 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明确跨学科学 习的要求,理解“跨”的价值,提高“跨” 的意识,挖掘语文学科中蕴含的其他 学科的内容, 并找准“跨”的切入点, 进而利用主题情境让课程内容从语文 学科中“跨出”,还要回归“语文”, 促使学生在跨学科情境中不断成长。
二、设计多元任务,驱动学生探索
引导学生参与任务探究是实现跨 学科学习的途径,也是促进语文课堂 重构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 教师应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群,创设真 实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围绕一个主 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 循序渐进地探索,从而完成不同的学 习任务,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 题,并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的跨学科学习中,教师根据 “祖国河山”这一主题为学生设计了 六个学习板块,并在课堂上根据板块 的要求为学生展示了丰富有趣的学习 任务。
板块一:地图上的壮美山河,我 来探。
任务 1:回忆游赏过的祖国风光。 任务 2:通读单元课文,学习生字, 并了解要游赏的祖国风光。任务 3: 寻找最美风景,确定一个自己最钟情 的城市或地区,拓展交流祖国风光。
板块二:古诗里的山河美景,我 来绘。
任务 4:回顾学习过的写景古诗, 分享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句。
板块三:书本里的祖国山河,我 来赏。
任务 5:细读《富饶的西沙群岛》,
了解海岛上的美景物产。任务 6:学 习《海滨小城》,探寻小城里的美好 景致。任务 7:学习《美丽的小兴安 岭》, 边读边想边画, 根据关键句子 说一说小兴安岭的四季风光。
板块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我来读。
任务 8:阅读《拉萨的天空》《陶醉壶口》《石林》《塞上的一颗珍珠》 《香港,璀璨的明珠》等课外读物,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含义,体现语 文要素的运用。
板块五:发现家乡校园美景,我来写。
任务 9:基于“找美景”活动, 了解并推荐家乡美景, 厚植爱国情怀。
板块六: “中国旅游最美代言人” 发布会。
任务 10:在发布会上,将自己 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创作的绘画、音 频、视频、练笔习作等,发布到班级 博客,由同学们评出“中国旅游最美 代言人”。
这一系列任务为学生的跨学科学 习提供了依托,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 任务时点拨启发、积极引导,促使学 生研究语文教材内容,并主动融合各 学科内容,实现综合学习。
在每一个教学模块中,不同任务 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对学生的 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同时 各个任务与主题情境相契合,让学生 在任务探索中能够实现预期发展目 标。当然,跨学科学习并不是简单的 学科叠加,而是有目的地建立语文学 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在设计学 习任务时,教师应首先理解跨学科学 习的真正内涵及价值,并坚持在大任 务驱动下促使学生融合不同学科的知 识和技能,从而增强学习真实性、提 高探究过程的实效性、提升跨学科学习的高阶性。
三、拓宽课堂空间,组织学生实践
新课标强调跨学科学习要联结课 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 运用领域。相较传统的课堂教学,跨 学科学习任务群下的课堂教学的实践 性更强。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课堂 的界限,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这个“大 课堂”中来,同时优化教学指导,在 学习结构上,打通与其他结构、课程 的勾连与整合;在探究方式上,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整体 能力提升,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 的壁垒,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学习 的乐趣, 发展阅读、口语交际、表达、 创作等综合能力,实现知、情、意、 行的发展。
例如,在以“祖国河山”为主题 的跨学科学习实践中,教师利用学习 任务群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学习。其 中在“书本里的祖国山河,我来赏” 这一板块,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指导, 促使学生完成《富饶的西沙群岛》《海 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三篇 课文的学习。此外,为了实现课内外 衔接,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任务,驱 动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进行实践学 习。其中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我来读”这一板块,教师组织学生课 后阅读《拉萨的天空》《陶醉壶口》 《石林》《塞上的一颗珍珠》《香港, 璀璨的明珠》等文章,并选择其中一 个地点,通过线上线下的途径,查找 此地相关地理及人文信息,利用图文 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并将其录制成 视频,作为课堂分享的素材。
在“发现家乡校园美景, 我来写” 这一板块的教学指导中,教师为学生 安排如下学习活动:(1)在校园里参加“这儿真美”找美景活动,运用 第五单元学会的观察方法细致地观察 校园一角,进行观察记录,绘制思维 导图。(2)请你找找家乡的美景, 以观察记录单的形式记录下来,参加 “小小明信片, 宣传家乡美”评比活动。 (提示:运用教材中提供的或自己积 累的词语,对景物进行简单描述。) 这两个任务学生可以任选其一,并在 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重点突出对家 乡校园美景的介绍。这些任务突破了 传统课堂的界限, 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空间中探究学习 多学科知识。
在学习任务群的驱动下,学生不 仅在传统的课堂氛围中展开学习,也 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展开了探索活 动,了解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同时运 用自己所学展示了家乡的美景,进而 实现了综合素质的发展。当然,相较 传统课堂下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在 开放的“大课堂”环境下,学生的自 由度更高,但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因为 散漫敷衍而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 教师应优化学习任务设计,提高任务 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同时做好监督 管理,确保学生有效参加实践活动, 完成预期学习目标。
四、引导课堂展示,做好教学评价
课堂展示是呈现学生学习成果的 重要环节,在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应 根据学生的表现建立展示平台,让学 生能够采用多种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 成果,并获得及时的反馈,以体验学 习的乐趣。此外,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 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 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 材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因此,教师在进行跨学科学习教学时,可从“可 观察的外显表现”“具体的学习成 果”“互动交流情况”三个维度展开 评价。记录学生表现, 引导学生反思, 从而进步;着眼学生作品,评估学生 能力发展情况;关注师生互动,推动 师生合作交往。
例如,在以“祖国河山”为主题的 跨学科学习实践中,教师在课堂上为学 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以“中国旅游最美 代言人”发布会的方式,展示自己在本 单元学习中创作的绘画、音频、视频、 练笔习作等成果。根据学生所展现的学 习成果,能够感受到学生跨学科学习的 热情以及在任务探究过程中的收获。而 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自己的学习 成果,教师组织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 和教师评价这三种评价形式,并从学科 认知、生活实践、情感体验三个维度对 学生进行分析,促进学生知、情、意、 行的综合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根据上述三 个维度制定不同类型的评价单,并对 每一个维度进行细化, 形成更加细致、 更易理解且便于衡量的评价标准。师 生根据评价单进行打分,而打分的过 程能够让学生回顾此次学习过程,实 现反思;能够让学生彼此互动交流, 分享学习经验;也能够让教师对学生 各方面的发展形成更加准确的了解。 最终,汇总评分,对学生做出整体评 价。通过整体评价后,选出的佼佼者 将成为“我是中国旅游代言人”活动 的最佳代言人,然后参与校园评比, 进一步展示自己的综合素养,并在与 更多选手的互动交流中,体会祖国山 河之美。
在教学中,搭建开放性的展示平 台能够激发学生跨学科学习的积极 性,也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表 现性评价可以让学生清晰认识自己,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主动进行反思, 并更好地参与跨学科学习。同时,也 应该看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根 据跨学科任务群的要求,课堂教学评 价的设计依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教师 应立足学生发展来确定评价的目标、 细化评价内容、量化评价的标准,形 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总之,聚焦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来 重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 的重要思路。知易行难,在探索和研 究的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继续充分研 习新课标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 功能和定位,并立足新课标理念,重 新审视课堂教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认识,让“跨而有 度,语文为本”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学习实践真正成为服务生活、连接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工具与重要路径,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陈怡佳 . “跨学科学习”任 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J]. 小学语文, 2023(4):45-50.
[2] 张缩影 .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 任务群教学优化设计探析 [J]. 福建教 育学院学报 ,2023(3):79-81.
[3]任明满 , 申小艳 . 小学语文“跨 学科学习”任务群的价值探析与设计 策略 [J]. 小学语文 ,2023(3):9-14.
[4] 吴港盛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 文学习任务群构建策略探究 [J]. 考试 周刊 ,2023(7):24-28.
[5] 万银洁 .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 结构化实施——以统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 ( 上册 )《蟋蟀的住宅》为例 [J]. 阅读 ,2022(95):39-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858.html